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辈版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绩溪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规划计划> 专项规划
索引号: 11341731358579117C/202203-00023 组配分类: 专项规划
发布机构: 文化和旅游局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 公民 / 通知
名称: 绩溪县“十四五”文化与旅游发展规划 文号:
生成日期: 2022-03-31 发布日期: 2022-03-31
索引号: 11341731358579117C/202203-00023
组配分类: 专项规划
发布机构: 文化和旅游局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 公民 / 通知
名称: 绩溪县“十四五”文化与旅游发展规划
文号:
生成日期: 2022-03-31
发布日期: 2022-03-31
绩溪县“十四五”文化与旅游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2022-03-31 15:45 来源:文化和旅游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绩溪县文化和旅游局

安徽大学旅游规划与研究中心

2021年12月



前言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开启新时代美丽幸福绩溪建设新征程,奋力谱写“两个更大”绩溪篇章的关键五年。“十四五”时期,绩溪县文化和旅游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因此,科学编制规划意义重大。

本《规划》编制旨在全面分析发展新形势,全面梳理绩溪县在文化和旅游发展中的优势与不足,主要明确“十四五”时期绩溪文化和旅游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政策举措,部分内容展望至2035年。本《规划》是未来五到十五年绩溪县文化和旅游发展的行动纲领和科学指南。


第一章“十三五”发展回顾

 

第一节发展成就

 

一、文化事业发展稳步提升

 

文艺创作成果突出。“十三五”期间,绩溪县创作、编排并演出大型民俗风情剧《古风徽韵》,创作、排演徽剧小戏《对象》。央视《回家吃饭》、《航拍中国》和台湾中视《大陆寻奇》栏目来绩溪拍摄制作美食、美景、非遗节目。推出“徽戏传承”邮票发行纪念册。创作推广中国梦主题歌曲《追梦路上》,先后被国家级杂志《歌曲》和《安徽群众文化》刊登,组织排练廉政文艺作品《车祸》、《如此局长》报送市纪委展播,编纂《徽州工匠大全》、《绩溪文艺》郭因专辑。

文化惠民活动丰富。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1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以及75个村6个社区农家书屋全部坚持免费对外开放,提供免费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全年送戏进万村、农村公益电影等持续发展,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积极开展农村文化活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购买专业院团、民营院团进行专业化演出,丰富农村群众文化生活。推进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工作,乡镇文化、图书分馆和村级图书室实现全覆盖,探索开展村级文化协管员、文物保护员制度。

非遗工作成效显著。县域内登记不可移动文物共计760处,其中被列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87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34项,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项(含扩展项目),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59项。同时,积极组织拍摄申报片、编制申报书,完成推荐草龙舞、岭北狮舞等8项申报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积极修缮和保护文物。全县成功申报28处县级、7处市级、16处省级和1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申报成功数量居全省前列。不断挖掘本地红色革命历史,做好做大做深革命遗址文物文章,2019年成功申报为第一批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同时绩溪县实施文物保护修缮工程。五年累计争取中央财政资金累计达4500余万元,实施龙川胡氏宗祠、奕世尚书坊、徽商胡炳衡宅、上庄古建筑群、绩溪文庙等文保单位修缮工程。

二、文化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公共文化项目扎实推进。“十三五”期间部分公共文化项目纳入市重点调度项目,绩溪图书馆易址新建并升级为国家一级馆,与新华书店合作共享书店项目;文化馆完成提升改造,建成非遗馆;三雕博物馆修缮和展陈提升工程完工。镇村综合文化服务设施不断完善,“雕刻时光”小镇历史文化保护区环境整治提升项目、古城历史街区综合配套设施及一批古村落古祠堂(上庄古建筑群敦履堂、胡开文纪念馆、胡开文旧居、胡适故居和胡寿基宅等,伏岭德锦汪氏宗祠、家朋坎头许氏宗祠)保护工程完成建设。

发展壮大文化产业。建成徽墨、徽雕、徽菜、茶叶、蜜蜂5个文化产业园。设立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资金,促进文旅产业发展壮大。出台《绩溪县培育百亿文化旅游产业实施方案》,推动旅游与教育、体育、养生、农业、文化等相关产业和行业的渗透和融合。启动百村家风家训引领工程,西关古里章氏家训廉政教育基地、湖村章氏宗祠被评为“宣城市廉政教育基地”,家朋乡尚村成功争创市级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

三、全域旅游格局基本形成

全域旅游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出台《绩溪县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实施意见》,成立以县委书记、县长为组长的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领导组,分年度印发创建工作方案,明确创建时间表、路线图。设立全域旅游发展中心、大数据中心、形象推广中心,成立旅游警察大队、旅游巡回法庭和市场监管旅游分局,各乡镇政府设立全域旅游发展办公室,安排专人从事全域旅游创建工作,形成各级党委、政府负总责,相关职能部门、乡镇协同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强大合力。

全域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杭黄高铁、绩谭旅游快速通道(绩溪段)、G233东迁工程建成通车,皖浙天路自驾游线路全面提升改造,完成5条国省干线升级,建成县域南北两条旅游环线,内联外通的旅游交通格局已经形成;绩溪综合客运枢纽、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大数据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推进厕所革命,新建、改建旅游厕所达60座,设立旅游交通标识牌;加快智慧旅游平台建设,推进旅游与电商融合发展。

全域旅游产品体系不断完备。制定并实施全县A级景区品质提升方案,开展旅游资源普查,建立“全域旅游资源库”。启动“百个景区村庄创建工程”,乡村旅游产品更加丰富。引进徽岭旅游度假区、电子竞技产业园、绩溪糸巷等项目,实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提升工程,改造提升古城特色休闲街区,高品位建设徽墨产业园、徽雕产业园、徽菜美食城。举办非遗技艺展、文创产品展、名特优农产品展等旅游商品展示展销活动。

全域旅游绩溪品牌不断响亮。制定全域旅游营销计划,与中青旅联合开展合作营销,在遨游网南京站、合肥站投放绩溪旅游首页广告,在全省县级首开高铁冠名列车“徽州之源、自在绩溪”号。参与全省旅游拼盘营销计划,分别在CCTV-1/新闻频道《新闻联播》、《新闻30分》栏目投放我县旅游形象宣传广告。组织县内旅游企业参加广州、西安、南京等国际旅游博览会,在徐州、常州、南通、吴江等地举办绩溪旅游推介活动。

四、供给侧改革进一步推进

 

特色农旅产品供给。全县在“十三五”期间,充分发挥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品牌优势,积极打造农旅产品,推出茶叶、山核桃、笋竹、香菇、绿茶、贡菊、黑猪等绩溪特色农产品品牌。推进“旅游+农业”打造特色旅游业态,引领农旅融合发展的新名片。

特色文旅产品供给。绩溪县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且等级相对较高。以徽文化为核心的多种丰富文化资源散落在绩溪,产生了徽菜、徽墨、徽剧、徽雕等多个享誉国内外的名产,诞生了胡适、胡雪岩、胡天注、胡宗宪等多位历史文化名人,在周边的区县中占据明显的优势。大力实施“旅游+文化”,创新文旅产品,是绩溪县旅游业融合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十三五”期间绩溪县围绕名人文化、家训文化、徽商文化、民俗文化等,打造文化旅游新产品。如精品博物馆、特色民宿、特色文化街区、旅游节庆和演艺等旅游新产品。

特色体旅产品供给。通过举办体育赛事活动,形成体旅赛事IP,吸引人气和财气,打响县域体育旅游品牌。连续举办6届马拉松自行车骑行赛、山地自行车爬坡赛、徽杭古道跑山赛等体育赛事,开展重机巡游皖浙天路、自驾大会活动,绩溪县入围长三角自驾游十强城市,徽杭古道连续8年被评为全国体育旅游精品线路、长三角最佳体育旅游目的地。

五、文旅融合发展成效显著

 

打造精品文旅融合项目。现有10个项目入库安徽省旅游项目库,5个重点文旅项目纳入省、市重点调度项目,各重点项目均按时序进度稳步推进。大力实施乡村振兴“五百”工程,制定百个景区村庄创建方案、分解任务、狠抓落实,大力推进百景村庄创建工作,景区村庄基础设施得到改善。

积极创新文旅融合产品。“十三五”期间绩溪县牢牢把握文化、旅游两个主旋律,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以文促旅,以旅彰文,促进全县旅游发展迎来文旅新时期。各地古村落、徽菜、徽雕等徽文化、名人故居等名人文化、祠堂、家训等家训文化以及各地民俗文化等都是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支撑和载体,成为创新文旅融合产品的关键之处。以胡开文徽墨园、胡适故居、乡居民宿等为突出代表。

加强文旅行业市场监管。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修订《关于深化绩溪县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实施意见》,整合组建绩溪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同时,做好重点时段安全监管工作。常态开展文化旅游企业安全应急培训及演练,督促企业落实安全主体责任,执行重要时段联合巡查制度,守好文旅行业安全生命线。另外,开展文化旅游市场专项整治和“扫黄打非”工作,严厉打击各种非法出版物。

第二节存在问题

 

总体而言,绩溪县“十三五”确定的文化旅游发展目标和任务全面完成,全县文化旅游发展迈上了新台阶。但也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全域旅游品质尚需提升。绩溪县南部盆地的旅游开发与绩溪北部山地旅游开发不平衡;绩溪县是徽菜、徽墨、徽剧发源地,历史传承悠久,但绩溪县旅游发展存在空间和旅游要素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匹配的问题。同时,绩溪县在新业态旅游产品开发、管理、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存在不充分的问题。从全县发展状况来看,景区点基本还是处于点状发展的状态,不利于整体目的地体系的形成。二是目的地核心竞争力有待提升。绩溪县3A级及以上景区数量较多,但A级景区的带动作用不强,市场竞争力有限,综合吸引力较弱,全县缺乏引爆性的旅游品牌。同时,绩溪县缺乏龙头性的旅游企业,缺少重大旅游项目和新型旅游业态,旅游竞争力有待提升。三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艰巨。通过多年的努力,绩溪县也形成了一些特色旅游产品和业态,支撑全县旅游业的发展。但总体而言,业态和产品仍处于初级形态,业态老化、产品不新、创新不够,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和竞争需要。另一方面,旅游供给侧方面缺乏新突破,难以满足游客现代化旅游需求,容易在市场上产生疲软现象。四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需加强。村行业自治协会建设是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和提高治理能力的重要举措,而目前绩溪县在各类行业协会设置方面还有待完善。文旅在各方面体制机制架构需要进一步整合,相关规章制度亟待进一步完善;缺乏新型文化旅游人才,旅游治理能力有待提升。另外,绩溪县域内旅游投资主体多元,存在不良资本占据优质资源的现象,造成部分旅游资源低端化、低品质开发,乃至搁置。因此,绩溪县旅游管理体制亟待理顺以及经营主体亟待整合。五是文化旅游融合需进一步加深。绩溪县文化资源与旅游融合不够,对文化内涵挖掘不够,非遗文化传承不够,核心文化资源不突出,对文化资源缺乏总体规划,文化资源丰富但核心不突出。另外,绩溪县文化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以及与文化、科技、体育、休闲、探险、影视拍摄等的融合还不够深入,参与性、体验性、娱乐性的旅游产品开发不足,文旅资源向产品开发和转化不够。


第二章“十四五”发展形势

 

第一节发展基础

 

面对发展着的形势,必须用发展的眼光去重新解读绩溪县文化和旅游发展新优势,科学凝练发展的关键问题,树立发展自信,找准发展方向。

一、徽贤故里,和谐之源

 

文风兴盛,名人辈出。绩溪自古以来文风兴盛,当地人才辈出,群英荟萃,涌现出了大批名人学者,有“邑小士多,绩溪为最”之述。明朝抗倭名臣、兵部尚书胡宗宪,清朝一代巨贾、红顶商人胡雪岩,徽墨制作大师胡天注,著名茶商胡炳衡;近代著名学者、新文化运动倡导者胡适,中国第一位女农学家曹诚英;抗美援朝特等功臣许家朋、近代教育家胡晋接、工程院士章基嘉、“湖畔诗人”汪静之等,是绩溪文化的杰出代表。

尊崇家训,乡风文明。绩溪邵、葛、胡、周、章等名门望族的家训中,随处可见劝学、劝业、禁诫、村社风俗、公义廉洁、崇儒重教、孝老睦族、勤俭淡泊等引领社会风气的论述和要求。《章氏家训》、《西关章氏族谱》、《汪氏族规》、《鱼川耿氏族谱》、《上川明经胡氏宗谱》、《华阳舒氏宗族庭训》、《仁里程氏家训》、《涧洲许氏祖训》、《姚氏家规》等族规和家训提到了崇德、尚廉、戒奢、惇友、守规、笃行等思想,这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完全契合的,深刻地影响着家风、族风和社会风气。


名人和家训等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不仅塑造了良好的社会风气,更是文化推广和文艺创作取之不竭的源泉,同时也是文旅产业发展的资源基础。

二、三山纵横,三水绩溪

 

山岭纵横,气势磅礴。绩溪县是含中山的低山丘陵山区,西部为黄山支脉,东部为西天目山脉,主要山峰皆在千米以上,县域为长江水系和钱塘江水系的分水岭。境内大鄣、大会、徽岭三山鼎立,从东北向西南、西北向东南倾斜。大鄣山山脉是绩溪的最高处,大会山山脉绵亘于与旌德县交界地带,徽岭山脉是境内长江水系与钱塘江水系主要分水岭。

三水交汇,蜿蜒流长。绩溪境内河流交错,沟谷纵横,2千米以上的天然河流136条,总长831千米,其中最大的三条河流是登源河、扬之河和大源河。主要河道登源河是绩溪县第一大河。三河流域面积582.5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52.6%。三条大河蜿蜒交汇,滋润着绩溪大地。此外,戈溪、黄石坑、徽水、大鄣、卓溪等河皆长15千米。

大山和大水交相辉映的格局不仅造就了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也孕育出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丰饶的物产,为绩溪县文旅产业发展提供了现实载体。

三、文化名城,特色村镇

 

文化名城成为绩溪靓丽名片。绩溪县城市发展历史悠久,文


化底蕴十分厚重,历史遗存丰富,古城格局完整,历史文化街区保存完好,徽文化特色突出。2007年,绩溪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是绩溪含金量很高的一张城市名片,是绩溪县发展文化和旅游产业的重大优势。

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绩溪县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墨、徽菜工艺的发源地和徽雕艺术的研究基地,是徽文化的重要载体。县域内登记不可移动文物共计760处,其中被列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87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34项,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项(含扩展项目),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59项。这为绩溪文旅产业发展注入了文化灵魂。

传统村落特色鲜明。绩溪境内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龙川、石家、磡头,安徽省历史文化名村冯村、上庄、湖村等,还有中国传统村落26座,这些古村落仍然保持着传统文化特色,为绩溪文旅产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伏岭镇、上庄镇入选安徽省首批特色旅游名镇。

当前,尚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龙川村跻身安徽旅游十大古村镇;家朋乡获全国首家“摄影小镇”称号,上庄镇雕刻时光小镇、伏岭味·道小镇入选首批省级特色小镇。

四、接徽连杭,高铁枢纽

 

优越区位带来联动优势。绩溪县在地理区位上与杭州和黄山

关系紧密,在经济尤其是文旅产业发展上体现出诸多优势。长三


角一体化战略的持续推进将为绩溪带来重大战略机遇,绩溪县有望成为杭州的“西郊公园”和长三角地区的“后花园”。此外,绩溪县位于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核心区和浙皖闽赣国家东部生态旅游实验区核心区,是闽赣皖旅游黄金通道重要节点和大黄山国家公园文化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性的文化旅游分工与合作机制为绩溪县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便捷交通强化周边合作。绩溪目前已经形成“两高并行、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格局。绩溪北站是全国最大的县级高铁站,合福高铁、杭黄高铁、杭临绩高铁、宣绩高铁四条高铁在这里交汇,为绩溪构建出了一个立体、便捷、通达的高铁交通网;扬绩高速贯穿绩溪全县,是绩溪县对外交通的主要快速通道,也是安徽省连接长三角城市的又一快速通道;S456绩谭旅游快速通道和绩溪伏岭水村至歙县里昌溪段两条快速旅游的“外向通道”也加强了绩溪的区位优势。此外,绩溪“通用航空”飞行机场也已列入《安徽省通用机场布局规划》并通过中央军委和民航华东局选址审批。

五、徽味产业,徽艺无穷

 

徽菜之源,享誉内外。绩溪县素有“中国徽菜之乡”和“中国厨师之乡”的称号,徽菜是优势资源和产业。拥有浓郁徽州地方风味的徽菜赢得了国内外较高的声誉,绩溪县定期举办中国徽菜之乡美食文化旅游节,吸引了大批美食爱好者前来,成为绩溪文旅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传统技艺,百花齐放。徽雕是绩溪传统技艺的典型代表,主要有砖雕、木雕、竹雕和石雕,广泛应用于当地建筑物;徽墨是绩溪传统技艺的另一个代表,现有不少业内知名的制墨企业,还恢复了一些以古法灯盏油烟、鹿角胶为代表的优秀的传统产品,兼具实用价值和欣赏价值;此外,徽厨、徽派建筑以及徽剧等,都是绩溪传统技艺的杰出代表。

“徽味”和“徽艺”不仅为绩溪县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接待服务要素,也为绩溪县发展文化体验游、研学旅游以及文创产品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六、三线遗存,电站蓄能

 

“三线”遗存数量众多。在特殊的历史时期,“三线”企业集中扎根绩溪县,为绩溪的现代工业打下了基础。绩溪县境内的三线企业主要集中在华阳、瀛洲、大源、临溪、扬溪、北村等地,以当时最大的军工厂光明机械厂为代表的“三线企业”打下了绩溪工业的初步基础,是绩溪发展工业旅游、红色旅游和研学旅游的重要资源。

蓄能电站正式投产。绩溪已经建成的抽水蓄能电站位于伏岭镇境内,距县城公路里程约29km。蓄能电站总装机容量180万千瓦,是安徽省也是全国最大抽水蓄能电站。蓄能电站的投产使得绩溪县的战略地位得到大幅度提升,绩溪文旅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此外,抽水蓄能电站本身就是一个独特性非常强的旅游资源,具备开发旅游景区、发展特色小镇的优势条件。


第二节发展形势

 

“十四五”时期,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关键期,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既面临重大机遇,也面对重大挑战。准确研判发展形势,为绩溪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明方向、定格局、划重点,开创文化和旅游发展新局面。

一、新阶段新格局

 

疫情防控常态化,文旅行业危中有机。新冠肺炎疫情是改革开放以来对世界旅游业影响范围最广、程度最深的一次冲击。我国疫情防控由短期紧急任务转化为中长期常态化工作。居民出游意愿下降使绩溪县旅游受到直接影响,需要一定时间恢复至原有发展水平。与此同时,受防疫形势影响,出境旅游基本停滞,入境旅游人数大幅减少。出境旅游市场的关闭,为国内旅游市场复苏和发展也带来新的机遇,对文旅产品的转型升级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国内循环新契机,国际循环互促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发展格局以及依托强大的国内市场,为绩溪县旅游产业快速恢复和长远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在新发展契机下,绩溪县应持续加强供给侧和需求侧改革,一方面通过产品转型升级,应对国内旅游市场恢复和崛起,做大做强文旅产业规模,另一方面也要积极抓好国际市场培育,为入境旅游复苏做足准备。

体验旅游新需求,科技手段赋新能。游客对体验式旅游产品、优质旅游产品的需求愈加迫切。绩溪县应借助丰富的传统村落和非遗遗存,深度挖掘绩溪县传统文化内涵,赋予传统文化现代价值,打造绩溪县文创新IP。同时应注重AR、VR、AI、5G等高新技术应用,推动科技创新与文化、旅游、体育三者进行融合,不断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提高旅游服务水平,提升旅游者旅游过程体验。

文旅产业成热点,区域竞争渐激烈。文化旅游产业对地方社会经济的带动作用日益明显,逐渐成为各地发展的热点产业。绩溪县与安吉县、德清县、婺源县、屯溪区、黟县等周边县区在文化旅游产品方面存在相似性,在客源市场方面具备同一性特征。周边区县文化旅游产品不断创新、旅游服务质量持续提升,对绩溪县文化旅游产业的创新发展提出新的挑战,也会直接分流绩溪县的文化旅游客源市场,形成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态势。

二、新战略新使命

 

绘就文化强国建设蓝图。党的十九届五中、六中全会要求实施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增强文物保护意识,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实施好文化强国战略。绩溪县文化遗产丰富,在物质文化遗存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与传承上成绩显著,为绩溪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载体和核心竞争力。

聚力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方针,更多的资源和要素向乡村聚集,为乡村旅游发展带来重大机遇,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绩溪县具备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条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力带动绩溪县乡村旅游发展。另一方面,也要求绩溪县文化旅游产业全面对接乡村振兴战略,充分发挥文化旅游产业在乡村振兴方面的积极作用,致力于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目标。

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生态文明战略的实施,使绩溪县旅游环境持续改善,旅游产品质量不断提高,游客旅游体验感不断提升,为进一步推动绩溪县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机遇。同时由于土地问题和环境保护要求的制约,产业发展限制条件增多,部分项目无法落地,对绩溪县文化旅游发展又提出新的要求。

聚焦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标志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进入新阶段,为绩溪县文化旅游快速融入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由于受交通便利性、资源及产品的相似性等因素影响,也将使绩溪县文化旅游产业在长三角区域框架内面临更大的竞争。

推进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建设。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的建设有利于进一步扩大旅游市场规模、提升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质量、拓宽产业合作领域、加强文化和人员往来、拉近杭绩时空距离,为推动绩溪县文化旅游业发展提供新引擎。同时,也要求绩溪县积极参与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建设,响应整体发展战略,高起点谋划项目,着力加强山水“两极”保护,树立区域联动发展典范。

明确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指引。在新的发展背景下,省委、省政府对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提出新的要求和发展目标,为绩溪县大力发展特色民宿、摄影写生、研学旅行、夜间旅游等新业态,以及民俗文化游、名人故里游等传统精品旅游提供了科学的发展指引。同时,绩溪县文化旅游产业也应该围绕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的新要求,展现新的作为,支撑示范区的建设。

三、新时代新导向

 

全域旅游发展进入加速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全域旅游,路子是对的,要坚持走下去”。发展全域旅游,有助于绩溪县深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旅游供给体系,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各乡镇协调发展,提升绩溪县旅游的品牌效应。“十四五”时期,绩溪县应该积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助力宣城市全域旅游示范市的创建。

文旅融合发展成为全新共识。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让文化更富活力,让旅游更富魅力。“十四五”期间,绩溪县应坚持以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为主线,让文旅融合成为推动文化旅游产品创新、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抓手,推动文化与乡村旅游、研学旅游、康养旅游融合发展,持续提升绩溪县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

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旅游供给侧改革有助于绩溪县文化旅游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全力推动旅游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持续推动绩溪县向旅游市场提供新型的、有效的、高品质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为绩溪县文化旅游注入新的发展动力。

第三节关键问题

 

一、新格局——对接重要都市圈,充分借力大黄山

 

绩溪县要想方设法利用经济和产业发展程度较高地区的辐射作用,深度参与区域产业合作和分工,带动绩溪县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

坚定不移贯彻北向及东向发展战略。首先,坚持北向拓展,积极承接合肥都市圈、皖江城市带、淮河生态经济带及皖北客源市场;其次,全面对接大杭州,承接长三角广阔的客源市场;第三,深度融入大黄山,利用省委提出黄山(皖南)国际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建设契机,以黄山的旅游先发优势来带动绩溪县文旅产业发展,从而构建区域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加强与杭州和黄山的区域交流与合作。协调开展区域产业政策对接,着力破除阻碍文旅产业发展的机制体制;协同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进一步强化区域间的联系;共同打造区域性文化旅游产品,在休闲旅游、康体保健等项目上主动对接长三角;合作进行人才培训和交流,进一步思想解放、更新观念。

二、新业态——立足供给铸精品,面向需求创新品

 

绩溪文旅产业供给侧改革重在转变发展思路,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提升文旅产品品质,创新产业业态,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优化文旅产品体系。在传统文旅产品的基础上,做大做强核心旅游产品,打造绩溪文化、旅游产业的龙头产品,铸造绩溪文化和旅游产业精品,增强绩溪县文旅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优化绩溪文旅产品体系,构建徽文化体验为核心的旅游产品体系,打造不同主题的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板块;开发乡村旅游、红色旅游、运动康体等旅游产品作为重要的补充,打造完整文化、旅游相关产业链条。

创新文旅产品业态。打造新型示范文旅景区、培育区域特色住宿品牌、发展夜间文旅业态;做大做强绩溪研学旅行业态、创新培育康养旅游业态、培育文旅领军企业;强化科技赋能,推进绩溪文旅业态创新、产品创新和技术应用创新,更好满足现代需求,引领消费潮流。

三、新治理——治理体系现代化,治理能力现代化

 

改革、完善文化和旅游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因地制宜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推动绩溪县文旅产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推动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在融合导向下深化旅游行政管理机制改革,强化文旅经营主体的经营自主性和市场性;积极开展旅游功能区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灵活旅游功能区管理体制机制。

推进经营机制改革深化。做大做强国有文旅投资发展集团,整合县域内的优势文旅资源,在强化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让文旅产业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合理吸纳社会资本参与文旅产业建设和发展。

完善旅游综合治理体系。明确文旅产业发展的行政管理主体与权责,加强与行政管理部门之间的部门协同和政策协同,在联合办公、联合执法和综合检查等方面加强协作,创新机制。

四、新空间——核心拓展聚板块,廊道串联构全域

 

在绩溪现有文化和旅游产业空间布局基础上,做大做强核心文旅板块,强化核心文旅板块的引领带动作用,构建绩溪文旅发展新空间。

强化城镇核心地位。以华阳镇和瀛洲镇作为绩溪文旅产业发展的核心城镇,强化、突出城镇的核心地位,集中力量打响城镇文旅品牌,培育绩溪县文旅产业龙头;着力打造城镇休闲综合体,拓展文化和旅游产品类型,发挥中心城镇旅游集散功能。

打造旅游集聚板块。依靠核心旅游资源和项目,通过轴线串联,整合周边地区的旅游资源和旅游发展要素,形成板块状的旅游集聚区;根据各板块的特色资源和项目,重点培育一批文化和旅游集聚区,利用各自优势条件,实现错位联动发展,与县城核心形成良性互补,布局新的空间体系;

重点打造旅游廊道。做好“一廊、一路、一中心”建设。深度参与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建设,建设百里历史文化生态走廊,串联龙川景区和徽杭古道等节点;建设皖浙天路,打造连接两省三市的旅游风景廊道;围绕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一中心,建设古城旅游环线,打造文旅融合体验区;结合境内主要交通道路、河道和古道,打造绩溪县廊道体系,构建全域旅游目的地。

五、新融合——文旅融合创新局,城镇支撑强产业

 

利用绩溪县丰富文化资源,打造一批文化旅游精品,开发新业态和产品,在做大做强城镇文旅产业的同时带动乡村产业的发展。

全面实施“旅游+”战略。积极谋划“旅游+农业”、“旅游+工业”、“旅游+科技”、“旅游+教育”和“旅游+体育”等新型业态,强化文旅产业供给;在全县范围内重点发展康养旅游、体育旅游产业;加强体育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徽杭古道国家级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创建,规划建设体育设备产业园。

持续推进“+旅游”策略。全县各部门各乡镇树立旅游发展思维,定规划、做设计、推项目等要考虑旅游发展,融入更多旅游元素,体现更完善的旅游功能,特别是交通、农水、住建等相关单位在推进实施道路、水利、城乡建设时,首先考虑赋能旅游发展。

深入推动“城市+乡村”。发挥城镇的带动作用,通过城镇辐射农村,增强产业发展动能。推进农旅融合,加快发展休闲农业和观光农业,打造田园综合业态;创新发展特色农产品,推进农产品深加工,实施旅游后备箱工程;梳理、利用农村闲置房舍,因地制宜打造乡村民宿。


 

第三章总体要求

 

第一节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历次全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一体化发展、供给侧与需求侧协调、区域旅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线,按照“整合、融合、联动、协同、共享”五大发展路径,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紧抓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建设战略机遇,全面贯彻“全域旅游、文旅融合”等文化旅游发展理念,“锻长补短”构建“皖美农品、皖美味道、皖美旅游、皖美消费”产品结构。通过实施“完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深化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推动形成文旅供给侧改革新局面、推进文旅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等任务,创新发展文化体验与休闲度假产品,提高文化旅游发展规模和质量,增强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动力、创新能力和竞争活力,引领绩溪县文化旅游旅游业全面转型升级和跨越式发展,成为美丽中国先行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区、文旅康养目的地、农旅融合促进乡村振兴示范基地、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核心增长极、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的重要节点、特色小镇支撑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文旅融合创新示范基地、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区。

 

第二节发展目标

 

一、产业发展目标

到2025年,实现旅游接待576万人次(2021-2023年均增长10%左右,2024-2025年均增长20%左右),入境旅游接待2.1万人次(2021-2023年均增长5%左右,2024-2025年均增长15%左右),旅游总收入54.9亿元(2021-2023年均增长10%左右,2024-2025年均增长20%左右)。

 

表3-1绩溪县“十四五”旅游发展分年度指标


年度预计

旅游接待(万人次)

旅游收入(亿元)

总人次

入境

2021年

330

/

31.5

2022年

363

1.5

34.7

2023年

400

1.6

38.1

2024年

480

1.8

45.7

2025年

576

2.1

54.9

二、创建提升目标

 

——提升现有品牌旅游资源(提升龙川景区,整合打造世界级景区;提升徽杭古道景区,积极进行5A景区创建);

——积极创建新的国家级文化旅游品牌(抽水蓄能电站、上庄景区创建国家4A级景区、创建徽州国家文化公园(与古徽州一府六县共同创建)、瀛洲华阳城镇旅游综合体共同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城镇乡村特色文化型)、县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积极创建省级旅游品牌(“四级联建”品牌:创建安徽省文化旅游名县、安徽省特色旅游名镇、安徽省特色旅游村、安徽省休闲旅游示范点);

——积极创建专项旅游品牌(创建国家体育旅游品牌;促进文旅融合,弘扬乡贤文化,创建其他文化旅游品牌)。

第三节发展战略

 

一、高质量发展战略

 

高质量发展战略是统领战略。“十四五”时期,绩溪县应全面贯彻高质量发展战略,全面提升绩溪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品质。一是通过融合、创新,强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升级文旅产品业态;二是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做大做强绩溪县文化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推进文化旅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三是通过整合,打造旅游集聚区,实现绩溪县文旅产业一体化发展,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四是全面实施“融黄接杭”战略,形成开放发展格局;五是全面提升文化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共享发展。

二、一体化发展战略

 

“十四五”时期,绩溪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必须秉承开放发展战略,增强产业发展竞争力,谋求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一是推动内部一体化发展。通过文旅集团整合和空间板块整合,依托特色小镇支撑,构建特色旅游集聚区,打造特色旅游廊道,实现县域文化旅游新格局的形成。二是推动“融黄接杭”,积极融入大黄山旅游区,积极对接大杭州,为绩溪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谋取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供给侧需求侧协调发展战略

 

“十四五”时期,绩溪县应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升级发展观光旅游产品、突出发展城镇休闲产品、创意发展文化旅游产品、示范发展康养旅游产品、特色发展乡村旅游产品、积极发展高端度假产品、引领发展研学旅行产品、优先发展民宿旅游产品。需求侧改革方面,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品牌、创新目的地营销方式、大力发展圈群营销、实现营销协同。

四、融合发展战略

 

强化“旅游+”、“+旅游”发展的意识,全面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强旅游业与产业行业的融合,创新旅游产品业态,为旅游业提供多部门合力;加强旅游业与城镇和乡村的融合,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大力发展城镇旅游和乡村旅游,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拓展绩溪县旅游发展空间;加强旅游业与消费和市场的融合,紧密结合新的消费市场需求,创新旅游产品;加强旅游业与信息和技术的融合,发展智慧旅游;加强旅游业与战略和平台的融合,为旅游业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获取更多的支持和保障。做好旅游业与文化和体育要素、创意产业、教育产业等的融合,构建具有绩溪县特色的“旅游+”和“+旅游”产业体系。

五、综合治理战略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十四五”时期文化旅游产业的重点。推进文化旅游管理体制建设,加强县文旅局协同和产业促进职能,探索旅游功能区管理体制,推进乡村旅游组织化进程,培育行业协会,实现管理的协同。推进经营机制改革,做大做强县文化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逐步实现对全县本底资源的控制。发挥外来企业和本土民营企业职能,加强业态创新,实现经营机制的协同。加强人才引进,提升全县上下文化旅游发展认知能力,全方位提升全县旅游治理能力。切实保护好文化遗产资源和生态环境,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因地制宜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体规划建设特色旅游名镇名村,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提升全县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四章优化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体系

 

徽文化作为我国最具代表性的三大地方文化之一,其内涵广博、深邃,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绩溪县作为徽山、徽水、徽村的汇聚之地,是徽文化重要的发源地,也是徽文化发展繁荣的主要空间载体,“十四五”期间,绩溪县应以推动徽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为路径,积极联动周边黄山市屯溪区、歙县、黟县、徽州区、休宁县、祁门县等地,有效保护、传承彰显、创新利用徽文化遗产。

第一节加强文化遗产保护

 

坚持保护第一位原则,深入推进各类文化遗产资源的调查,积极建立保护名录、制定保护规划、落实保护措施,不断增强全社会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有效推进文化遗产保护。

一、积极构建绩溪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建立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绩溪县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人文资源深厚,形成了以徽道、徽菜、徽雕、徽墨、徽剧、徽村、徽俗、徽人为主题的文化遗产资源体系。着眼于保护原则,积极构建徽州国家文化公园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全面完成绩溪县各类文化遗产资源调查,建立绩溪县文化遗产资源基础数据库,对各类文化遗产进行基础评级、资源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保护规划,细化各级各类文化遗产资源保护要求。


加强文化遗产数字保护。建设绩溪县文化遗产数字资源库,实现文化遗产资源保护、管理、展示信息全覆盖,探索推进数字化、精细化管理,完善监测平台,推进文化遗产数字化管控。

二、着力推进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加强历史城区保护。以绩溪县历史城区,尤其是代表性历史文化街区为核心,推进绩溪古城的保护及综合利用,充分发挥绩溪古城的中心凝聚力。加大对绩溪历史城区古城历史建筑、历史街巷、城址遗存、历史轴线、各类博物馆等的保护及修复力度,着力保护历史遗存的真实性及历史风貌的完整性。

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加强县域古村落集中区,以龙川村、上庄村、磡头村、尚村等传统村落为核心,注重村落基底风格、整体风貌、空间格局及周边环境的保护,发展传统村落文化集聚区。

提高文物保护水平。积极申报文保单位,“十四五”期间,申报华阳周氏宗祠、瀛洲章氏宗祠、磡头许氏宗祠及听泉楼、冯村进士第坊、石门太尉庙和古戏台、明伦堂考棚、文昌殿及化龙亭和化龙池、中正坊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长安镇红军烈士墓、陈村烈士墓、祝三胡氏宗祠、祝三高氏宗祠、临溪徽商古道、冯村刺史第及大夫坊、环秀桥、尚书府石坊8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加强对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力度,强化原址、原物、原状保护要求,加强对文物保护单位的日常维护,构建文物保护动态监测体系。

统筹推进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加大对革命遗址保护的资金投入,并设立专项资金。加强重要革命遗址保护,重点加强对德锦汪氏宗祠、陈村烈士墓、红军烈士墓等14处重要革命遗址中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利用,并充分利用革命文物,讲好红色故事,积极建立红色教育培训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打造精品红色旅游线路,形成绩溪红色旅游品牌。

专栏4-1文物保护重点工程

项目意义:

绩溪县作为徽文化的核心源地和发展中心,留存大量徽文化遗迹遗存,集中代表和反映了徽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辉煌历史。文化遗产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更是弥足珍贵的文化资源。推进徽州文化公园建设有利于发挥文化资源的社会经济效益,促进绩溪县文化事业、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也有利于中华文明的有效保护、合理利用、传承发展,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助力。

项目内容:

建立完善绩溪县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开展绩溪县全境文物非遗普查、记录以及归档工作,加强绩溪县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等现代信息建设,建立完善文化遗产基础数据库,规范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管理,及时掌握把控文化遗产信息,降低保护风险,加强系统性、多样性保护管理。

重点文物及非遗保护传承。开展重点文物保护工作,龙川胡氏宗祠、奕世尚书坊和胡炳衡宅、上庄古建筑群、徽杭古道绩溪段、绩溪文庙、胡家村遗址、霞间窑址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重大险情排除率达100%,仁里下祠堂、石门周氏宗祠、石门古戏台和太尉庙等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抢险维修率达100%。深入持续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性记录和记忆性保护,濒临失传、已经失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加大投入引导、记忆、回忆等手段,开展整理、记录与传承,至2025年,实现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传承人数量增加10%。

文物非遗提升申报。持续推进文物保护单位的级别提升申报工作,积极主动参与推进与黄山市等地联合申报徽州古道类世界文化遗产的工作。争取新增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项以上,加强未列入文保单位的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甄别,主动提高保护级别,积极申报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古建筑和古民居的保护利用。推进上庄村、冯村、磡头村等古村落整体保护和利用工作,探索古民居认租、认领等保护利用新模式。重点推进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整体风貌保护工作,并持续主动申报,力争至2025年新增历史文化名镇、名村5-10个。

红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坚持全面保护、整体保护原则,统筹推进德锦汪氏宗祠、汪日详宅、霞潭古建筑群、考溪水口茶亭及太子庙等绩溪革命文物保护单位的抢救性与预防性保护、文物本体与周边环境保护,确保革命文物的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和文化延续性。强化对陈村烈士墓、红军烈士墓、许家朋烈士陵园等红色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及综合利用,加强英雄烈士事迹史料、特别是口述资料的调查、征集与记录。创新革命文物资源利用展示,实施绩溪红色文化和革命文物主题展览精品工程。综合利用红色文化遗产,积极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示范性红色教育培训基地,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打造绩溪红色旅游品牌。到2025年,编制革命文物保护规划,实施革命文物维修工程,编辑出版英烈人物传记、口述资料汇编3-5本,改造提升3-5处红色主题陈列展览,培育3-5处示范性红色教育培训基地,打造3-5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三、不断深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进一步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认定和登记工作,全面了解和掌握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生存环境、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制定绩溪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明确保护范围,提出长远目标和近期工作任务。

抢救珍贵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有效措施,抓紧征集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和资料,完善征集和保管制度。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库、博物馆或展示中心。

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进一步完善评审标准,严格评审工作,逐步建立国家和省、市、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对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要制定科学的保护计划,明确有关保护的责任主体,进行有效保护。对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代表性传人,要有计划地提供资助,鼓励和支持其开展传习活动,确保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加强文化生态区的建设。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且传统文化生态保持较完整的区域,要有计划地进行动态的整体性保护,明确保护路径,建设代表性文化生态区。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保护。利用先进技术对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数据留存,进一步强化非遗推广,通过建立数字化非遗展览馆、博物馆、体验馆等来宣传非遗。利用数字化手段优化非遗保护的建档、宣传、研究、保存、传承,确保非遗的持久生命力。

 

专栏4-2 非遗保护重点工程

项目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宝贵的文化资源,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绩溪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因此,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对推动县域文化繁荣,促进经济、文化可持续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项目内容:

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进一步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认定和登记工作,全面了解和掌握绩溪县境内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生存环境、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制定绩溪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明确保护范围,提出长远目标和近期工作任务。抢救珍贵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有效措施,抓紧征集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和资料,完善征集和保管制度。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库、博物馆或展示中心。

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进一步完善评审标准,严格评审工作,逐步建立国家和省、市、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对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要制定科学的保护计划,明确有关保护的责任主体,进行有效保护。对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代表性传人,要有计划地提供资助,鼓励和支持其开展传习活动,确保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加强文化生态区的建设。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且传统文化生态保持较完整的区域,要有计划地进行动态的整体性保护。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保护。利用先进技术对重要文化遗产进行数据留存。运用数字化、多媒体现代信息手段建立完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和丰富绩溪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构建动态保护体系。搭建绩溪县非遗名录动态申报项目库,健全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及传承人保护名录,建立健全长效评估与动态监测机制,建立和完善传承人认定和考评和退出机制,健全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第二节加强文化遗产传承

 

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传承,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的重要方式。深入挖掘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积极发挥博物馆的文化传承作用,并有效做好非遗传承,促进非遗活化,激活文化遗产时代“芯”,使其焕发出新的活力。

一、积极发挥博物馆的文化传承作用

推进综合展馆建设。有序推进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综合展馆建设工作,遵循静态展览、活态展演、互动体验相结合的策展理念,积极发挥综合展馆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传播等方面的作用。

创新专题展馆建设。结合绩溪徽艺文化、民俗文化、徽菜文化、乡贤文化、徽建文化等各类代表性文化资源,积极建立各类博物馆、展览馆等,注重对徽文化脉络的梳理,并通过科技赋能,提升博物馆的展示水平,使得文化遗产信息具象化,深化文化体验。积极推动民间博物馆健康发展,提出准入规则,对其进行分类指导,并给予相关政策扶持。

二、做好非遗传承,促进非遗活化

做好非遗传承。非遗传承人培养是非遗传承的核心,通过促进非遗文化节常态化举行、创立非遗市集、设置非遗大师工作室、推动非遗传承大师进社区、进学校等活动,不断提高社会对传承人的价值认知,提高传承人的社会地位,以综合措施保障非遗传承的持续性。积极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才培养基地,推动安徽省各类高校艺术学院与绩溪传统工艺类企业合作培养非遗项目传承人才,积极建立各类非遗传习基地。

创新非遗展示。积极探索“景区+非遗”、“节庆+非遗”、“集市+非遗”等非遗展示模式,继续加强智慧融媒赋能,推动非遗走上云端,通过加强融媒体建设,搭建绩溪非遗频道,培养“非遗网红”,推出“非遗故事大会”系列活动,讲好绩溪“非遗故事”,进一步推动非遗活化、市场化、品牌化。

第三节加强文化遗产利用

 

坚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扩大文化遗产资源社会开放度,创新文化遗产利用,探索传统文化现代解读,推进徽州文化高地建设。

一、扩大文物资源社会开放度

对绩溪县域内文物开放利用情况进行全面调查,逐步推动各级各类不可移动文物向公众开放;完善绩溪县各类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功能,提升博物馆基本陈列质量和免费开放水平,提高藏品利用效率,促进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扩大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推动智慧博物馆、社区博物馆建设,建立中小学生定期参观博物馆的长效机制,做好研学项目策划,培育富有特色的博物馆社会教育品牌。

二、创新文化遗产传承利用

 

深化文化遗产展示传播。积极建立各类博物馆、展览馆等,注重对徽文化脉络的梳理,并通过科技赋能,提升博物馆的展示水平,使得文化遗产信息具象化,深化文化体验。积极推动民间博物馆健康发展,提出准入规则,对其进行分类指导,并给予相关政策扶持。实施绩溪县文物活化利用工程,创新文物传播手段,实施中华文物全媒体传播计划,让文物“活”起来。

大力发展文博创意产业。深入挖掘绩溪文物资源的价值内涵和文化元素,推动以文博单位和文化创意设计企业为主体,开发具有绩溪特色和元素的原创文化产品,打造文化创意品牌,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专栏4-3文化遗产传承利用重点工程

项目意义:

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是传承中华文明、弘扬中华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撑。系统梳理绩溪县文化遗产,深入挖掘和阐发文物资源、非遗资源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时代价值,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对于展示徽文化独特魅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促进绩溪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项目内容:

推进古建筑活化利用。深化文旅融合,培育以古城、祠堂、古民居、牌坊、桥梁等文物保护单位为载体的体验旅游、研学旅行、休闲旅游精品线路,推出一批统筹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典型案例。加强对外交流合作,支持文物陈列展览跨区域合作,在长三角等区域合作展览,积极举办以徽雕、徽墨等不同主题的文物展览在省外内流动展出。

促进精品非遗传承与传播。选择具有一定影响力、具备非遗项目传承技艺、长期从事传习活动的省级以上非遗传承人,与非遗爱好者结成教学对子,签订协议,明确传授内容、职责、义务和目标,通过1至2年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完成教学任务。遴选优秀非遗项目,跟踪记录非遗传承人学习、生活、工作经历,在不同平台展播,形成非遗品牌,促进非遗的传承与传播。

推动非遗数字化传承。建立智慧非遗大数据库,系统梳理绩溪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以互联网为媒介,建设非遗数字化平台,并推出数字影像等板块,记录非遗技艺、相关访谈、展览活动及展示非遗传承人风采。到2025年,国家级、省级名录项目资料录入率达到100%。搭建绩溪县非遗保护单位、传承人搭建互动平台,数字化采集全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与传承信息,最终实现与非遗大数据库对接,实现资源共享、相互协调的非遗数字群。

推进文物创意产品开发计划。开展非遗文创产品开发计划,以绩溪县文物资源和徽文化为核心,与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等国家重点徽文化研究院所开展深入合作,加强文物IP研发,树立自主品牌,完善商标注册,加强社会效益,切实遵循文物创意产品便携、美观、实用的原则,到2025年推出一批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文物创意产品。探索非遗传承人与企业、设计师合作的“非遗合作人”模式,将非遗技术、非遗工艺、非遗表演与现代艺术、现代工艺相融合,推出具有绩溪县地域特色的系列非遗文创产品。

创新非遗文创产品开发。重点引导徽墨、徽雕等传统工艺美术业与现代时尚业的高度融合,通过时尚创意元素的设计、研发和推广使用,打造品牌,提升附加值。引导现有文化资源与新兴文化产业、新媒体产业的广泛融合,通过动漫游戏、设计创意、广告行业的资源整合,扩大绩溪县徽文化资源的创意产品开发。通过评选、推广、重点扶持优质产业融合项目等形式,进一步促进绩溪县文化创意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深化非遗传承展示基地建设。持续推进谋划建设绩溪县非遗产业园、绩溪县古徽州非遗传承小镇、徽文化研学旅游基地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和传播项目,培育徽墨、徽雕、徽菜等非遗项目传承展示基地。

加强重点非遗技艺的产业化推进。重点加强对徽墨制作技艺、手龙舞等高级别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着重挖掘并推动市场潜力大、可塑性强的非遗项目向产业化方向发展。

三、做好传统文化的现代解读利用

 

深入挖掘绩溪县文化遗产资源的深厚历史价值和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利用绩溪深厚的家训文化、乡贤文化,坚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做好传统文化的现代解读利用,利用绩溪县各地的名人故居、祠堂建筑等重要载体,结合建筑的空间与环境条件,推进特色博物馆、各类专题展馆、文化场馆的建设,使其成为绩溪县文化活动空间或公共游憩空间,促进传统文化的现代利用。

 

专栏4-4徽贤文化传承与利用工程

项目意义:

历史名人和家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理念、传统美德、人文精神的鲜活载体,他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区域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的基本面貌。徽贤文化传承与利用工程着眼于绩溪县历史名人和家训文化,在保护徽贤文化的基础上,重点进行传承和利用,让徽贤文化体现当代价值,成为绩溪文化和旅游产业最具特色的亮丽名片。

项目内容:

徽贤文化普查工程。首先,开展徽贤文化调查,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查等多种手段,面向全县征集历史文化和当代名人以及族谱家训,收集整理绩溪县徽贤文化素材,重点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和中国传统古村落进行调查;其次,进行徽贤文化识别和加工,对调查和征集获得的徽贤文化素材进行甄别和筛选,去除封建迷信以及不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部分,保留精华部分;最后,梳理绩溪县徽贤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现状,对徽贤文化进行入库管理,建设绩溪县徽贤文化数据总库,分门别类入库,进行动态管理,并定期向社会发布数据库信息。

徽贤文化保护工程。名人文化保护重点是保护名人故居,对绩溪县尚未列入文保单位的故居纳入文保单位名录,同时联合有关职能部门开展抢修工作,尽最大努力排除修复过程中的困难。对于已进行维修的故居需要做好长期管理、定期修缮工作;内部布馆中按照当时的生活场景布置室内家具装饰,原汁原味地展现名人生活场景,给人身临其境的感受,在此基础上可根据不同名人的特点采用新颖独特的方法介绍名人生平。家训文化的保护则重在对家训的复原和传承,首先搜集家训古本,对存世但保存并不完整的古本进行修复,将家训股本集中收集和保管;其次创新家训载体,利用影音等现代媒介和手段将家训进行保存和展示。

徽贤文化研究工程。开展徽贤文化研究,阐释徽贤文化的当代内涵和价值。一是组建研究机构,联合省内相关高校,成立绩溪徽贤文化研究中心或者研究所,聘请专家学者对绩溪名人和家训文化进行研究和阐释。同时给予民间的绩溪名人和家训研究组织经费等支持;二是发布绩溪徽贤文化研究课题,将绩溪名人事迹、绩溪名人著述、绩溪家族家训历史以及徽贤文化在当代的价值与传承等问题作为课题研究内容,将研究成果公开出版;三是一套出版绩溪徽贤文化丛书,邀请国内研究绩溪名人和家训文化方面的专家参与进来,将绩溪名人、轶事、族谱、家训等分类研究,出版一套徽贤文化研究与普及丛书;四是召开徽贤文化主题学术研讨会,重点关注徽贤文化的时代精神和当代价值、文化传承与利用、徽贤文化促进社会和谐作用机制等问题,研讨会定期召开,发布会议简报。

徽贤文化普及工程。对徽贤文化加强宣传和推广,扩大徽贤文化的认知度和影响力。一是修建绩溪县名人馆,广泛收集绩溪名人素材,丰富馆藏内容,加强馆藏保护,与现代科技结合创新名人馆展陈方式,打造绩溪名人文化的宣传和展示窗口;二是打造绩溪徽贤文化主题公园,创造性的将绩溪名人和家训与自然景观相结合,使自然景观的设计体现文化元素,在公园设置名人文化亭、绩溪家训长廊等区域,提升游客的感官体验;三是编撰徽贤文化青少年普及读物,将绩溪名人、家训等传统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编制、印刷一批通俗易懂的青少年出版物,免费提供给绩溪县各级图书馆和学校阅览室;四是推动绩溪徽贤文化进课本、进课堂,鼓励中小学开设徽贤文化兴趣课和选修课,让徽贤文化在青年一代中入脑入心。

徽贤文化活化工程。创新徽贤文化传承方式,让传承发展徽贤文化成为一种体验性、浸润式的文化熏陶和生活方式。一是创新徽贤文化载体,将绩溪名人和家训文化与戏曲和广播电视相结合,创作一批以徽贤文化为主题的戏曲、戏剧、电影、电视剧以及纪录片和动漫作品等,让徽贤文化以活生生的形象展现在人们面前,做活徽贤文化;二是创新徽贤文化传承方式,开通绩溪徽贤文化微信和微博等自媒体官方账号,利用官方账号进行宣传推广。同时,创新使用微电影(微视频)渠道,广泛地选择优酷、爱奇艺、快手、抖音等微电影传播平台,多管齐下地开展微电影(微视频)的传播;三是开展绩溪县文明家庭评选活动,将家训和家风作为重要的评价内容,将徽贤文化内化为人们的生活方式,推动社会和谐,激活徽贤文化;四是开展家训诵读活动,选择正能量的家训,在社会和学校广泛开展诵读比赛,对诵读获奖的个体或集体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在活动中发放关于家风家训的书签、纸杯、小风扇等周边物品,,唱活徽贤文化。

徽贤文化利用工程。将徽贤文化与旅游等产业进行深度融合,使徽贤文化产生经济效益。一是推动绩溪徽贤文化融入旅游发展,依托名人故居、博物馆、纪念馆等,精心打造徽贤文化深度游、揽胜游、专题游等文旅产品;二是打造徽贤文化传习所,在介绍、推广徽贤文化的基础上,开展徽贤文化的深度体验游和研学旅游;三是打通文物文博文创事业链产业链,在绩溪古城和古镇等区域形成一批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文创产业发展业态,研发生产一批具有传统文化底蕴的图书、游戏、玩偶、纪念品等优秀文创产品,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四是打造徽贤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开展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产业集群,重点发展一批有名人文化效应的文化产品、地标性产品,提升徽贤文化内涵和品位。


 

第五章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不断完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打造标志性文化工程,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深入推行文化惠民,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普惠性、均等化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深化数字文化服务发展,推动绩溪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推动文化强县建设,使文化事业发展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力更加强劲,绩溪文化事业影响力显著提升,使绩溪成为彰显文化自信与多元包容魅力的历史文化名城。

第一节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一、完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

 

不断完善绩溪县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实现县、镇、村三级全面覆盖。深化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三馆”建设,做好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试点工作,实施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攻坚做强”工程。加大对基层支持力度,基于各地乡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出台相关行动计划,提高补贴标准,推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建设。

二、建设标志性文化工程

 

促进现有文化工程提质升级,建设一批标志性文化工程。重点打造一批体现绩溪特色、徽州文化、现代科技的重大标志性公

共文化设施。谋划绩溪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展示中心、绩溪新


城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等重点项目建设,提升绩溪文化馆、博物馆等现有文化场馆。

三、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

 

积极构建公共文化服务网,打造半小时文化服务圈。不断深化改革创新,激发社会文化事业活力,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引导城市书吧、智慧书房、社区图书馆、各地古村落书局等新型阅读空间建设。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积极制定绩溪县非国有博物馆建设指引等制度,引导非国有博物馆规范建设,打造“文博之乡”,对新建非国有博物馆给予补助支持,引导非国有博物馆高质量发展。

四、持续推进文化惠民

 

通过文艺形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以演出为中心环节,以经典剧目、当红剧目、创新剧目为主线,推动艺术作品繁荣发展。推进文化惠民,谋划举办绩溪县文化艺术节、绩溪县音乐节、绩溪县非遗文化节等品牌活动,推出惠民演出,举办惠民展览,通过文艺形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织开展独具特色的全民艺术普及、全民科普活动,办好“欢乐大舞台乡风文明颂”、“书画笔会基层行”等品牌活动。

五、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完善群众文化需求征集和反馈机制,推动县域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


里”,建成便捷高效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坚持“自下而上、以需定供”的原则,不断完善绩溪县公共图书、公益电影、公益演出、文化活动等线下线上一体化配送体系,推动数字智慧终端、移动终端等新型载体在绩溪县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中的应用,完善互动式、菜单式公共文化服务。坚持普惠与特惠相结合,面向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生活困难群众,开展精准化、个性化预约服务,充分保障特殊群体基本文化权益。

六、实现文艺全面繁荣

 

坚持正确的文艺方向和创作导向,坚持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用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引领文艺创作,把书写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灌注文艺实践。大力实施文学繁荣工程,重点抓好长篇小说、报告文学、剧本创作,推动诗歌、散文创作繁荣发展,打造一批绩溪县原创文学精品。实施民间文艺振兴工程,美术、书法、摄影等品牌工程,推动各艺术门类均衡发展,促进文艺创作规模、质量、类型在宣城市乃至安徽省占据明显优势,以优秀丰富的文艺作品提升绩溪的文化品位,打造文艺强县。

第二节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

 

一、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

 

持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开展绩溪县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城市记忆载体等数


字化建设工作,构建标准统一、互联互通、便捷实用的绩溪公共文化数字资源库。加快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综合文化中心(室)等公共文化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积极建设绩溪云上文旅等多个综合服务平台,开拓线上服务新业态,推动代表性文化演出项目、非遗表演项目网上同步直播,众多博物馆、文化馆、文艺院团等推出“云展览”“云展馆”“云公演”项目,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走上云端、进入指尖”。

二、构建公共文化服务大数据体系

依托绩溪县各级文化单位沉淀的公共文化资源,推动公共文化数据汇聚,促进各类公共文化数据共享,扩展数据的汇聚范围,实现公共文化数据的统一标准、统一汇聚、统一管理和统一应用。通过大数据手段助力行业监管部门对公共文化服务全过程进行实时监管、预警、分析,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智能化、规范化,为公共文化服务科学决策提供支撑。

三、创新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应用场景

 

结合“5G+VR”、“5G+AR”等新技术手段,充分运用人机交互、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现代信息技术,依托绩溪县各类公共文化场馆,不断创新公共文化服务应用场景,实现5G超高清视频直播、“5G+VR”直播,实现绩溪居民足不出户、身临其境看演出、听讲座、参加培训,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互动性和趣味性。


四、打造智慧化文化场馆

 

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智能化应用,打造绩溪县新一代“智慧型”文化场馆。通过空间形态、场馆业态和信息生态的高度融合,让场馆信息化、智能化程度更高,植入新体验、新玩法,让未来的文化场馆能够提供多元体验,实现综合功能。通过线上与线下互联互通打造优质文化IP,让绩溪县各类文化场馆成为文化消费新地标、文化休闲新场所。

五、树立线上公共文化活动品牌

 

广泛开展数字化文化活动,借助绩溪县各类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与社会运营平台、网络传播媒体、公共服务平台开展合作,开发设计集艺术性和群众性相统一、适应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绩溪线上文化活动品牌,并加大各类线上文化活动品牌的展示和推广,推动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数字化、网络化传播。


 

第六章深化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要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推动各类文化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明确了文化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十四五时期,绩溪县应乘势而上,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原则,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融合发展为主线,实现文化和旅游业的联动发展。

第一节构建产业格局,增强文旅产业竞争力

 

一、构建平台,形成网络化布局体系

 

遵循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律,从区域实际和市场需求出发,构建富有系统性、层次性、可行性的文化产业体系,建立不同层次文化产业园区、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富有特色亮点的文化产业平台,在文化产业市场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结合绩溪徽艺文化、民俗文化、徽菜文化、乡贤文化、徽建文化等各类代表性文化资源,加强产业基地的建设,包括数字文化产业基地、影视产业基地、艺术创作产业基地和动漫游戏产业基地;加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为孵化培育文化产业新业态,实现文化产业集聚化、规模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加强文化内涵的文化类特色小镇建设,推动“产、城、人、文”创新


融合,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抓手;加强文化创意街区的打造,促进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产业的有机融合,使人民群众得以共创共享文化产业发展的丰硕成果。加强文化演艺和文化旅游节庆品牌建设,创新发展代表性文化演艺和旅游节庆活动。以此形成立体化、网络化文化产业平台体系。

二、互通转化,畅通文旅融合新路径

 

以旅促文、以文促旅、旅以文兴、文以旅传为目标,加强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提升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市场影响力,推动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靓丽名片。

促进文化资源的旅游化,梳理绩溪既有一定文化内涵,并且具有旅游潜力的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主题文化街区、博物馆等,通过多样方式增加内涵,完善相关配套基础和服务实施,打造文化景区类产品。延伸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结合绩溪的徽文化、名人文化、家训文化等,赋予已有的旅游产品以这些特有文化元素,通过创意符号设计、元素内涵融入等方式,打造特色的文旅产品。推动文化元素的载体化,将绩溪县丰富的文化资源,通过多样化的方式给予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文化符号,形成丰富的载体,如非遗文化体验园区、主题文化路线(寻味徽菜美食之旅等)、主题文化旅游产品、主题文化商业产品等。


三、创新业态,完善文化旅游产业链条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彰显文化产品的个性化、差异化。依托和挖掘绩溪特色文化,对其进行科技提升、创意转化,形成有特色、有规模的文化产业和文化产品。

依托绩溪特色的文化资源,打造绩溪文化、旅游产业的龙头产品,借助联动杭州、黄山的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资源,建设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集聚区;着力打造线上线下文化产业品牌,把传统展会模式与新业态相结合,充分发挥大型电商平台的作用和效应;整合文化和旅游资源,精心打造一批文旅地标品牌,如新型示范文旅景区、特色住宿品牌、夜间文旅业态、绩溪研学旅行业态、康养旅游业态等;结合热点,创新文化旅游新业态产品体系,如汽车(房车)营地、低空飞行基地、工业遗址遗迹旅游园区(基地)。

四、科技赋能,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

 

科技创新对推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逐步显现,当前科技与文化的融合、文化与相关产业的融合、“三新”(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业态的发展,大多是在数字化基础上实现的,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是它们的关键融合点。

后疫情时代,数字革命加速发展,绩溪县在推动文化产业高


质量发展时,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提升数字化竞争力,进而赋能于文化产业,在数字化基础上拓展产业融合广度和深度,有力推动传统文化产业改造升级和“三新”产业蓬勃发展。

五、培育扶持,激发文化市场主体活力

 

培育打造科技含量高、适应现代市场需求、高创新能力的文化企业,是助推产业高端化、融合化发展的重要一环。打造领军型企业。以“引企、引资、引智”为原则,重点关注创意设计、新媒体、影视动漫等领域,加快引进和培育一批基地型、龙头型文化企业。培育高成长型企业。鼓励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量,对实现较好效益的文化企业,给予一定奖励和扶持。扶持小微企业。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契机,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支持微文化企业发展。严格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激发文化企业市场主体活力。

六、消费联动,孵化新型文化消费模式

 

丰富文化消费市场,带动居民文化消费,形成新型文化消费模式。创建省级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以消费链带动景观链、服务链,着力于满足消费者不同的个性化需求,打造依托绩溪县特色资源的自驾游、研学游、康养游、探秘游等体验式、个性化文化旅游精品线路;鼓励建设集合特色书店、文创商店、文化娱乐场所、小剧场等多种业态的消费集聚地;大力发展夜间文旅经


济,鼓励在夜市、商圈、景区、公共休闲场所等建设特色夜游文旅消费集聚区,丰富夜间文化消费市场。

第二节推进融合工程,打造文旅产业新示范

 

一、景区文化提质工程

 

通过文化内涵提炼和融入、文化创意等方式,将文化元素植入景区,以提升景区品质,增强其文化性和体验性。持续推进绩溪非遗文化和民俗文化作为常态化项目进入景区,提升绩溪A级景区等品牌的文化内涵和管理品质。

二、塑造系列IP工程

 

深度挖掘绩溪徽文化、家训文化等特色文化,讲好文化故事,开展大型文化旅游节庆活动,打造“绩溪故事IP”“绩溪节日IP”等系列IP。打造和培养一批文创IP产业园区、文创IP基地。

三、打造文旅商品工程

 

依托绩溪的文化旅游特色资源,开展多系列文旅商品打造工程。通过产品开发、品牌设计、特色识辨要素植入等方式,促进文旅商品的品牌化、符号化,让旅游商品变成“有故事、有品位、有意义”的产品,以此提升文旅商品的文化内涵和供给能力。

第三节加强内外交流,提升文旅产业影响力

 

一、加速产业转型,实现效益“双赢”

 

积极推动优质文化产品和高质量文化服务参与省市县内外


竞争,充分彰显文化产业的独特魅力。继承绩溪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引导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挖掘广电、出版、演艺、动漫的品牌价值,鼓励和引导企业开发基于互联网的新媒体、数字出版、手机游戏等新产品新服务;深度挖掘整理古村落、徽菜、徽雕等徽文化、名人故居等名人文化、祠堂、家训等家训文化以及民俗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二、加大对外交流,提升文化软实力

 

大力发展文化对外交流和贸易,借鉴先进省市及国家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成果转化做法。强化“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与文化旅游廊道”等沿线城市文化交流合作,鼓励文化贸易、文化投资有机融合,将绩溪特色文化理念、艺术产品与公众分享,提升绩溪文化软实力和综合效益。


 

第七章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

 

 

立足于绩溪县旅游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条件,充分激发和利用全域旅游发展动能,以集聚、拓展、联动、整合、开放为路径,以华阳-瀛洲-临溪城镇综合体为核心,以交通干线及重点河流为轴,以特色集聚区为载体,加强整合优化空间,积极融入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第一节优化内部空间,打造特色集聚区

 

根据绩溪县旅游资源禀赋和空间分布特征,遵照综合性、整体性、区域共轭性、区内相似性与区际差异性的旅游功能分区原则,按照交通网络和客流空间组织差异,将绩溪县划分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旅游集聚区,形成了绩溪县旅游发展的“一体两翼,三轴四极,五区共进,小镇支撑”的全域发展总体空间格局。

一、做强一体,实现核心城镇辐射

 

做强城镇休闲综合体。以绩溪古城为核心,着力提升绩溪古城的影响力和集聚力,优化古城空间布局,丰富古城文化旅游产品品类,打造精品夜游项目,形成绩溪县文旅产业新IP;进一步发挥华阳镇、瀛洲镇等县城中心城镇在全域旅游目的地发展中的核心组织作用,创意打造华阳-瀛洲-临溪城镇休闲综合体,拓展全域旅游产品类型,完善城镇特色街区打造,强化中心城镇旅游集散功能,延长全域旅游时间轴,实现以城聚流,辐射发展。


专栏7-1绩溪古城综合提升工程

项目意义:

绩溪文旅品牌的新突破口。绩溪县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是徽文化最重要的载体及活态展示博物馆,绩溪古城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所在,资源文化品位高,古城风貌典型,与周边资源组合良好,具备提升发展的优势条件。充分挖掘古城历史文化底蕴,彰显绩溪古城独特魅力,致力于打造绩溪古城品牌,使其成为绩溪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IP,是绩溪县“十四五”期间实现文旅产业跨越发展的重中之重。

绩溪县全域旅游空间组织的核心所在。在全域旅游发展背景下,核心城镇对于全域旅游组织的意义重大,核心城镇是县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依托和组织基地,通过提升核心城镇的休闲功能和旅游服务功能,为绩溪全域旅游目的地建设提供支持。因此,在绩溪县“十四五”文旅产业布局中,应以绩溪古城作为未来全域空间组织的核心所在,实现以城集聚,辐射发展。

项目内容:

建设古城“会客厅”。强化古城在绩溪全域旅游发展组织中的仪式感,建立绩溪古城“会客厅”,围绕绩溪博物馆片区,依托绩溪博物馆、绩溪文庙、绩溪三雕博物馆等资源打造一体化的徽文化展示、研究中心,使其成为彰显绩溪“徽州之源”的重要窗口,不断完善提升绩溪旅游集散中心,完善旅游服务功能,提升数字化服务水平和能力。基于保护前提,不断提升文化景观,深化文化内涵,加强绩溪历史城区内部及周边的山体、水体、城区街巷等空间格局的保护,充分彰显历史城区文化魅力。

优化古城空间布局。将古城文化传承与休闲功能新区打造相结合,不断优化古城空间布局,进行古城居游功能区划分,高品质营造旅游者空间。围绕绩溪博物馆片区一大核心,重点打造文化体验功能区;联动中正坊-白石鼓历史文化街区、西山历史文化街区两大片区,充分利用闲置房舍等资源,布局精品民宿、文化书吧等项目,打造文化旅游休闲区;重点提升扬之河城址风貌展示带、西水圳古城风貌展示带、东水圳古城风貌展示带,打造滨江古城观光带,构建“一体两翼三带”的古城旅游空间布局。 坚持古城资源开发利用中“以人为本”,让原住民有权利、有条件享受现代生活,及时分享发展红利,实现原居民与城镇的融合共生。协调好城中居民生活,调动其保护意识,使其成为景观中动态活力的一部分,充分利用古城古建老宅,继续实施保护与修缮,扩大免费对外开放范围,真正实现“居游共享”。

完善古城产品品类。不断完善古城产品品类,打造古今交融、动静交互、日夜交继的产品体系,抓好古城各类博物馆、非遗市集等项目的建设和利用,打造体验性文化旅游产品;结合绩溪作为“徽菜之乡”的优势条件,在古城街区布置绩溪美食老字号和特色小吃,打造特色餐饮,推动“食在绩溪”品牌落地;不断提升古城文化品位,打造一批活动丰富、吸引力强的夜间文旅消费聚集区,发展特色民宿旅游,繁荣丰富绩溪古城“夜游、夜娱、夜食、夜购”等消费业态;树立“书香绩溪”品牌,充分挖掘历史城区文化内涵,谋划文化书城、文化书吧等休闲空间;打造徽文化特色演艺,丰富娱乐产品,通过文旅融合新业态的不断创新,打造古城生活市井万象,营造富有特色的文化街区氛围。

做活古城夜间经济。明确古城夜间经济的发展思路,积极打造夜生活集聚区,推动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业态多元、管理规范的夜间经济发展格局。打造地标性夜生活集聚区。绩溪古城各功能区因地制宜,做好业态发展引导,完善各类设施配套,打造一批地标性夜生活集聚区;加快各类夜间文化、旅游设施建设。引进夜间精品演艺、积极开发扬之河夜游、博物馆夜游等多元化夜游项目,打造一批常态化、特色化的夜间特色体验活动;引导餐饮夜市规范发展。做好餐饮夜市试点工作,引导季节性夜市规范有序发展,打造环境友好、放心安全、有工匠精神的“深夜食堂”,建设特色酒吧街,丰富夜间休闲体验;美化夜间环境,加强夜生活集聚区灯光造景。支持指导夜生活集聚区开展夜间灯光造景,做好街景打造、装饰照明、标识指引等工作,营造良好夜间消费氛围。

二、做精两翼,打造文化生态高地

 

做精文化发展翼。积极打造大上庄文化景区,以胡适故居、胡开文故居、胡开文纪念馆、胡传故居等名人故居地为特色,结合上庄古建筑群、石家(棋盘村)古建筑群,融合徽文化、民俗文化、农耕文化等,打造绩溪特色文化旅游景区,使之成为国内


知名、省内一流旅游目的地,成为绩溪全域旅游新增长点,助力绩溪县成为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的旅游次中心。

做精生态发展翼。结合伏岭镇、荆州乡、家朋乡的优良生态环境,打造集生态休闲、观光旅游、科普体验、户外探险等功能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度假区。积极联动周边区县,推动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重点布局小众轻旅游。发挥生态品类旅游产品优势,优化绩溪全域旅游产品结构,促进构建绩溪全域旅游格局。

三、做通三轴,理顺空间发展脉络

 

结合绩溪县地形特征,以地形为基础,按照谷地轴线整合绩溪县现有资源,重点发展南北交通发展轴、西部谷地发展轴、东部谷地发展轴三大轴线,整合沿线资源、重点文旅体项目及重点乡镇。南北交通发展轴重点整合绩黄高速、绩宁高速、皖赣双线铁路沿线旅游景区、旅游项目和重点乡镇,连通华(阳)瀛(洲)临(溪)旅游集聚区、金(沙)扬(溪)板(桥头)乡村复合旅游集聚区,并实现北向与宁国市、南向与歙县等地的联动发展。

西部谷地发展轴整合徽岭西部谷地沿线旅游景区、旅游项目和重点乡镇,连通上(庄)长(安)文化旅游集聚区、金(沙)扬(溪)板(桥头)乡村复合旅游集聚区,并实现西向与大黄山的协作发展。东部谷地发展轴整合登源河沿线旅游景区、旅游项目和重点乡镇,连通荆(州)家(朋)高山户外旅游集聚区、伏岭徽味体验旅游集聚区、华(阳)瀛(洲)临(溪)旅游集聚区,并实现

东向与大杭州的联动发展。


四、做稳五区,推进板块错位发展

 

基于“十四五”绩溪县文化旅游体育产业发展的空间组织模式,结合旅游资源、发展基础和市场潜力等条件,明确不同区域优势条件和核心动能,以相关乡镇为空间单元,做稳五区,全域整合,形成特色各异,优势突出的五大主题旅游集聚区,明确各自发展重点和发力方向。

华(阳)瀛(洲)临(溪)旅游集聚区。推动城镇综合体发展,拓展现有旅游产品品类,促进休闲旅游发展,实现以城集聚,辐射发展。构建古城文化旅游集聚区,打造古城特色文旅街区,完善夜间产品序列,延长游客停留时间,优化酒店结构,打造精品民宿群,树立特色品牌餐饮,并注重旅游产品文化内涵的提升。充分发挥山水资源优势,推进大龙川景区提质扩容,推动龙川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建设。

上(庄)长(安)文化旅游集聚区。重点打造为绩溪县全域旅游发展的新增长极,利用文化资源优势,实现绩溪文旅产业新突破。突出徽州名人、徽州建筑、徽州技艺等主题文化特色,不断完善文化旅游产品序列,让现有资源可看、可品、可体验,提高文化旅游产品市场吸引力。充分利用板块区位优势,西承大黄山,与黄山风景区实现错位联动发展,南接歙县,融入古徽州文化旅游大板块,以上庄景区为核心,打造特色文化旅游景区,积极创建国家4A级景区。

荆(州)家(朋)高山户外旅游集聚区。高质量打造皖浙天


路廊道旅游产品,并利用高海拔及生态资源优势,积极开发高山户外运动旅游产品及项目,并在严格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打造集“生态观光、户外拓展、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旅游区。将古村落文化与梯田花海等乡村景观有机结合,打造极具绩溪徽味的特色民宿系列,积极发展“伴山度假”新模式,积极建设高山特色户外体育公园。

伏岭徽味体验旅游集聚区。利用集聚区内旅游资源的组合优势,打造集“古道拓展、工程观光、徽味体验”于一体的徽味体验旅游集聚区。不断提升徽杭古道,完善线路节点,丰富体验内容,打造精品文化体验户外拓展类景区;利用绩溪抽水蓄能电站,发展水利工程观光,完善配套设施,积极创建国家4A级景区;利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清凉峰,联动浙江省杭州市、黄山市歙县,积极创建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结合伏岭村、湖村等代表性传统村落,积极发展乡居民宿集聚区,以徽州味道、徽州民俗为特色,深化徽州味·道特色小镇建设。

金(沙)扬(溪)板(桥头)乡村复合旅游集聚区。积极结合本地特色农业,利用集聚区内的特色农耕民俗文化,开展特色农业休闲活动,营造特色节事活动,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以“绩溪人家”为品牌,突出代表性农耕民俗文化,利用优良环境,按照整体开发的原则,发展田园民宿集群,打造集生态度假、文化体验、乡村休闲为一体的复合型乡村休闲旅游集聚区。


 

 

专栏7-2传统景区转型提升工程

项目意义:

进行全域空间美化,是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的基础,而景区则是全域空间中的核心所在。由于绩溪县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力度不够,旅游产品结构较为单一,高品质现代化精致景点更是缺乏,因此,需要推动传统景区转型升级,打造“全景绩溪”、“全域绩溪”。

项目内容:

空间拓展,落实景区全域游。受制于原有景区用地的限制,很多景区选择向与主景区相连、相邻的广大周边区域拓展。以开放的思维,全域的视角,通过内拓外联,逐步实现从景区景点向面的突破,提升景区区域整体吸引力。依托绩溪县优势的景区资源,通过向周边自然生态、人文环境、旅游功能区的拓展,打破并且不局限于原有的景区区域界线,发挥核心资源在全域旅游中的扩散作用,落实景区的全域游。新建休闲度假地最大限度地利用观光胜地既有的客源市场和品牌价值,迅速切入以主景区为核心的旅游圈,形成新的亮点。

科技赋能,展现景区新魅力。将现代化科技应用到景区,旅游景区由“旅游+”发起的科技融合方式,其将“科技”融入旅游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既具有科技旅游的属性,又具有旅游科技手段的属性。旅游景区的科技手段应用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旅游服务手段和旅游体验产品方面可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包括官网、微博、微信公众号、App、第三方旗舰店、在线购票、电子导游、智慧旅游等;旅游体验产品包括在线虚拟旅游、3D实景(多媒体技术)、视听馆、VR漫游等。整合资源开展科技体验创新,建立旅游科技交流平台,引导景区、从业者、社区、公众积极参与到“科技旅游”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中;加强景区科技单元的建设,出台税收减免等政策,鼓励一部分景区先动起来;调动社会积极力量参与到“旅游+科技”横向融合中,特别是以规划设计单位为代表的旅游科技创意提供商和以AI、VR企业为代表的科技服务提供商的参与,发挥横向整合潜力。

业态创新,打响景区新品牌。加快打造“旅游+”与“+旅游”融合发展新业态,将体育、餐饮、民宿、娱乐等业态融入景区,做成产业精品、做出市场效益。休闲度假时代,需要对景区的夜间项目进行扩展建设,包括住宿、餐饮、夜间休闲娱乐项目等。推动龙川、仁里、上庄、尚村等景区大力发展特色民宿,鼓励利用空闲民房发展特色民宿、酒吧、茶吧。全力创新新业态、加速培育新产品、打响景区新品牌。

文化融入,赋予景区新内涵。深入挖掘绩溪本土文化,凝练主题,形成吸引核,是绩溪景区主题提升的突破口,也是增强吸引力使景区更上一层楼的关键。如充分利用家风家训、中国传统村落、国保单位等文化资源,创新利用徽墨、徽雕、徽剧等文化传承,活态展示赛琼碗、火龙火马、板凳龙、秋千抬阁等非遗资源,大力发展研学游等。

游憩设计,提高景区体验感。游憩模式设计是景区策划的主体内容,同时也是收入模式设计、管理模式设计、营销模式设计的基础,对景区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游憩方式的创新,在主题确定、项目落实的前提下,主要通过游憩节奏、游憩方式的创新来实现。旅游景区的游憩节奏主要体现在游览线路上,要求游览线路必须要有鲜明的阶段性和空间序列变化的节奏感,每15分钟有一个小高潮,50-60分钟有一个休憩节点,全游程跌宕起伏,实现景区游憩体验的完美整合。游线设计提升。在游线设计过程中,首先,要对场地、景观视线、游客游览习惯做深入分析;其次,本着扩大游览范围、延长游客停留时间、丰富游客体验、多节点特色化设计的原则,对游线进行合理设计,使得游客能够以不同方式,各种角度体验景区;最后,对游线节点上的休憩节点、换乘节点、服务设施等进行设计。

体系提升,完善景区各环节。交通提升,景区内部的交通是游憩方式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交通方式的有效设计可以在满足旅游者移动的同时,形成独特的旅游体验。景区内交通方式的设计应该游乐化、本土化、生态化,即以项目作为本底,设计具备景区特色的、有一定趣味性和参与性的特色型绿色交通方式,或者将常规型交通方式进行包装,使其成为一种可体验可盈利的特色游憩方式。旅游接待设施提升,主要指宾馆、饭店、餐饮、演绎场所、购物场所等,与城市商务接待设施不同,有其独特性的景观要求,要求除了满足游客的功能性需求外,还需要构筑核心吸引力。因此形成了主题化酒店餐饮、奇异建筑、步行商业街区等独具特色的旅游设施。管理提升,景区经营管理模式,一般建议景区采取股份制联合运营管理机制,可直接就景区进行管理经营,也可以委托某专业管理公司进行委托管理,主要合作方式包括委托管理、合作经营以及招商租赁等;服务提升,旅游景区服务主要包括景区外服务和景区内服务;旅游景区外服务,主要是为了使游客能够顺利到达景区,而提供的一些旅游交通指示服务;旅游景区内服务,涉及的内容比较多,这些服务内容相互联系、相互支持,是景区未来提升的重点和关键。

 

五、做特小镇,促进小镇支撑发展

 

发挥特色小镇在绩溪全域旅游发展中的支撑作用,突出一镇一特,促进乡镇所在集聚区发展。以上庄雕刻时光小镇、伏岭徽州·味道小镇、瀛洲徽商故里小镇为引领,积极拓展华阳文城古韵小镇、家朋田园摄影小镇、荆州皖浙天路小镇、板桥头农耕小镇,培育扬溪水源小镇、临溪徽墨小镇、金沙田园度假小镇、长安红色文化小镇。

第二节加强对外联动,形成一体化新局面

 

一、做活四极,推进内外联动

 

结合绩溪县各乡镇区位及交通条件,实现内外协作,联动外部资源与市场,重点发展徽杭协作增长极、古徽州协作增长极、大黄山旅游协作增长极、绩宁协作增长极,实现跨区协同发展。徽杭协作增长极依托荆州乡,成为绩溪东拓桥头堡,向东承接大杭州,发挥资源品类优势,发展文化体验、户外运动拓展功能。古徽州协作增长极依托临溪镇,成为绩溪南接桥头堡,承接黄山市歙县,联动古徽州,对接徽文化,实现板块联动发展。大黄山旅游协作增长极依托上庄镇,成为绩溪西联桥头堡,承接大黄山,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实现资源互补,共同发展。绩宁协作增


长极依托金沙镇,成为绩溪北承桥头堡,承接宁国,延伸皖南川藏线,实现联动发展。

二、错位发展,推动协作共进

 

依托华(阳)瀛(洲)临(溪)文化休闲集聚区、上(庄)长(安)文化旅游集聚区、家(朋)荆(州)高山度假旅游集聚区、伏岭徽味体验旅游集聚区、金(沙)扬(溪)板(桥头)乡村复合旅游集聚区,内聚自身核心。充分发挥各集聚区各自优势条件,明确全域发展功能定位,不断丰富旅游产品品类,重点实现与周边景区以及周边区域,包括大黄山、宣城、杭州等的合作,实现错位联动发展,充分借鉴长三角、珠三角的区域联合促销经验,强化区域合作,进行旅游资源的互补,互相分流旅游客源市场,实现共赢局面。联动杭州、黄山,共同开发具有国际吸引力的文旅产品和国际影响力的文旅品牌,合力打造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

三、廊道串联,实现区域一体化

 

打造品牌旅游廊道。依托地形条件,高品质打造水廊文化生态廊道、皖浙天路旅游廊道两条重点旅游廊道。依托沿河文化生态廊道,以古村落、徽杭古道等文化遗产为核心,整合沿线徽文化资源及要素,使其成为绩溪县文旅融合的重要抓手。依托皖浙天路旅游廊道,整合沿线建筑、梯田景观、峡谷景观、瀑布景观、云海霞光等气象景观,进一步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使其成为


绩溪县重要的旅游廊道和特色IP,并实现与杭州及长三角其他区

域的联动发展。

 

 

专栏7-3  百里历史文化生态走廊提升工程

项目意义:

利用廊道整合绩溪全域旅游发展。全域旅游的本质之一就是通过相关平台,有效整合区域范围内的旅游资源和旅游要素,形成一体化的发展空间,其中廊道整合是重要的方面。近年来,宣城市的“皖南川藏线”、黄山市的“皖浙一号线”等,都很好发挥了廊道整合优势,推动了全域旅游的发展。绩溪县在全域旅游发展中,应该积极打造廊道,推动县域旅游整合,形成一体化发展格局。

打造绩溪县品牌文化景观廊道。百里历史文化生态走廊从临溪镇起始,分别由大源河向西、登源河向东分别依次经过临溪镇、长安镇、上庄镇,瀛洲镇、伏岭镇,加上县城所在的华阳镇,共6个乡镇,总占地748平方公里。该廊道占据了绩溪县乡镇和面积的半壁江山以上。廊道范围内集聚了绩溪历史文化名城、龙川国家5A级景区等绩溪县最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目前,绩溪县已经编制了《绩溪县“百里历史文化生态走廊”片区旅游发展规划(2015~2030)》。廊道范围内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业态打造等已经初具雏形,具有进一步提升发展的基础。

项目内容:

适度延伸,打造开放式廊道。当前,该廊道主要是绩溪县内部廊道。未来,结合绩溪县文化旅游产业开放发展思维,做好与歙县的联动发展,应该将该廊道沿扬之河向南部延伸,打造开放式廊道,使之不仅成为内部整合平台,同时也成为外部一体化联动平台。

继续实施《规划》。《绩溪县“百里历史文化生态走廊”片区旅游发展规划(2015~2030)》,将廊道定位为“绩溪旅游产业集聚廊、徽州旅游产业集聚廊、皖南特色生态景观廊”。该定为强调廊道的产业属性和景观属性,应该着力进行打造,凸显上述两项基本功能。

加强廊道的业态集聚。结合廊道的属性,重点发展“赏、观、耕、行、采、学、尝、品、憩、养”等业态旅游产品。在土地供应、相关政策方面,向上述业态倾斜,真正将该廊道打造成为产业集聚带。

美化廊道的景观空间。一方面,美化廊道沿线的村落、田园等景观,适度增加大地景观,将该廊道打造成为展示绩溪风貌的“魅力空间”。另一方面,大源河河道蜿蜒,具有非常优美的河道景观,同时也形成了独特的洲形地貌,应结合河道整治,美化洲形地貌风光。第三,沿线布局小型口袋公园,展示绩溪特色文化。

完善廊道基础服务设施。按照特色旅游廊道打造的思路,完善廊道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一是建设沿线旅游驿站,结合相关村落和重要节点,为游客提供游憩服务。二是建设统一标识系统,设计廊道logo,提高廊道的整体性,强化廊道的仪式感。三是完善摄影、停车、公厕等设施,形成旅游者能够驻足停留的空间。

利用重点交通廊道。依托绩溪县南北交通发展轴、西部谷地发展轴、东部谷地发展轴,着眼京福高铁及黄杭高铁所带来的京津冀经济圈及黄山、杭州、婺源这一条最美之旅线上的客源分流市场、“两山一湖”分流市场和周边的赣闽台客源市场,拓展绩溪县旅游市场,并积极寻求国内其他省份城市及海外市场,有效推广绩溪旅游品牌。

 

 

专栏7-4  融黄接杭工程

项目意义:

开放新思维,发展新格局。绩溪县地域面积狭小,旅游资源体量不大,自身文化旅游吸引力较小,必须借助周边的文化旅游发展平台“借船出海”。“十四五”时期绩溪县文化旅游发展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地位,以开放的思维构建新格局。

融入大黄山,实现大发展。黄山市是皖南地区最重要的旅游发展平台,在中国旅游黄山再出发的背景下,黄山市的文化旅游业发展在区域范围内和全国范围内都是引领性的。与此同时,黄山市积极打造“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将有利于带动整体片区全面融入杭州都市圈,提升区域旅游发展格局。因此,绩溪县应该全方位融入大黄山旅游圈,实现自身文化旅游业大发展的目标。

对接大杭州,开拓新市场。绩溪县总体距离北部皖江城市带感知距离较远,但是东部方向上借助杭黄高铁,拉近了与以杭州市为代表的东部市场的距离。杭州市是长三角核心城市,不论是市场规模、城市能级还是城市旅游发展,都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加上绩溪县不论是空间联系还是水系沟通,都与杭州市具有天然的亲缘关系。因此,融入杭州都市圈是绩溪县文化旅游市场开拓的不二选择。在“十四五”时期,绩溪县文化旅游发展,必须通过全面融入大黄山旅游圈,积极对接大杭州,实现自身文化旅游产业的大发展。

项目内容:

强化“黄山岭下的美食天堂,西子湖畔的养生福地”的格局定位。上述定位较好明确了绩溪县的空间格局定位,未来在空间格局的宣传和推广方面,以及全县自我认知方面,要继续强化这一定位。通过发挥“徽菜之乡”的优势,适度改良,主打美食牌,形成与黄山市的差异化发展;通过发挥“乡贤故里”的优势,做好乡村度假旅游,形成与杭州市的差异化发展。

充分发挥绩溪高铁站的枢纽地位。绩溪北站是京福高铁和杭黄高铁的重要枢纽站,在客流组织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充分发挥绩溪北站的功能,借助绩溪县城市旅游的发展,强化旅游集散地功能,打造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的一级旅游集散中心,形成杭黄陆上联动的重要节点。

全面融入杭黄廊道系统。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是一个廊道系统,包括皖浙一号线、新安江百里画廊、徽州天路、徽杭古道等。绩溪县应该积极与杭州都市圈和黄山市对接,将县域内的天路、徽杭古道等纳入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范围,成为其中的一个部分。以皖浙天路为依托,有机融合临安、歙县、绩溪山水文化等优势旅游资源,共建临歙绩风景旅游带。加快绩溪东部户外运动基地、皖浙天路户外运动基地等建设,共同举办全国性户外体育赛事,打造特色健康体育旅游项目。

打造杭黄廊道重要文化节点。推进“中国徽文化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将古徽州文化旅游区做大做强,依托上庄雕刻时光小镇、伏岭徽州·味道小镇、绩溪古城等载体,重点加强徽文化古村落保护利用,大力推进文化创意旅游产品的开发建设,发展休闲娱乐、美食品鉴、研学教育、主题民宿、主题度假等旅游业态。

建立多层次战略联盟。与黄山市、杭州市以及两个市的相关区县,建立全面的战略联盟。首先,绩溪县应该主动作为,建立与杭州市、黄山市在文化旅游发展方面的联盟,真正将自身文化旅游业发展纳入杭州市和黄山市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战略。其次,建立与相关区县的联盟,包括与临安市、歙县、黄山区的文化旅游发展联盟,实现全方位融入,共同合作开发文化旅游资源,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形成联动发展新局面。一是合作开发徽杭古道,做好与杭州的联动。建立徽杭古道的东部出入口集散中心,实现游客可以同时从东西两个方向进入,实现古道的双向循环;二是合作开发清凉峰自然保护区。与歙县联动,共同开发清凉峰自然保护区,创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三是推进绩谭快速通道建设,打造高品位旅游廊道,全面融入黄山风景区东部开发战略;四是向南延伸百里历史文化长廊,形成开放式廊道,借助扬之河水系,实现与歙县的联动发展;五是与黄山市、杭州市以及相关区县联动,共同开发其他相关旅游线路,共同开展文化旅游营销工作。

 

 

 

四、勇抓机遇,开创开放新局

 

高质量融入长三角。紧紧抓住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大发展机遇,确定新环境区位,促进整体大格局的形成。加强多层次交流协作、多领域专项合作,共建杭黄(绩)诗路文化带、杭黄(绩)绿色产业带、杭黄(绩)科技创新带、杭黄(绩)民生共促带。

高标准建设杭黄世界级廊道。结合“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的建设,促进绩溪县与杭黄跨区域的一体化发展,建立联动的文化环境,挖掘与杭州市、黄山市的文化渊源,强化文化交流,联合推进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共建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深入推进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新安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

高品味打造杭黄旅游带。加快建设大黄山国家公园,融入大黄山旅游圈,促进区域旅游一体化。以杭徽高速、徽杭古道、皖浙天路为依托,有机融合临安、绩溪山水文化等优势旅游资源,共建临绩风景旅游带,形成临安—绩溪运动康体新板块。


 

第八章推动文旅供给改革新局面

 

 

第一节融合产品体系

 

一、产业融合创特品

 

——农旅融合。充分发挥绩溪县作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品牌优势,建设一批具有示范性、创新性的体验型农业休闲旅游项目,创意开发特色休闲农业旅游产品,推动商务度假、休闲养生、观光体验联动发展。积极培育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

范点,旅游+休闲农业融合发展。

 

专栏8-1 农旅融合特色旅游产品打造工程

农旅融合

资源基础

产品类型

山核桃、油茶、茶叶等特色产业及荆州、家朋、伏岭、上庄、扬溪、长安等产业优势显著地区

特色农业庄园、农业综合体等

仁里试点田园综合体项目

田园综合体

海拔高的地区布局高端民宿

中海拔及低海拔地区发展大众民宿

乡居民宿

绩溪山珍、绩溪黑猪、绩溪蜂蜜等地区特色农产品

特色农产

——工旅融合。支持特色工业企业发挥产品生产、厂区风貌、工业历史、教育科普等方面的旅游功能,开展特色工业旅游,延伸产业链。结合绩溪县新型工业、特色轻工业、绿色有机食品三大主导产业等形成一批工业旅游基地,打造一批具有特色的代表性工业旅游示范点。鼓励三线厂、老旧厂房转型打造一批工业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产业园区等,创新发展工业旅游产品。

 

专栏8-2工旅融合产品打造工程


产业类别

典型代表

产品类型

 

 

 

新型工业

 

 

金属制品、生物医药、机械加工、汽摩配件

工业旅游示范基地、研学旅行基地(工业旅游博物馆)、旅游装备制造、保健食品康

养体验

 

特色轻工业

 

徽墨加工

工业旅游示范基地、研学旅

行基地、旅游商品

 

绿色有机食品加工

绿色食品产业园、徽菜加工

工业旅游示范基地、研学旅

行基地、旅游商品

——文旅融合。创新文化旅游业态。促进名人文化、家训文化等活化展示,重点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形成若干个文化创意旅游项目,打造文旅融合特色产品。

专栏8-3 文旅融合特色产品打造工程

融合类型

资源基础

产品类型

特色文化与旅游融合

华阳、瀛洲进行特色街区的改造创建;中正坊、西关故里、仁里老街打造风格各异的特色文化创意街区

特色文旅街区

家朋“油菜花节”、华阳镇“桃花节” 、上庄安苗节等系列节庆活动

特色文化旅游节庆

以古建筑、古村落、古镇为空间载体,建设系列专题博物馆群

专题博物馆群

依托绩溪名人系列开展文化旅游演艺项目

特色演艺

“旅游+影视”融合发展

依托紫园等建设一系列影视体验基地;谋划发展皖南影视旅游、舌尖上的徽州、寻梦徽源等系列影视体验项目

影视旅游产品线

影视体验基地

“旅游+摄影”融合发展

精品摄影路线

特色摄影节事活动

绩溪县百佳摄影点

“旅游+电商”融合发展

“旅游+电商” 模式

助推“绩货出山”

做大做强微店“绩溪家乡馆”

绩溪电商体验馆

“旅游+地产”融合

依托旅游景区景点及特色文化

特色文旅街区及代表性主题小镇

 

 

 

专栏8-4 绩溪特色文化融合发展指引

文化类别

典型代表

旅游业态

徽文化

名人文化

胡雪岩故居、胡适故居等

通过故居博物馆改造,拓展空间,形成名人文化旅游集聚区;名人系列文化旅游演艺项目

家训文化

祠堂、家训

家训研学、文化考察

走商文化

古道

古道文化体验、乡居民宿体验区

饮食文化

徽菜、徽厨

徽菜文化园、徽菜博物馆、徽菜研学体验

技艺文化

雕刻、徽墨

徽雕作坊、非遗研学体验

戏剧文化

徽剧艺术

徽剧演艺、徽剧节庆活动、研学体验

民俗文化

各地古村落

精品徽文化博物馆、民俗活动、节事活动

二、市场融合创热品

 

——研学(教育)与旅游融合。绩溪县文化底蕴深厚,历代名人辈出,历史遗存丰富,教育载体完善,具备深度开发研学旅行产品的优势条件。可以结合各地资源特色形成若干类别的研学旅行基地,并在此基础上打造一批示范性研学精品线路,最终形成布局合理、互联互通的研学旅行网络。

 


专栏8-5 绩溪县研学旅行基地建设工程

研学(教育)与旅游融合

多样化的研学旅行基地

励志类研学基地

特色文化研学基地

益智研学基地

科考研学基地

特色产业研学基地

爱国教育研学基地

胡适故居、胡雪岩故居

徽商文化、徽文化、家训文化、民俗文化、走商文化、佛教文化

各类博物馆、文化馆

绩溪县党校、干部研学基地

鄣山大峡谷

特色农业产业园、工业产业基地

小九华农会纪念馆、伏岭革命历史纪念馆、长安梧川村旌绩边游击根据地革命纪念馆、梧川大会山红色景区

徽杭古道、翚岭—新岭古道、徽墨加工体验、徽菜制作体验

研学品牌

名人文化研学游、徽菜制作探秘研学游、徽墨技艺非遗研学游、红色体验研学游

研学旅行网络

推进研学设施服务

打造绩溪县特色研学经济

丰富研学旅游内涵

 

 

——体育(健身)与旅游融合。加大体育等休闲运动与旅游的融合,打造时尚体育旅游热点产品。结合地区优势资源打造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体育旅游目的地。

专栏8-6 体旅融合热点产品打造工程

体育与旅游融合

培育国家级体育旅游示范基地

以登源河为代表的体育旅游示范基地;沿大源河、扬之河布局体育旅游精品路线;徽杭古道户外拓展基地;绩东山地车骑游系统

体育运动旅游产品

低空飞行、极限运动、电子竞技、健走类运动、马拉松、骑行等各类体育运动;田径、球类等专项体育赛事。

精品体育类节事活动

徽杭古道徒步大会;绩溪乡村漫步大会;绩溪绩东户外拓展训练营

 

——新型养老与旅游相融合。结合老年市场需求,选择生态环境优良、交通便利区域,鼓励开发多层次、多样化老年旅游产品。

 

专栏8-7养老与旅游融合产品打造工程


 

 

养老与旅游


融合

依托资源

 

养老旅游产品

水系沿岸、各地山区、部分古镇古村

养老基地

利用闲置房舍发展养老旅居、异地养老、分时度

假养老等,创新养老旅居新模式

 

养老旅居模式

——康体养生与旅游相融合。结合现代人们的养生理念,依

托绩溪县生态、养生、户外运动等资源,打造一批康体养生基地。

 

专栏8-8康体养生基地建设工程

 

 

 

康养与旅游融合

 

生态养生基地

 


利用绩溪县现有的传统村落资源

整合现有建筑物和构筑物

避暑养生基地


依托绩溪县特色传统村落、高山村落

 

食疗养生基地

利用核桃、茶叶和中药材种植以及绩溪黑猪、

黄牛养殖等资源

三、城乡融合创精品

——城镇与旅游融合。拓展核心城镇休闲功能,提升重点城镇服务功能,打造一批特色文化主题街区、智慧城镇、特色小镇等。

专栏8-9 城镇旅游精品打造工程

城镇与旅游融合

特色文化主题街区

重点完善华阳、瀛洲城镇综合体的休闲功能,打造特色文化主题街区。

智慧城镇

依托华阳镇、瀛洲镇、上庄镇,完善全域旅游基础设施和智慧旅游设施。

特色小镇

以上庄雕刻时光小镇、伏岭徽州·味道小镇、瀛洲徽商故里小镇为引领,积极拓展华阳文城古韵小镇、家朋田园摄影小镇、荆州皖浙天路小镇、板桥头农耕小镇,培育扬溪水源小镇、临溪徽墨小镇、金沙田园度假小镇、长安红色文化小镇,实现“一镇一特” ,错位发展。

——乡村与旅游融合。加强乡村与旅游的生活、生产、景观、

综合空间的融合,打造精品乡村旅游产品。

 

专栏8-10乡旅融合精品打造工程

乡旅融合

布局特色民宿

充分利用乡村生活空间,利用绩溪县现有居民多余房屋及村集体闲置房舍,布局上庄田园美宿、家朋田园美宿等系列特色民宿。

发展农业庄园

依托村落田园景观,打造农业休闲庄园,依托现有规模种植业,发展特色山核桃庄园,特色油茶庄园等。

建设美丽乡村

结合各地美丽乡村建设,进行乡村景观美化营造,实现居游共享。

景区村庄建设

推动村落按照景区标准进行创建,打造景区村庄。

构建传统村落

结合古民居、传统民居等资源,依托特色文化,打造底蕴深厚的传统村落。

打造田园综合体

充分利用山、水、田、园、林、文、村、产、俗、庄等要素,积极打造田园综合体,构建全域旅游格局。

四、科技融合创新品

 

——信息与旅游融合。推进旅游+互联网,用信息化武装旅游。互联网正在以人们始料未及的速度改变着旅游组织方式、市场经营模式以及游客的出游方式和消费方式,积极推进旅游与信息的融合,尤其是旅游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智慧旅游,是当前旅游业发展的重点。完善基础设施,实现旅游信息化。在全县主要城镇公共区域和3A级以上旅游景区、乡村旅游重点村基本实现无线网络覆盖,并使用信息技术对进行景区客流控制、安全监管以及景观资源保护;进行智慧旅游试点、旅游物联网设施建设、积极发展在线旅游新业态等,推动“旅游+互联网”跨产业融合。

——技术与旅游融合。做好旅游+VR,创新智慧旅游平台,提升游客智慧旅游体验品质,丰富绩溪县旅游产品业态。做好旅游+大数据,可以通过大数据、北斗系统、云计算应用等技术,实现游客精准分流,合理限流,巧妙避流,更好地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需求,让旅游更有品质、生活更有品位。做好旅游+智能,加速智慧景区建设进程,加快自助游智能服务体系创建,促进全域旅游智能化。利用个人征信技术,如阿里飞猪通过芝麻信用简化签证办理和酒店入住等流程,提供便捷服务。

五、全域融合构体系

 

绩溪县“十四五”文化旅游产品规划遵循品质为先、全域覆盖、融合创新、类型多元、精品打造的规划理念。在此理念基础上,遵循市场原则,精品原则,品牌引领原则,整体开发原则,绩溪县全域旅游产品包含四大主题旅游产品,分别是“三类”旅游产品、“四全”旅游产品、“五彩”旅游产品、“六徽”旅游产品。

——“三类”文旅产品。巩固发展“三类”旅游产品:“三类”旅游产品是以“观光为基,休闲为核,专项为特”为开发思路打造的,是绩溪全域旅游产品发展的基础,应该在现有基础之上再提升巩固发展。

专栏8-11主题观光旅游基地建设工程

 

产品类型

产品序列

产品细分

依托资源

自然观光基地

地表观光

峡谷观光

鄣山大峡谷景区、山云峡谷、桐坑源、兵坑源

山岳观光

徽杭古道、笔架峰、小九华风景区、大会山、徽岭等

岩洞观光

祥云洞、梅家洞等

梯田观光

尚村梯田等

水域观光

河流观光

登源河、扬之河、金沙河、涧溪河、桐溪、戈溪河、龙溪河、尚田河、徽水河、大源河等

瀑布观光

山云瀑布、苍龙瀑布、龙潭瀑、龙门飞瀑、鹅颈瀑布等

水库观光

扬溪源水库、绩溪抽水蓄能电站、梓棚水库、白石原水库、东风水库、翚溪水库、逍遥水库、蒙山水库等 

温泉观光

石榴村温泉、龙川和园温泉

生物观光

森林观光

翚河森林公园、家朋和阳古树群、鄣山大峡谷松树林等

花海观光

向日葵花海、荷花花海、紫薇花海、油菜花海等

草地观光

高山草甸

人文观光基地

历史遗迹观光旅游产品

遗址观光

胡家村新石器时代遗址、水楂山遗址、社屋上遗址、龟山遗址等

寺庙观光

小九华景区、灵山庵、银屏寺、仙人庵、庆云观、太平禅寺、普照寺、天王寺等

古道观光

徽杭古道绩溪段、荆磡古道、霞水古道、翚岭古道、新岭古道、杨桃岭古道、雪岩商道等 

园林观光

紫园 

古城观光

绩溪古城

古民居观光

湖村民居、石家(棋盘)村古建筑群、瀛洲古村、西山古民群、尚村古民居、坎头古村落、宅坦古民居、龙川古村落、千年仁里古村、冯村等

宗祠观光

胡氏宗祠、周氏宗祠、许氏宗祠、湖里胡氏宗祠、章氏宗祠、坦头汪氏宗祠、仁里下祠堂、伏岭栢公祠、下溪王氏宗祠等 

古建筑观光

奕世尚书坊、五教堂、汪氏住宅、中正坊、磡头村节妇坊、世肖坊、太尉庙及古戏台、文庙、明伦堂考棚等

现代观光旅游产品

博物馆观光

三雕博物馆、绩溪博物馆、名人档案馆、宅坦古村落文化展览馆等

纪念馆观光

胡开文纪念馆、胡雪岩纪念馆等

产业园观光

荆州山核桃种植基地、“金山时雨”茶生产基地、绩溪生态工业园、上庄徽文化产业园、徽墨文化园、徽雕文化园、徽菜文化园等 

水利设施观光

绩溪抽水蓄能电站 

人造景观旅游产品

烈士陵园观光

许家朋烈士陵园、陈村烈士陵园

名人故居观光

胡适故居、胡传旧居、胡适私塾、胡开文旧居、、程开甲故居等

 

 

专栏8-12 休闲旅游基地建设工程

产品类型

产品序列

依托资源

休闲度假

旅游产品

乡村度假基地

千年仁里、龙川景区、千年霞水村、生态农庄放空山居、凤栖湾等

森林度假基地

光明森林游乐园、大会山文化休闲森林公园、鄣山大峡谷等

城市度假基地

古城风情古巷群、古城休闲街区、美食街等

温泉度假基地

石榴村温泉、龙川和园温泉等 

滨水度假基地

东风水库养生基地、兵坑漂流等

 

 

专栏8-13 专项体验基地建设工程

产品类型

产品序列

依托资源

专项类旅游产品

文化研学基地

绩溪博物馆、三雕博物馆、传统村落、徽菜研学等

体育旅游基地

徽杭古道跑山赛、三十里徒步大赛、马拉松自行车骑行大赛等

康养旅游基地

古村落康养、天路山庄园康养、新安健康产业园等

民俗体验基地

安苗节、花车转阁、抬阁、赛琼碗、手龙舞等

探险旅游基地

徽杭古道、森林、峡谷等

美食购物基地

徽菜、中草药、农副特产、徽墨、特色商品

 

——“四全”文旅产品。以“时空互补,主题凸显,无缝对接,全面覆盖”为旅游产品开发理念,通过“整合、融入、提升、完善”等策略,着力打造类型多元、层次丰富、特色明显的“四全”旅游产品体系,有效提升绩溪县文化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促进绩溪县旅游产业的转型发展。

全时域文旅产品。为实现绩溪全天候、无季节性旅游,旅游产品在时间上由一季向四季延伸,由白天向黑夜延伸,大力发展全时域旅游产品。

 

专栏8-14 全时域主题文旅产品打造工程

文旅产品类别

文旅产品系列主题

白天旅游主题产品

自然观光之旅、古村寻幽之旅、户外运动之旅、花海摄影之旅等

黑夜旅游主题产品

幻光夜游之旅,乡村趣游之旅(夜追萤火、卧看繁星、篝火游戏)等

春季旅游主题产品

花海摄影之旅、花海婚礼之旅等

夏季旅游主题产品

滨水度假之旅,水上运动之旅等

秋季旅游主题产品

徽州秋色之旅、康养运动之旅等

冬季旅游主题产品

祈福迎新之旅、特色节庆之旅、雪地观光之旅等

全空间文旅产品。空间旅游产品可划分为景点点状旅游产品、廊道线性旅游产品以及综合体块状旅游产品;进一步围绕绩溪县的地形海拔高低的特点和不同旅游项目的要求,从核心出发,按照资源特点和空间形态,从“上山、游水、进城、入村”四种产品思路,安排“参与性、娱乐性、市场群”依次变化的不同类型旅游项目。

 

专栏8-15全空间主题文旅产品打造工程

文旅产品类别

文旅产品开发思路

 

点状旅游产品

结合龙川景区、尚村景区、徽杭古道等巩固发展人文类观光旅

游产品,依托鄣山大峡谷、家朋景区打造自然观光旅游产品

 

 

 

线状旅游产品

依托徽杭古道等古道和生态绿道打造廊道类旅游产品。在家朋、荆州等山区开发以生态、自然风光为主的生态旅游线和探险旅游线,在幸福村、尚村等古村落为核心开发文化旅游线和

体验旅游线

 

 

 

面状旅游产品

华(阳)瀛(洲)临(溪)文化休闲旅游集聚区、上(庄)长(安)文化旅游集聚区、伏(岭)荆(州)家(朋)高山户外旅游集聚区等开发乡村度假旅游产品,古村落观光旅游产品、

研学旅游产品、森林度假旅游产品、生态观光旅游产品

 

山上旅游产品

结合良好的绩溪县鄣山大峡谷、大会山等山岳开发徒步登山类

旅游产品、山岳观光旅游产品、森林度假旅游产品

水上旅游产品

以登源河、扬之河沿岸为代表的旅游产品

 

 

城镇旅游产品

以绩溪县城为核心,发展中心城市休闲空间,合理布局城市休闲网络,打造内涵文化特色街区,建设高品位文化休闲区,统

筹城镇园林景观建设,丰富节事活动载体功能

 

 

 

乡村旅游产品

发展“田园风光+文化村落+特色民宿”的乡村旅游模式,重点打造乡村度假庄园、科技教育农业园、精品民宿、文化创意农园、休闲农场、乡村营地、运动公园、艺术家村等八大新兴乡

村旅游业态

全景观文旅产品。绩溪县旅游资源丰富,景色优美,所到之

处皆为景观,依托具有代表性的旅游景观,打造“绩溪县七景”。

 

 

专栏8-16 全景观主题文旅产品打造工程

名山

依托大会山山脉、徽岭山脉、大鄣山山脉梳理绩溪县高山优势,开发休闲度假旅游产品

秀水

依托登源河、扬之河、金沙河、涧溪河(又称云川溪)、桐溪、戈溪河、龙溪河、尚田河、徽水河、大源河等开发滨水体验类、水上观光类旅游产品

文化研学

依托三雕博物馆、绩溪博物馆、名人档案馆、奕世尚书坊、五教堂、汪氏住宅、胡适故居、胡传旧居、胡适私塾、胡开文旧居开展文化研学产品

魅力乡村

依托湖村民居(余社旺宅、章祖望宅、章祖强宅、章秀珍宅)、石家棋盘村古建筑群、冯村、瀛洲古村、西山古民群、坎头古村落、宅坦古民居、龙 川古村落、千年仁里古村、绩溪古城等特色乡村资源,开展魅力乡村旅游产品

生态探秘

依托鄣山大峡谷、仙人谷、桐坑源、兵坑源等资源,开展生态探秘旅游产品

古道徒步

依托徽杭古道绩溪段、荆磡古道、霞水古道、翚岭古道、新岭古道、雪岩商道等古道资源,开展古道旅游产品

美食寻踪

结合绩溪美食特产如胡适一品锅、绩溪火烧冬笋、徽州臭鳜鱼、绩溪三石(石斑鱼、石耳、石蛙)、绩溪干锅炖、绩溪刀板香、绩溪毛豆腐、绩溪菜糕、冬瓜包、米粉、挞馃、水馅包、绩溪炒面、芝麻糖、糖球、 糖饼、酥糖等糕点、 金山时雨等开发美食寻踪旅游产品

 

全要素文旅产品。结合传统旅游六要素“食住行游购娱”和新旅游六要素“商养学闲奇情”,结合绩溪县资源条件,开发全要素旅游产品,满足全方位市场需求。

 

专栏8-17 全要素主题文旅产品打造工程

类别

文旅产品开发思路

类别

文旅产品开发思路

依托绩溪的徽菜之源和厨师之乡的优势以及美食遍地的现状,打造徽菜美食天堂,成为徽菜美食的代表地,形成绩溪特色系列徽菜。

为了满足商务旅游需求,开发商务度假旅游产品,建造商务度假酒店,配套商务设施。

建立以中高星级饭店为主体,以经济型酒店、社会宾馆、商务酒店为补充的城市综合接待,结合以农家客栈、家庭旅馆、精品民宿为主体的乡村休闲接待设施,构成规模适当、档次组配合理的旅游接待服务体系。

养是指养生旅游,包括养老、养生、养心。绩溪生态环境优美,适合发展休闲康养旅游,完善康养设施,修建养生度假休闲基地,研制养生食谱。

以徽杭古道和皖浙天路为基营,打造国家徒步旅游公园和自驾休闲乐活王国,开发打造户外徒步运动和自驾车营地等旅游产品。

开发徽菜研学旅游产品、红色文化研学产品,徽州建筑研学产品,古村落观光写真旅游产品以及徽州非遗文化研学旅游产品。

创建一批高级别景区,提升一批高质量景区,发展景区观光旅游产品。

结合绩溪古村古镇,打造休闲乡村旅游产品,依托自然山水,开发生态休闲度假旅游产品。

以徽菜、徽墨、徽雕,山核桃、名茶等产品为主线,结合艺术设计,创造出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土特产品、旅游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

满足旅游者探险冒险的旅游需求,依托古道、峡谷,森林开发探险类旅游产品和野外露营旅游产品。

以徽剧为基础,开发旅游演艺活动,同时增加娱乐活动,活跃整个绩溪的气氛,满足不同年龄游客的需求,重点做好文化娱乐设施的投资和建设。

以幸福生活为主题,开发乡村休闲旅游产品,婚纱摄影等体现幸福生活的旅游产品。

 

 

——“五彩”文旅产品。绩溪县旅游资源丰富炫彩,绩溪全域旅游需坚持“多色融合”,打造绩溪“五彩”旅游产品。分别是红色革命老区旅游产品、绿色生态休闲旅游产品、黄色油菜花海旅游产品、蓝色滨水旅游产品、古色徽州文化旅游产品,“五彩”旅游产品让绩溪县绚烂无比。

 

专栏8-18 “五彩”主题文化旅游产品打造工程

文旅产品类别

文旅产品开发思路

红色革命教育旅游产品

以红色旅游为主题,依托黄高峰革命根据地的历史遗迹和纪念地,设置山地丛林探险的专门场所,吸引背包客和探险者前来体验。以许家朋烈士陵园为基地,打造红色旅游教育基地,开设红军课堂,开发系列红色文化研学旅行产品。

绿色生态休闲旅游产品

绩溪县生态环境秀美,森林覆盖率达78%以上,野生植物资源已查明150多科,1320余种,以生态优先的为首要原则,发挥绩溪绿色生态优势,打造高品质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地、生态徒步公园、开发绿色生态休闲旅游产品。

黄色油菜花海旅游产品

在绩溪油菜花海资源丰富,家朋乡也有油菜花摄影基地,绩溪县已经举办过油菜花旅游节,今后可继续依托油菜花海开发生态自然观光旅游产品和乡村度假旅游产品,规划更多有关花海的旅游活动,如每年一度赏花节、花海摄影节等。

蓝色滨水旅游产品

绩溪河流水库众多,代表性的有登源河、扬之河、金沙河、梓棚水库、白石原水库、东风水库等,滨水旅游产品多以高端定位,目前这些水资源开发度不高,仅作为观光旅游产品,全域旅游背景下,绩溪县需依托这些水资源开发滨水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如打造滨水度假区,以及在合适的水域开发水上娱乐活动,如水上摩托车、低水面飞行等。

古色徽州文化旅游产品

绩溪县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人文资源深厚,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形成了以徽道、徽菜、徽雕、徽墨、徽剧、徽村、徽俗、徽人为主题 的文化旅游资源体系,以古香古韵的徽州文化为资源依托,开发徽州文化系列旅游产品,如徽文化古村观光旅游产品、徽菜体验旅游产品、徽州民俗节庆体验游、徽州文化研学旅行产品等。

 

——“六徽”旅游产品。特色发展“六徽”旅游产品:绩溪县徽州色彩浓郁,以“徽”为代表的资源丰富,包括徽菜、徽训、徽宿、徽雕等,在全域旅游产品融合体系构建中,结合“徽”元

素,打造特色“六徽”旅游产品。

 

 

专栏8-19 “六徽”主题旅游产品打造工程

文旅产品类别

文旅产品开发思路

徽菜系列旅游产品

徽菜是中国汉族传统的八大菜系之一,起源于古徽州绩溪县,流传于苏、浙、赣、闽、沪、鄂以至长江中、下游区域,具有广泛的影响,明清时期一度居于八大菜系之首。绩溪凭借中国徽菜之乡称号和美食文化旅游节的品牌宣传,开发徽菜体验旅游产品,徽菜研学旅游产品,研发徽菜系列,让绩溪徽菜走出徽州,走向全国。

徽宿系列旅游产品

绩溪县域内有众多古村落,古民居,如湖村民居、石家棋盘村古建筑群、西关古民居等,依托这些古民居,改建改造,打造具有徽州特色的徽州主题精品民宿,形成绩溪徽宿系列旅游产品,同时,在自然风光优美的田园中,也可以打造田园主题的精品民宿,绩溪要走多元主题民宿道路,形成个性化、品牌化的绩溪民宿品牌

徽训系列旅游产品

绩溪是徽文化核心区,家风家训传承历代盛行,《章氏家训》、《胡氏家训》、《汪氏家训》都曾被中纪委在全国推荐学习过,提炼家训,弘扬传统家训文化、培育当代优秀家风,让优秀家训古为今用,策划家风家训研讨系列活动、家风家训研学旅行产品,以及依托家风家训设计绩溪旅游文创产品,如家风折扇、家训笔筒等。

徽雕系列旅游产品

依托上庄雕刻时光小镇,打造绩溪徽刻系列旅游产品、徽刻生产基地,开发徽刻体验旅游产品让旅游者参与体验制作、设计徽刻文创纪念品,以徽刻为主题,开发主题酒店,徽刻展馆等。

徽剧系列旅游产品

徽剧,古称“徽戏”,孕育于徽州,传唱于大江南北,是徽文化和中国戏剧文化大观园中的一朵奇葩。依托徽剧,发展绩溪旅游演艺旅游产品、丰富娱乐活动,开发徽剧研学、体验等旅游产品。

徽村系列旅游产品

绩溪县徽州古村落分布广、数量多、建筑美。依托绩溪境内的国家级省级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村以及传统徽州民俗,发展古村落观光旅游、徽派建筑研学、古村落写生基地、徽州民俗体验等旅游产品,形成每“村”特“品”。

 

 

 

 

 

 

 

第二节构建要素体系

 

一、振兴旅游餐饮品牌

 

塑造系列品牌,彰显地方特色。绩溪素有“徽菜之乡”、“徽厨之乡”等美誉,在徽菜的基础上,结合绩溪地方乡镇美食特色,充分挖掘地方特色菜品,实施“十乡百碗”“千店万厨”工程,在绩溪全区域范围开启打造特色美食旅游品牌。丰富餐饮特色活动。以餐饮美食品牌为特色,扩大宣传营销力度,如开展美食节庆活动,探寻绩溪饮食文化研学之旅,绩溪美食评比投票活动等。绘制绩溪美食旅游地图,开发绩溪美食旅游路线,建设徽菜博物馆,开展徽菜文化研学系列活动,打造徽菜研学基地。徽菜振兴工程。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展开徽菜振兴工程,推进徽菜生产加工标准化、产业发展规模化、徽菜品牌知名化,加快打造徽菜产业基地。加快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创成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加强徽菜的传承、弘扬与创新,鼓励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全力创成中国养生美食名县。优化布局,层次多元。首先是优化餐饮布局。围绕县城、重点旅游集镇、旅游景区等,合理布局全县旅游餐饮场所和设施。立足旅游客源结构、消费水平,依托目的地餐饮特色,建立起不同级别、不同主题的餐饮场所和设施。打造特色餐饮一条街发展特色夜市。注重品质保障、加强行业管理。按照国家标准(GB/T26361-2010)对旅游餐饮设施与服务进行等级划分,加强管理,提升品质。政府相关部门以及行业相关的非政府组织应定期组织行业内交流和培训活动,不定期进行食品和卫生安全检查。

 

专栏8-20绩溪县特色饮食

特色餐饮

依托资源

特色饮食习俗


琼碗宴、六大盘、九碗六盘、岭南十碗八、十碗细点等

 

 

 

 

特色菜品

徽锅(胡适一品锅、绩溪干锅炖等)、徽珍(绩溪火烧冬笋、徽州臭鳜鱼、绩溪三石(石斑鱼、石耳、石蛙)等)、徽香(绩溪刀板香、绩溪毛豆腐等)、徽点(绩溪菜糕、冬瓜包、米粉、挞馃、水馅包、绩溪炒面、芝麻糖、糖球、糖饼、酥糖

等)

 

 

专栏8-21徽菜振兴工程

项目意义:

作为“中国徽菜之乡”、“中国厨师之乡”,徽菜已经成为绩溪的标志性品牌之一。通过大力发展徽菜产业,可以充分发挥“中国厨师之乡”的品牌效应,加大徽菜人才培养力度,让居民掌握一技之长,提升居民收入水平;可以扩大徽菜特色原料种植面积,提供徽菜所需优质原料,夯实徽菜产业发展基础;可以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确保为游客提供优质餐饮服务,普及徽菜知名度,发挥口碑效应。

项目内容:

徽菜博物馆建设。推动建立高标准的徽菜博物馆,创新展陈方式,除传统的文字、图片、物品展示外,结合声、光、电、AI、全息投影、数字媒体的新技术,全方位展示徽菜博大精深的制作工艺。开辟多功能展示区域,开发徽菜研学系列旅游产品,现场演示徽菜严格选材、手法精湛的制作工艺,让游客可以直接参与其中,提升游客的参与度和体验感。

徽厨培训。一是坚强政府力量介入,创办多方力量参与的徽厨培训学校,出台奖励文件,对徽厨人才培训突出的单位,给予相应奖励。二是加大全方位培训力度,与国内外知名餐饮集团合作,提高制作技艺。三是加大与高校等单位的合作,在技能培训的基础上,加大管理、财务、营销等企业经营知识的培训,拓宽徽厨今后成长空间。三是建立奖励制度,对在各种厨艺大赛中表现突出的人才,直接给予奖励。四是加大人才扶持力度,对有意创办企业,从事徽菜经营的厨师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

徽菜产业化。加快徽菜产业化进程,推动向上下游产业链不断延伸,形成完善的徽菜产业发展体系。一是加大原材料供应力度,进行全县摸排调研,合理划分区域,进行科学种植。推动农村土地流转,鼓励专业公司、合作社或带头人承包土地进行规模化种植。主动与农业类高校或科研院所进行合作,邀请专家进行技术指导,提高徽菜原材料品质。二是联合徽菜经营龙头企业,制定徽菜生产制作标准,开发即食、速食及半成品等系列徽菜产品,进行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加工,完善徽菜产品线。三是推动徽菜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推出徽菜美食游、徽菜研学游等旅游产品,创新开发徽菜系列主题文创产品,策划徽菜实景演艺产品,扶持徽菜农家乐发展,提升徽菜影响力和知名度。

徽菜经营企业集团化。一是支持本地徽菜餐饮经营企业做大做强。依靠政府及行业协会作用,推动本地徽菜餐饮经营龙头企业强强联合,建立徽菜产业发展联盟,成立徽菜餐饮集团,加大资源整合力度,走连锁经营、品牌发展路线,在合肥、杭州、上海等地成立旗舰店,提升绩溪徽菜知名度和影响力。二是与国内知名餐饮经营企业集团合作,采取资金、土地入股等多种合作方式,借鉴知名餐饮企业的经营理念、成功经验和品牌号召力,共同成立徽菜企业品牌,推动绩溪徽菜产业跨越式发展。

徽菜改良创新。一是注重健康饮食。消费者收入不断提高,对健康饮食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徽菜制作工艺向来重油重色重火功,在人们追求清淡饮食、健康饮食的理念下,结合绩溪天然健康食材,减少油、料使用量,在保留精湛制作工艺的同时注重健康养生需求。二是在传承徽菜经典菜品的基础上,结合新的市场需求,定期推出新式菜品,创新摆盘方式,让消费者常来常新。

    加大徽菜文化推广力度。继续办好徽菜美食文化旅游节,打响绩溪徽菜品牌。在公众号、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注册绩溪美食账号,组建专业运营团队,持续开展绩溪美食及徽菜文化推送。结合旅游交易会等专业平台,在主要客源市场高铁站、地铁线、高速服务区等地,投放绩溪徽菜推广广告。借助政府交流平台,在绩溪主要客源市场如合肥、杭州、上海等地,开展绩溪徽菜美食推广活动,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提升“徽菜之乡”品牌影响力。

 

 

 

二、丰富旅游住宿业态

 

优化住宿体系,打造民宿品牌。绩溪县以乡村旅游为特色旅游产品,因此重点住宿以民宿为先。充分结合各地乡村地区特点,大力发展乡村民宿和乡村庄园,满足旅游者住宿需求,形成绩溪县的住宿特色,建立绩溪特色民宿品牌。结合绩溪特色旅游小镇、旅游节点、重点旅游项目的建设,打造绩溪系列品牌民宿,形成“民宿+文化体验”“民宿+休闲养生”“民宿+特色餐饮”发展特色。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在县城新增高星级酒店,提升绩溪整体住宿品质;在生态休闲度假区和绿色农业旅游区打造两到三家高端谧境度假区和主题庄园,满足高端游客需求;在各大景区以精品民宿与农家乐为主建设个性鲜明的特色住宿设施和露营基地,如龙川尚书府主题客栈、仙山美宿等;在县域内规划建设一批高端民宿项目,类似伏岭镇渔川村凤凰田园等特色民宿。提升接待能力。根据客源市场需求,提高旅游住宿设施的接待能力,规划建设能够应对旅游旺季的足够的住宿接待设施,此外,要提升住宿设施质量,完善硬件设施条件,打造经济舒适的住宿环境,对星级饭店加强管理,提供高质量的住宿服务。打造特色民宿。绩溪县域内有众多古村落、古民居,如湖村民居、石家棋盘村古建筑群、西关古民居等,依托这些古民居,改建改造,打造具有徽州特色的徽州主题精品民宿,形成绩溪徽宿系列旅游产品,同时,在自然风光优美的田园中,也可以打造田园主题的精品民宿,绩溪要走多元主题民宿道路,形成个性化、品牌化的绩溪民宿品牌。

三、提升旅游购物供给

 

打造购物伴手礼,提高服务能力。加大旅游商品开发力度,强化旅游商品特色,优化旅游购物环境。举办旅游商品设计大赛、特色旅游商品评选和展销会等活动;积极推动商业和旅游休闲产业融合与共同发展,大力推进商业休闲主题街区建设;结合艺术设计,创造出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土特产品、旅游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活跃旅游购物经济,丰富旅游体验过程。打造“绩溪必买伴手礼”系列商品。合理设置旅游商品购物渠道。旅游商品通过线上线下双渠道进行销售,线下购物场所考虑游客购物的便利性;开通旅游商品电子商务服务;打造特色旅游商品购销街区。建设旅游购物街区和网点,设立旅游商品专业销售网络;加强旅游商品销售网点建设,景区内部设置旅游购物商店,重要旅游服务点设计综合性大型旅游购物场所。大力拓宽旅游商品的销售渠道,推行旅游购物点推荐制度,把绩溪旅游商品推向市场,延长产业链。优化总体布局,加强监管。购物设施应覆盖全县。在县域内,各景点、景区,旅游廊道节点等都应能够满足游客购物需求,根据景点规模、客流量等因素确定购物场所和设施的规

模,重点打造旅游购物集中区。

 

 

专栏8-22绩溪县特色“伴手礼”打造工程

类型

旅游商品

 

 

 

美味佳肴

绩溪烧饼、干锅炖、绩溪火腿、徽州臭鳜鱼、徽式酱排、绩溪一品锅、绩溪三石(石斑鱼、石耳、石蛙)等盒装产品、绩溪毛豆腐、绩溪菜糕、绩溪十八碗、绩溪干锅炖、绩溪刀板香、绩溪燕

笋干等

特色工艺

砖雕、木雕、石雕纪念品、澄心堂纸、胡开文墨、纸扎工艺品

 

 

绿色生态

笋、长毛兔、金山时雨、贡菊、校头二都大米、草龙等草编工艺品、优质矿泉水、龙须山野生杨梅酒、黄牛肉、山核桃、鸡血石、

绩溪黑猪、蒙山白茶等

四、创新旅游娱乐项目

 

加强娱乐项目开发。依托绩溪以古徽州为主的文化资源和以徽杭古道、登源河、鄣山大峡谷等为主的自然生态特色资源,结合县域的文化气息及山水氛围,增加娱乐活动,活跃绩溪气氛,满足昼夜、四季等不同时间和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重点做好文化娱乐设施的投资和建设;结合徽州文化,挖掘民间传统文化和体育游戏,增加体验性强的娱乐文化;依托山体资源,开展户外娱乐活动,丰富绩溪旅游业态。增加新型娱乐休闲设施。引进多投资主体,新建一批娱乐休闲设施;打造休闲集聚区,提供面向市民和旅游者的康体、疗养、夜游休闲、文化体验等多种常态化的休闲娱乐活动和场所。创新休闲娱乐产品。依托山、湖、城、镇、村等资源,结合如今特色娱乐产品,发展体育游戏、低空飞行、古道徒步等户外娱乐、体育活动;开展特色民俗节庆体验项目。积极发展演艺活动、戏曲表演、民俗表演、影视娱乐、酒吧娱乐、水上娱乐、体育娱乐、网络娱乐、文化节庆等多种娱乐形式。打造特色娱乐活动品牌。结合绩溪县的地域文化,包括徽文化、状元文化、民俗文化等特色文化,充分挖掘其价值,举办具有地方特色、形成品牌影响的特色研学、节事节庆活动等。开展夜间经济,丰富夜游活动。积极发展演艺活动、戏曲表演、民俗

表演、影视娱乐等观赏类活动以及古城灯光秀等夜间娱乐活动。

 

专栏8-23绩溪县主题娱乐活动打造工程

类别

娱乐活动内容

 

城市综合

绩溪古城、绩溪美食街、来苏古韵休闲街区、扬之河滨江绿道、

紫园

 

生态休闲

画乡影廊、菩提主题溶洞、“徽曲雅调”徽剧旅游主题公园,太

极养生斋、承欢馆

 

名人故里

徽村四雕传承基地、仁里文化广场、仁里影视基地、古孔灵高

端会所、胡氏剧院、棋艺擂台赛

 

 

 

绿色农业

大会山文化休闲森林公园、绿谷嘉年华、奇石艺术馆、板桥头农耕文化体验基地、临溪文化老街、胡氏宴酒文化园、创意农业体验园、自助农园、农耕体验园、碧水居康体养生园、观星

阁、农庄休闲广场、扬溪源河畔休闲区

 


第三节完善公服体系

 

一、旅游交通服务体系

 

旅游交通服务体系连接游客和景区,为游客出行提供基本的服务保障,包括旅游集散服务体系、旅游交通连接系统和旅游停车场。

——旅游交通服务体系。旅游集散服务体系。绩溪县旅游交通集散服务设施建设分为两个等级,结合整体空间布局方案,要提升县游客集散中心服务功能,打造全县游客集散服务主中心;启动家朋、荆州、上庄、板桥头四个乡镇游客集散二级中心建设,

形成游客集散服务副中心。

 

专栏8-24绩溪县集散中心打造工程


类别

集散中心名称及位置

全域旅游综合服务中心


绩溪县旅游集散中心

旅游集散副中心


家朋、荆州、上庄、板桥头乡镇游客集散二级中心

 

乡镇旅游集散服务点

华阳镇、临溪镇、长安镇、扬溪镇、金沙镇、荆州

镇、伏岭镇、瀛洲镇

 

3A级以上旅游景区集散服务点

龙川景区、鄣山大峡谷景区、徽杭古道景区、太极湖村景区、劳模徽菜文化园、尚村景区、绩溪博物

馆、紫园景区、上庄景区

重点乡村旅游

集散服务点

仁里村、伏岭村、石家村、家朋村、永来村、大鄣

村、孔灵村、校头村

车站服务点

绩溪县高铁北站、绩溪县汽车客运枢纽

——旅游交通连接系统。进行自驾游道路系统规划和建设,构建绩溪县自驾旅游目的地体系,运用物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智


能引导景区车辆停放、扩大停车场容量等,形成完善的自驾游道路智能系统;近期建设重点旅游精品线路,建设绩溪百里历史文化旅游走廊。优化提升扬之河、登源河,打造湖滨景观大道。绿道古道建设,充分利用城市步行绿道和绩溪本土原有的特色古道,合理开发龙须山、大会山、清凉峰、小九华等山体资源,在保障其游客安全条件下,规划修建特色游步道,增强游客观光游览时的生态体验性。主要包括空中栈道、玻璃栈道、崖壁攀爬等。

在旅游集散主中心和旅游集散副中心设立汽车租赁点,在各旅游集散中心和风景道设置自行车租赁点。汽车租赁点的选址应充分结合绩溪县旅游中心和节点的建设,构建“一主”+“四副”的汽车租赁点布局体系。“一主”是在全域旅游综合服务中心设立主营汽车租赁点,同时在家朋、荆州、大上庄、板桥头四个副中心设置附属汽车租赁点。自行车租赁点选址参照绩溪县旅游中心和节点的建设,打造“一主”+“四副”+“绿道”的自行车租赁体系。

——旅游停车场。随着自驾游时代的逐步到来,旅游停车场的合理配备将越来越重要,应综合考虑绩溪县项目建设、旅游资源与景点的分布以及旅游集散中心的设置。首先在重要旅游集散中心,建设较大型的停车场,如绩溪县城华阳镇集散中心、家朋乡集散中心等。其次在其他旅游集散中心改造、提升一批现存旅游停车场,重点改造目前不能满足游客停车需求的旅游停车场,提升硬件条件和配套服务设施,同时注重生态性,与当地生态环


境相吻合;完善停车场相关配套设施,并配置新能源汽车充电设

备。

 

专栏8-25旅游停车场建设工程

 

 

 

 

旅游停车场建设要求


满足停车需求,又不浪费资源

强调生态属性,与当地生态环境相协调

完善停车场配套服务设施

配置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

乡村旅游点可设置“原生态”停车场

——旅游驿站服务体系。以全开敞空间、半开敞空间和围合空间来发展驿站,用于全时间服务。结合庄园、民宿、廊道、营地、乡村福地、文创研学旅行基地、康体运动养生基地、特色小镇,推出各具特色的驿站,形成绩溪特色旅游品牌。

专栏8-26 旅游驿站体系建设工程

驿站名称

位置

功能

重点建设

绩溪县旅游服务中心驿站

绩溪县全域旅游综合服务中心

绩溪县绩溪旅游窗口第一站,为绩溪旅游服务的核心节点和中心枢纽

旅游咨询服务、旅游集散交通服务、文化展示、商业休闲、时尚娱乐体验和旅游公共办公

旅游服务

重点地方驿站

家朋、荆州、上庄、板桥头,结合美丽乡村服务 中心建设

覆盖周边景区景点的旅游综合服务

旅游咨询服务、旅游集散交通服务、文化风情展示

旅游服务

地方驿站

在“一主四副”之外,旅游资源较为独立的乡镇

结合主要景区景点的旅游综合服务

旅游咨询服务、旅游集散交通服务

专类驿站

城区信息咨询网络和重点景区咨询点,依托服务范围内 或周边现有设施进行改造利用

专项旅游信息咨询、专项旅游配套服务

旅游咨询服务、专项配套服务

 

二、旅游便民服务体系

 

完善标识系统。根据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手册的要求,在现有标识系的基础上,参照A级旅游景区导览标识规范进行设计布局,重点布置全域全景图、景物介绍牌、交通标识牌等。在绩溪北站、龙川景区、徽杭古道、鄣山大峡谷、太极湖村以及徽菜文化园等重要景区入口处配套设置全域全景图。全域全景图内容要求:标识出主要旅游吸引物及旅游服务设施的位置,包括旅游集散中心、旅游主题线路、旅游风景道、旅游景点、乡村旅游点、重要城市游憩区(点)、旅游厕所、高速公路出入口、停车场等,并明示咨询、投诉、救援电话等。所有图形符号要符合《公共信息标志用图形符号》(GB/T10001)标准。在溧黄高速,合福高铁、杭黄高铁,G233、S207、S346等公路沿线适当设置旅游交通标识,重要景点景物须设置介绍牌。游客服务中心。依据绩溪县旅游发展空间格局,在绩溪县城以及重要景区景点和节

点开展游客服务中心和游客服务副中心建设。

 

 

专栏8-27 游客服务中心建设工程

类型

位置

功能

重点建设

游客服务中心

绩溪县全域旅游综合服务中心

绩溪县绩溪旅游窗口第一站,为绩溪旅游服务的核心节点和中心枢纽

旅游咨询服务、旅游集散交通服务、文化展示、商业休闲、时尚娱乐体验和旅游公共办公

游客服务副中心

家朋、伏岭、上庄,结合美丽乡村服务中心建设

覆盖周边景区景点的旅游综合服务

旅游咨询服务、旅游集散交通服务、文化风情展示

 

规范旅游厕所建设。旅游集散中心、旅游景区、主要乡村旅游点、城市游憩街区等区域步行10分钟,或旅游公路沿线车程30分钟内设置旅游厕所。A级、AA级旅游厕所男女厕位至少有8个以上比例达到1:2或2:3。引导旅游集散中心、旅游景区、主要乡村旅游点、城市游憩街区等附近对外开展服务单位厕所免费对游客开放。在生态环境敏感区域增建现代化的生态厕所和环保移动式厕所。推进旅游厕所市场多元供给和以商建厕、以商管厕、以商养厕。

完善智慧旅游体系。完善以旅游资讯网站为中心的在线旅游信息服务集群,建设智能网络服务平台对“智慧绩溪县”旅游进行综合指引,优化绩溪县旅游信息网站服务功能;加快推进无线网络、多语种无线导游服务等设施建设;充分利用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拓宽信息服务渠道、扩大信息覆盖面,提升旅游信息采集及发布效率;完善旅游景区和酒店等在线预订和网上支付等远程操作系统。

三、旅游安全监测体系

 

——运营监测系统。以大数据为基础,在数据的采集、整合、存储、计算的基础上,为全域旅游提供产业数据统计分析、应急


指挥执法平台、舆情监测以及紧急情况预警等支撑。建设旅游大数据中心,具有交通、气象、治安、客流信息等全数据信息采集功能,设专人负责数据采集与运维工作。建立全域旅游监测指挥平台和专门展示中心,掌握区内各旅游景点、乡村旅游点和交通、民宿等实施情况,在线发布相关数据。全面对接省、市全部旅游监测平台,连接省、市旅游服务线上“总入口”,实现省、市、县互联互通。设置行业监管、产业数据统计分析、应急指挥执法平台、舆情监测、视频监控、旅游项目管理和营销系统等功能,对旅游行业实现全面监控和管理。创新运营监测系统工作机制,提供景区集疏运监测预警、旅游交通精准信息通报、紧急事件应急处理、客户投诉等服务。

——安全救援系统。充分考虑全域旅游发展形势和需求,完善旅游安全救援工作机制,创新旅游安全救援工作方法,建立预警系统、求救系统、搜寻系统和救助系统全面协调的旅游安全救援系统。

 


专栏8-28 旅游安全救援建设工程

设施类型

设施项目

建设任务

硬件设施建设

安全设施建设

重点地带配备消防安全通道和消防设备

特殊旅游项目建设安全防护设施

游乐场所设置安全防护设施

重要景区主要出入口、人员密集区等重点地段配备监控设施

医疗救助设施建设

人民医院开设旅游事故救助绿色通道

在全区旅游节点投放医疗救助箱

A级景区配备医疗救助站,乡村旅游点设置医务室

软件建设项目

体制建设

与当地110、120、119等建立合作救援机制

人员配备

重点旅游节点配备专业救援人员、医护人员;鼓励旅游企业成立专门救援队伍或与其他专业救援队伍(或商业救援机构)合作

安全宣传

建立和完善安全说明须知、在各景区入口和宣传资料上印有安全须知;相关项目安装安全广播

安全预案

建立高峰期和特殊情况下安全处置预案并预演

安全巡查

在重点景区游客集中和有安全隐患的区域定时定点巡视

其他保障

推动旅游景区以及高风险旅游项目实现旅游保险全覆盖,发生事故时督促保险公司有效理赔


 

 

第九章推进文旅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一节管理协同

 

一、加强党政统筹

 

建立县委书记、县长亲自参与的旅游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领导机制,将现代旅游治理体系建设作为党政重要工作持续推进,加强文旅、发改委、财政、交通等多部门联动,定期召开文旅工作专题会议。对于重大文旅项目申报及建设工作,实行县委书记、县长“双组长”负责制,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二、建立多元旅游联盟机制

 

主动加强与歙县、黄山区、宁国市、临安区等周边区县的联系,建立对外旅游发展联盟,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共同开展市场推广、旅游线路开发等工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品牌共建,提升游客旅游体验。探索与歙县联动发展,成立徽州文化旅游发展联盟;与宁国联动发展,成立山地自驾旅游发展联盟;与旌德联动发展,打造慢旅游发展联盟等。加强内部协作,成立乡镇旅游发展联盟,结合黄山东大门下移谭家桥,探索成立长安、上庄、谭家桥旅游发展联盟;依托“皖浙天路”风景道建设,探索成立家朋、荆州山地自驾旅游发展联盟等。

三、推动行业治理体系建设

 

依托绩溪县特色农业产业,积极组建绩溪县茶叶协会、山核


桃协会、民宿产业协会等行业协会,加强烹饪协会作用发挥,加大山核桃、茶叶等特色产品的保护力度,注册产品商标,注重品牌保护,提升特色产品附加值。结合民宿产业快速发展趋势,成立绩溪县民宿发展协会,推动民宿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四、探索旅游功能区管理体制建设

 

依托旅游功能区、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建立以“管委会”为核心的旅游功能区板块管理体制,如徽州国家文化公园管理委员会等,突破现有行政区划限制,充分发挥管委会的统筹协调功能,为创建国家文化公园、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等国家级品牌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五、促进旅游指导委员会作用发挥

 

进一步加强绩溪县旅游工作指导委员会(县旅指委)的职能建设,健全制度体系,完善工作机制,定期开展工作讨论,强化责任意识,推动“旅游+”融合发展和全域旅游目的地建设,更好地服务于绩溪县旅游发展战略。

第二节经营协同

 

一、做大做强绩溪县文化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绩溪县文化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目前主要业务为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建设、整合、经营和管理等,主要承担发展全域旅游新型业态,打造对外合作平台,全县

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绩溪县旅游景区建设提升等任务。


推动绩溪县文化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产业延伸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继续发挥传统业务优势,通过并购重组、资产入股、战略投资等多种途径,逐步取得文旅资源所有权、控制权、经营权,整合发展全县优质文旅资源,做大、做强、做全主营业务;二是做好上下游产业链延伸工作,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景区开发等相关业务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酒店管理、民宿开发、文创产品开发、餐饮服务、旅游交通、旅游咨询、园林绿化、旅游媒介、管理输出等业务,全面布局文化旅游行业上下游产业链,突破传统旅游业务发展瓶颈。

二、重大板块经营机制创新

 

全面梳理现有旅游产品体系,找出旅游产品和市场缺项,结合旅游发展规划,依托徽州国家文化公园等重大旅游板块项目建设,采取土地、资金、资源入股等多种合作方式,积极引入省内外传统或旅游新业态的领军企业,共同开发重大旅游项目,丰富绩溪旅游产品业态,满足多元化的市场需求,提升旅游市场竞争力。

三、继续发挥已有企业作用

 

继续加强对现有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经营机制灵活作用,作为国有旅游投资开发公司的有效补充。

四、支持小微旅游企业做大做强

 

加大对酒店、旅行社、民宿等小微旅游企业的政策和资金支


持力度,切实解决小微旅游企业发展难题,营造良好经营环境,扶持企业做大做强。

第三节营销协同

 

一、打造旅游整体新形象

 

对绩溪县文化旅游品牌形象进行统一定位,重视目的地整体品牌形象建设。通过整合绩溪县的文化旅游资源,提炼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整体文化旅游形象,形成统一的旅游目的地形象认知,同时关注现阶段游客对旅游品牌的价值观诉求,形成有效的旅游目的地品牌粘性。

二、统一整体内部营销

 

绩溪县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需要当地居民共同参与,提高居民对绩溪的认同感和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支持,积极发挥本地居民的营销作用。注重满足当地居民生活和休闲需要,营造“乐于此、享于此”的地方氛围,实行本地居民“宜居”与外来游客“宜游”的同步建设;同时通过制度和措施,保障当地居民参与旅游发展及分享旅游收益的权利,确保内部统一营销合力。

三、构建多元主体外营销

 

建立多主体、多部门参与的文化旅游营销联动机制,形成多主体联动的营销格局。在持续开展以政府和企业为营销主体的旅游营销活动外,应进一步重视以游客为营销主体的口碑营销,构

建多元主体联动的绩溪县外部营销机制。政府和旅游企业要通过


专业的网络旅游博客,鼓励和刺激有关绩溪县文化旅游发展的正面网络口碑,随时监控网络口碑信息并给予积极回复或响应,改善旅游者的旅游体验。

四、加大新媒体营销力度

 

相对于传统媒体,新媒体有着以下优势:拥有广泛的受众群体,且受众群体有着很强的参与性和互动性;新媒体的信息传播更加便捷,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信息的发布;结合用户个人偏好,新媒体营销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对各类用户的信息推广也更加精准和有效。绩溪县应持续加大新

媒体营销的力度,确保绩溪文化旅游热度不减。

 

专栏9-1新媒体营销方式

1、开展微博微信营销

开通“绩溪旅游”微信公众号和官方微博。

2、借助专业平台营销

在携程、去哪儿、马蜂窝等在线旅游平台开通宣传阵地;在主流网站投放绩溪旅游广告、播放绩溪文化旅游宣传片。

3、创新使用微电影(微视频)营销

创造系列化的绩溪县微电影(微视频)制作内容;构建多元化的绩溪县微电影(微视频)传播渠道。

4、积极开展事件营销

借助各类专业网络平台,举办多元主题旅游活动,如新时代重走徽杭古道、绩溪县美食节、绩溪县百佳摄影点摄影大赛等,线下线上同步传播,提高活动曝

光度。

 


五、丰富特色活动营销

 

持续举办多种类型的特色活动,可以将绩溪县高质量的文化旅游资源、服务、人力等众多因素围绕某一主题进行整合,借助大众媒体的传播渠道,迅速提升绩溪旅游知名度,增强旅游吸引

力,推动文旅产业快速发展。

 

专栏9-2绩溪旅游活动营销方案

1、四季风光活动营销

结合绩溪县一年四季的不同风光和文化旅游资源,举办绩溪乡村美食节、绩溪采茶节、绩溪桃花文化旅游节、绩溪油菜花乡村文化旅游节、绩溪笋竹文化体验节、溪马寿带观赏节、溪马寿带摄影拍摄季、绩溪漂流音乐文化节、绩溪银杏古树观赏节、绩溪冬雪节、绩溪腊味美食节等活动。

2、传统民俗活动营销

结合绩溪县丰富的传统民俗,举办赛琼碗、火龙火马、板凳龙、秋千抬阁、抬汪公、谢灶、烧年等文旅活动。

3、特色活动营销

定期举办绩溪皖浙天路登山赛、皖浙天路自行车山地赛、重走徽商路等活动。4、独特资源活动营销

持续举办徽菜美食节、徽墨、徽雕、徽剧文化节等活动。

 

第四节能力提升

 

一、建立完善的人才引进机制

 

根据绩溪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需要,深入摸排各部门人才需求,提前编制人才引进计划,通过寻找专业人才机构、高校毕业生招聘、内部推荐等多种方式,积极引进相关岗位重要人才,确保绩溪县旅游产业发展所需的人才质量有保障、数量跟得上、人


才不断档。

 

二、建立全方位的人才培养计划

 

一是大力邀请文旅主管部门领导、高校专家、涉旅企业高管、行业精英等,面向绩溪县文旅相关部门及行业中高级以上管理人员,开展宏观形势指导、管理能力提升等培训,面向基层从业人员,开展业务能力及技能提升培训;二是开展岗位训练,不定期进行岗位技能竞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采取人才轮岗交流学习方式,定期组织业务交流及岗位调整,培养“一专多能”型人才,提高人才综合素质。

三、建立绩溪县特色新型智库

 

绩溪县应从自身发展需要出发,强调服务性和实用性,搭建平台做好资源整合,积极接洽联系上级部门、高校知名专家、业内领军企业高管,建立具有绩溪县特色的高素质旅游“智囊团”,建设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智库工作站”,制定智库成员指导制度,采取会议座谈、专题研讨等多种方式,为绩溪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供决策咨询,助力绩溪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走上“快车道”。

四、建立形式多样的合作基地

 

一是政府与高校建立人才输送基地,双方需充分认识高校在行业人才培养、毕业生的发展潜力和地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优势。二是政府与企业建立联合培养基地,双方互派人员进行交流学习,开阔视野,打开工作思路,提高综合业务能力。


五、建立多种类型的人才基金

 

一是建立人才引进基金,通过多种方式筹措资金,确保基金能够支持引进地方和行业发展所需各类人才。二是建立人才创新基金,用于奖励在文化、旅游、体育行业有突出贡献的各类人才,提高绩溪县文化、旅游、体育等各类单位从业人员工作创新积极性。三是建立人才培训基金,用于从业人员参加各种业务培训,推动建立常态化人才培训机制。


 

第十章实施保障

 

 

优化政府组织机构,强化政府职能,出台推动绩溪县文旅产业发展的法规和政策,在有效保护资源环境的基础上探索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和灵活供地等保障措施。

第一节压实政府责任

 

一、加强组织领导

 

政府成立文旅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党政一把手任组长,建立党政领导亲手抓文旅产业的工作机制;领导小组下设文旅产业发展办公室,负责整合资源,组织协调。

二、建立协调机制

 

强化县文化旅游局职能,履行在文旅产业发展中牵头、组织、谋划的职责;涉旅的农业、林业、水利和住建等部门的资源进行统筹规划、经营和管理,形成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建立县文旅产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加强数据采集、市场调查、运行分析和信息发布,对规划实施情况跟踪监测,科学评估发展成效;建立文化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执法部门的执法联动制度,探索和完善文化旅游综合执法互动机制。

三、实现规划协同

 

各乡镇根据《绩溪县“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总体要


求,编制实施方案或者乡镇实施规划;探索有效衔接国民经济、国土空间、主体功能区、生态环保等多项规划要求的机制;在相关产业规划中体现和确保文化旅游发展需求,形成统一协调、“多规合一”的局面。

第二节加强政策扶持

 

一、建立扶持政策体系

 

推出促进县文旅产业发展的一揽子政策,加强用地、金融、投资、财税、人才等政策支持,引导相关资源向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和发展。政府统筹各相关职能部门做好政策对接,形成发展合力;建立和完善文化旅游系统诚信管理政策体系,倡导诚信自律,建立并实施失信惩戒制度。

二、强化资金保障政策

 

探索适宜的资金保障政策和措施,加大对文旅产业公共服务设施和宣传推广等方向的资金保障力度,积极争取各级旅游发展基金支持;优化招商引资政策,建立利益共享机制,吸引社会投资;完善金融扶持政策,发行文旅中小企业专项债券,引导县域金融机构将吸收的存款用于文旅产业发展;发挥融资担保体系作用和担保融资增信功能。

三、灵活土地保障政策

 

全面对接国土空间规划,完善文旅产业发展用地政策体系,

明确用地类型和供地方式,实行分类管理。研究出台文旅产业“点


状供地”政策,对文旅产业用地做出专门安排,重点保障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土地供给,优化文旅产业项目用地政策。

第三节强化人才保障

 

一、建立产业发展智库

 

实行“招才引智”行动计划,邀请省内外专家学者为绩溪县文旅产业发展提供决策咨询,建立文旅产业发展智库;实施高端人才培养与引进计划,设立绩溪县文化旅游产业创业基金。

二、积极培养专业人才

 

与省内高等院校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支持省内相关高校发展文化、旅游专业教育,与高校开展共建,拓展文化旅游专业教育层次,吸收省内高等院校文化、旅游等相关专业学生到绩溪县实习,培养绩溪县文化旅游产业专业人才。

三、开展从业人员培训

 

与组织、人社等部门密切合作,将文旅产业从业人员培训纳入绩溪县人才和就业等培训计划;与省内高等院校合作,开发绩溪县文旅产业从业人员培训课程体系;健全从业人员培训机制,探索建立健全网上培训渠道。开展初级人才的普及性教育与培训;为各乡镇(村)及重点文化和旅游企业管理者开设旅游培训班,举办基层乡镇长和村长文化旅游培训。


第四节优化发展环境

 

一、强化生态环境保护

 

确立环境保护优先的原则,出台环境保护法规和政策;坚持常态化环境保护督查制度,对破坏和污染环境的项目和活动坚决取缔;强化生态环境考核制度,纳入政府和事业单位年度考核和人事考核体系;优化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严格执行各类涉旅国土空间规划、村庄规划、相关保护规划等,保护绩溪县的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维持生态环境系统平衡,保障绩溪县文旅产业可持续发展。

二、营造良好发展氛围

 

加强宣传推广,弘扬创新创业精神,激发崇尚创新、勇于创业的热情;挖掘绩溪县文旅产业发展的鲜活经验,总结推广一批优秀发展模式、典型案例和先进人物;充分运用媒体工具,解读文旅产业政策,宣传做法经验,推广典型模式,引导全社会关注文化旅游产业、参与文化旅游产业的氛围。

三、增强产业发展意识

 

在全县宣传推广全域旅游发展意识和文旅融合意识,形成发展共识,引导大文化、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大发展的文化旅游发展格局;引导全社会充分认识文旅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形成广泛参与、全民支持的良好社会氛围。


第十一章乡镇发展指引

 

第一节华阳镇发展指引

 

一、发展定位

 

围绕打造城镇休闲综合体,成为绩溪县全域旅游中心游憩区、绩溪县全域旅游的“会客厅”。重点打造以“文化古韵,魅力新生”为主题的古城观光旅游区及特色休闲街区,联动瀛洲镇、临溪镇形成徽贤文化旅游集聚区、休闲商务旅游集聚区。

二、发展指引

 

⚫ 深入挖掘古城、古民居、古巷的文化内涵,推进历史文化名城综合提升,打造主题节庆活动,谋划高品质演艺项目,完善特色街区,促进古城文化活化。

⚫ 重点发展休闲旅游、研学旅行,融入农业现代产业园理念,推动观光农业向休闲农业转化。

⚫ 围绕新岭、翚岭古道,沿线整合镇域资源,打造精品旅游线路。

⚫ 整合现有闲置房屋,鼓励扶持农家乐、农家客栈转型升级,提升民宿经济发展水平,打造新徽味旅居空间。

 

 

 

 

第二节长安镇发展指引

 

一、发展定位

 

以大会山等资源为核心,打造绩溪代表性红色文化旅游目的地。依托生态农业,发展“田园综合体”,打造中国最佳养生目的地。以冯村进士第、胡家新石器时代遗址为核心,打造代表性研学旅行基地。

二、发展指引

 

⚫ 围绕“一村两道三山”(冯村;翚岭古道、新岭古道;天路山、大会山、万罗山)旅游资源进行特色小镇建设,发展研学旅行、古道徒步游等旅游业态,发展镇域旅游。

⚫ 重点借力虎山头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建设长安镇旅游度假服务综合体,打造“后花园”式度假胜地。

⚫ 发展休闲观光生态农业,打造“农业小镇”,把村庄建设成为“田园综合体”式的农业休闲观光区,发展休闲度假旅游。

⚫ 依托长安镇山水资源及宁静的生活氛围,打造一批精品特色民宿。

⚫ 大力支持梧川村大会山旅游项目建设,以打造“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基地”为切入点,以“打造一个景区、突出一个核心基地、拉动两条古道、建设三大园区”为发展格局,发展新型乡村度假业态。

⚫ 围绕省级文保冯村进士第、胡家新石器时代遗址进行旅游开发。

⚫ 创新发展特色农产品,将其发展为富有影响力的地理标志产品,并积极打造休闲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实现“互联网+休闲农业+全域旅游”融合发展。

⚫ 围绕大会山红色革命地,以梧川村为中心,以金岭洞、金岭古道和新四军革命纪念馆三大景点为核心,建立红色革命旅游综合体。

第三节伏岭镇发展指引

 

一、发展定位

 

以徽州味道、徽州民俗为特色,深化徽州·味道特色小镇建设。发展水利工程观光,积极创建国家4A级景区;利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清凉峰,联动浙江省杭州市、黄山市歙县,积极创建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结合伏岭村、湖村等代表性传统村落,积极发展乡居民宿集聚区。

二、发展指引

 

⚫ 提升境内现有A级旅游景区的发展水平和质量。

⚫ 依托伏岭镇生态资源品类优势,重点发展小众轻旅游,打造集生态休闲、观光旅游、科普体验、户外探险等功能于一体的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

⚫ 培育国家级体育旅游示范基地,打造以徽杭古道为代表的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利用地形条件优势,打造特色高山户外体育公园。

⚫ 精品打造抽水蓄能电站水利风景区,发展生态休闲旅游。⚫ 依托徽杭古道,打造徽杭古道特色旅游廊道,举办精品体育类节事活动,促进体育赛事与旅游活动紧密结合。

⚫ 重点打造“美味”特色小镇,作为旅游集散点,提升游客体验活动质量。

⚫ 打造旅游+徽味文化的研学之旅,充分发扬伏岭徽厨、徽剧和徽菜文化。

⚫ 依托伏岭镇独特的气候条件和生态资源,种植有机食材,发展特色养殖,打造绩溪食疗养生品牌。

第四节上庄镇发展指引

 

一、发展定位

 

绩溪西部文化旅游发展翼的核心,绩溪西部发展极,承接大黄山,发挥文化资源优势,实现共同发展。整合核心文化资源,积极创建4A级旅游景区。深化雕刻时光小镇建设,积极拓展研学旅行基地及非遗传习基地。以古村落为依托,打造高端民宿集聚区。

二、发展指引

 

⚫ 以上庄村为主体,围绕村内胡适故居、胡开文故居为核心,打造中国传统历史文化村落的旅游综合体。

⚫ 以名人故居地为特色,结合上庄古建筑群、石家(棋盘村)等古建筑群,积极打造大上庄文化景区。

⚫ 加快上庄“雕刻时光”特色小镇的发展,以徽雕、徽墨为主导产业,旨在打造华东地区乃至全国传统徽雕和徽墨生产销售、研创基地。

⚫ 以棋盘村为核心力量,依托现有放空山居、凤栖湾艺术乡村等精品民宿,打造一批以传统村落为主题的特色民宿。

⚫ 依托上庄镇“金山时雨”茶品牌,打造集茶树观光、茶叶采摘、茶叶产品产品等于一体的“金山时雨”茶文化基地。与中小学对接,发展“茶主题”研学旅游,促进农旅融合、研旅融合。

第五节板桥头乡发展指引

 

一、发展定位

 

西部谷地发展轴、金(沙)扬(溪)板(桥头)乡村复合旅游集聚区重要组成部分,打造集生态度假、文化体验、乡村休闲为一体的复合型乡村休闲旅游集聚区。

二、发展指引

 

⚫ 充分发挥特色民俗文化优势,利用板桥头农耕文化旅游节的影响力,深度挖掘乡村文化特色,积极发展复合型乡村度假旅游。

⚫ 充分推动农旅融合发展,延伸特色农业产业链,围绕板桥头乡的优势农业,打造特色旅游业态,重点打造以特色农业庄园为代表的新兴农业旅游业态。

⚫ 以“绩溪人家”为品牌,利用乡村闲置房舍资源,进行改造提升,打造极具特色的绩溪田园美宿。

⚫ 突出代表性民俗文化,利用优良环境,按照整体开发的原则,继续开展文化旅游节等活动,并推进有关民俗旅游项目的发展。

第六节扬溪镇发展指引

 

一、发展定位

 

南北交通发展轴重要节点之一,依托突出代表性农耕民俗文化非遗技艺,按照整体开发的原则,发展田园民宿集群,打造集生态度假、文化体验、乡村休闲为一体的复合型乡村休闲旅游集聚区。

二、发展指引

 

⚫ 结合生态环境优良的优势,以各类文化为特色,形成一批主题乡村民宿。

⚫ 以“绩溪人家”为品牌,突出代表性民俗文化,继续举办各类文化节,丰富文化节内容与品质,做好市场营销和推广,提升扬溪旅游形象。

⚫ 打造石门村景区,突显戏剧文化与太尉文化,提升石门至徽杭古道徒步线质量,完善旅游设施。

⚫ 结合竹笋、茶叶、荷兰豆等主导农产品及特色产业,打造现代农业庄园,实现农旅融合发展。

第七节家朋乡发展指引

 

一、发展定位

 

绩溪东部生态旅游发展翼重要组成部分,绩溪东部谷地发展轴的核心组成部分。结合传统村落、梯田花海等代表性旅游资源,打造摄影特色小镇,布局乡村民宿集聚区,创新发展伴山度假。

二、发展指引

 

⚫ 依托梅干岭、尚村等生态资源与古村落,品质化打造特色生态民宿,打造集生态度假、休闲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旅游度假区。

⚫ 完善和提升摄影特色小镇,打造摄影特色小镇IP。

⚫ 完善皖浙天路旅游公共服务设施,与荆州乡共同将皖浙天路打造成皖浙边界上的唐古拉,发展特色旅游廊道。

⚫ 建设山云岭山野休闲公园,打造户外体验、骑行自驾、养

生氧吧、摄影写生等若干个不同主题的玩家营地,形成山野文化基地。

⚫ 依托家朋乡境内现有的5个中国传统村落,建设中国传统古村落文化公园。打造中国传统微学文化传承研学基地。

⚫ 实施许家朋烈士陵园改造建设工程,建设抗美援朝英雄主题公园,打造红色文化传承研学基地。

第八节临溪镇发展指引

 

一、发展定位

 

成为城镇休闲综合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推进休闲旅游项目建设,打造休闲旅游目的地,联动华阳镇、瀛洲镇形成休闲商务旅游集聚区,不断提升登源河流域“百里历史文化生态走廊”。

二、发展指引

 

⚫ 抓好项目建设,重点推进虎头山旅游综合开发项目、祚家生态园等项目的建设。

⚫ 挖掘文旅融合的潜力,加大文旅资源的开发力度,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 促进乡村旅游创新,产品转型,业态升级,凸显个性。

⚫ 把改善环境作为建设文明村镇建设的重要抓手,深入推进“百景村庄创建行动计划”,打造多处乡村旅游示范点。

⚫ 将雄路村的雄路工业集中区与县生态工业园区进行对接,同时推进“扩权强镇”试点工作。

第九节瀛洲镇发展指引

 

一、发展定位

 

积极建设龙川文化旅游小镇,精品打造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创新打造绩溪康养度假旅游示范区。不断推进龙川景区提质扩容,积极创建龙川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二、发展指引

 

⚫ 依托龙川村为核心打造龙川文旅小镇项目。

⚫ 统筹做好仁里古镇文旅综合体开发项目。

⚫ 合并五峰园向峡谷内开发打造绩溪养生谷。

⚫ 推进瀛洲村空心村开发,将石磨岭上20栋老房子建造成高端民宿。

⚫ 加快燎原村、巧川村三线厂改造速度,利用原有设施打造酒店式公寓。

⚫ 精心谋划登源河沿岸的景观布置和休闲农业发展。

 

第十节金沙镇发展指引

 

一、发展定位

 

南北交通发展轴重要节点之一,作为北部发展极,绩溪北承桥头堡,承接宁国,延伸皖南川藏线,实现联动发展;金(沙)扬(溪)板(桥头)乡村复合旅游集聚区重要组成部分,打造成为乡村旅游集聚区。

二、发展指引

 

⚫ 利用现有优良的生态、地形地貌和河流资源,注重对资源的轻开发和巧利用,在遵循生态保护原则下打造特色生态民宿系列与生态旅游度假区。

⚫ 围绕兵坑源漂流,完善休憩与交通服务设施,提升项目整体质量;解决当前漂流项目季节性强的问题,打造户外探险类项目,以实现全季节旅游产品为目标。

⚫ 依托丰富的农业基地,通过对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管理,

打造以山核桃、药材和茶叶为主的休闲农业,实现旅游+第一产业深度融合。

第十一节荆州乡发展指引

 

一、发展定位

 

绩溪东部生态旅游发展翼重要组成部分,绩溪县东拓的桥头堡,向东承接大杭州,皖浙天路旅游廊道核心,重点发展高山户外运动旅游产品及项目,打造集“生态观光、户外拓展、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旅游区,积极建设户外体育公园。

二、发展指引

 

⚫ 发挥荆州乡资源品类优势,发展文化体验、户外运动拓展功能,打造高山生态度假旅游集聚区与户外体育公园。

⚫ 整合现有景区,形成大景区,提升景区整体形象,丰富景区项目。

⚫ 整合六条古道资源,完善旅游基础服务设施,打造精品徒步路线。

⚫ 整合现有闲置民居,结合地势高程特点,形成一批高端精品民宿,发展伴山度假旅游模式。

⚫ 依托山核桃产业,发展现代农业庄园,实现农旅融合发展。

⚫ 提升皖浙天路,整合景观,整治周边环境,完善特色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与家朋乡共同将皖浙天路打造成皖浙边界上的唐古拉,发展特色旅游廊道。

⚫ 谋划建设李夏公园,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教育基地;综合开发利用荆州河皖浙交界处的洲型地貌。


 

 

 

 

 

 

 

 

 

 


附录:绩溪县“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重点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类型

 

建设地点

计划投资

(万元)

1

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项目

文化传承保护

县城新城区

 

15000

2

 

传统景区资源整合项目

 

文旅综合体

 

绩溪县

 

200000

3

 

徽州之源文旅康养基地

 

康养度假

 

绩溪县

 

100000

4

皖浙天路全域旅游基础设施提升项目

 

风景廊道

家朋乡

荆州乡

 

32000

 

5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

 

古城保护

 

华阳镇

 

30000

 

 

6

徽杭古道生态文旅走廊基础设施提升工程项目

 

风景廊道

 

伏岭镇

 

31600

 

7

 

绩溪县景区村庄创建项目

 

乡村旅游

瀛洲镇、家朋

乡、长安镇、伏岭镇

 

12000

 

8

 

翚岭森林康养旅游项目

 

康养度假

 

华阳镇

 

50000

 

9

绩溪县城户外主题展示体验服务中心

 

休闲旅游

 

华阳镇

 

6000

10

 

体育旅游基础设施项目

 

基础设施

 

绩溪县

 

30000

 


 

 

11

 

“徽山碧水”项目

 

风景廊道

 

伏岭镇

 

50000

 

12

绩溪徽式糕点博物馆项目

 

博物馆

 

绩溪古城

 

50000

 

13

绩溪糸巷美食城文旅综合体

 

文旅综合体

 

华阳镇

 

30000

 

14

 

虎山头徽岭旅游度假区

 

度假旅游

 

临溪镇

 

200000

 

15

 

云栖山院文创产业园

 

文化园区

 

瀛洲镇

 

15700

 

16

 

安徽皖南影视旅游产业园

 

文化园区

 

绩溪县

 

10000

 

17

徽味文化历史街区建设项目

 

特色街区

 

绩溪县

 

10000

 

18

徽之源文化产业集聚区及徽文化生态保护项目

 

文旅综合体

 

绩溪县

 

30000

 

19

 

家朋旅游休闲综合体项目

 

文旅综合体

 

家朋乡

 

30000

 

20

 

徽菜文化园项目

 

文化园区

 

绩溪县

 

5000

 

21

徽杭古道黄茅培段古道本体修缮工程

文化遗产保护

 

伏岭镇

 

800

 

22

 

扬之河沿线景观提质工程

 

风景廊道

 

绩溪县

 

3000

 

23

仁里古镇文旅综合开发项目

 

文旅综合体

 

瀛洲镇

 

30000

 



 

24

龙川和园温泉项目

 

文旅综合体

 

瀛洲镇

 

50000

 

25

锦溪康养综合体项目

 

康养综合体

 

临溪镇

 

20000

 

26

徽州味·道三馆一中心建设项目

 

博物馆

 

伏岭镇

 

4000

 

27

上庄徽雕研创中心建设项目

 

文旅综合体

 

上庄镇

 

6800

 

28

扬溪源怀旧养生休闲基地项目

 

休闲度假

 

扬溪镇

 

5000

 

29

 

乡村文化礼堂建设项目

 

文化场馆

 

绩溪县

 

1000

 

30

 

明堂岱艺术村民宿群项目

 

度假旅游

 

上庄镇

 

2000

 

31

 

新城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

 

文化场馆

政府广场或西区公园

 

600

 

32

重点文保单位消防系统建设

文化遗产保护

 

瀛洲镇

 

860

 

33

 

绩溪文保单位修缮工程

文化遗产保护

华阳镇、扬溪镇、长安镇

 

1910

 

 

总计

 

 

/

 

1063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