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辈版
长安镇人民政府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长安镇>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索引号: 113417310032626634/202402-00027 组配分类: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发布机构: 长安镇人民政府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 公民
名称: 【年度计划】长安镇2024年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年度计划 文号:
生成日期: 2024-02-20 发布日期: 2024-02-20
索引号: 113417310032626634/202402-00027
组配分类: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发布机构: 长安镇人民政府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 公民
名称: 【年度计划】长安镇2024年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年度计划
文号:
生成日期: 2024-02-20
发布日期: 2024-02-20
【年度计划】长安镇2024年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年度计划
发布时间:2024-02-20 08:49 来源:长安镇人民政府 浏览次数: 字体:[ ]

主要预期目标:力争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 10%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15%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高于经济发展水平,完成全年招商引资任务。

 一、实施强链壮群行动,拓宽产业发展新路子。聚焦主导产业延链补链,发挥产业优势,以产业招商,集中力量引项目、建项目,不断增强发展后劲。

(一)主导产业强链壮群。加快培育预制菜产业,争取徽菜预制菜加工基地二期项目、长安镇特色种养殖业生产加工基地(肉 牛屠宰车间)项目落地。加快推进特色食品自动化生产项目投产运营,打响长安预制菜特色品牌。积极谋划大谷村、坦头村皖南小黄牛养殖基地建设项目。以大谷村徽菜预制菜加工项目延链找链,深化与乡村笔记运用团队的合作,以项目招引项目,壮大徽菜原材料产业集群,构建徽菜产业园区。加强新型农业组织的建设,力争新增新型经营主体 5 家,新增县级以上农林龙头企业 1 家,新增县级以上新型经营主体 2 家,市级以上新型经营主体 1 家。

二、主动融入锻长补短。坚持融杭接沪发展,抢抓长三角一体化、新安江-千岛湖生态保护补偿试验区,围绕生态环保、文化旅游、数字经济、机械制造、绿色食品等,积极申报袁稻农业、徽和天下创建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示范基地、大会山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和研学游基地项目。全面深化农村领域重点改革任务,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全面启动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完善承包地“ 三权分置”制度。做好农房一体登记发证工作,深化闲置住宅盘活利用,力争集体经济收益增长 20%,分红村比例 60%以上。

三、招商引资变中突破。完善招商工作机制,充实招商引资资源库,扩大有效投资,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全年力争培育“ 四上”企业 2 户,争取新入库纳统项目10个以上,不断注入经济发展活力。以皖南牛全产业链一体化、徽州传统建筑研学基地、鱼菜共生生态农旅等洽谈项目为重点,持续跟进对接,加大企业帮办服务力度,力争新签约招商项目 2 个,新开工项目 1 个。

二、实施融合焕新行动,展现乡村建设新形象。聚焦和美乡村宜居宜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文化旅游创新创造,统筹推进 “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
   (一)改善提升基础设施。完成下五都、高杨、大谷 3 个村庄规划编制,谋划实施镇上线和镇蜀线路域提升改造、徽水河小流域综合治理、大源“小三线”资源盘活利用等基础设施项目13个。计划实施长浩水厂水源改扩建工程,谋划长浩水厂支管网改造项目,保障居民饮用水安全。完成镇头村、梧川村、高杨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积极争取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和一事一议、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等项目资金,进一步补齐乡村基础设施短板。

(二)融合发展农旅业态。以“6450”计划为抓手,深入推进“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力争实施梧川村省级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大源村省级和美乡村中心村建设项目。加大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力度,谋划实施庄团、坦头传统村落保护利用项目,冯村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利用项目,庄团—冯村乡村休闲旅游廊道建设项目,构建 “特色农业-景区景点-美丽乡村”三维一体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不断提升乡村建设品质。积极引进高端民宿项目,聘请乡村运营师试点运营大谷村。持续推动农村改厕和农村危房改造。

(三)持续擦亮生态底色。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大力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农膜农药包装物回收处置行动,鼓励种养大户、收储经纪人及相关经营主体积极参与秸秆综合利用,力争全年秸秆综合利用率不低于93%。推深做实“ 生态美超市”。深化落实河长制、林长制、田长制主体责任,加强榨坑、红岭水源地保护区生态保护力度。坚决扛稳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坚决遏制耕地 “非农化”,防止耕地 “非粮化”。严厉打击砂石盗采等违法违规行为。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村级“两山公司”成立运营。完成 2024 年营造林任务。  
    三、实施幸福提升行动,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聚焦人民生活和美和顺,紧盯群众 “ 急难愁盼”,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用情兜底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守牢防返贫底线,落实各类帮扶政策。推进社会保险扩面提质,提高全民参合率和参保率。做好农村低保、特困人员、困难儿童、重点优抚对象和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社会救助。

(二)用心优服务。高标准实施民生工程和新一轮暖民心行动,进一步强化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加强老年食堂和助餐点运营管理。扎实推进“防溺水”行动。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和已脱贫人口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工作。继续支持工会、妇联、共青团和关心下一代等工作。
    (三)用力强保障。完善乡村卫生室服务功能,逐步改善乡村基本医 疗条件。推进农村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公共文化资源整合利用,推动岭北狮舞和其他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创新,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持续开展“县级好人”“美丽庭院”“我为群众办实事”等活动,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四、实施筑堤守护行动,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聚焦社会大局和鸣和谐,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一)扎实做好信访维稳。完善“ 党建+信访”工作机制,压实村级信访工作责任和包保责任,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强化重点人员管理,扎实推进信访积案清零。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新型违法犯罪,全面建设 “徽枫和畅 ·平安绩溪”。

(二)全力保障安全生产。牢固树立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全力推进“ 一委一站”建设,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属地管理主体责任,加大对企业、加油站、燃气点、烟花爆竹等重点领域、重点行业、 重点企业、重点环节的问题隐患排查治理,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坚决守牢安全生产底线。积极开展宣传活动、应急安全演练。

(三)持续优化乡风文明。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积极开展各类实践活动。举办菊花采摘季活动,打造“长安文化IP”“长安节庆IP”。深入推行农村殡葬改革,全面排查和整改各类非法墓地,积极引导群众移风易俗,着力抓好理想信念的大事,群众身边的小事,经济发展的实事,社会治理的 难事,把新时代文明实践步伐和谐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助推乡风文明建设大跨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