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稻稻熟秋风起,菱荷芡实隔湖波”,在绩溪县临溪镇临溪村的稻田里,多台大型农机设备正忙着收割。临溪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流转土地百余亩种植水稻,秋季收割后将直供梓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绩溪县临溪镇将土地流转与村集体经济发展有机结合,鼓励动员各村积极流转土地。在临溪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临溪村积极响应,聚焦建设高标准农田,创办合作社,以蒲川村组为试点率先开展土地流转项目,推动农业机械化生产、规模化经营,节约成本,提高效益。以“镇级扶持、村‘两委’干部带头、村民参与”的方式,探索出了一条“党建+集体经济”的发展道路,让建设高标准农田成为引领村级增收、打开农民致富的“金钥匙”。“去年临溪村股份经济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9万元。村民看到土地流转的收益后,纷纷表示要加入土地流转项目。今年我们整合土地百余亩种植水稻,平均每亩产量1100斤,增加村集体收入11万元。”临溪村党总支书记章春雨介绍道。
转变农民思想观念
临溪村把转变思想放在首位,不断提高对农村土地流转的认识,让农民认识到土地流转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性。临溪村集合“两委”干部、包村组员和农村党员等多方力量,多次进村入户宣传土地流转政策,鼓励村民积极参与到土地流转中来,给群众讲明白说清楚土地流转的各种优势。临溪村党总支书记章春雨算了一笔账:每亩承包金可拿稻钱,同时还解决了几十人的就业问题,给农民增加了经济收入,可谓一举多得。“一手拿租金,一手领工资”村民王来五乐呵呵地说。
优化农田布局管理
临溪村发展土地流转并不是随意选址,而是多次调查整村农田情况,对农田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开展土地适宜性评价,摸清质量、布局等基本情况。最后以蒲川为试点,不断优化调整空间,打造百亩园。同时设立保护标识,对农田设立统一规范的公示标牌和保护标志,明示划定和建设信息,公开田长责任人和责任事项,接受社会监督。统筹农村护林员、管水员等队伍,增加农田管护职能,建立管护制度,开展村级耕地日常巡查检查。
推进农业机器使用
临溪村在种植过程中大力推进农业全程机械化。目前,多种农作物的机收工作都取得了新突破,在提高了效率的同时,损失率也明显降低。在临溪村的稻田里,两台大型联合收割机正在来回穿梭。随着收割机缓缓驶过,水稻连秆带穗被卷入收割机,经过机器处理后,稻谷装进收割机的存储箱,再由大型拖拉机运往相应的收购点。临溪村村民高先生说:“用机器来收获,比人收得好,没有损坏,省工省时又省力。”机械收获一亩地需要约100元,人工收获一亩地需要350到400元,选择机械收割大大减少了开支、降低成本。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临溪镇以土地流转为抓手,盘活土地,把资源整合起来,既充分发挥连片种植的优势,实现农业生产规模化,又增加农民收入,拓宽群众致富渠道,推动种植结构调整。在未来临溪镇将在如何扩大优势产业片区,增加特色种植产业,发展乡村旅游业和延长产业链等方面继续探索,不断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创新发展,迎来“喜看稻菽千重浪”的美好明天!(宋雪旸)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