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绩溪县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两山”转化作为推动绿色发展的主引擎,获批第七批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深入探索形成了具有绩溪特色的“两山”转化模式。
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力,奏响徽菜产业化发展“协奏曲”。绩溪县充分利用“中国徽菜之乡”“中国徽厨之乡”国字号招牌,开展“新徽菜名徽厨”行动,实施徽菜“十乡百碗、千店万厨”牵引工程,统筹全县乡镇推动徽菜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了徽菜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动了徽菜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依托乡镇特色农业资源,做强徽菜原料生产基地,各乡镇形成特点鲜明的徽菜食材区域。建设长三角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及绿色食品电商产业带,投资3.6亿元新建徽厨技师学院,打造集徽菜文化传承、徽菜产品研发、徽厨人才培养及徽菜标准制定基地。发布胡适一品锅等经典徽菜团体标准、生产技术规范20余项,连续多年成功举办徽菜美食文化旅游节、徽菜美食周、“金徽厨”烹饪职业技能大赛等活动。绩溪县获评中国徽菜食材标准化示范基地,绿色食品产业园完成农产品加工产值7.5亿元。全县现有中国烹饪大师18人,中国徽菜大师206人,徽菜非遗传承人6位,绩溪被中国烹协授予“特殊贡献奖”。全县平均每10个劳动力中就有1个是厨师,年创劳务收入4亿元,“金徽厨”成为全国知名的劳务品牌
做“金山时雨”生态好茶,激活产镇融合发展“绿色引擎”。1915年“金山时雨”参展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得金奖,但这一传统名茶因产量不高、标准化水平低、加工技术落后等原因一度淡出市场。近年来,核心产区上庄镇坚持把金山时雨茶作为最具潜力的生态产业,以“一叶润天下”舞起茶树种植、茶叶采摘、制茶销售、茶旅融合产业一条龙,擘画出茶香满溢的产镇融合发展新图景。打造绿色生态茶园,规范了金山时雨引种、种植、生态肥和生态农药及采摘的五统一标准及操作规程。创办上庄茶叶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企业+科研单位+农户”生产运营模式,实施茶产业振兴计划。实行全过程标准化管理,培育“徽州源头茶,一叶润天下”的区域公用品牌,形成了“以茶促旅、以旅带茶、茶旅互动”的融合发展格局。“金山时雨”是安徽省第一个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的茶叶产品,荣获世界绿茶协会名茶最高金奖,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上庄茶叶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上庄镇金山时雨茶年产值近1亿元,辐射带动全县茶产业发展。
皖南天路游多点开花,绘就村美民富产业兴“新画卷”。2005年摄影家严厚康先生在家朋乡梅干岭油菜花梯田拍摄的作品《皖南人家》获联合国人居环境摄影图片一等奖,让藏在大山深处的家朋乡蜚声海外。家朋乡山多地少,村中青壮年大量外出务工,一度成为典型的“空心村”和深山贫困村。近年来,家朋乡依托美丽山水和丰富传统村落资源,重点打造皖浙天路、尚村古村落、梅干岭油菜花观赏基地等文旅示范片区,因地制宜发展山核桃特色产业,实现农文交旅融合发展。家朋乡成为众多户外运动、专业摄影爱好者的理想之地,全年接待游客达40余万人次。尚村古建筑群入选全省十大文物活化利用优秀案例,梅干岭梯田被授予“中国最美田园”“中国摄影家创作基地”等称号,皖浙天路入选“安徽省十大自驾精品旅游线路”“长三角自驾游十佳线路”,全乡现有山核桃面积5.2万亩,山核桃年产值达到1亿余元。
金融“活水”润生态底色,开创林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绩溪森林资源丰厚,但也面临着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资产难,金融资金和社会资本导入不易等问题。绩溪县在全省率先开展林业金融改革,积极探索建立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机制、林权抵押贷款收储担保机制以及建立林业金融定向激励和风险缓释机制,创新绿色金融模式,为闲置“静资产”注入鲜活动力。探索林业多元化金融发展路径,推进林业高质量发展,有力拓宽了“两山”转化路径。以林权收储担保为基础的林业金融体系基本形成,着力破解了公益林不能抵押融资,林权价值认定难、监管难、处置难,林权抵押贷款风险等问题,拓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户融资渠道。率先开展林下经济信用圈建设,发放贷款59笔370万元,发放“绿水青山贷”11笔400余万元,完成林权抵押贷款1029万元,有力推动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周明助、刘臣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