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及传统产业调整带来的压力,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县持续加大稳增长、调结构的力度,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县经济运行稳走向好,结构效益持续改善,主要经济指标好于同期,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一、综合
2016年,全县整体经济运行平稳增长。据初步统计,全县实现生产总值60.8亿,按可比价计算(下同),较上年增长7.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2亿元,增长1.0%;第二产业增加值27.9亿元,增长7.2%;第三产业增加值23.8亿元,增长10.9%。人均户籍人口生产总值34508元,增长7.9%。三次产业结构由2015年的14.4:49.1:36.5调整为2016年的15.1:45.8:39.1。
二、农 业
2016年全年,全县完成农业总产值21亿元,同比增长3.5%。一是农作物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作物播种面积为17691公顷,增长4.92%,其中:粮食播种面积8810公顷,增长0.05 %,蔬菜播种面积2229公顷,增长0.13%。二是农作物产量平稳增长。粮食产量60120吨,减少2.9%,蔬菜产量45337吨,增长0.29%。三是畜牧业出栏量总体稳步增长。生猪出栏141500头,增长0.75%,羊只出栏1150只,增长2.6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051元,增长9.0%。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16年,全县规模工业企业运行呈现如下特点:
(一)工业生产稳中有进。2016年,全县6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 14.2 亿元,同比增长 7.4 %,虽低于全市平均水平(9.4)2个百分点,位居全市第6位,但高于上年同期6个百分点。特别是下半年以来,工业增加值月度增速均保持在7%左右的增长速度,呈现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
(二)产业转型在五大行业得到体现。2016年,实现产值增长第一位的机械链条行业完成工业产值133563万元,同比增长10.4%;其次是轻工行业,完成产值213562万元,同比增长9.7%;处于第三位的是医药化工行业,完成产值98795万元,同比增长3.5%;紧随其后的是建材矿产行业,完成产值32848万元,同比增长1.2%;由于受政策影响,不锈钢制造行业完成产值180442万元,同比增长仅为0.4%,成为我县增幅最低行业。
(三)工业品价格指数逐月回升。工业品价格指数(PPI)是经济运行的先期指标。下半年以来,工业品价格指数摆脱了去年以来持续低迷的运行态势, 从2月份开始呈现小幅回升态势,到12月份工业品价格指数达到98.5,创年度新高,较年初提高了4.93个百分点。工业品价格指数的持续回升,表明工业品市场有回暖迹象。
(四)调转促发展战略初显成效。占我县规上工业产值达21.4%的安徽富凯不锈钢于2016年元月份成功更名为安徽富凯特材有限公司。公司产品由低端的不锈钢改造升级为特种合金钢,产品广泛用于海洋工程和化学船舶等方面。并且与宝钢长材签订了技术支持与产品加工协议合作。公司成功纳入2017年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
2016年,建筑业完成增加值45718万元,同比增长5.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县全年在建项目249个,其中本年新入库项目176个,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5.98亿元,同比增长5.2%;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46.79亿元,同比增长4.8%;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0.96亿元,同比下降35.3%;服务业投资项目完成55.58亿元,同比增长25.1%。
分产业投资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67亿元,第二产业完成投资46.79亿元,第三产业完成投资66.52亿元,其中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占比为57.4%,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
五、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环境进一步改善,运输能力有所增强。2016年途经绩溪的杭黄高铁建设工程有序推进;G233(原S215省道)绩溪至歙县段东移、改建工程部分标段路基全面完工进入路面铺设;S456绩潭旅游快速通道开工建设;部分县乡村公路进行升级改造;新站新区客运综合枢纽主站房、综合信息楼全面完工,整个项目即将投入使用,全县交通运输环境得到全面有效改善。2016年,全县有客运企业(户)35家,客运车辆225辆,客运周转量21339万人公里;全县有货运企业(户)360家,货运车辆1323辆,完成货运周转量24872万吨公里。
邮政、电信事业发展趋缓。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0990万元,增长3.1%。年末市内电话用户30564户,其中城镇电话用户17332户,农村电话用户13232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40172户,国际互联网用户30525户。
六、商业、外经、旅游
2016年,全县共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31.2亿元,同比增长12.6%。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12亿元,增长15.3%。
2016年,全县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8211万美元,同比下降8.1%;其中:出口总额实现7917万美元,下降8.6%。
引进内资方面: 2016年,全县实际利用省外内资达47.1亿元,同比增长15.2%。
外资引进方面:全县实际到位国外资金累计1863万美元,比上年净增163万美元,同比增长9.6%。
随着旅游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宣传力度的加大,全县旅游业持续升温。全年共接待游客726万人次,同比增长20%;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5.2亿元,同比增长20%。
七、财政和金融
2016年,全县全部财政收入(不含基金)9740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0%。其中:完成地方财政收入73696万元,增长5.3%。全县完成财政支出(不含基金)160897万元,增长12.5%。
截止12月底,全县金融系统存款余额(不含外币)942874万元,增长17.2%。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97324万元,增长10.8%;金融机构贷款余额622769万元,增长16%。
八、科技和教育
科技队伍基本稳定。2016年,全县在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486人,其中在职工程师技术等级职称以上人员达1606人。在职技师和高级技师97人,高级工560人,中级工560人,初级工1590人。
科技事业取得新进展。2016年,新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目前全县高新技术企业达20家,省级民营科技企业18家,48个产品认定为省高新技术产品。黄链公司列入省创新型示范企业。上街去星创天地列入国家级星创天地;良才墨业、黄链公司、华林公司、高山药业、小小科技、泰昂电力等一批企业建立了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科研开发机构,为企业创新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2016年,全县申请专利272项,其中发明专利115项;授权发明专利22项。小小科技、黄山实业、黄链公司、高山药业等企业列入市专利示范企业。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2016年,全县继续实施素质教育工程,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项目规划启动实施,教师周转房建设全面完成。年末全县共有各类学校20所(不含幼儿园、教学点),在校学生15200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3.81%。
九、文化和卫生
文化、广播电视事业健康发展。2016年,全县文化产业完成增加值2.24亿元,同比增长21.6%,占GDP比重达3.68%,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到2016年末,全县拥有文化站(馆)12个,公共图书馆藏书92.43千册,电子图书179.4千册;拥有广播电视台1座,调频发射台1座,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1座,全县年末拥有有线电视用户34502户,其中:数字用户12515户;网络电视用户33000户;直播卫星电视用户1500户。广播综合覆盖人口率96.5%,电视综合覆盖人口率100%。
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2016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17个(不含村卫生室、诊所、医务室等),其中医院、卫生院13个,医院、卫生院共有床位533张,全县医院、卫生院共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711人,执业医师、助理医师351人,注册护士303人。城镇职工公费医疗保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医疗三险)改革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完善。
十、人口和人民生活
人口增长持续保持稳定。2016年全县户籍人口17.62万人,全县人口出生率8.68‰,人口死亡率3.44‰,人口自然增长率5.24‰。
城乡居民生活稳步提高。2016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509元,比上年增长7.7%;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51元,比上年增长9.0 %。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2016年末,全县共有城乡社会养老服务机构14个,拥有床位1550张。抚恤、补助优抚对象1087人;城市最低生活保障739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1872人;其他社会定期救济对象282人,全年对城乡困难群体实行临时救助275人次。
社会保障事业稳步推进。2016年末,全县共有32943人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有71000人参加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有23521人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有9142人参加城镇职工失业保险;有139470人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
注:国内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按当年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为省统计局核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