2022年绩溪县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工作
实施方案
根据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印发《2022年全省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皖农办土函[2022]109号)和《2022年全省化肥减量增效新技术新产品新机具集成推广实施方案的通知》(皖农办土函[2022]108号)要求,为扎实推进我县2022年测土配方施肥和化肥减量增效工作,有效遏制农业面源污染,保护农田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绿色发展为引领,牢固树立“高产、优质、经济、环保”的施肥理念,按照“两强一增“行动任务目标,以控制化肥施用总量、优化施肥结构、改进施肥方法、提高肥料利用率为着力点,以“精(精准施肥)、调(调优施肥结构)、改(改进施肥方式)、替(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为技术路径,通过政策引领、科技进步、机制创新,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集成推广“三新”技术,逐步构建现代科学施肥技术体系,为稳粮保供、绿色发展、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二、目标任务
2022年,全县采集和分析土壤样品150个以上,安排田间肥效试验5个以上,完善和优化施肥方案,开展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指导,推广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面积23万亩次,覆盖率稳定在90%以上,主要农作物化肥利用率达到41.5%,化肥使用量继续保持负增长。
三、重点工作
(一)深化测土配方施肥,推进精准高效施肥。
以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项目为抓手,按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程》要求,合理规划布设取土点位,做好地块基础信息采集和土壤化验工作,采集分析土壤样品150个以上。开展主要农作物水稻、油菜化肥利用率试验3个,菊花叶面肥小区对比试验1个,水稻配方肥对比试验1个;继续进行2个省级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试验。综合分析测土和田间试验数据,完善主要作物绿色高产高效施肥技术体系。分区域、分作物制定和完善科学施肥方案,发布肥料配方,引导企业按方生产、指导农户按方施肥,让作物吃上“营养套餐”。各乡镇要结合生产实际,按照“大配方、小调整”的原则,因地制宜地加强配方施肥技术培训与指导,印发主要作物施肥技术指导信息进村上墙宣传。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等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成果开展配方肥应用;有条件的乡镇要积极推进政府购买服务的有效模式,开展统测、统配、统供、统施“四统一”服务,实行配方肥应用补贴,推进配方肥应用落地,切实提升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2022年各乡镇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应用面积任务分解表,见附表1。
(二)优化调整肥料结构,推进肥料新产品新技术应用。
按照“减氮、控磷、增钾、补微、增有机”总体施肥原则,结合不同作物需肥特性,优化氮磷钾三要素比例、大量元素与中微量元素比例。重点是菊花上调减磷肥用量,补充硼、锌等微肥;茄子增加有机肥替代率,调减氮磷钾用量,补充钙、硼等中微量元素;玉米调减氮肥用量,氮肥分期施用,注意锌等微量元素配合施用。积极引导肥料企业由常规复混肥生产为主向配方肥生产为主方向转变。水稻生产上推广含锌专用配方肥;油菜生产上推广含硼专用配方肥。示范推广果菜茶滴灌、微喷施肥技术。进一步优化和推广“有机肥(生物有机肥、腐熟农家肥)+配方肥”、“秸秆还田+配方肥”、“果(菜)+沼+畜”等技术模式。鼓励引进、试验、示范生态环保、功能多样、实用高效的微生物肥料、缓(控)释肥料、水溶性肥料、培肥基质与土壤调理剂,促进养分形态与功能融合,引领肥料市场转型升级。2022年全县推广肥料新产品新技术应用面积2万亩次以上。
(三)实行有机肥替代化肥,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一是以中药材果菜等作物为重点,开展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行动,增强土壤生物、生态、生产功能,提升土壤基础地力产量和健康质量,减少作物对化肥养分的依赖,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和品牌创建。2022年拟建玉米菊花间作套种200亩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核心示范片1个。二是以水稻、玉米和油菜秸秆还田为重点,积极推广秸秆粉碎还田、垫圈堆沤还田、覆盖还田等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使秸秆取之于田、用之于田。三是加强与畜禽粪污、沼气工程等项目街接,大力实施畜禽粪便还田,通过实施畜禽粪污收集、沼气发酵处理、种植基地利用,大力推广猪-沼-粮(菜、果)种养循环模式,提高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降低养殖污染排放。四是各乡镇要充分利用冬闲田、茶果园、粮油作物行间/套种绿肥、豆科作物,主推山核桃林下种植紫云英技术模式,建立种养结合的新型耕作制度。2022年全县绿肥种植面积不少于1300亩。
(四)改进施肥方式,提高肥料利用效率。
充分发挥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示范带头作用,强化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组织推广先进适用技术示范,促进施肥方式转变。一是狠抓适期施肥。合理确定基肥、追肥分配比例,实行因地、因苗、因水、因时分期施肥技术。重点运筹好氮素肥料,推广稻玉氮肥后移。在中药材、果蔬和水稻上积极推广肥药混喷技术,做到根际施肥与叶面施肥相结合。二是推广水肥一体化。在果树、蔬菜等经济作物上示范推广滴灌、喷灌施肥等技术,促进水肥一体下地,提高肥料利用效率。三是针对撒施、浅施、表施、大水大肥等不科学的传统施肥方式,推广基肥深施、追肥穴施或沟施。四是强化农机农艺融合,因地制宜开展水稻侧深施肥、玉米种肥同播等技术,减少氮素挥发。
(五)开展农户施肥情况调查,优化施肥方案。
肥料使用情况定点调查工作是掌握肥料使用情况和变化趋势,是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建设、化肥使用量进行科学评价的依据。根据《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关于印发全省肥料使用情况定点调查方案的通知》(皖农土函〔2016〕166号)文件要求,今年继续做好30户固定农户肥料使用情况调查同时,再新增20户,调查采集施肥数据,建立施肥台账,构建施肥数据库。各乡镇要围绕当地大田作物品种、种植模式和管理水平等,选择10个以上有代表性农户或新型经营主体开展施肥情况调查,调查农户原则上保持长期稳定。调查内容包括种植情况、施肥种类、数量、施用时期、施用方式和产量水平等,格式等同2021年,并于11月15日前完成辖区调查数据审核汇总(附表2及各乡镇农户施肥情况调查汇总表),盖章上报县土肥站。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县农水局局长任组长的化肥减量增效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任务落实和督导检查。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机构,强化组织领导,细化工作目标,制定工作计划,落实工作责任,保障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工作领导小组名单如下:
组 长:徐华斌(绩溪县农业农村水利局局长)
副组长:程向阳(绩溪县农业农村水利局副局长)
成 员:叶家东、温从雨、洪惠煌、胡红玉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叶家东兼办公室主任,办公室设
在绩溪县种植业服务中心土肥站,具体负责推进全县化肥减量增效工作。
(二)加强政策扶持。加强与财政等部门的协调沟通,
研究出台对“三新”技术扶持政策,努力扩大化肥减量增效、有机肥替代化肥等示范规模,支持秸秆还田、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和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推广。积极探索减肥增效技术物化补贴和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方法,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支持开展化肥减量增效工作。
(三)加强指导服务。在施肥关键环节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巡回指导和现场技术服务,指导农民落实好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措施。适时组织化肥减量增效座谈会,邀请专家就化肥科学减量施用开展专题培训,提高新型经营主体和普通农户科学施肥水平。
(四)加强宣传引导。要充分利用广播、微信、互联网等媒介,全方位、多角度宣传化肥减量增效重要意义,提高社会知晓度。充分挖掘总结化肥减量增效的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通过专题报道、观摩会等方式加以推广,营造化肥减量科学施用的良好社会氛围。
(五)加强督促检查。县农水局将对化肥减量增效行动工作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及时掌握进展情况。发现问题及早督促整改,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附表1:
2022年各乡镇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应用面积任务分解表
单位:万亩
乡 镇
|
水稻
|
油菜
|
玉米
|
中药材
|
蔬菜
|
茶园
|
其他作物
|
配方施肥技术
|
联系人
|
华 阳 镇
|
0.04
|
0.35
|
0.14
|
|
0.07
|
|
0.02
|
0.62
|
余建芳
|
临 溪 镇
|
0.14
|
0.35
|
0.38
|
0.1
|
0.29
|
0.04
|
0.23
|
1.53
|
汪美蓉
|
瀛 洲 镇
|
0.3
|
0.5
|
0.1
|
|
0.4
|
0.3
|
|
1.6
|
叶德荣
|
长 安 镇
|
0.38
|
0.43
|
0.56
|
0.66
|
0.5
|
0.17
|
1.0
|
3.7
|
程扶旗
|
上 庄 镇
|
0.25
|
0.23
|
0.34
|
0.28
|
0.27
|
0.83
|
0.23
|
2.43
|
程 宇
|
扬 溪 镇
|
0.1
|
0.32
|
0.24
|
0.13
|
0.3
|
0.31
|
0.3
|
1.7
|
方珊清
|
板桥头乡
|
0.42
|
0.4
|
0.6
|
0.3
|
0.2
|
0.13
|
1.08
|
3.13
|
周 庆
|
金 沙 镇
|
0.05
|
0.08
|
0.17
|
0.1
|
0.12
|
0.5
|
0.46
|
1.48
|
张鹏飞
|
伏 岭 镇
|
0.19
|
0.56
|
0.37
|
0.08
|
0.9
|
0.7
|
0.6
|
3.4
|
方珊珊
|
家 朋 乡
|
0.05
|
0.27
|
0.3
|
0.2
|
0.2
|
0.48
|
0.78
|
2.28
|
汪 毓
|
荆 州 乡
|
|
0.01
|
0.17
|
|
0.05
|
0.23
|
0.67
|
1.13
|
汪正华
|
全县总计
|
1.92
|
3.5
|
3.37
|
1.85
|
3.3
|
3.69
|
5.57
|
2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