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保单投保人为绩溪县林业局。本保单的承保区域为绩溪县行政区划范围。
2、本保单承保的保险责任为保险期内,在承保区域受到野生动物(包含扬子鳄、四不像、梅花鹿、黄山短尾猴、猕猴、野猪、有毒蛇类、有毒蜂类、野鸭、华南野兔、鸟类)伤害导致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财产损失仅限人工种植的农作物,不含野生农作物),无法找到责任人或者责任人无力赔偿,对被保险人依据国家或地方有关法律规定应承担的赔偿责任,保险人按保险合同约定负责赔偿。
下列情形造成的损失、费用和责任,保险人不承担赔偿:
(1)违反国家或地方有关法律规定行为,造成农作物受损或人身伤亡的;
(2)违反国家公园管控规定从事生产经营,造成农作物受损或人身伤亡的。
3、本保单年度累计责任限额1500万,每次事故责任限额300万,每人责任限额30万元(其中死亡伤残30万,医疗3万。每次财产损失限额3万,误工费80-150元/人/天<误工减少的收入按照所在地市、县上年度职工日平均工资计算。>,总计保费人民币:壹拾玐万元整(180000.00元)。如一年中年度累计责任限额已达上限,投保人可以相同的方案重新投保。原保险合同中止。每次事故绝对免赔额0元。
4、本保单承保险种理赔按绩溪县林业局和国元绩溪支公司协商确定的理赔标准执行(具体标准详见附件)。主要投保的农作物为经济林作物、中药材、粮食经济作物、蔬菜瓜果类作物、圈养家禽类(具体品种详见理赔清单上所列明的品种)。
国元绩溪支公司、绩溪县林业局民生救助
保险理赔标准
一、经济林作物
品种 |
参考成本(元/亩) |
品种 |
参考成本(元/亩) |
香榧 |
10000 |
毛竹 |
1500 |
笋竹两用林 |
2000 |
油茶 |
3000 |
绿化苗木 |
5000 |
茶叶 |
6000(其中五年期以上茶叶5000元/亩,补栽茶苗2000元/亩,管理成本1000元) |
二、中药材
品种 |
参考成本(元/亩) |
品种 |
参考成本(元/亩) |
贝母 |
10000 |
白芨 |
10000 |
黄精 |
10000 |
山药 |
8000 |
丹皮 |
5000 |
|
|
三、粮食经济作物
品种 |
参考成本(元/亩) |
品种 |
参考成本(元/亩) |
大(小)麦 |
650 |
玉米 |
650 |
山稻、再生稻 |
700 |
双季早稻 |
700 |
双季晚稻 |
700 |
单季稻 |
800 |
油菜 |
600 |
番薯 |
500 |
大豆 |
500 |
高粱 |
500 |
四、蔬菜瓜果类
品种 |
参考成本(元/亩) |
品种 |
参考成本(元/亩) |
黄瓜 |
600 |
番茄 |
800 |
土豆 |
500 |
四季豆 |
600 |
辣椒 |
1600 |
叶菜 |
500 |
西瓜 |
2000 |
草莓 |
5000 |
猕猴桃 |
3000 |
桃 |
1500 |
香菇 |
3元/棒 |
木耳 |
3元/棒 |
五、圈养家禽类
品种 |
参考成本(元/只、头) |
品种 |
参考成本(元/只、头) |
牛 |
5000 |
鸡 |
25 |
羊 |
800 |
鸭 |
40 |
猪 |
1000 |
鹅 |
60 |
六、生长周期赔付比例表
生长周期 |
赔付比例 |
成长期 |
50% |
成熟期 |
80% |
收获期 |
100% |
说明:生长初期为生物幼苗阶段;成长期为生物生长发育初期的阶段;成熟期为生物发育至可以收获的阶段;收获期指农作物生长成熟到可以作为商品销售阶段。
致全县广大农民朋友的一封信
农民朋友们:
你们好!
在你们辛勤劳作之余,欣喜地告诉你们一项新的惠民政策:野生动物致害政府救助责任保险。
保 险 标 的
居民:指具有投保人所辖户籍的自然人或在投保人所辖行政区域内具有暂住、常住资格证明的自然人。
流动人口:指不具有投保人所辖户籍且不具有投保人所辖行政区域内暂住、常住资格证明的自然人。
保 险 责 任
在保险期间内,居民或流动人口在承保区域内,遭受野生动物伤害导致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无法找到责任人或者责任人无力赔偿,对被保险人依据国家或地方法律法规规定给付的一次性伤亡救助金、支付的医疗费用以及财产损失补偿金。野生动物范围根据国家和我县野生动物名录确定。
保 险 理 赔
1、农作物出险后,应保护好现场,48小时内向国元保险公司、乡镇政府报案;有人身伤害的,应在可告知的情况下及时报案。
2、国元保险公司、县林业局和乡镇政府等相关部门组成联合查勘小组负责查勘、定损;
3、农户申请理赔时,需提供身份证、户口本、银行卡/存折、受灾证明等材料;
4、材料齐全后,国元保险公司将理赔款通过银行打卡到受灾户。
国元保险绩溪支公司咨询电话:0563-8168399
统一报案电话:96999
国元保险绩溪支公司地址:绩溪县徽山大道710-712号
国元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绩溪支公司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