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片广袤的菊花田间,葛荣正埋头苦干。他身材敦实,黝黑色的皮肤、头戴一顶旧草帽,帽檐下那双深邃的眼睛正专注地盯着手中的活计。豆大的汗水不断地从他的额头滚落,顺着脸颊流淌,在下巴处汇聚成滴,重重地砸向脚下的土地。
返乡创业先行者
“从小听太外公说了很多关于徽商的故事,对于创业一直很向往,再加上父母年纪大了,就想要回来创业。”说起回乡的初衷,葛荣的眼神中透着坚定。长安镇是远近闻名的贡菊生产地,返乡初期葛荣抓住电商的风口,为家乡的贡菊进行直播带货,效益较好。但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葛荣意识到是时候改变策略了,三年里葛荣跑遍了周边地区,努力打开销路。“不怕大家笑话,刚开始找销路的时候被骗了几万块钱,当时很着急,轻信了网上的假信息。”
当时的葛荣很沮丧,觉得创业和自己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时任绩溪县副县长的姚强对葛荣说道“没有什么事情是百分百能够成功的,如果有,那也轮不上我们,做事情不要畏首畏尾。”这番话犹如一针强心剂,让葛荣重新振作起来。之后,葛荣开始承包土地、建立马道悠然种植合作社和加工厂,进行菊花的种植和加工。
带头致富新典范
“我们的车间属于贫困帮扶车间,目前在我们车间工作的脱贫户有16人。”如今,马道悠然种植合作社种植菊花近3000亩,辐射带动了周边270余户农户从事菊花种植,其中有25户是贫困户,年均带动增收近万元。
不仅如此,葛荣作为村书记,一直以来都将脱贫户的事牢记于心,始终坚定地维护村集体利益。
菊花的种植需要精细化管理,每亩菊花所需投入的成本接近两千。脱贫户们虽然有能力种植菊花,却缺乏加工和售卖的条件。葛荣充分利用车间机器,以极其优惠的价格为贫困户进行菊花初加工。
2018年,金丝皇菊市场价格低迷,当时长安镇漫山遍野的菊花面临滞销困境,无人问津。葛荣挺身而出,向村民们保证:“只要我们村来找我的,我全都收了。”葛荣说到做到,他四处联系收购商,动用自己多年积累的人脉资源,四处奔波。为了降低损失,他还积极探索新的销售渠道,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推广和销售。那段时间,他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整个人都瘦了一圈。但他的努力没有白费,最终成功解决了大部分菊花的滞销问题,让村民们的心血没有白费。
创新种植引路者
“近年来,我开始采用玉米套种菊花的方式来进行种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产量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这种创新的种植模式,不仅充分发挥了土地的潜力,还实现了两种作物的优势互补。玉米高大的植株为菊花提供了一定的遮阴,减少了阳光直射对菊花的伤害,而菊花的矮生特性又不会影响玉米的采光和通风。
经过几年的对比测试,葛荣发现这种种植模式资源利用率更好、收益更高。得出这一结论的葛荣兴冲冲地跑到合作社里,“乡亲们,我这几年尝试的玉米套种菊花的法子,行得通,大家愿不愿意跟着我试一下?”起初,没有农户愿意尝试,大家都怕葛荣是一时兴起,没干成拍拍屁股就走了,更担心种出来的东西没人收购卖不出去。
为了消除农户们的后顾之忧,葛荣以村书记的名义进行担保,承诺给大家提供技术指导。“我会一直在这儿,和大家一起干。从播种到收获,每一个环节我都陪着大家,有问题咱们一起解决。”
终于,有几户人家决定跟着葛荣试一试。在种植的过程中,葛荣天天泡在地里,手把手地教大家技术,帮忙解决各种难题。第一年,尝试套种的农户们就取得了不错的收成,让大家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效益。
消息传开,越来越多的农户主动找到葛荣,表示愿意加入玉米套种菊花的队伍。在葛荣的带领下,整个村子的菊花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大家的“钱袋子”又鼓了鼓。
葛荣看着这一切,心中满是欣慰和自豪。他深知,这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农村就像一个大池塘,年轻人就像池塘里的鱼儿,只有越来越多的鱼儿回到池塘,池塘里的水才能够真正地活起来。”他希望自己的经历能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回归乡村,为这片土地增添创新、活力与希望,年轻人多起来振兴致富这条路才越走越宽,越走越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