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辈版
绩溪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县住建局> 规划计划
索引号: 0000001090100201810015 组配分类: 规划计划
发布机构: 绩溪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主题分类: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名称: 绩溪县住建委“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期评估工作情况汇报 文号:
生成日期: 2018-10-18 发布日期: 2018-10-18
索引号: 0000001090100201810015
组配分类: 规划计划
发布机构: 绩溪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主题分类: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名称: 绩溪县住建委“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期评估工作情况汇报
文号:
生成日期: 2018-10-18
发布日期: 2018-10-18
绩溪县住建委“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期评估工作情况汇报
发布时间:2018-10-18 00:00 来源:绩溪县政府办公室 浏览次数: 字体:[ ]

 

根据《关于绩溪县“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期评估工作情况调研方案》要求,我委认真开展了“十三五”规划住建职能承担目标任务的中期评估工作,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任务指标完成情况

(一)城市基础设施类指标。公共供水普及率2017年城区已有直径75以上供水管网149公里,公共供水普及率96.03%,已完成任务目标,预计到2020年达到97%。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2017年我县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11.79%,高于2020年要求的10%目标任务。污水处理率完成生活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出水水质由一级B标提升至一级A标排放。2017年县城区污水处理总量530万吨,污水排放总量548万吨,城区污水处理率96.72%,已提前完成目标任务。再生水利用率我县不属缺水县城,考虑政府资金投入问题,暂未开展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污泥无害化处置率2015年城区生活污水厂新建污泥深度脱水系统项目,2016年1月投入运行,2017年污泥含水率60%以下,污泥送城郊垃圾填埋场规范处置,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100%。燃气普及率我县燃气供气为天然气和石油液化气,2017年我县燃气普及率99.01%。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率我县暂无集中供热。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我县可再生能源有小水电、散户光伏发电等,总量占总消耗能源比重极小,故未作统计,2017年可再生能源比重为零。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2017年生活垃圾产生量20968.8吨,实际处理垃圾总量20968.8吨,全部集中收集转运至南郊垃圾填埋场无害化处置,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建成区绿地率2017年我县建成区11.42平方公里,其中绿地面积4.43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地率38.8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017年我县公园绿地面积0.91平方公里,城区人口6.04万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5.07m2/人。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2017年县城区居住用地面积2.84平方公里,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的居住用地面积2平方公里,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为70.42%,低于2020年要求的80%目标任务。

(二)建筑业类指标。2016-2018年,我县建筑业总产值23.32亿元。

二、重点任务实施情况

(一)提升城市规划水平。县城“多规合一”空间规划、城市总体设计、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乡村建设规划和10个乡镇总规编制完成,土地利用总规调整完善。2018年古城、扬之南路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城市生态网络规划、绿地系统专项规划、道路专项规划完成第一轮方案汇报。2018年度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规划已全部编制完成。协助完成编制中正坊历史文化街区一期整治设计方案和滨河路设计方案。

(二)完善城市综合功能。一是城区路网建设有序推进。2016年以来,我县新建城市道路约5公里,新增道路面积12.2万平方米。中王路全线贯通,绩溪旅游集散中心、高铁新站综合体、祥云路下穿皖赣线工程完工;打通断头路,站前路、灵山路基本完工,提高道路通达性;扬之南路、登源路“白改黑”、徽山大道拓宽改造完成;清凉峰路(锦屏路至龙川大道段)、西环线等道路工程开工建设,城区路网更加通畅便捷。二是地下综合管廊启动规划建设。“海绵城市”建设成效显著,建成和改造城区污水管网25公里,扬之河污水排口整治15处,其中2016年完成12公里,2017年完成10公里,2018年计划8公里实际已经完成5.5公里。2016年以来,我县新建城市雨水管道6.3公里。2017年编制排水防涝三年行动计划,安排实施排水管渠工程5个,计划投资5000万元,已经完成项目2个,正在实施项目2个,待启动实施项目1个。老城区排水工程完成雨污水改造4.5公里。三是城市停车场建设加快。2016年以来,增加公共停车位620个,进一步提高了城市交通承载能力。四是徽派立面改造扎实推进。老城东区旧城改造完成东山路、望徽路、西关古里80户2万平方米房屋立面改徽,体现“徽而古”和谐美。五是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不断加强城区水环境整治成效显著,2016年以来,新建供水管网长度共计19.3公里,完成城区受损失修、落后管材和瓶颈管段的供水管网更新改造约8公里。城区园林绿化提升有序实施,2016年以来,城区主要新增站前广场绿化面积1.2公顷,翚溪河高速入口至来苏桥段绿化面积13公顷,水关圳绿地、鸿泰小区滨河绿地、灵山公园入口广场等处0.5公顷。新建城市综合公园、游园等各类公园绿地面积14.5公顷,提质改造现存公园绿地4公顷,新增绿道20公里。六是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镇化建设根据国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政策,实行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具备ppp模式条件运作的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城乡污水、城乡垃圾、城区路网的PPP项目,解决当前我县市政设施投入财政资金压力。七是住房保障工作稳步推进。“十三五”期间计划完成棚户区改造252套,截止2018年已完成改造235套(货币化安置);低保(低收入)人群住房问题已实现应保尽保。2016以来,新核准商品房预售建筑面积59.2万㎡,实现商品房销售面积67.86万㎡。截至9月底历年滚存商品房库存建筑面积22.63万㎡,库存量平衡。

(三)创新城市管理模式。一是落实市政管养社会化管理。内容含城区主干道17条及背街小巷两侧人行道、路牙修修复;城区路面维修;标识制作、标线施划,城区雨污水井及检查井清淤、雨污水井及检查井盖更换、雨污水管疏通、防汛、抢修、抢险等工作,实现了被动管养向主动管养的良好转变。二是提升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水平2016年以来,我县组织实施了一期库区扩容工程,设计增加库容27万立方米,日处理能力达140顿,新增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规模11吨/日。新增转运设施规模35吨/日,新增环卫车辆4辆,已初步建立城区垃圾集中收运处理体系。三是加强建筑市场管理。大力推行绿色建筑,“十三五”以来我县共新建民用建筑竣工备案80个,总建筑面积49.44万平方米,其中绿色建筑14.93万平方米,占比30.19%;工程质量安全扎实推进,绩溪博物馆及东门桥改建工程荣获安徽省优质工程“黄山杯”奖,博物馆获得安徽省精品建筑示范项目,全县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总体平稳,未发生一起等级以上质量事故。三是规范小区物业管理。已完成物业小区调查摸底工作,草拟提升我县物业管理方案拟县政府研究;推动小区技防省标全覆盖,按小区类别分别制定小区技防改造方案报政府研定;加快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出台了《绩溪县公共租赁住房出售管理实施方案》,已确定具体出售价格,目前,正草拟公租房出售相关审批流程。

(四)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一是扎实推进特色小镇建设。2017年我委申报瀛洲镇仁里村与瀛洲镇龙川村为特色小镇,经省市住建厅审核,瀛洲镇仁里村入选为美丽宜居示范村。二是积极申报中国传统村落。龙川、仁里、湖村的保护发展项目已完工,上庄、宅坦尚村、霞水稳步推进,22个村申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经住建部审核拟公示17个村。三是全面实施农村“三大革命”。建设乡镇垃圾中转处理设施3座、污水处理设施39个,改造卫生厕所1199个,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垃圾无害化处理实现全覆盖,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6.7%。四是稳步实施危房改造。2016年以来,共计完成2190户农村危房改造,发放资金 1315万元。

二、存在问题

(一)项目推进困难多。规划纲要确定实施的城乡建设项目,大多涉及土地征用、房屋征收、杆线迁移等老大难问题,具体项目实施时办法不多,进度受阻。

(二)部分指标未达标。根据中期评估结果,绩溪县目前尚有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再生水利用率等指标未达到2020年规定要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问题:主要原因是洒水车、园林绿化车等存在从市政消防栓偷水现象;部分企业和个人法律意识淡薄,私自破坏供水管私建取水口无表用水,或者施工中挖断供水管网不及时报修,反而逃避相关责任;一些企业为减少企业成本,还在私下使用自备井取水,容易造成和市政供水管网自来水的混流;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问题:主要是山区县城受地形地貌影响,居住用地较为分散;再生水利用问题:绩溪县属皖南山区,年均降水量1600mm,非缺水县城,我县拟出台大型建筑(单体2万平方米以上)强制配套中水回用设施政策文件。

(三)建筑业总产值增速缓慢。主要是因为我县建筑业企业资质低综合实力较弱,缺乏市场竞争力度,创新意识较弱,管理水平落后。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委将根据县“十三五”规划中期评估情况和新发展形势要求,进一步推动我县“十三五”规划各项指标任务,确保在保质保量的情况下提前完成任务指标,同时更深入贯彻“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功能定位、空间布局和战略任务, 加快重大项目实施。

(一)进一步加强城市建设管理。按照“做靓老城区、做活新城区、做强开发区、做热景区”的要求,以县城总体规划为指导,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目标,抓好安居、畅通、生态、光彩“四大工程”建设,加强市政项目推进的综合调度和统筹衔接,加强国有土地征收和拆迁补偿政策的规范指导,加快征地拆迁进度,促进重大市政项目开工建设,加强规划衔接,以“四年并进、四城同创”为目标,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功能品位,为全域旅游发展战略打造良好基础。

进一步抓好城市运营管理。继续开展项目融资与资金争取工作。借力城镇化公司融资平台,加强与各银企的合作力度,对“十三五”规划内符合融资政策的项目,认真谋划对接,创新融资手段,拓宽融资渠道,为城市建设资金来源奠定基础。同时准确把握县情,积极对接上级项目资金政策,主动跟进,争取项目资金;创新建设模式,加快推进PPP项目,实现政府、社会、市民的同向发力、共建共享;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城市发展主动力,释放城市发展新动能,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

进一步加快实施民生工程。加快供给侧改革,推进住房保障领域的不断革新,加快完善住房保障体系,着力消化商品房库存,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助力实现民有所居的目标。深入推进农村环境“三大革命”、农村危房改造等工作,推进特色小镇建设。持续开展中国传统村落申报工作,积极编制项目向上申报专项资金,实施保护整治。

进一步加快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以加快推进建筑业转型发展为主线,积极推进建筑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支持建筑业企业做大做强,鼓励建筑业企业跨行业、跨专业兼并重组,形成一批具有特色专业的建筑业企业,加快发展一批特色明显、科技含量高、市场需求大、适应能力强的专业企业。提升绿色建筑建设运行质量,强化绿色建筑建设标准执行,严格施工质量把控,鼓励大型公共建筑、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建筑按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造,加强绿色建筑运营管理,确保绿色建筑实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