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辈版
绩溪县瀛洲镇人民政府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瀛洲镇> 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分解、执行及落实情况
索引号: 11341731003262436Y/202401-00108 组配分类: 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分解、执行及落实情况
发布机构: 绩溪县瀛洲镇人民政府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名称: 【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执行及落实情况】宣城市绩溪县瀛洲镇龙川村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工作总结报告 文号:
生成日期: 2024-01-17 发布日期: 2024-01-17
索引号: 11341731003262436Y/202401-00108
组配分类: 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分解、执行及落实情况
发布机构: 绩溪县瀛洲镇人民政府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名称: 【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执行及落实情况】宣城市绩溪县瀛洲镇龙川村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工作总结报告
文号:
生成日期: 2024-01-17
发布日期: 2024-01-17
【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执行及落实情况】宣城市绩溪县瀛洲镇龙川村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工作总结报告
发布时间:2024-01-17 15:21 来源:绩溪县瀛洲镇人民政府 浏览次数: 字体:[ ]

根据现相关工作要求,现将绩溪县瀛洲镇龙川村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23年保护工作开展情况及2023年评估总结汇报如下:

一、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情况

龙川村为2014年公布的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是胡姓聚族而居的古村落,已有一千六百余年的历史。龙川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珠联璧合,浑然天成;胡氏宗祠为江南第一祠,享有“木雕艺术博物馆”和“民族艺术殿堂”的美誉,1988年1月13日被国务院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奕世尚书坊是明代正宗石雕牌楼,为徽派石雕之最,1986年评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川,山水秀美。村东龙峰耸立,村西凤山欲对峙,北有登源河蜿蜒而至,南有天马山奔腾而上。龙川村依青山傍碧水,龙川水绕村东流,汇入登源河。俯瞰村貌成船形,颇具龙舟出海之势,堪称风水宝地。现有国宝2处、县保1处,三普文物登记点14处历史建筑12处。

一是保护与传承相结合。该村自明代以来,建立相应的水街保护措施,采取整体性的保护方法,严格保护历史形成的村落格局、街巷肌理、民居建筑、水系水体、传统民俗文化,以及构成古村风貌的各种组成要素,严禁乱拆乱建乱改,以求如实反映历史遗存。目前龙川水街及其附近的文物古迹、历史建筑、传统建筑保存基本完好,包括:胡氏宗祠、奕世尚书坊、胡炳衡故居、进士巷、灵山庵、方氏宗祠、尚书府坊、龙峰禅院遗址、进士巷古井、堂屋遗址、跑马场遗址、古官道、水碓遗址、丁氏祖坟、胡富墓、胡宗宪墓、胡炳衡墓、浒里水巷、浒里三眼井等。

二是非遗项目传承有序。作为我县“华阳一上庄一伏岭一龙川综合性传承中心之一”,积极开展各项“非遗”保护活动,如:龙川善会是龙川胡氏家族为了尊祖敬宗而举行的大型活动,每逢润年(当地俗称大年)龙川胡氏五支相互比赛,内容以祭祖为主,同时演戏,举办宴席等,通过村内族人的教学、排练、演出不断传承发展。同时将“非遗”展示展演活动作为振兴名村的重要抓手,利用龙川景区的客流量在节假日传承表演,营造了良好的徽州文化保护氛围。

二、保护工作进展和成效

一是编制村落保护规划。统筹考虑自然环境与名村人文保护,全面保护龙川的历史价值、文物价值、建筑价值、艺术价值、生态价值,以及形成古村落格局的整体环境价值。该村委托第三方机构编制了《宣城市绩溪县龙川村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期间多次对历史建筑进行了修改完善。将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对“三区三线”进一步核实和梳理,同时针对生态红线范围内农田建立逐步退出机制,恢复生态用途

二是公布历史建筑及其保护图则。为强化历史建筑的保护利用,我镇通过全面摸排,将龙川内的12幢保存较为完好且有一定价值的传统古民居建筑纳入我县历史建筑名单并于公布、挂牌;12幢历史建筑基本信息均已录入住建部历史建筑管理平台,加以保护利用,确保了龙川村历史建筑的价值和特色得到规范的展示。

三是开展文保修缮防护。贯彻“保护第一、抢救为主、合理利用、科学管理”的方针,2018年县文物所向省局争取专项资金89.6万元,完成国保单位奕世尚书坊修缮工程; 2019年向省文物局争取专项资金70万元,完成国保单位胡炳衡宅修缮工程;2021年向省文物局争取专项资金781万元,完成对龙川胡氏宗祠、奕世尚书坊和胡炳衡宅消防工程。

四是支持建筑活化利用。创新采用多种模式,通过“积极保护”的方法,有机协调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将古村落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居民居住条件改善等方面结合起来,以适应建设小康社会和旅游发展的要求。龙川村现已发展包括民宿、餐馆、农家乐、陈列馆共4种建筑改造方式。其中龙川村的胡氏支祠为第二批历史建筑,产权为龙川村委会所有,通过村民集资的方式予以修葺,将龙川历代德高望重、有惠于乡里的族人名讳汇录于此,既保留了历史年代层次感也增加了乡土情怀,又便于向游客展示名村的人文精神、文化品位。龙川村另有一处传统建筑活化利用为农家乐的优秀代表--丰年农家乐,该建筑保留了二层观景阁楼平台,由村民自主经营。

五是以项目建设促发展。依托历史文化名村金字招牌,侧重“旅游+”发展模式,努力打造融徽州文化体验、农业观光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知名景区;通过产业带动,积极开展登源河畔示范片区创建,打造华阳-瀛洲旅游精品线路,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实施农业旅游发展工程。

六是线上线下宣传并举。线上通过抖音、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方式以图片或视频加文字形式,向大众展示龙川风景,推进名村宣传工作。采用3d全景展示的方式将龙川村上传到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展示名村风采,让人们足不出户就能领略名村风采。线下围绕“微旅游、自驾游、名村村游”等主题举办“赏油菜花胜景、非遗技艺展、晒秋”等活动推介名村。

三、存在的困难和不足

一是保护资金压力巨大。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省住建厅、市住建局都一直关注关心支持绩溪的名村工作。除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发展项目补助资金、国保单位和省保单位专项维修资金投入外,其他保护资金若需要镇村自行承担,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由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项系统性、长期性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目前镇村财政经费有限,社会资金投入机制尚未形成,经费投入捉襟见肘。

二是人才培养、传承难。文化传承是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利用发展的重要内容,但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现代制造工艺的发展,文化传承后继乏力。专业人才培养难,队伍稳定性差等问题。目前龙川村正面临多数传承人年事渐高、断代技绝等趋势困局发展前景堪忧。

四、2024年工作计划

一是强化引领作用,提升学习业务水平。持续推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指示精神,通过住建局、乡镇、村三级联动学习落实长效学习机制。

二是坚持保护为基础,持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在积极保护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名村在田园风光、山水资源、文化特色等方面优势,争取国家、省、市、县资金支持。加速完成龙川村里面改徽,提升名村整体风貌。打造各类主题乡村旅游目的地和精品线路,发展富有乡村特色的民宿和休闲养生基地。

三是多途径抓落实,拓宽资金保障渠道。进一步拓宽保护资金渠道。在发挥政府资金主渠道作用的同时,制定相关激励政策,动员、鼓励企业家、社会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向社会、企业募集资金用于特色文化村保护;探索股份制的形式,通过村民将其所有的古建筑租赁或入股,并吸收社会资金入股,共同参与名村的保护、经营和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