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坚持扎根一线办教研、 立足全体办教研、解决问题办教研、研究课标办教研、精细管理办教研,以“锻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打造高质量的课堂、实施高效度的评价”为目标,增强教研工作的覆盖性、实效性和针对性,进一步提升全县教研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一 、强化政治引领,发挥课程育人功能
加强对党忠诚教育,引导全体教研人员深刻把握“两个确 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提高政治“三力”。持续跟进学习习近 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提高全体教研人员的政治 理论水平。全面实施课程教学改革,发挥课程育人功能,促进育 人方式变革。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主题研修和研讨活 动,加强五育融合育人,着力推进“智育提质”专项提升行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二、推进课程教学改革,促进课程方案落地落实
1.巩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成果,贯彻落实两个《指南》,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聚焦幼儿学习与发展,提升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水平和质量。举办幼儿园园长培训、骨干教师和保育培训,提升队伍素质。
2.推进义务教育“双新”改革平稳落地。开展以核心素养为 导向的课程改革研究,通过多种方式学习、理解、践行新课标理 念,加强义务教育阶段新教材培训工作,推进新课程落地。探索 艺术评价改革。初步建立义务教育课程实施质量监测和办学质量评价办法。
3.深化普通高中“双新”实施和中职学校新“三科”课程改革。切实落实安徽省普通高中“双新”调研问题清单整改。积 极配合做好普通高中教学视导工作,推动普通高中“双新”改革 及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积极探索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教研新路 径。不断深化中职教学改革,开展中职学校教学技能提升培训和研修活动,组织参加全市中职学校教育教学技能竞赛、优秀论文、精品课程建设、优秀教学软件和优质课评选等活动。
4.开展课程教学改革专题研究。落实《普通高中课程方案》 (2017年版)和《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要求,探索 大单元教学,积极开展主题化、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的 指导。根据国家和省《课程实施方案》及《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进一步强化课程改革理念和总体要求的研修交流。倡导教研工作 项目化、教研活动主题化,指导各校积极开展跨学科学习、校本 课程开发,培育深入实施新课程的典型学校;总结提炼教学方式改革成果显著、有效落实育人要求的教育教学案例。
三 、加强精细化管理,提升教研服务水平
认真贯彻落实《宣城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18条》,制定县 级考评细则,进一步强化“双减”、“双新”背景下的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工作。把视导、诊断、指导相结合,督促学校切实强化 教学管理,提升教育教学过程管理水平。制定完善学校课程方案, 聚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推进课堂教学方式变革,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课堂。开展智慧课堂、优质课评选等展示活动, 引领教师变革教学方式,提升信息化运用水平,切实提升课堂教 学质量。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开齐开足课程。建立小学科核心 团队,对照课程标准专业要求整合教学内容,探索长短课、大小 课等方式,采用专业带兼职的办法提升小学科教学质量,推进县 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以推广普及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 字为重点,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加大语言文字推广力度,提升推普工作质量。
四、创新教研活动形式,打造品牌教研活动
围绕“双新落地,提升素养”主题,持续开展“教研校校 行”系列活动。完善县、片、校三级教研网络,发挥学科带头人、 骨干教师、名师工作室的示范引领作用,扩大教研活动的覆盖面。 继续与县总工会联合举办第二届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技能大赛,积 极参加市局组织的各项评选、调研、展示、研训等活动。以问题为导向,继续开展普通高中、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素养提升专项行动。聚焦“核心素养导向”“教学评一体化”“教与学方式的转变”等教学重难点问题,开展系列研训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五、 坚持问题导向,着力做好课题研究。
做好课题立项申报与成果推广。根据省级课题申报变化,鼓 励广大教师申报省、市级课题研究。坚持问题导向,以促进我县 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为目标,服务于教育决策和教育实践需求, 培育一批县级微课题,着力提升课题研究的实效性。进一步强化 课题研究的规范管理并努力加以推广应用。加强与长三角地区教 研机构合作,加大教学成果培育工作,力求在上级教学成果评选中获得更好成绩。
六、加强网络教研,完善教学质量监测评价机制
充分利用国家智慧教育云平台、皖教云平台、宣城智慧教育 云平台中数字资源及功能,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落实各学段国家教育质量标准,探索教学质量评价方案,注重核 心素养立意的教学评价,发挥评价的导向、诊断、反馈作用。结 合不同学段在品德、学业、身心、艺术与劳动实践等方面的标准 开展学生发展评价研究,坚持综合评价与特色评价相结合。探索基于数据的学生学业质量增值性评价改革。
七、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联动开展区域教研活动
积极参与长三角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论坛等教科研学 术交流活动。组织参加“苏皖合作示范区”“一地六县”“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四省边际城市”等区域性教研合作与交流,组织赴长三角地区开展普通高中“三新”改革考察活 动。学习沪苏浙地区的先进经验,推动我县课程教学改革和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