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绩溪县疫情防控应急综合指挥部《关于印发加快推广使用“安康码”工作方案的通知》(绩新冠防指办〔2020〕77 号)有关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明确功能定位,推动赋码生活
在疫情防控期间,“安康码”是一个以二维码为展现形式的“电子通行证”,供政府有关部门、用人单位、农村等综合判断个人健康风险等级,实现特殊时期动态健康认证。今后“安康码”将集个人信息、电子证照、支付凭证等功能于一体,覆盖医疗、教育、政务服务、交通出行、社会保障、公用事业和金融服务等更多领域,实现从“一码通行、一码通办”到“一码共享、赋码生活”。
二、落实应用场景,全面推广使用“安康码”
(一)各自然村。全镇各自然村要在通行道口张贴专属核验码,对所有进出人员实行“自助扫码+体温测量”出入管理。根据条件,允许快递等行业服务人员扫码,绿码并检测体温正常后进入村内服务。
(二)企业、工地。对辖区内中小微企业落实“五一”(一个责任主体、一支体温计、一个口罩、一个健康码、一份宣传册)要求,组织复工复产单位利用“安康码”做好返岗人员健康登记,符合健康条件的人员“凭码上岗”。依托“安康码”开展员工每日健康打卡、员工健康状况记录等工作,实现分级人员健康精细化管理。
(三)人员密集场所。在商场超市、宾馆酒店、餐饮店、农贸市场、景区景点等场所使用“安康码”进行出入管理,有序恢复生产经营秩序。
(四)公共服务机构。政府服务大厅、各部门办公场所出入口、各村便民服务点推行“亮码办事”,在大厅出入、排队办事等方面运用。
(五)出入境管理。境外人员入绩时采取“入境发码+出行亮码+动态服务”等模式,打造输入型疫情的信息防火墙。
三、强化协同配合,完善“多功能”
依托“皖事通办”平台,建设架构开放、使用广泛、安全稳定的“安康码”服务应用体系。
(一)集成个人信息。我镇要积极协同公安局、交通局、卫健委、人社局、医保局等多部门,依托“安康码”将户籍、出行、健康、社保、医保、诚信等个人身份信息打通,实现“一人一码”,推动个人数据从分散式管理向集中式管理转变。
(二)通办政务服务。将“安康码”系统与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打通,推动与电子云签、电子证照、电子印章、电子档案的有机结合,促进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业务协同,提升办事效率。
(三)融合健康服务。提升“安康码”安全级别,以卫生健康、社保、医保三大应用领域为突破口,推进电子健康卡、电子社保卡、医保电子凭证与“安康码”互联互通。让“安康码”具备电子健康卡、电子社保卡、医保电子凭证同等功能,逐步实现“安康码”在电子医疗档案、线上预约挂号、在线诊疗、移动医保支付、社保查询、处方流转、线上购药、药店购药、异地就医与医保结算、家庭医生签约与服务、待遇资格认证等领域的应用。
(四)拓展生活服务。探索“码上支付”,在客运班车等公共交通领域,加强与第三方支付能力对接,推进“安康码”在生活领域的广泛运用。
四、推进互认通用,实现“一码通”
(一)完善省内互认通用机制。按照《安徽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健康码管理规则》,对省内其他地市的“安康码”予以认可,共享人员健康状态信息,落实全省范围内“绿码通行”原则。有条件的场景可通过扫码验证的方式核验信息。
(二)加快实现全国互认通用。在已经实现长三角地区互认通用的基础上,推行全国互认通用。做好其他省市居民来我镇出示“健康码”的绿码互认、扫码核验工作,以及赴外省市地区人员使用“安康码”绿码出行的宣传引导工作。
(三)整合各类登记码。针对“一人多码、多次申领”等问题,整合各地独立的返程、企业复工、村内进出等登记码,避免重复填报,提高登记统计效率,方便科学管理。
五、加强组织保障,形成工作合力
(一)压实工作责任。把推广使用“安康码”纳入民生工程,组建工作专班,建立任务清单和责任清单,明确时间节点,
逐项抓好落实。运用“大数据+网格化”手段,继续发挥各村网格化管理优势,对于红码、黄码等人员,网格员要及时上门核实,如情况属实,按有关规定落实隔离观察等措施。
(二)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各类媒介广泛宣传“安康码”在健康管理、疫情防控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和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应用优势,不断扩大“安康码”应用覆盖面和群众参与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及时总结推广“安康码”的经验做法,供镇村交流经验、借鉴学习。
(三)强化服务保障。数据资源管理、卫计等相关部门,要明确专门机构和人员,依托 12345 等热线平台及时解决“安康码”在申领和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