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蓝天白云,微风习习。走进安徽省绩溪县华龙生态大道龙川停采矿山看到,曾经山体被开采得只剩下一半,裸露出来的岩石坡面,通过采用削坡、喷混植生护坡、人工客土植草技术后,已泛出一片绿色,与周边青山融为一体。这是绩溪县为废弃矿山修复“创伤”,恢复自然生态环境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的一个样本写照。
绩溪县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县,也是国家生态功能区,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共有7大类34个矿种。近年来,该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大力实施产业结构调整,推进转型发展,区域内一些无序开采的采石场被整治停采。但由于多年的雨水冲刷,破坏了原始地貌,导致水土流失,留下白色的山体。为了营造一个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生态环境,绩溪县在矿山整治和水土保持上持续有力“两手硬”推进生态修复,全力筑牢生态功能区。
“一矿一策”让废弃矿山重披“绿装”。以历史遗留矿山图斑核查工作为抓手,委托311地质队对自然资源部下发的118个疑似历史遗留矿山图斑逐一现场核实,全面开展矿山“大起底、大摸排”。查明全县32家矿山,包括22家废弃矿山、10家在建与生产矿山的范围、现状、权属等情况。结合矿山生态现状,编制印发了《绩溪县矿山生态修复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实施方案》,按照“宜林则林、宜耕则耕、宜草则草”的原则,对22家需修复的废弃矿山,通过工程治理、土地整理、转型利用、自然恢复等“一矿一策”措施,以及填土、植树、种草等生物治理为主的治理方式,累计完成21家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剩余1家废弃矿山,以自然恢复为主,辅助人工复绿措施实施生态修复,预计2023年底完成,让废弃矿山重新披了“绿装”。同时,组织绩溪县钨业有限公司巧川钨矿、际下钨矿等5家生产矿山企业,按照矿山地质环境与土地复垦“二合一”方案,对矿山实行边开采边治理,对不再开采的平台实施复垦复绿,不仅有效防止了水土流失,恢复矿山生态环境,还提高了废弃矿山土地利用价值。
“因地施策”水土保持厚植“两山”底蕴。实施山区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项目,按照“因地制宜、科学施策”的原则,采取造、管、封等多种形式,开展封山育林保护,充分发挥防护功能,逐步建立起结构稳定、功能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全面提高森林质量。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推进水域流域生态修复。2022年来,先后投资5000余万元,实施扬之河孔灵段和西津河五丰坡段2个中小河流河道综合治理和昆溪河小流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