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乃民生之本,扶贫之基。近年来,板桥头乡坚持因人施策,精准发力,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农村贫困劳动力,变“输血”为“造血”。为122名贫困人口量身定制卫生保洁员、生态护林员、光伏电站看护员等一批能够胜任的公益性岗位。
村庄的美容师,我是保洁员。长岭村栈岭上组的52岁的贫困户程*每天总是一大早就带上保洁工具,推着垃圾车,前往村主干道清扫垃圾。“年纪大了,不能外出打工,政府安排我做村里的保洁员,每月有工资领,日子比过去好多了。”程*笑着说。在板桥头乡村庄的美容师们通过他们一双双勤劳的双手,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幅美丽、生态、宜居的新农村。
绿色的守护者,我是护林员。在板桥头乡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日复一日用脚步丈量着山峦和土地,守护着山川与林木,他们就是绿色的守护者——生态护林员。沿着布满青痕的石阶而上,胡*开始了一天的巡山工作。自从被村里聘为生态护林员后,家里农活不耽误,种植养殖收入不减少,勤劳的他在担任生态护林员之余还承包了一亩鱼塘,饲养着几十只鸡,虽然日子过得忙碌,但他坚信一定可以通过自己的双手彻底摘掉贫困户的帽子。
电站的维护者,我是看护员。2017年板桥头乡玉台村建起了60kw光伏电站,每年能够村集体带来5万元左右的收入。光伏电站建成后,玉台村的方*有了一个新岗位——光伏电站看护员。方*每天要做的事情就是巡视电站一次,查看电站运行情况,定期还要清洗光伏电板、清理电站杂草。“光伏电站就是我们村里的宝贝,我一定要维护好它”方年花说到。
为确保公益岗位人员,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稳定收入,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板桥头乡还建立健全管理考核机制,明确岗位职责、工作时限、建立考勤记录并接受群众监督,杜绝公益性岗位“福利化”现象。(周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