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聚焦底线任务,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供给
夯实全年粮食丰收的面积基础,扎实开展粮经套种模式示范推广、水稻品种对比试验,做好粮油生产一线技术指导服务工作。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监管,组织开展“两区”划定“回头看”,定期对“两区”内目标作物种植情况进行监测评价。严格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稻谷补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等惠农补贴。以紫长茄、长豇豆、毛豆等生产发展为着力点,建设“沪苏浙菜园子”;充分发挥绩溪县资源禀赋优势,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食用菌产业;做大做强“十大皖药”示范基地,大力推广菊花、前胡与玉米间作套种技术,突破中药材生产与粮争地瓶颈。狠抓非洲猪瘟和禽流感疫情防控,开展春、秋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强制免疫。
(二)聚焦标杆培养,推进乡村振兴先进示范
认真做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工作,密切关注全国、全省实施乡村振兴实绩考核细则,根据考核要求,及时完善实施乡村振兴实绩考核责任体系和工作机制,力争取得好成绩。继续推进乡村振兴示范行动,根据县委、县政府要求,及时谋划充实2023年乡村振兴示范行动项目库,适时组织召开现场推进会,会商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的问题,确保项目按时序推进,力争2023年3个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取得新成效。积极开展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根据国家和省级对“百县千乡万村”创建工作的要求,及时组织被列入全国和全省创建名单的镇村开展示范创建,努力做出特色、形成经验、打响品牌,确保创建任务如期完成。
(三)聚焦补齐短板,实施“两强一增”行动
大力实施两强一增行动,强化统筹推进,细化工作举措,加强考核督导,保质保量完成既定目标任务。加快实施科技强农行动,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加强县乡农技队伍建设,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以科研院校为技术依托,对绩溪黑猪、皖南牛、皖系长毛兔进行纯繁、选育、扩群、保种。加快实施机械强农行动,紧盯山区农业生产发展需求,大力发展农机零部件及链条产业。持续实施农机购置补贴,鼓励农户购置使用高效、智能农业机械,提高农机装备水平。扩大农业“标准地”改革试点,进一步完善、总结改革经验。加快实施促进农民增收行动,实施农村居民本地就业“121”计划,深入推进农村居民本地就业。推广集体经济“抱团发展”模式。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高质量发展合作社、家庭农场,有效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四)聚焦提质增效,加快乡村产业转型升级
实施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力争2023年全县农业经营主体达1300家,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110家,预计新增市级龙头企业8家、省级合作社1家、省级家庭农场10家;预计新增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家。继续实施“十大”品牌培育行动,创建3个省级以上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省级以上“一村(镇)一品”示范村达14个。争创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示范样板,创建28个休闲农业旅游示范点,重点建设现代农业庄园、徽菜加工产业园、徽文化公园等一批大项目。实施“互联网+农业”工程,重点培育农产品电商网销品牌10个,网销超千万电商企业12个,实现农产品网络交易额达16亿元。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紧扣“生态绩溪 绿色产品”,打造“一县一特”徽菜区域公共品牌。
(五)聚焦全域美丽,巩固美丽乡村建设成果
根据各乡镇摸排上报数确定2023年的改厕任务,严格建设质量,如期高标准完成并通过验收。继续完善改厕后续管护机制,落实好管护经费,逐步完善建立的11个农村改厕后续管护服务站点,争创农村改厕长效管护示范县。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结合农村人居环境专项整治改善行动,发挥村干部、党员、志愿者、杰出人士等带头作用,做好房前屋后净化绿化,保持院落环境干净整洁。持续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按“十四五”目标任务持续开展美丽乡村建设,预申报建设4个省级中心村,2个乡镇服务功能提升外延、19个重点自然村环境综合整治,完成46个省级中心村管护考核。完成2022年5个省级中心村项目建设及省市考核验收。
(六)聚焦改革开放,深化农业农村领域改革
继续盘活各类资源资产,推广“大托管”“股份合作”等模式,深化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加快土地流转,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比例达45%以上,全面推进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盘活利用改革,积极探索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积极推进村集体通过与经营主体开展股份合作的方式实施“三变”改革。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提升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强村数量及分红村数量,让更多的增值收益留在农村、留给农民,不断提高农民财产收益。继续实施百名能人带动增收工程,扎实做好农技人员包村联户,开展农村产业带头人培育,推动经营主体联农带农富农。
(七)聚焦社会稳定,全面提升综合执法能力
依法查处违法行为,以执法办案为主业,采用“双随机、一公开”的方式,开展农水领域各项行政执法检查,切实做好农资、长江十年禁捕、宅基地、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执法工作,加大违法案件查处力度打击违法行为,维护市场秩序,震慑不法分子,确保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确保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继续强化普法宣传,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加大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开展法律进村入户、放心农资下乡宣传活动,加大典型案例曝光力度,强化以案施教、以案说法、以案示警作用,形成浓厚的舆论氛围,提高群众法治意识。
(八)聚焦生态文明,着力打造生态环境高地
因地制宜扩大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示范片建设,力争全县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48%,绿色防控覆盖率达56%,农药利用率达到42%以上。积极推广配方肥、有机肥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面积,提高农民科学施肥水平,减少化肥使用量。继续探索绿色环保养殖,持续做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确保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配套率达100%。加强流域管理,全面推进河长制,强化跨界流域联防联控。创新深化河长制,积极推进登源河国家级幸福河湖创建项目,高质量推进幸福河湖建设。持续做好秸秆综合利用,争取秸秆产业化利用量达10000吨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3%以上。持续开展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督促抓好加拿大一枝黄花防除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