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政府公报 > 2022年第3期 > 县政府文件
  • 索引号

    1134173100326276XA/202205-00058
  • 组配分类

    县政府文件
  • 发布机构

    绩溪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发文日期

    2022-05-14 15:30
  • 发布文号

    绩政秘〔2022〕25号
  • 关键词

  • 信息来源

    绩溪县政府(办公室)
  • 主题导航

  • 信息名称

    关于印发《绩溪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
  • 内容概述

  • 浏览次数

关于印发《绩溪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

【字体大小: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有关单位:

现将《绩溪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绩溪县人民政府

                      2022年4月2日


绩溪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

 

为加快健康绩溪和体育强县建设,根据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安徽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 年)》《关于加快体育强省建设的若干意见》,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建设体育强国战略,以増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为根本目标,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増长的多元化体育健身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改革创新、依法治体、确保基本、多元互促、注重实效的工作原则,通过立体构建、整合推进、动态实施,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和产业链、生态圈,提升全民健身现代治理能力,促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二)发展目标。2025年,人民群众体育健身意识达到较高层次,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大幅増加,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全县拥有公共足球场9块,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5名,国民体质监测和合格率达到93%。经常性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超过42%,群众身体素质稳步增强,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蔚然成风。全民健身的教育、经济和社会等功能充分发挥,与各项社会事业互促发展的局面基本形成,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20亿元,全民健身成为促进体育产业发展、拉动内需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动力源。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格局更加明晰。

二、主要任务

()富全民健身活动内涵,着力打造特色品牌。因时因地因需开展群众身边的健身活动,分层分类引导运动项目发展,丰富和完善全民健身活动体系。大力发展健身跑、健步走、骑行、广场舞以及绩溪地方特色体育活动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积极培养射击、房车、自行车等具有消费引领特征的时尚休闲运动项目,扶持推广健身气功、舞龙舞狮等民族民俗民间传统和乡村农味农趣运动项目,鼓励开发适合不同人群、不同地城和不同行业特点的特色运动项目。激发市场活力,为社会力量举办全民健身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发挥网络等新兴活动组织渠道的作用。完善业余体育竞赛体系。县政府每四年举办一次全民健身运动会,有关部门和组织定期举办不同人群参加的各类运动会,鼓励举办不同层次和类型的运动会。融合辖区各地、各行业结合地域文化、农耕文化、体育休闲旅游等资源,打造具有地方特色、行业特点、影响カ大、可持续性强的品牌赛事活动,形成品牌赛事和地方特色赛事的全民健身品牌活动格局。培育和打造马拉松、骑行等精品赛事。推动各级各类体育赛事的成果惠及更多群众,促进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全面协调发展。重视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中的作用,引导、服务、规范全民健身活动健康发展。

(二)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设施,满足群众就近就便健身需求。按照配置均衡、规模适当、方便实用、安全合理的原则,科学规划和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推动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着力构建覆盖县城区、乡镇、行政村(社区)三级全民健身设施网络和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改善各类公共体育设施的无障碍条件。

体育、财政、土地、规划等部门形成合力,重点建设县体育运动中心,完成1个小型体育馆、1个标准游泳池建设、70%以上乡镇(街道)建成1个小型室内健身中心、1个全民健身广场、1个多功能球类运动场。完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的体育服务功能,多渠道落实体育专兼职工作人员。

进一步盘活存量资源,做好已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的使用、管理和提档升级,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现有场地设施的管理运营。落实好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政策,确保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和符合开放条件的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

()强化全民健身发展重点,着力推动体育重点人群、重点项目发展。依法保障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推动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向农村延伸,以乡镇、农村社区为重点促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兜底线、可持续、因地制宜的原则,重点扶持边远乡镇加快发展全民健身事业,将青少年作为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重点人群,大力普及青少年体育活动,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加强学校体育教育,开足开齐体育课,配足配齐体育教师,将体育活动作为学校课后服务的主要内容,把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纳入工作考核体系,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绩效评估和行政问责。全面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积极发挥“青少年阳光体育赛事”等青少年体育品牌活动的示范引领作用,使青少年提升身体素质、掌握运动技能、培养锻炼兴趣,形成终身体育健身的良好习惯。同时加强青少年体育人才培养,加大向高水平运动队输送力度,争取在国家级、省级比赛中取得突破性成绩。加快发展足球运动。制定全县足球场地建设规划,着力加大足球场地供给,建设小型、多样化的足球场地。完善校园足球保障机制,出台加快发展校园足球的实施办法,广泛开展校园足球活动,抓紧完善常态化、纵横贯通的青少年足球竞赛体系。积极倡导和组织形式多样的民间足球活动,举办多层级足球赛事,不断扩大足球人口规模,促进足球运动蓬勃发展。

()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大力开展“双招双引”,推动体育产业强链、延链、补链,在竞赛表演、健身休闲等领域招引1-2家企业,培育2-3家“专、精、特、新”体育企业,打造体育产业发展集聚区,创建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汽车自驾营地等体育服务综合体品质。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依托省级智慧体育平台,摸索体育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鼓励政策创新,支持各景区企业创建国家级体育产业示范单位。

(五)促进全民健身融合发展

深化“体教融合”。完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促进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课余训练、竞赛活动。

完善“体卫融合”。推动健康关口前移,建立体育和卫生健康等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推广集运动营养、运动处方、科学健身、伤病防护、心理调适为一体的主动健康服务模式,为不同身体状况的各类人群提供健康检测、评估、干预等三位一体的综合服务。鼓励社会力量开办健康管理、康复理疗等各类运动康复机枃,为群众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体育健身服务和产品。

推进“体旅融合”。坚持“品牌引领、融合发展”战略。以有群众基础、市场前景较好的运动休闲项目为突破口,重点发展山地户外旅游、水上运动旅游、汽车摩托车旅游等体育旅游新产品、新业态。支持各乡镇和有关部门举办各类体育赛事,丰富赛事活动供给,打造赛事活动品牌,重点发展徒步、自行车、山地户外等市场基础好的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促进体育赛事与旅游活动紧密结合。

加强全民健身与文化、健康、养老、生态建设、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等行业融合互通,拓展服务内容、延长产业链条。充分发挥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引领带动作用,推动产品创新,丰富全民健身产品和服务供给。

()提升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水平

构建科学健身指导服务网络。建成科学健身指导中心1个,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推动各级科学健身指导中心实现常态化服务。整合相关资源,探索建立乡镇级健康促进服务中心。建立科学健身专家库和资料库,建立权威科学健身知识发布和全媒体传播机制,开设线上线下相结合科学健身大讲堂。

培养科学健身指导队伍。将科学健身培训课程纳入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内容,采取分级分类的方式,培养县级科学健身指导中心业务骨干。加大对基层医务人员与晨晚练点社会体育指导员骨干培训,引导深入社区开展经常性科学健身服务。

创新科学健身服务模式。落实国民体质监测、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査制度。推行面向大众的体育运动水平等级标准及评定体系。建设全县科学健身服务管理系统,建立居民体质档案,为群众提供科学健身知识普及、体质检测预约个性化健身指导等服务。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优秀教练员走基层活动。完善表彰激励机制,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指导服务率。推进科学健身指导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家庭,打造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品牌。

()激发全民健身组织活力

优化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建立以各级体育总会为枢纽,各级各类单项、行业和人群体育协会为支撑,基层体育组织为基础的覆盖城乡、富有活力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各乡镇体育协会实现全覆盖。加强基层体育组织建设,立足群众健身需求,推动运动项目协会和人群类体育协会向乡镇、社区和行政村下沉。鼓励发展社区体育组织,加强备案管理,在活动场地、活动经费、人才队伍等方面给予支持。培育一批融入基层、特色鲜明、机制灵活的基层体育组织,加大政府购买体育社会组织服务力度,引导体育社会组织参与承接政府购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

完善扶持引导政策和等级评估机制。加大政府向体育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力度,将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加强购买服务的绩效管理和评价。鼓励全民健身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组织评估,获得3A以上等级的社会组织可优先获得政府购买服务。推动体育社会组织创新发展,引导体育社会组织在服务行业发展、强化行业自律、维护行业秩序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加强各级体育社会组织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建立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全民健身社会组织监管机制。将运动项目推广普及作为单项体育协会的主要评价指标。

三、保障措施

(ー)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党对全民健身工作的全面领导,强化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工作局面,积极发挥全民健身工作委员会的作用。将全民健身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政府工作报告、纳入政府重点工作、纳入健康绩溪建设、纳入财政预算、纳入政府目标绩效管理考核、纳入改善民生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任务、纳入乡村振兴计划。

()完善资金投入保障机制

政府将全民健身工作经费单独列入财政预算。逐年增加体育彩票公益金用于全民健身的支出比例,全民健身工作经费保持与其他领域基本公共服务经费同步增长。要善于用市场的逻辑、资本的力量推动群众体育事业发展,出台激励政策,撬动社会力量参与全民健身事宜,形成多元投入全民健身事业的新格局。

(三)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大力培养全民健身基层管理人员、社会体育指导员、志愿者专项化体育服务人オ,以及赛事活动组织、体卫医融合等各领域的专业人才。积极吸纳退役运动员从事全民健身工作。

绩溪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docx【22.38 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