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同学们:
首先祝贺你们顺利圆满地完成了学业,回到了熟悉而又温暖的家乡!云帆已挂,青衿当行。就业创业是你们逐梦青春、成就事业的阶梯,关系个人价值实现,关系国家高质量发展。党和政府对此十分关心,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为你们就业创造条件、增添助力。作为全县就业工作的牵头部门,绩溪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欢迎您回家,并提供我们热忱的服务,全力以赴助您尽快实现就业或参加到就业准备中!
一、如果您正在求职:
请来我们的工作地点,提出就业需求,我们将现场为您提供职业指导、岗位信息、就业见习、职业培训等服务。也可以关注“绩溪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和“绩溪县人力资源市场”微信公众号,我们将在公众号上及时发布企、事业单位招聘、公务员招录、教师招考等招考信息,全天候开展就业供需网上对接,帮您实现足不出户找工作。
咨询电话:0563-8167992;18056380655(人力资源市场)
二、如果您已经就业:
您需要尽快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跟进社会保险缴纳情况,及时办理户口迁移、党团组织关系接转等手续,并记得查询档案转递去向。网上办理档案相关业务,可登录安徽公共招聘网人事档案或安徽省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网上办事大厅,网址:http://www.ahggzp.gov.cn/。
档案接收单位名称:绩溪县公共就业人才服务中心
档案接收地址:安徽省绩溪县西区印潭路人社财政综合楼
档案接收部门:人事代理股
联系电话:0563-8162976
邮编:245300
咨询电话:0563-8151373;0563-8162976
三、如果您有志创业:您可以参加免费的创业培训,提升创业能力;可以申请创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等,获得启动资金;可以享受税收优惠和社保补贴等,降低创业成本;可以申请入驻创业孵化基地,获取创业指导、项目推介、孵化服务、免费场地等支持;还可以参加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举办的创业创新大赛等活动,获得项目展示、成果转化、融资对接等机会。
咨询电话: 0563-8157063;0563-8151373
四、如果您灵活就业:
您可以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加社会保险,获得社会保险补贴支持。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可以灵活选择缴费基数、缴费时间,我们将积极为您提供便利。
咨询电话: 0563-8150396
五、如果您暂不就业:
如果您因准备考研、考公务员、教师、事业编、银行等心仪的单位,暂时不打算正式就业,可以报名参加“三支一扶”项目、基层服务或者就业见习,在备考的同时还可提升就业能力、享受一定的补贴。无论怎样,都不能在家无所事事、也不能继续花父母的钱成为“啃老一族 ”。
咨询电话: 0563-8158075
六、就业创业政策
(一)就业见习
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16-24岁失业青年,可到见习单位参加就业见习(3-12个月),提高就业能力,促进尽快实现就业。见习期间,见习单位(企业)为见习人员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并按照每人每月不低于 2000元标准给予基本生活补助。
(二)高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补贴
与我县小微企业签订6个月以上劳动合同,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由就业补助资金给予每人3000元的一次性就业补贴。
(三)高校毕业生一次性创业补贴
对毕业2年以内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脱贫人口、退役2年以内的自主就业退役军人、返乡农民工首次创办小微企业且正常经营6个月以上的,由就业补助资金给予5000元一次性创业补贴。
(四)困难毕业生求职创业补贴
应届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困难残疾人家庭、脱贫户(原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防返贫监测户家庭、退捕渔民家庭、获得国家助学贷款、残疾的高校毕业生以及特困人员中的高校毕业生(包括应届中等职业学校、技工院校符合条件的困难毕业生),依据学校属地管理原则,按1500元/人的标准一次性发放,主要用于补助困难毕业生求职创业过程中的相关费用,缓解困难毕业生求职创业费用压力。
(五)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
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或通过新就业形态方式就业,并以个人身份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照每人每月给予350元职工养老保险补贴(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职工养老保险补贴为每人每月450元)和100元职工医疗保险补贴,补贴期限不超过24个月。
(六)就业创业培训
符合条件的大学生可以免费参加就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
(七)创业相关扶持政策
符合条件的大学生创业者,可以申请创业担保贷款,政府给予一定贴息,还可以参加创业项目遴选、征集大赛,获得创业扶持。
(八)人才政策
符合引进人才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可入住人才公寓,享受人才落户、生活补贴、安家补贴等优惠政策。
同学们,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衷心地祝愿你们都能早日找到满意的工作,勇于创新、敢于突破,以聪明才智贡献国家,以开拓进取服务社会,让青春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绚丽绽放!
绩溪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2年6月17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