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要闻 > 乡镇

瀛洲镇:初心体现在行动上,使命承担在肩膀上

发布时间:2021-08-11 12:35 来源:瀛洲镇 浏览:
【字体大小:

在家人面前,他是顶梁柱,他的臂膀如同温暖的港湾,但在秸秆禁烧、防汛抗旱、医保电子凭证激活、非卫生厕所改造、医保社保的征收.....他既是“导演”又是“演员”。他是瀛洲村党委委员汪裕辉,今年56岁,1986年入党,1989年光荣退伍。汪裕辉从2003年开始一直担任瀛洲村村干部,居住在有250多户,700多人的瀛洲村汪村村民组。一直以来,良好的家风家训时刻鞭策着他尽孝道、行善心、做好人。

在这个盛行符号互动的时代,“最美”标签并非在于主人公的颜值高,而在于他用自己出色的角色扮演,赢得人们的尊重、信任和爱戴。18年来,汪裕辉带领着乡亲们先后解决了全村自来水的安装、村村通的修建、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汪村五教堂修复、筹办“花朝会”、落实落细疫情防控常态化等多项实事,赢得全村人民由衷地赞许。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2020年1月22日面对一切准备就绪从武汉返绩的准新娘,从娘家两辆中巴车来绩庆贺到只来三人,汪裕辉用了15分钟,从来3人到主动取消婚礼裕辉整整用了三天,72小时内他整天不厌其烦地“唠叨”;为加强全村人群管控,汪裕辉率先带领本组党员、村民代表在大年初一下午自发执行自然村封闭式管理,并带头参加值守;每天无论天晴下雨,无论早晚他都与党员们一起将本组公共区域用84消毒液喷雾消毒一次;春节期间正是草莓采摘的黄金期,尽管他与采摘园老板是本村本组的亲戚,但在大局与利益面前,汪裕辉选择“六亲不认”,积极稳妥地做好采摘园家属的工作,毅然关闭了采摘园疫情防控期间,汪村的每一条巷道、每一户家中都有他的身影,而他的“保护伞”就只有一个普通口罩。他冒着生命的危险,冒着严寒,冒着雨水走村入户防疫情。每天要接听100多个电话,有咨询、有求助、有汇报、有请示……为节约时间,能骑“小电驴”他就骑电动车,每天电动车要充电两次以上;不能骑车的地方,他就一路小跑,每天步行距离都在2万米以上。



汪村是越国公汪华的出生地。花朝会”是登源一代的美好回忆和挥之不去的乡愁,近年来,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在汪裕辉等一群人的精心筹备下,时隔七十年由绩溪县瀛洲镇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一、二届“花朝会”抬汪公民俗活动在汪村拉开帷幕。威风大鼓、汪公巡游、狂舞狮龙和丰收腰鼓等传统大戏隆重登场,来自全国各地汪氏宗亲近600多人前来参加,活动现场近2000人。“花朝会”活动的成功举办,向世人展现了绩溪瀛洲的秀美风景,有力推动民俗文化与旅游有机结合,为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增添文化新元素和新亮点。为筹办“花朝会”,从起初人力、物力、财力如同一张白纸到整个活动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最后圆满成功,汪裕辉付出了超强的体力、脑力、压力,活动策划、设计、流程、现场,大到活动经费的筹集,小到舞台装修需要线尺寸及颜色都需要他亲力亲为。

基层是地基,是基础,是根本,村干部就是一群打地基的人。昔日的牛屎随处可见,乱堆乱放异常突出,蚊虫满天飞,一到下雨天就污水横流,无处落脚;在汪裕辉的带领下,汪村党员群众齐心协力,现在一条条宽敞平坦的水泥路通向每家每户,一排排别具一格的农家院错落有致,湛蓝的天空和远处的高山,勾勒出一幅美轮美奂的图画。今年古稀的五保户汪*法,几十年来的独居性格孤僻,家里的房屋是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宁愿下雨天在家时穿着雨衣雨靴,宁愿一年到头家里闻着湿腥的味道,就是不肯修缮。为了他汪裕辉真是跑断了腿磨破了嘴,反复在镇政府与他之间沟通协调,2019年11月终于在原址新建一座40平方米的一层新房。没出一份力,没花一分钱,白色的墙,黑色的瓦、铝合金的窗,看到孤寡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汪裕辉终于安心了。近三年来,汪村的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喜欢种一些蔬菜,常常菜吃不完,老人出行又不方便。每天凌晨三四点钟汪裕辉为自家小店进货的同时顺带顺路为村中的长辈们当了“店小二”。每天傍晚,村民们陆续将菜放在他家站门口,晚上夜深人静时汪裕辉还在为菜归类、包装、登记,每年经他手的收入达2万余元。

18年来,汪裕辉用一件件实事一个个行动一个个变化一个个业绩诠释和解读一个村干部的为民情怀,民有所呼,他有所应;民有所盼,他有所为。他是村民心中最美村干部,但最美的背后是跟党走的坚定信念聚民心的服务精神送温暖的为民情怀是沉甸甸的职责和使命火辣辣的拼搏与奉献心中始终装着农业、农村、农民他们心中始终谋着脱贫、致富、发展他是新农村建设者的脊梁和先锋他是新时代农村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瀛洲镇人民政府图/文   高建慧)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0条评论

*正文:
验证码: captcha

网友评论列表

    暂无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