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41731003262778A/202201-00008 | 组配分类: | 政府工作报告 |
发布机构: | 绩溪县华阳镇人民政府 | 主题分类: | 综合政务 |
名称: | 华阳镇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 | 文号: | 无 |
生成日期: | 2022-01-29 | 发布日期: | 2022-01-29 |
索引号: | 11341731003262778A/202201-00008 |
组配分类: | 政府工作报告 |
发布机构: | 绩溪县华阳镇人民政府 |
主题分类: | 综合政务 |
名称: | 华阳镇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 |
文号: | 无 |
生成日期: | 2022-01-29 |
发布日期: | 2022-01-29 |
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1月19日在华阳镇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华阳镇人民政府镇长 汪有红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镇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是华阳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极具意义、极为重要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安徽作出的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全面落实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决策部署,坚持“生态争样板、发展争上游、工作争一流”,积极应对各类风险挑战,“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良好开局,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我们与全国人民一道昂首跨入了全面小康社会。五年来,我镇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镇、全国十佳生态文化旅游乡镇、森林中国·发现森林文化小镇、省级电商特色小镇、省级森林城镇、省级经济普查先进集体、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乡镇等系列荣誉称号。
过去五年,是经济实力逐年攀升、质量效益加速提升的五年
五年来,镇政府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抓项目、稳投资、增动能,以创新为根本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主要指标超额完成。全力落实“工业强县”发展战略,抢抓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历史机遇,积极融入“两市一县”大平台。全镇规模企业税收年均增长11%以上,2021年达5894万元;规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4.9%,2021年达10.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任务全面完成;2021年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分别达41570元、17380元,增速均超10%,实现经济稳增长。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挥“省级链条产业集群专业镇”“省级电商特色小镇”“农产品质量安全乡镇”“绿色食品产业园”等平台载体优势,大力推进“专精特新”和成长型中小微企业培育。共培育“五上”企业21家,小小科技等企业实施重大技改项目4个。小山卫材、中友链条认定为安徽省“专精特新”企业,“良才”“家德钢构”认定为省著名商标,中友链条获评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和市长质量奖。
发展活力显著增强。始终把“双招双引”作为经济工作的“第一战场”,充分发挥华阳商会平台作用,推进以商招商、以链招商、专业招商。小小科技智能化生产、高山药业技改提升、润洋机械、威世顿异型链、若茵民宿、电商直播冷链仓储、永波商贸综合体等11个项目落户华阳,总投资6.8亿元。持续开展营商环境提升行动,深入推进“四送一服”双千工程,为企业解决难题25个,有效构建了“亲”“清”政商关系。
过去五年,是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城乡发展协调共进的五年
五年来,镇政府坚决扛起美丽主城区使命担当,全力服务城区项目建设,稳扎稳打,实干担当,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协调。
重点项目建设强力推进。全力保障省、市、县重点项目建设,杭黄高铁、扬之小学、吴家山幼儿园、西环线、会山路延伸等155个项目全面完成。宣绩高铁、县医院、糸巷美食城文旅综合体、绩溪至宁国天然气管道等项目顺利实施。吴家山小学、徽厨技师学院、城市供水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加快推进。调处矛盾纠纷1474起,化解信访积案7件。服务保障了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提升。累计投入资金5120万元,新改建城区和3个村污水管网。实施农村公路畅通工程、扩面延伸等项目9个,城乡一体化路网基本形成。东门小区、汰板间宿舍等9个老旧小区完成改造。中正坊—白石鼓街区、大宁渠、西关古里改造提升。灵山公园一期、东山公园等民生工程顺利完成,旅游厕所、自来水等一批基础设施投入使用。村级卫生室、文化室、互联网等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提升。
农业农村改革持续深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股权确认完成率100%,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发证率100%,东山社区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引入若茵民宿项目,闲置资产得到有效盘活。郎家溪村林地股份制经营试点工作顺利开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培育县级以上龙头企业26家,家庭农场41家,农业专业合作社32家。
社会大局更加和谐稳定。社区居委会、村委会顺利完成换届。扎实推进法治创建工作,“七五”普法各项工作全面完成。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重点打击金融诈骗、非法集资等涉众型经济犯罪,排查网络诈骗69起。深化“天网工程”建设,增补242个监控点位。开展非法卫星地面接收设施专项整治行动36次,拆除470套。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有序推进,深入开展打非治违和三年专项整治行动,重点突出交通、消防、燃气、森林防火等领域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
过去五年,是生态文明巩固提升、城乡面貌持续改观的五年
五年来,镇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切实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担当,扎实推动生态环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严守生态红线底线,确保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坚决打好“三大保卫战”。聚焦突出环境问题,持之以恒抓好生态环保,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突出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让华阳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全力做好秸秆禁烧工作,深入实施秸秆综合利用行动,建立秸秆收储中心1处,临时收储点7处,秸秆综合利用率逐年上升,2021年达96.2%。烟花爆竹实现全镇禁放。
全面落实“五长”制度。全面落实“河长制”,实施“一河一策”和APP巡河,全面完成搭掌坞河、扬之河社川段等河段灾后清淤工作。全面落实“林长制”,发放生态公益林等各类奖补资金273万元,扎实推进增绿增效行动,补绿超过3万平方米,人工造林690亩。全面落实“田长制”,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行动持续开展。全面落实“路长制”,整治道路隐患30余处。全面落实“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监督长制”,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大力整治城乡人居环境。积极推进农村三大革命,严格落实“五清一改”内容,对辖区内自然村庄进行整治。持续推进“厕所革命”,超额完成卫生厕所改造任务,农村卫生厕所覆盖率达97.8%,城乡面貌得到明显改善。强化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处置,加强农药污染源管控,土壤总体保持优良。持续开展“双清双整”“绿皮瓦”整治行动。常态化开展河流“乱占、乱堆、乱采、乱建”专项治理行动,共清理垃圾389次1800余吨。生态美超市社区村全覆盖。
过去五年,是砥砺初心奋勇前进、民生福祉显著改善的五年
五年来,镇政府始终坚持以民为本、民生至上的原则,从群众最期盼、最关心的民生实事做起,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不断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脱贫攻坚圆满收官。“四季攻势”“抗补促”等专项行动有效开展,“十大工程”政策全面落实,“两不愁三保障”、饮水安全问题动态清零,全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91人全部如期脱贫,脱贫户人均纯收入由2014年2680元增长到2021年17360元,脱贫户生活条件显著改善。
乡村振兴推进有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五百工程”。紧扣“1511”目标要求,完成郎家溪食用菌、蔬菜种植基地和高迁村电商仓储物流基地项目建设,溪马健康食品产业项目顺利入库。完成七里降道路硬化、川源农村环境整治等一批双基项目。完成高迁翚岭脚、东山川源百个景区村庄创建工作,3个文化礼堂(新风堂)建成并投入使用,发展带动20名乡村能人。2021年郎家溪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00万元,溪马村突破50万元,高迁村集体经济稳步发展。
战疫抗洪应对有效。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镇上下紧密团结,众志成城,及时封闭小区,设置卡口,按照“不漏一户,不落一人”要求,进行网格化摸排。动员目标人群接种疫苗35000余针剂。精心筹备、有序组织辖区居民集中开展核酸检测,圆满完成全员核酸检测实战演练任务。扎实推进防汛抗旱工作,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切坡建房处进行巡查监测,共转移群众1000余人。对松木塘内涝点14户居民进行了搬迁安置,消除安全隐患。
民生保障不断加强。高质量完成省定33项民生工程、落实农业补贴及保险等各项惠农政策,五年累计发放低保、临时救助、特困等救助资金1994万元,发放重度残疾人生活补贴、80岁以上老年人高龄津贴等603万元。7个养老服务中心和7个残疾人工作站建成并投入使用。聘用公益性岗位护林员、信息员11人。高质量完成第四次经济普查和第七次人口普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面逐步扩大。深化移风易俗、殡葬整治工作。退役、现役军人工作有序推进。
过去五年,是行政效能持续提高、自身建设全面增强的五年
五年来,镇政府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扎实开展“政府能力提升年”行动,紧紧围绕“七比、七提升”目标举措,不断提高工作执行力,全面打造群众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建成政务公开线下专区示范点,进一步完善“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实现重大事项合法性审查全覆盖,法治政府建设进一步加强。圆满办结人大代表建议60件,政协委员提案10件,满意率100%。深入开展全省双拥县城创建,输送合格新兵84人。全力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关工委工作。积极配合巡视、巡察工作,扎实做好反馈问题整改。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加强重点领域审计监督和问题整改,廉政风险防控体系进一步健全。
各位代表,同志们。五年的奋斗步履坚定、铿锵有力,五年的变化真真切切、有目共睹,五年的成绩振奋人心、来之不易。这是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坚强领导、亲切关怀的结果,是全镇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同心同德、共同奋斗的结果,更是社会各界支持配合、积极参与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华阳镇人民政府,向大力支持我镇工作的人大代表,向在各个岗位上辛勤工作的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向所有关心支持华阳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五年的发展成就,为奋进新征程筑牢了根基、积蓄了动力。五年的丰富实践,为我们奋勇前进积累了经验、指明了方向。回顾五年的发展历程,我们深深体会到: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强化政治引领。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明晰正确方向,保持清醒头脑,坚定不移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始终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高扬改革创新主旋律,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不为风险所惧,不为干扰所惑,在发展中转方式,在改革中谋创新。始终坚持执政为民、人民至上。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工作重心聚焦到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问题上来,最大限度凝聚民心、服务为民,创造出共建共享共惠的发展实绩。始终坚持担当作为、奋勇争先。时刻践行“三争”目标要求,把心思放在“谋实事”上、把精力放在“干实事”上,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事。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仍面临不少困难和不足:比如规上企业培育、优质投资项目引进、乡村振兴项目谋划等工作还需加强,民生改善还需进一步加大投入,少数干部思想解放、改革创新、担当作为需进一步加强。针对这些不足,我们将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切实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发展目标任务
各位代表!今后五年,全镇上下要紧紧围绕县第十六次党代会和县“十四五”规划总体部署,以实现“一个领先、三个高于、六个更大”为奋斗目标。深入贯彻落实镇十七次党代会精神,全面推进“党建提标提质、项目增量增效、治理全面提升、乡村振兴示范”行动,努力开创华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今后五年,我们要对标“全域美”,坚持绿色发展,高层次推进城乡融合,打造绿水青山的美丽华阳。坚持走“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纵深推进新一轮“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持续落实“五长”制度,全面做好秸秆禁烧、烟花爆竹禁燃禁放等工作、加大“散乱污”企业排查整治,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城区文明创建。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翚溪河、扬之河城北景观提升工程,努力把绿水青山“美丽颜值”转化为金山银山“经济价值”。
今后五年,我们要对标“产业强”,坚持项目为王,高质量推动产业发展,打造工业强镇的实力华阳。坚持“双招双引”,精准把握镇域产业发展定位,充分利用主城区的区位、资源和交通优势,着力实施产业链供应链补链强链扩链行动,积极招引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全力服务重点项目建设。坚定不移推进工业强镇,围绕县四大主导产业,深入实施“双百”工程,充分发挥我镇链条产业集群优势,加快培育新兴产业,促进镇属规模企业扩量、提质增效。深入实施“五百”工程,谋划实施一批乡村振兴产业项目和双基项目,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今后五年,我们要对标“百姓富”,坚持惠民利民,高水平增进民生福祉,打造安居乐业的幸福华阳。坚持人民至上,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扎实的工作举措切实办好人民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和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在民生工程、社会保障、老旧小区改造、物业管理、社区服务等领域谋深做实,高质量完成省定民生工程,不断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
三、2022 年主要工作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重要一年,做好各项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今年镇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安徽作出的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贯彻落实省、市、县和镇党代会部署要求,发扬“三争”精神,深入实施“双百”“五百”工程,“学杭黄、提标杆,强信心、促翻番”,高水平建设美丽主城区,为加快建设全域美、产业强、百姓富的新时代美丽幸福绩溪贡献华阳力量。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今年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力争工业总产值增长12%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
一、聚力壮大产业,提升华阳实力
做强实体经济。围绕四大主导产业,紧扣“双百”工程,深入实施工业强镇发展战略,促进镇属规模企业扩量、提质增效。大力推进“专精特新”和成长型中小微企业培育计划,重点推进小山卫材、中友链条、家德钢构达产达效。加快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全力支持小小科技上市,推进山合机械、威世顿异型链本年度进入规模企业行列。依托经开区产业辐射带动,谋划实施溪马村“健康食品产业园”。支持“智慧+”数字化应用和拓展,服务碧橙数谷商务中心、森澜传媒电商直播基地项目建设。推动各项减税降费政策落地见效、惠及市场主体,为经济稳定提供更强动力。
做实“双招双引”。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主城区的区位、资源和交通优势,深度融入新安江-千岛湖生态保护补偿试验区、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建设,深化与临安区锦北街道的互动合作,在落实融杭接沪战略中拉高标杆。充分发挥华阳商会作用,聚焦沪苏浙地区,突出主导产业,灵活运用多种招商方式,引进投资规模大、产业层次高、带动能力强的企业,全年完成3个以上招商项目、掌握有效线索10个以上。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实施顶格服务企业机制,提升“百名干部联百企”和“四送一服”双千工程服务精准度、实效性。推深做实“非常满意·绩如意”服务品牌,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深化与长三角城镇数据互通互享。
二、聚力乡村振兴,提升华阳品质
深入实施“五百工程”。全面落实“1511”工程,围绕健康食品产业示范带动片区目标任务,推进郎家溪食用菌、蔬菜种植基地、高迁村电商仓储物流基地增产增效,谋划实施一批乡村振兴产业项目和双基项目。郎家溪村和溪马村集体经济确保稳中有增,高迁村确保实现50万的目标任务。推进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创建,重点打造乡村振兴提示范村郎家溪村和补短板村溪马村,对标加强高迁村建设水平。实施徽菜振兴行动,大力实施“十乡百碗”“千店万厨”工程,加快发展笋竹两用林、徽菜原材料等特色农业,推动绿色食品产业园提档升级、绿色食品电商线上发展。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加快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乡土特色产业,提升高迁翚岭脚、东山川源精品景区村庄创建水平。提标建设乡村水、电、路、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东山川源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
持续优化城乡环境。大力推进美丽主城区建设,补短板强弱项,全面提升功能品质,全力争创省级文明城市。积极争取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资金,做好城市历史格局、徽派古建筑等特色要素保护,完成城区环境综合整治提升项目,加快推进特色街区塑造,打造商业旅游体验功能区。全力保障徽州学校迁建一期项目、110千伏溪马变电站、睿阳路与祥云路连接线、福寿园扩园、吴家山小学周边基础设施提升、来苏陵园搬迁、会山公园建设提升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个。加强农村改厕后续长效管理,完成溪马、凤灵等5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保障西区公园、花根游园景观提升项目。常态化推进违法搭建、文明交通、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等专项整治,加大背街小巷、无物管小区、公共场所的整治力度。
三、聚力共建共享,提升华阳“温度”
着力保障民生福祉。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网格化开展返贫致贫动态监测,精细化落实产业和就业等帮扶政策。高质量完成省定民生工程。扩大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覆盖面,强化低保兜底保障。加快推进居民服务“一卡通”。倡导绿色殡葬新理念,推进村级公益性公墓建设。稳步推进养老服务机构“公建民营”改革,完善华阳镇敬老院护理设施改造。完成乡镇社工站建设,提升社会救助服务水平。加强未成年人、农村留守儿童、农村老年人关爱保护。巩固提升残疾人之家(工作站)建设水平,扩大残疾人康复服务覆盖面,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
着力加强社会治理。坚持不懈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做细做实疫情防控网格化管理,加强中高风险地区和境外来镇人员摸排管理,强化防疫物资储备,提高核酸检测能力,提高疫苗接种率。扎实做好信访工作,化解信访积案。创新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深化高迁村、溪马村新风堂和郎家溪文化礼堂建设。扎实开展“百村善治”工程,加快形成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格局。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加强网络诈骗等高发犯罪防范打击。深入实施“八五”普法规划,加强禁毒和反邪教宣传。不断完善突发事件应急预警处置机制。坚持把安全作为发展的底线,完善防灾减灾救灾机制建设,推进应急转移避灾点建设,提升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加强食药安全监管。持续提升双拥创建水平。
四、聚力自身建设,提升华阳形象
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各方面,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确保政令畅通。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持之以恒纠治“四风”。坚持勤俭节约、绿色低碳,严控“三公”经费,以政府“紧日子”保障群众“好日子”。
提升行政服务水平。巩固拓展“政府能力提升年”行动成果,持续践行“七比、七提升”,全力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确保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决策部署落地生根。认真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提高依法行政能力,自觉接受人大监督,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制度、依法执法三项制度。深入打造政务公开线下专区示范点,推进政务公开内容标准化、平台规范化、工作制度化、体系完整化。持续加强干部专业化能力建设,提高干部做好经济工作的专业能力。
各位代表,同志们!人生在勤,勤则不匮。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埋头苦干、勇毅前行,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加快建设现代化美丽幸福华阳,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版权所有:绩溪县人民政府 主办:绩溪县政府办公室 皖ICP备07008385号-1 本站已支持IPv6访问
地址:绩溪县龙川大道28号行政办公中心 运维电话:0563-8158055 网站标识码:3418240001
皖公网安备 341824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