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系长毛兔核心群体型外貌一致,品种特征明显,繁殖、生长性能稳定,兔毛品质优良,与《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志书》保持基本一致,产毛量稳定在1500克左右。”国家兔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省农科院畜牧所赵辉玲研究员,面对皖系长毛兔生产性能测定结果兴奋地说,“这么多年的付出,一个字‘值’!”
新年伊始,省第三次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办公室组织开展皖系长毛兔首次生产性能测定工作。全国第三次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兔资源专家组专家、省小动物普查专家组组长赵辉玲研究员带领团队赴绩溪,现场指导绩溪县历久长毛兔养殖专业合作社开展皖系长毛兔的生产性能测定工作。
性能测定工作严格按照全国第三次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性能测定的要求和规范,从四个方面展开测定。一是现场测定了成年兔体重、体尺(体长、胸围、耳长、耳宽);二是结合实地测定和查询繁殖记录,完成了繁殖性能的测定工作;三是现场观察核心群成年兔的被毛特征、形态特征、性别特征(公兔睾丸发育情况、母兔乳头数和乳房发育情况)等体型外貌;四是详细了解了当地的自然生态条件,皖系长毛兔的群体数量、消长形势、资源保护、开发利用、饲养管理、疫病防控等方面的情况。
绩溪县历久长毛兔养殖专业合作社是我省第一批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单位,与省农科院畜牧所合作开展皖系长毛兔资源保护与品种选育工作,在省市县各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采用活体保种,通过科学选种选配,家系等额留种等办法,有效控制近交,种质资源保护效果显现。
绩溪是长毛兔养殖大县,农业部2011举办‘送良种·惠百姓’活动赠送给绩溪皖系长毛兔300余只。鼎盛时期,从事皖系长毛兔养殖专业大户达300余户,许多兔农从中获益匪浅。“家养三只兔,不愁油盐醋;家养十只兔,不愁棉和布;家养百只兔,盖楼又致富。”这是2015年前后在该县长安、上庄等地养兔人之间广为流传的“致富经”。高峰期,绩溪“养兔大王”汪夏木户皖系长毛存栏3000余只,年纯利润在百万以上。
近年来,受市场波动影响,兔毛价格急剧下降,兔农的积极性严重受挫,但皖系长毛兔仍然受到养殖户的欢迎,这得益于皖系长毛兔优良的品种性能和良好的市场价格,皖系长毛兔对绩溪县长毛兔品种结构的改善和科学养殖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我们有信心把皖系长毛兔这一优质的种质资源有效地保护好,并通过省农科院技术支持,进一步提高品质、价位和市场的竞争力,同时加大产业扶持力度,使之成为地方特色产业,再创产业辉煌,助力乡村振兴。” 县农业农村水利局党组成员、县畜牧兽医水产服务中心主任胡嘉彦表示。
据悉,此次性能测定工作于2月11日开始,为期两天。结束后,专家组将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皖系长毛兔其它普查工作年度目标任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