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辈版
荆州乡人民政府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荆州乡> 政策解读
索引号: 003262815/201907-00053 组配分类: 政策解读
发布机构: 荆州乡人民政府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 公民
名称: 【专家解读】关于等高对接沪苏浙促进泾县经济大提速的思考(李峥峰) 文号:
生成日期: 2019-06-07 发布日期: 2019-06-07
索引号: 003262815/201907-00053
组配分类: 政策解读
发布机构: 荆州乡人民政府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 公民
名称: 【专家解读】关于等高对接沪苏浙促进泾县经济大提速的思考(李峥峰)
文号:
生成日期: 2019-06-07
发布日期: 2019-06-07
【专家解读】关于等高对接沪苏浙促进泾县经济大提速的思考(李峥峰)
发布时间:2019-06-07 00:00 来源:绩溪县政府办公室 浏览次数: 字体:[ ]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作出重要指示,明确提出“实现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目标。2018年年6月份,包含宣城在内的沪苏浙皖九地市在上海签署了《共建共享G60科创走廊战略合作协议》,将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推向新阶段。笔者利用在上海市松江区挂职的机会,与发达地区干部职工沟通交流、查阅资料、一线调研,对如何等高对接苏浙沪、实现泾县经济大提速做了一些探索和思考。

一、上海市松江区经验做法

(一)加大供给侧改革,破解发展瓶颈

1、向科创要动力。改变以往“捡到篮子里的都是菜”的招商理念,明确“科创驱动”的发展思路,重新规划产业布局。严把项目准入关,重点发展智能制造、集成电路、新能源、生物医药、智慧安防、新材料等“6+X”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所有的政策都向这些产业倾斜。率先提出并大力推动G60科创走廊建设,将自生式发展上升到了一种制度规划,致力打造一种区域协同发展、科创要素不断积聚的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局面。

2、向存量要潜力。面对土地资源不足的状况,一方面推动存量工业用地高效再利用,提高园区土地利用率和建设容积率,支持企业利用增容费减免等政策实施增容扩产、设备更新和能级提升。另一方面,大刀阔斧、依法铁腕淘汰落后产能,从单个企业调整、区块整体改造、行业整体退出等多个维度,加快推进“三高一低”劣势企业的关停和整治,2016年以来淘汰劣势低端企业3000多家;推进集建区外低效建设用地减量,仅2018年上半年就完成立项193.23公顷、验收183.33公顷。通过存量用地的盘活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推动全区经济由松江制造向松江创造转型。

3、向制度要活力。加大改革力度,简化审批流程,减少审批层级。建立“一窗通”服务平台,整合工商、质监、税务、人社、统计等多部门数据,在线申报工商企业营业执照、刻制公章、领取发票,变企业跑路为数据跑路。出台《松江区G60科创走廊产业集群发展“零距离”综合审批制度改革方案(试行)》、《松江区关于加快推进G60上海松江科创走廊建设的规划土地政策实施办法》等相关配套政策,优化 “制度供给”,做实实体经济,为改革创新和干事创业提供政策依据和制度支持。

(二)倡导“店小二”精神,优化营商环境

1、党建项目化。通过“党建链+产业链”工作模式,搭建平台、整合资源、对接供需,提升党建引领的政策显现度、企业感知度。如松江岳阳街道把人民路所有楼宇、企业、单位整合进来成立人民路路段党委,对沿线单位资源、需求、服务、项目全面梳理形成清单,打造一个集党群服务、政务服务、便民服务和公益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最大限度地为科创人才、沿线单位提供便利。

2、载体常态化。成立经济园区(产业项目代办服务中心),为企业开办、变更、税务登记等提供全程免费代办,仅在松江区就拥有这样的经济园区40多个。

3、服务贴身化。把企业的痛点、堵点转变为政府服务的亮点,通过“简政放权+互联网+店小二”的工作模式,为产业项目提供“零距离”贴身服务。强化主动服务和跨前服务意识,采取“分类审批、提前介入、告知承诺、同步审批、限时办结”等举措,提升企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重点项目实行一对一全程跟踪,无需企业跑路,全程免费代办。

(三)树立可持续意识,提升管理效能

1、用道理管理。充分发挥公共财政在资源配置、收入分配、调控经济和监督管理等方面的职能作用,差别化资源配置和政策扶持。出台《关于加快建设G60上海松江科创走廊的六十条政策》、《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财政扶持工作的指导意见》、《松江区关于加强产业园区综合评价及分类管理的实施办法(试行)》等一系列文件,引导和规范区内重点企业合理迁移,积极构建培育产业航母集群,推动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

2、用情理管理。坚持精细化工作思路,实行园区企业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及时掌握企业动态。如上海申田园区建立户管联系制度,所有员工包片联系企业,负责企业回访和跟踪工作,帮助企业解决难点热点问题。同时,保持与税务部门的信息共享,第一时间了解企业经营及纳税状况。通过日益完善的管理制度,促进企业规范经营、市场良性运转,有利于地方税源保持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3、用法理管理。依照上海市“补短板、腾空间、夯基础”工作要求,综合运用法律、产业、规划、土地、环保、市场监管、安全生产等综合政策手段,开展声势浩大的“五违四必”综合整治。仅2017年松江就清拆整治污染企业709家,消除违法用地5166亩,取缔非法经营4764户。“五违四必”综合整治大大推动了辖区土地的“腾笼换鸟”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二、等高对接沪苏浙促进泾县经济大提速的对策建议

与沪苏浙相比,泾县在发展理念、营商环境、管理模式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可持续发展面临诸多制约因素。

(一)学上海松江发展理念,思破解要素制约对策

1、更新招商思路。改变大面积、碎片式招商理念,坚持内培和外引并重,既不“崇洋媚外”、也不“盲目排外”。内培方面,培育本土优势企业,把本籍客商作为招商引资最为倚重的力量,围绕电机泵阀等优势产业集中力量打造一到两个技术领先、带动力强的主导产业。外引方面,以G60科创走廊扩容和苏浙沪产业转移为契机,加大外出招商力度,千方百计引进一批引领型、补链型、核心型的产业提升项目,加快推进产业集聚,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升竞争力。

2、聚焦空间约束。用好存量,提高新入驻项目容积率要求,鼓励现有企业增容扩产、增资扩股,加大僵尸企业盘活和县经济开发区二次开发力度,坚决杜绝只囤地不建设情况的发生。争取增量,围绕开发区改革创新和“一区两园”发展,加大城西园区、云岭园区建设力度,积极向上争取规划调整和用地指标,为全县经济持续发展提供空间和动力。

3、完善政策机制。以“一网、一门、一次,创优四最营商环境”综合改革为突破口,推进政务平台在线办理、在线预约、网上咨询功能不断完善。优化再造政务服务流程,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便民化,实行“网上办、马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做到政务服务事项“应上尽上、全程在线”。利用宣城加入G60科创走廊的机遇,在政策机制上主动对接沪苏浙,有针对性出台相关政策,精减审批事项、简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通过优化制度供给来营造良好环境、释放市场活力。

(二)学上海松江服务精神,思优化营商环境良策

1、坚持党建引领。增强党员的党性观念和服务意识,打造党组织间相互协作、资源共享、多元服务、功能开放、共同发展的运营模式,使党的组织优势不断转化为经济持续发展强大动力。把重点园区、重点企业、重点对象中的优秀员工、技术能手、业务骨干等吸纳到党组织中来,不断扩大党组织的影响力和覆盖面。探索“党建链+产业链”工作模式,成立关联企业行业党委或党组,通过党组织之间组织联建、党员联动、服务联抓、发展联谋,推进产业集聚、协同创新,以党建工作新成效来汇聚最广泛的工作合力。

2、夯实运营载体。泾县没有成立专门的企业服务中心,县经济开发区虽有企业服务中心但存在机构空壳、人员兼职等现象,真正发挥的作用有限。为此,借鉴先发地方经验,成立并做实企业服务中心等载体,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聘请专业人员给企业提供政策咨询、业务代办等相关服务。加快推进政务信息系统整合,打破“信息孤岛”,切实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做到企业、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

3、优化服务水平。强化帮办服务,深化“四送一服”“走帮服”等活动,常态化产业政策宣贯,精准推送政策,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为企业加快发展、项目建设助力鼓劲。对于新兴政策和疑难业务,加强培训指导。对产业项目审批手续提供“一对一”全程帮办、免费代办服务,无论招商中的项目、还是已落户的企业始终态度如一,提供“店小二”式的服务。

(三)学上海松江管理模式,思提升发展潜力政策

1、活用政策杠杆。“以亩产论英雄、以税收论英雄、以能耗论英雄、以环境论英雄”,建立差别化政策扶持体系。对主导产业、利税大户、就业大户旗帜鲜明地给予重点扶持。对多年占地无税收、无就业、无产值的低效闲置用地加大整治力度,精准施策加快出清。用足用好上级和县本级出台的推动科技创新、降低企业成本等各项政策措施,切实为企业松绑减负,让企业“轻装上阵”。

2、精细管理思路。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积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在全社会营造尊重企业家、爱护企业家、服务企业家、成就企业家的浓厚氛围。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统筹使用土地等各种要素资源,做好项目跟踪,认真落实项目合同土地用途、容积率指标。参照上海申田园区户管联系制度,在县领导联系企业的基础上,建立经济主管部门和开发区全体职工包片联系企业制度,全面掌握企业的基本动态,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难题,同时督促企业合法合规经营、依法依章纳税。

3、筑牢红线意识。坚持服务与管理并重的思路,积极推动市场监管、财税、产业和园区管理等部门信息共享、协同管理,确保地方税源不流失、企业规范有序发展。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加大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严格安全生产执法,推进全县经济平稳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泾县经济开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