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伏岭镇江南村的防疫志愿者名单上有这样一个特殊的名字——13岁的邵翼。
学做家庭“顶梁柱”。邵翼是扬之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在江南村开始发动党员、群众参与防疫工作时,他的家人第一时间报名参加,而13岁的邵翼也将自己的名字报给了村里的干部。虽然最后村干部考虑到邵翼年纪小,抵抗力弱等原因,并没有让他参与值守,但这位小小志愿者值得我们所有人为他“点赞”!
在得知不能参与值守工作后,邵翼心想,虽然不能在外值守,但我却能为在外奋战的家人出份力,学做家里的“顶梁柱”。为了不让战“疫”一线的家人分心,邵翼坚持在独立完成自身功课之余,承包起了家里打扫、晾衣、洗菜等家务活,还主动为站完岗回家的家人捶背捏肩,替他们消除疲惫。他说“等我长大后,我也要像家人们一样,戴上‘红袖套’,争当‘志愿者’”。
言传身教是法宝。邵翼的爷爷邵灶维是一名退役军人,自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67岁的他主动请缨、身体力行,帮助村里设立卡点,接连数日站岗值守。他对邵翼说“有国才有家,爷爷曾经是军人,这一辈子都是军人,危难关头时挺身而出是军人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和邵翼一起参与值守的是他的母亲邵春燕,在村里组织志愿队伍进行卡点值守的时候,她第一时间报名。“谁说女子不如男”, 邵春燕主动作为,投身在一线,坚决守好“村大门”。她对邵翼说“母亲想让你记住,履行义务是责任,挺身而出是担当,而人生就可贵在‘责任’和‘担当’上。”
以家风促民风。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而言传身教则是课堂上最生动有效的授课模式。邵翼在家人的言传身教下,上好了人生的这一课。像邵翼这样的防疫“一家人”其实并不少见,成功村党总支书记章熙清一家三口自大年初二以来一直奔赴在一线、伏岭村的邵期涛在母亲的影响下积极投身到防疫工作中······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就是这些一个又一个奋战在防疫斗争的小家庭,他们用言传身教影响着身边人,用良好家风带动了社会正气,用清风正气汇聚成防疫的磅礴合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