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绩溪县紧紧围绕“生态争样板”目标,坚持做到“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管发展必须管环保、管生产必须管环保”,着力形成部门“协同作战”生态环保的强大合力,全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巩固提升,2019年空气质量全年以2个季度排名第一、1个季度排名第二的“天蓝气清”好成绩领跑全省,2020年上半年空气质量稳居全省第一。
生态环境部门创新“大环保”:投资700多万元建成运行全省首个县域智慧环保监控平台,以“大数据”实现对环境变化的智能化研判预警,夯实了生态文明建设之基。对先后获得的5亿元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资金,精心安排实施了农村面源污染、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工业点源污染整治、生态修复工程等六大类128个项目,生态环境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在宣城市率先建立县域内地表水生态补偿机制,全面提升县境内主要河流水环境质量,确保了出境水质稳定在Ⅱ类优良,有效保护和提升了新安江流域源头水环境质量。
城管部门成功试点“生态美超市”建设。为巩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成果,从源头上把好垃圾分类回收关口,2019年在全县先行试点建成了首批34个“生态美超市”,群众积极踊跃将日常生活产生不易降解和处理、容易造成环境污染的生产生活垃圾,农药包装物等有害垃圾拿到“生态美超市”兑换成生活日用品,有效削减了区域内有害垃圾污染物,保障了入河水质,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叠加。
林业部门精心念好护绿“山字经”。全面推行“林长制+”新机制,将全县40个重点项目纳入林长制改革范围,总投资额12.0641亿元,推动林业建设由传统化向项目化、智慧化变革与创新,拓展各级林长职责,现已完成抽水蓄能电站生态修复、逍遥驴厍拆除修复等项目28个。创新生态公益林经营管理模式,将重点项目拟调出的国家级及省级公益林面积,通过“占一补一”的方式进行同等置换,进一步促进生态公益林集中连片、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增强。截止目前,全县已累计置换公益林面积67.8亩,实现社会得绿、林农得利。
农水部门密织绿水“保护网”。在全省率先推行“民间河长制”、“河警制”,全县招募了“民间河长”有165名,设置了河道警长 106 名,县境内大到一条河,小到山里的一条溪都有人“贴心看护”。23家采砂场全部退出,全县48座小水电站中不符合的生态环保的实施评估整治或清退。以创建省级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为契机,创建了扬之河城北入口段等 3 处河长制示范点,全面形成了水安全、水生态、水管理、水景观、水文化五大体系。
畜牧业部门构建和谐养殖“新模式”。结合绩溪县生态建设规划,调整优化畜禽养殖业生产布局,先后投入财政资金5000余万元,划定了全县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关闭拆除禁养区养殖场112户,拆除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在此基础上,实施生猪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县财政累计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用于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通过关闭淘汰一批、整治提升一批养殖场,每年可减少畜禽粪污量1.5万吨,进一步提升优化全县养殖环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