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重点行动
|
具体任务
|
责任单位
|
细化举措
|
1
|
依法推进公共政策兑现和政府履约践诺行动
|
梳理政府在“六稳”、“六保”、“双招双引”创新创业等方面公共政策及有关合同协议,坚持依法、主动、及时、全面兑现。健全长效工作机制,开展公共政策兑现流程再造,完善监管体系,健全评价机制
|
县委依法治县办
|
1.开展绩溪县依法推进公共政策兑现和政府履约践诺专项行动, 梳理形成问题清单、法律责任清单履约清单。
2.充分运用公共政策发布、解读、申报、兑现、查询、投诉一体服务平台和合同协议“全生命周期”监管平台。
|
2
|
促进市场公平竞争行动
|
持续开展涉及营商环境的行政规范性文件和行政协议清理工作。
|
县市场监管局
县司法局
|
1.废止或修订不合理的涉企行政规范性文件。
2.建立营商环境规范性文件即时清理工作机制。
|
规范市场竞争和市场干预行为,强化反垄断,依法查处不正当竞争行为,破除地方保护和区域壁垒。
|
县市场监管局
|
1.组织开展制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专项执法行动,配合查处教育、医疗卫生、工程建筑等重点领域行政垄断行为。
2.组织开展2022年反不正当竞争专项执法行动。
|
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清理废除妨碍依法平等准入和退出的规定做法。
|
县市场监管局
|
1.按省市部署,开展公平竞争审查举报处理试点,强化制度刚性约束和权威效能。
2.开展妨碍民营经济公平参与市场竞争专项排查整治。
|
按照“非禁即入”原则,落实民间资本准入平等待遇。
|
县发改委
|
1.持续贯彻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
2.细化《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2年版)》分工。
|
清理招投标领域不合理限制,从严治理招投标领域串通投标等突出问题。
|
县公管局
县住建局
县农水局
县交运局
|
1. 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每季度开展1次抽查,并将问题整改有关情况在公共资源交易平台门户网站依法公开。
2.推进智慧监管,充分运用全市“串通投标犯罪研判模型”系统,加强招投标活动在线监测分析,自动预警预判查处串通投标等违法违规行为。
|
序号
|
重点行动
|
具体任务
|
责任单位
|
细化举措
|
3
|
维护市场主体权益行动
|
落实并拓宽轻微违法违规行为免予处罚清
单,对有关领域首次轻微违法违规行为实
施容错机制,推广运用非强制性手段,审
慎采取应急管理措施。
|
县司法局
县市场监管局
|
1.牵头汇总出台绩溪县轻微违法违规事项免罚清单。
2.完成轻微违法违规行为典型案例的征集宣传。
|
建立综合监管部门和行业监管部门联动工
作机制,统一执法标准和流程,减少自由
裁量权,强化涉企行政审批服务探索在有
关行业领域依法建立授权委托监管执法方
式。
|
县市场监管局
县司法局
县公安局
|
1.印发《绩溪县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工作方案》。
2.规范公安机关行政处罚裁量权,组织开展执法教育培训,提升执法办案民警素质能力。
3.深化公安涉企审批服务事项, 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
|
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双向衔接机制,
常态化机制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畅通重
点行业领域黑恶违法犯罪举报渠道,维护
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环境,严厉打击破坏市
场经济秩序和侵犯企业合法权益的违法犯
罪。
|
县委政法委
县法院
县检察院
县公安局
县司法局
|
1.贯彻落实《反有组织犯罪法》,对涉企黑恶犯罪保持高压严打态势。
2.启动教育、金融放贷、市场流通行业领域整治,集中打掉一批涉黑涉恶违法犯罪。
3.持续打击建筑工程、自然资源、交通运输等行业领域存在的强揽工程、悉意竞标、非法占地、欺行霸市、强买强卖等违法犯罪行为。
4.规范“三书一函”制发整改工作,强化“府检联动”,推进“行刑衔接”,加强督导检查,挂牌督办一批案件。
5.将开展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纳入全省法院审判质效综合评估办法,及时向有关行业主管部门提出司法建议并加强跟踪问效。
6.加强涉黑涉恶罪犯教育改造,落实涉黑涉恶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教。
|
序号
|
重点行动
|
具体任务
|
责任单位
|
细化举措
|
3
|
维护市场主体权益行动
|
积极开展政府购买法律服务工作,支持和
鼓励市场主体通过提起行政复议、诉讼或
仲裁等方式维护其合法权益。
|
县司法局
|
1.起草《政府购买法律服务督促公共政策落实工作方案》,提请市政府协调印发实施。
2.引导全县律师事务所组建法律服务团队,积极参与政府购买法律服务工作。
|
4
|
知识产权保护行动
|
落实《安徽省知识产权保护办法》,完善知
识产权保护法规制度。
|
县市场监管局
县司法局
|
1.组织宣传实施《安徽省知识产权保护办法》。
2.开展涉知识产权行政规范性文件立改废。
|
完善知识产权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管理和联
合惩戒机制,开展知识产权保护系列专项
活动,加大知识产权侵权假冒违法犯罪行
为打击力度,从严整治非正常专利申请、
商标恶意注册行为。
|
县法院
县检察院
县公安局
县市场监管局
|
1.运用“两法衔接”信息平台,深挖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及非正常专利申请、商标恶意注册等案件线索。
2.组织开展“昆仑2022”、打击网络侵权盗版“剑网行动”“守护平安”等走访活动。
3.落实《知识产权领域以信用为基础的分级分类监管试点工作方案》,从严惩治侵犯涉农产品、生命健康产品、地理标志和老字号产品等知识产权犯罪,重点整治危害十大新兴产业和影响民营经济发展类知识产权犯罪,落实惩罚性赔偿制度。
4.开展“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宣传周”活动。
|
序号
|
重点行动
|
具体任务
|
责任单位
|
细化举措
|
4
|
知识产权保护行动
|
推进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刑事案件审判
“三合一”工作,完善知识产权行政执法
和司法保护衔接机制,推进长三角区域知
识产权保护行政执法协作和司法保护协
同。
|
县法院
县检察院
县公安局
县市场监管局
|
1.推进知识产权办公室和检察专家库建设,抓好知识产权刑事、民事、行政检察集中统一履职。
2.落实《关于办理知识产权刑事案件若干程序问题的意见》,落实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机制。
3.建立联合打击涉烟违法犯罪工作机制、农业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办法。
|
推动知识产权诉讼制度创新,完善知识产
权法院跨区域管辖制度,畅通知识产权诉
讼与仲裁、调解的对接机制。
|
县法院
县司法局
县市场监管局
|
1.落实《安徽省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若干规定(试行)》,推动仲裁机构知识产权业务建设。加强仲裁法律制度宣传,研究制定知识产权仲裁工作举措。
2.积极发挥公证存证职能服务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3.联合印发《关于加强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工作方案》,建设知识产权纠纷调解组织,协同做好诉前委派案件的调解工作。
|
序号
|
重点行动
|
具体任务
|
责任单位
|
细化举措
|
5
|
违法行政行为集中整治
|
排查相关违法行政行为,建立工作台账,
对普遍性问题实行专项整治,对久拖不决、
情况复杂问题重点督办、逐案解决。
|
县司法局
|
1落实市级《违法行政行为集中整治专项行动方案》,召开专项行动推进会。
2.排查梳理全县2021年被行政复议纠错案件以及一审败诉案件,建立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纠错台账。
3.督促相关单位对排查出的违法行政行为立行立改,对纠错案件较多的单位进行专项督办。
|
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推行“综合查
一次”改革,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载最权,
建立健全预防和及时纠正违法行政行为长
效机制,严格涉企行政检查,整治多头执
法、过度执法、“钓鱼”执法和涉企乱罚款、
乱收费、乱摊派等问题。
|
县司法局
|
1.开展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落实强化年活动。
2.建立健全常态化的违法行政行为整改督查机制。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和违法行为问责制度机制,落实执法过错责任。
3.推进全国统一行政执法证件换发工作。
|
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强行政执法和
执法监督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
建立健全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
|
县司法局
|
落实府检联席会议精神,配合上级司法行政部门做好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业务平台的建设应用。
|
6
|
涉法涉诉信访问题排查化解攻坚行动
|
排查全市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对相关情况
登记在册、逐级汇总。
|
县信访局
|
梳理汇总涉法涉诉信访事项,分别移送法院、检察院、公安等部门。
|
按照“三到位一处理”原则,综合运用政
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解决六大
类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化解一批“背头案”
“钉子案”。
|
县信访局
|
1.组织开展公安信访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行动。
2.组织开展检察系统信访积案清理“回头看”,落实三级院领导主持疑难复杂信访案件听证、带头开展集中接访、带案下访和阅批群众来信工作。
3.开展“人民调解为人民全力护航二十大”专项活动推动诉调对接,化解信访领域矛盾纠纷。
|
序号
|
重点行动
|
具体任务
|
责任单位
|
细化举措
|
7
|
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行动
|
完善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
讼等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依法加强生态
环保土地征收等方面的行政调解。
|
县司法局
|
1.加强诉调对接、警民联调、访调对接、检调对接等联动机制建设。
2.推进人民调解、行业性专业性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衔接配合。
|
组织开展“人民调解为人民、全力护航二
十大”专项活动,发挥“百姓评理说事点”
作用,集中力量化解涉企、知识产权和商
事等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矛盾纠纷。
|
县司法局
|
1.统筹协调各级各方面调解力量,着力化解“营商环境类”等矛盾纠纷。
2.推进“百姓评理说事点”县、乡两级全覆盖。
3.推广“和为贵”,加强特色调解室建设。
|
培育和发展商会调解组织,支持涉外商事
调解组织发展,持续推进商事纠纷解决机
制和能力建设。
|
县工商联
|
1.扩大商会人民调解组织覆盖面,推动商会调解工作向直属商会延伸和拓展。
2.开展商会调解员培训,扩大商会人民调解宣传力度。
3.发挥贸促系统优势,争取各方面专业法律资源支持。
|
扩大调解机制的司法确认范围,为依法设
立的调解组织调解达成的调解协议提供司
法支持。
|
县法院
|
1.组织开展民诉法相关规定学习培训;
2.通过诉调对接加强司法确认,提高司法确认质效。
|
加强专职调解员队伍建设,提高调解专业
化水平,培育社会调解力量,推动将更多
的矛盾纠纷通过社会调解方式在前端化
解。
|
县司法局
|
1.结合开展省级示范司法所评定工作,加大专职调解员配备。
2.组织实施人民调解员等级评定,组织开展技能竞赛活动。
3.加强诉调对接工作,完善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
|
序号
|
重点行动
|
具体任务
|
责任单位
|
细化举措
|
8
|
涉企案件检察监督治理行动
|
畅通公、检、法涉企案件立案渠道,对符
合法律规定条件的当场登记立案;加强诉
讼咨询服务,严格执行诉讼费用交纳标准,
根据当事人意愿开展在线诉讼活动,持续
提升涉企案件办理效率。
|
县法院
县检察院
县公安局
|
1.组织开展公安系统接报案立案工作专项巡查行动,对群众反映的报案难、受案难、立案难以及立而不侦、选择性立案、规避监督等突出执法问题进行专项整治。
2.依托检察系统服务民营企业“绿色通道”,接收涉民营经济控告申诉案件线索,及时交有管辖权的检察机关或有关内设机构依法办理。对重大疑难复杂的涉民营经济控告申诉案件挂牌督办。
3.畅通12368诉讼服务热线“一号通办”和审判辅助一站式办理,实行“当场立、自助立、网上立、就近立”。
|
全面推进涉经济犯罪案件“挂案”清理,
强化跟踪问效督促及时办结。
|
县检察院
|
1.按照省市部署开展涉经济犯罪“挂案”清理专项行动,清理2021年12月31日以前包括但不限于涉民企经济犯罪案件,并对截止日期之后形成的“挂案”,进行常态化清理。
|
加强对涉企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严格区
分经营违规与经济犯罪的界限,及时纠正
以刑事手段插手经济纠纷问题,坚决杜绝
暴力取证,规范拘留查封财产等强制措施,
严厉惩处通过虚假诉讼、恶意诉讼阻碍中
小微企业正常经营发展的违法犯罪行为。
|
县法院
县检察院
县公安局
|
1.探索建立“侦审衔接”办案新模式,完善错案预防机制。
2.推动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设立全覆盖,重点加强对涉及企业、企业家刑事立案及侦查活动的监督,防治和纠正刑讯逼供、违法查封扣押冻结财物等违法行为。
3.深化涉企虚假诉讼专项监督,联合打击虚假诉讼专项活动。
|
深入推进涉案企业合规改革,探索建立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加强重点企业普法宣传,维护涉案法人所在企业正常经营秩序
|
县检察院
|
1.落实《关于建立涉案企业合规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的指导意见(试行)》。
2.强化舆论引导和政策宣讲,坚持以案说法。
|
序号
|
重点行动
|
具体任务
|
责任单位
|
细化举措
|
8
|
涉企案件检察监督治理行动
|
认真落实“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
依法审慎决定对涉嫌违法犯罪的企业和企
业家采取强制措施,健全统-一规范的涉产
权纠纷案件执法司法体系,规范执法领域
涉产权强制措施规则和程序,明确和统一
行政执法、司法裁判标准。
|
县法院
县检察院
县公安局
|
1.组织开展整治违规使用资金查控平台冻结手段攻坚战,全面排查平台在冻账户及案件,严格依法依规录入、审核平台冻结申请。
2.常态化开展涉企案件羁押必要性审查,加强涉企财产执行监督,坚持每案必审,依法提出纠正意见。
3.加大涉产权和企业家冤错案件甄别纠正力度,建立重大敏感涉企业家刑事申诉案件跟踪制度。
|
对重大经济犯罪案件涉及的受害企业实行
回访制度,加强对涉企案件的执法监督,
健全错案甄别纠正常态化机制,坚决纠正
和严肃查处侵犯企业合法权益的违法行
为。
|
县检察院
|
1.建立重大经济犯罪案件受害企业回访制度,坚持院领导带队深入企业走访,开展“检察官进企业百日体悟”活动。
2.成立追赃挽损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最大限度帮助经济犯罪受害企业挽回损失。
3.加大对检察环节错案责任追究力度,严格执行员额检察官惩戒机制。
|
9
|
“江淮风暴”巩固提升行动
|
以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债务案件为重
点,推进执行集中攻坚。慎重使用“查、
冻、扣”等强制性措施,创新运用“执前
督促履行及和解机制”“预处罚”“预审计”
等方式。推动符合条件的“执行不能”案
件及时转入破产程序,健全处置“僵尸企
业”工作机制。
|
县法院
|
1.组织召开县级法院执行局局长述职会。
2.推进法院“江淮风暴”执行攻坚优化营商环境之夏季行动。
3.开展“6.18”“11.11” 网络司法拍卖节活动。
|
加强民事“执行难”综合治理、源头治理,
建立自动履行正向激励机制,完善切实解
决执行难长效机制,不断提升执行效率。
|
县法院
|
探索涉人身保险产品财产执行机制;开展企业信用修复活动。
|
序号
|
重点行动
|
具体任务
|
责任单位
|
细化举措
|
10
|
法律服务进万企行动
|
深化“万所联万会”机制,组织全市律师
事务所和律师进企业,成立律师服务团,
完善法律顾问制度,开展“法治体检”,加
快法治民企建设,提升仲裁机构涉企案件
办理质效,为企业常态化提供优质高效法
律服务。
|
县司法局
县工商联
|
1.组建服务企业律师团,实地走访企业,解读惠企政策,组织“法治体检”,推动惠企红利精准高效直达企业。
2.开展“法律三进”活动,深化“法律进企业”“企业家学法”活动,引导民营企业诚信守法、合规经营。
3.指导民营企业设立公司律师。
|
建立政法机关涉企服务协调机制,加强法
律法规和公共政策的宣传解读.实施监督、
效果评价,发布保护企业家权益典型案例,
引导市场主体合法经营、依法维护自身合
法权益。
|
县委依法治县办
|
1.印发《关于建立优化营商环境法治保障工作协调机制的意见》,建立问题收集、沟通联系、信息共享、督办反馈、评估优化等机制,明确政法机关涉企服务职责任务,不定期组织召开联席会议,会商研究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举措。
2.开展“喜迎二十大送法暖民企”主题普法宣传活动,组织“送法进万企”集中宣讲活动,开展民法典助企发展专场宣传,面向民营企业经营管理和从业人员举办线上法律知识竞答,编发涉民营企业经营管理的普法案例库,总结宣传民营企业法治文化建设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