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坚决守住底线,抓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分解压实粮食生产任务,加强技术指导服务,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稻谷补贴等惠农补贴政策,持续推进粮食发展专项项目,开展精耕细作示范点建设,做好粮油单产提升行动,积极推进优质专用粮生产,建设精耕细作示范点2个、水稻高产示范片3个、粮经套种生产核心示范区1个、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基地1个。大力发展蔬菜、中药材等特色经济作物。积极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强与安农大茶学院合作,改良金山时雨地方品种。积极开展茶事活动,深度挖掘绩溪茶文化潜力。举办绩溪县首届茶艺职业技能竞赛。加快推进2024年高标准农田1万亩建设。
二是聚焦“国之大者”,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持续落实“三保障一安全”及产业就业兜底保障各项帮扶政策。常态化推进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组织脱贫人口年度收入核算及信息采集、动态管理工作,确保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提前谋划2025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库项目。开展财政衔接资金及扶贫项目资产管理领域突出问题集中整治,落实巩固、提升、盘活、调整“四个一批”措施,推进帮扶产业提质增效。持续推进“责任、政策、工作、问题整改”四个落实。
三是突出高质高效,深入推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聚力做好“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增值大文章,支持松鼠云詹氏、宁清茶业等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实施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全县经营主体共1368个,农民合作社示范社374个,家庭农场885个,2024年预计新增家庭农场52家、农民合作社4家、县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县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3个、县级示范家庭农场17个。深入实施徽菜全产业链建设行动,重点支持香菇、绩溪火腿、臭鳜鱼、竹笋等徽菜生产加工,打造“徽来菜”“春之赋”等徽菜品牌,推进长三角绿色食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扎实做好“黑猪”、“黄牛”文章,加快实施皖南黑猪全产业链一体化、黑猪国家级保种场、皖南牛开发利用全产业链一体化等项目。完成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监测,全县市级以上休闲农业旅游示范点29个。
四是聚焦生态宜居,加快推进和美乡村宜居宜业。深入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稳步推进乡村振兴示范行动,建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不断提升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成效。扎实推进新一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常态化开展“五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聚焦村内沟塘清理整治,逐步恢复提高沟塘生态功能,评选最干净村庄,不断改善提升村庄环境。推深做实河长制,累计完成县级河长巡河87次,乡镇级河长巡河590次,村级河长巡河4532次;积极创建2024年度大源河上庄段省级幸福河;完成卓溪河、大障河等11条河流健康评价。常态化开展河湖清四乱、水利行业建筑垃圾专项排查整治行动,推动落实问题交办整改问效闭环管理。完善水旱灾害防御机制,开展全县79处山洪灾害监测站点日常维修养护及水利工程、重点河道度汛安全检查。对绩溪县辖内40座在册小型水库开展水库大坝害堤动物排查整治,全面开展12座危害水库白蚁危害防治。
五是突出农民增收,着力深化农村重点领域改革。启动实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工作,确定扬溪镇作为整镇试点乡镇,其余10个乡镇共选取14个村先行试点。出台《绩溪县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工作实施方案》,有序开展二轮延包工作。积极引导承包农户将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有序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规范土地流转。水资源规范化建设通过省级复核,开展节水型工业园区、绩溪县长江流域水权确权登记工作。
六是强化行政执法,切实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紧盯种子、农药、肥料等春耕急需品种开展拉网式排查。常态化开展禁用农药市场、豇豆农药残留、“伪劣化肥制售问题”等农资市场专项检查,质量抽检种子、农药、肥料样品25个,检测合格率达100%。加大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对全县16家规模养殖户进行专项检查,重点检查兽药和饲料等畜牧投入品的质量是否安全、养殖档案是否填写规范。持续推进长江十年禁渔,组织开展元旦、春节期间联合执法、“春季护渔”等专项整治行动,常态化落实禁捕执法检查巡查。组织开展渔业增殖放流活动,配合安徽师范大学开展2024年安徽省重点水域(登源河保护区)水生生物资源监测工作,保护水生生物资源和改善水域生态环境。加大水政执法力度,开展河道执法巡查66次,巡查河道长度约3150公里,出动执法人员180人次,执法车辆66次。编制完成《绩溪县河道采砂规划2023年-2027年》,并通过宣城市水利局审批。
七是狠抓项目管理,确保工程项目有序合规。常态化进行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成效季度监测。稳步推进乡村振兴示范行动。大力推进水利项目建设。为切实加强农业农村水利工程的质量安全管理,督促参建各方认真履职,为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实现农业农村水利工程高质量发展,规范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日常管理和履职行为,建设单位根据预警等级及时进行管理工作上的调整,并为今后的参建单位履约提供参考。
二、存在问题
一是产业发展不充分。产业融合发展不充分,农产品加工水平较低,经营主体实力偏弱。
二是项目成效不理想。有的项目前期工作准备不充分,导致项目开工难、建设进度缓慢。
三是创新成果不突出。强村公司规范化管理有待加强,强村公司普遍规模偏小、发展迟缓,且资本化市场化水平低,难以形成集聚效应,省级节水型园区创建和水权确权工作进展进度不快。粮油作物单品种种植规模不大,机械化作业效益较差,造成机械化种植发展动力不足。
三、2025年工作思路、预期目标及重点工作安排
(一)着力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建设。深入推进乡村振兴示范行动,积极开展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根据国家和省级对“百县千乡万村”创建工作要求,完成国家级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系统评估工作,确保创建任务如期完成。提前谋划2024年度实绩考核迎检工作,保持和省市联系的常态化,提前了解考核细则变化,争取2024年绩溪县纳入省对县乡村振兴先进县考评中。
(二)着力稳定粮食安全生产。扛稳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加强粮食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指导服务,确保粮食生产面积和产量达到考核任务要求。深化同安徽农业大学合作力度,加强绩溪县茶叶行业协会培育,组织专业培训,提升茶农的采摘和加工技能,重点打造“金山时雨”县域品牌。继续做好测土配施肥基础性工作,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增施有机肥、农家肥和高浓度复合肥等新型肥料,提高化肥利用率,减少化肥施用量。完成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成果汇总各项工作。突出抓好生猪、肉牛养殖,确保畜牧业产值稳步提升。重点抓好动物防疫工作,保障畜牧生产发展稳定。深入推进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确保全年不发生重大畜产品安全事故。大力发展绿色健康养殖,着重抓好渔业结构调整。
(三)着力推进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着重抓好防返贫监测、稳定增收、产业发展三项工作。落实集中排查与常态化日常监测帮扶机制,坚持部门会商、数据共享及预警信息核查,做到早发现早帮扶,应纳尽纳,用足用活各类产业就业及救助帮扶等有利于促进增收的政策措施,帮助消除风险。重点关注收入低于1万元和收入不升反降两类群体,强化跟踪监测,有针对性制定并落实促进增收的帮扶措施。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围绕全县乡村振兴示范行动以及特色产业发展布局规划,按照“土特产”和“三头三尾”思路谋划发展好帮扶产业。重点突出全县徽菜、茶叶、中药材等特色产业以及研学民宿等乡村旅游发展谋划实施衔接资金产业项目。推进帮扶产业项目“四个一批”专项行动。支持鼓励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产业项目。
(四)着力促进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发展农产品加工,推进绿色食品产业建设,打造春赋、国牧等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示范基地。实施农业品牌创建工程,指导更多有资质的品牌争创“皖美农品”。组织农业龙头企业参加合肥农交会、上海农交会等展会活动,拓宽销售渠道,打响“绩品”品牌。发展农业旅游。指导伏岭镇江南村、龙川村申报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指导相关乡镇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指导拟申报数字农业工厂主体完善数字化建设,并对已有数字农业工厂进行监测。推进两区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引进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向绿色食品产业园集聚,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以做大做强主导产业为主线,确保园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做好招商引资,围绕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特色产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现代农业示范区、休闲农业旅游、绿色食品产业园等六大重点区域,谋划现代农业建设项目,加大招商引资,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整合涉农资金,实施一批带动面广、牵动性强的农业大项目,支持农业产业发展。
(五)着力提升乡村建设品质风貌。发挥“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推进小组作用,用好季度调度和激励手段,持续推进和美乡村建设,推动“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实施,计划申报建设4个以上省级中心村,2个以上省级精品示范村。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和农村改厕工作,继续开展最干净村庄评比创建工作,做好2025年农村改厕工作,同时推进农村改厕长效管护机制提升县建设,确保顺利通过市级验收。持续深化河长制改革,坚定推进长江十年禁渔,严厉打击非法捕捞行为,全力保障河道健康管理秩序,不断优化水生态环境。坚持面上治标与源头治本并重,系统推进中小河流综合治理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村人居环境“三大革命”。持续推进河道“清四乱”、建筑垃圾排查整治常态化规范化和断面水质达标建设,消除河道内乱占、乱堆、乱采、乱建四乱以及河道内倾倒建筑垃圾现象。
(六)着力深化农村重点领域改革。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力度,强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方位示范带动作用,推动经营主体联农带农富农,拓宽农民收入增长点。继续探索整村运营模式,多途径盘活闲置住宅,推动强村公司规范运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进一步提升村集体经营性收益,提高分红村占比。全面启动二轮延包工作,规范延包工作程序,完成承包农户摸底调查、合同网签等工作,确保二轮延包工作有序推进。
(七)着力推动重点项目提速增效。全力实施王家源水库、登源河中小河流综合治理、练江扬之河干流中小河流综合治理、登源河及农村路网沿线环境综合治理等重点工程。完成农村居民供水保障规模水厂工程建设,并谋划入村管网提升项目。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精神和关于安徽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走好水安全有力保障、水资源高效利用、水生态明显改善、水环境有效治理的集约节约发展之路,加强项目谋划,做好项目储备,抓好项目前期工作走深走实,确保水利投资稳步提升。启动2025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设计,组织实施2025年绩溪县桐坑源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谋划毛竹梗水库项目建设前期工作。贯彻《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安徽省质量强省建设纲要》,按照《深入贯彻落实〈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提升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全省水利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开展项目建设,进一步强化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数字赋能和转型升级,切实提升工程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