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指导思想
在“十三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综合运输体系为主题,以一体化发展为主线,以畅网络、调结构、促衔接、惠民生、可持续为主导,逐步实现由各种运输方式独立发展向综合协调发展转变、由道路建设为主向道路与枢纽建设并举转变、由建设为主向建设与服务并举转变,由要素投入为主向要素投入、科技进步和机制创新并举转变,全面提升运输服务能力和服务品质,构建开放、便捷、安全、高效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现“综合交通一体化、城乡交通一体化、区域交通一体化”,使交通真正成为发展的先行官,进一步支撑和引领绩溪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规划原则
1、坚持服务社会、先于社会发展的原则。交通基础设施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交通规划布局、建设项目的选取应服从、服务于经济发展战略、城市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产业布局规划、旅游发展规划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先于经济建设。
2、坚持综合协调发展的原则。建设现代化的综合运输网络,实强化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统筹规划,协调发展,提高交通运输总体效率和效益,体现各种运输方式的“协作、协调、协同”。
3、坚持数量增长与结构优化并重的原则。“十三五”期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既要保证总量的增长,以进一步提高覆盖广度和深度;又需要着力解决网络结构不合理、技术等级偏低、通行效率差等问题。坚持数量增长和结构优化并重。
4、坚持统筹协调与重点突破并重的原则。“十三五”期间交通布局和交通建设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对内既要注重县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也要对县域交通基础薄弱区域进行重点突破,对外加大同杭州、黄山、宣城、南京等核心城市的交通对接,尽快实现区域交通、城乡交通一体化,助推地方区域经济的快速崛起。
5、适度超前,有序实施的原则。综合交通规划要把前瞻性和可行性相结合起来,规划目标和实施安排做到切合实际、量力而行。避免目标过于宏伟,同时也要避免过于保守,切实加强规划的指导性和实用性。
6、需要与可能相结合的原则。绩溪县位于皖南山区,县域范围内山势连绵不绝,地形条件复杂,在交通通道选线和技术等级确定时,一方面要满足交通出行需求,同时也要考虑地形特征影响,确保规划方案具有实施可行性。
3.规划目标
1.综合目标
十三五期末,通过强化通道、网络及枢纽建设,优化交通设施布局,在区域交通方面,以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构建区域快速联系通道,基本建成皖南重要交通枢纽;县域交通方面,以公路运输为主体,所有乡镇实现国省道和二级以上公路全覆盖,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城市交通方面,实现公共交通优先和优秀发展。
2.具体目标
1.公路
到2020年公路总里程达到1000公里以上,公路网密度达到90公里/百平方公里以上,形成等级结构配置合理,骨干公路实现网络化。
加快骨架公路网的贯通、升级,实现骨架公路网络化。重点解决县域东西向贯通通道建设,实现90%乡镇国省道或二级公路覆盖。骨架公路100%达到三级以上公路标准。按照行政等级,国省道100%达到二级以上标准,县道100%达到三级以上标准;乡道100%达到四级以上标准。
到2030年公路总里程达到1200公里以上,公路网密度达到106.57公里/百平方公里以上。
继续推进加快骨架公路网的贯通、升级,实现骨架公路网络化。完善县域东西向贯通通道建设,实现所有乡镇国省道或二级公路全覆盖,实现所有乡镇与县城及高速公路出入口之间通过二级以上公路直接联系。骨架公路100%达到三级以上公路标准。按照行政等级,国省道100%达到二级以上标准,县道100%以上达到三级以上标准;乡道100%达到四级以上标准。
村村通公路通达程度进一步延伸,逐步做到农村公路通自然村、通村民组。
2.铁路
继续推进杭黄高铁、皖赣铁路复线建设和电气化改造工程,进一步强化绩溪在皖南重要交通枢纽地位。
加强绩溪北站与公共交通、旅游公交、旅游租车等多种交通方式无缝衔接,提升绩溪北站在县域综合交通体系中核心地位。
3.客货运场站
基本建立布局合理,分工明确的客货运输体系,满足现代客流和物流的需求,结合农村公路建设合理配设农村客运站点,改善农村客运条件。
4.公共交通
城市公共交通方面,以绩溪北站公交枢纽和绩溪汽车站枢纽为核心,构建古城区、经开区、新站区三区联通的公交网络。城乡公交方面,推进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形成城乡一体公交、镇村公交两级网络,实现县域城乡公交全覆盖。中心城区公交线路密度规划不小于2.0km/km²,300m半径公交站点覆盖率不小于50%,公交出行分担率大于15%,城乡公交覆盖率达到85%以上。
5.交通信息化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政府行政效能、市场监管、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充分发挥信息化在转变发展方式、带动产业升级中的牵引作用,以绩溪县综合交通信息中心建设为抓手,重点建设公众信息和物流发展两大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