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基层政府信息公开 > 规划计划
索引号: 11341731003262866Q/202503-00005 组配分类: 规划计划
发布机构: 绩溪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主题分类: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名称: 绩溪县住建局(县城管局)2025年工作计划 文号:
生成日期: 2025-03-04 发布日期: 2025-03-04

绩溪县住建局(县城管局)2025年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25-03-04 10:44 来源:绩溪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浏览:0
【字体大小:

(一)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实施绩溪县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将城区水厂供水管网向临溪镇、瀛洲镇延伸,实施绩溪县城区供水加压设施设备及老旧管网等升级改造项目,提升安全供水保障,确保每一滴水流淌着安心与便捷。一体推进城市体检与城市更新,推进绩溪县城区防洪排涝综合治理项目,大力开展绩溪县城市更新综合提升项目,稳步实施绩溪县城市燃气等老化管道和设施更新改造项目,加快推进灵山路(翚扬桥至灵山老桥)提升改造工程、河滨南路(扬之小学段)道排项目、西环线东延工程及翚溪西路沿线小区污水改造工程二期(城投公园里至中王路段)等在建项目进展,消除安全隐患,筑牢城市安全防线,焕新城市风貌,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积极推进现代宜居农房建设,分类指导和美乡村建设,有效衔接乡村全面振兴。

(二)提升市容市貌管理,打造宜居宜业环境。继续推进城区主次街道管理标准提升和“门前三包”工作,加大违法建设查处管控力度,推进建筑垃圾规范化管理水平。进一步加强城区道路和公园广场、公厕河道等清扫保洁,加强垃圾清运和环卫设施管护,确保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保持100%。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及绿化管养,通过精细化管理和高效维护,确保道路平整畅通、设施完善可靠,绿化景观生机盎然,显著提升城市面貌。实施城区部分主要道路照明与线路更新、城区天然气管网向城中村、老旧小区延伸,打造“口袋公园”3个,新增绿道2公里、停车泊位2000个,进一步配齐市政基础设施

(三)加强历史文化传承,展示名城特色资源。积极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持续开展县域内历史建筑、传统建筑普查公布,在保持古城、古村落整体风貌的前提下,围绕“整体保护”“古城复兴”大方向,将古城的保护、更新、活化和城市建设、产业发展等工作紧密结合,聚焦古城风貌恢复、基础设施完善、城市功能提升、产业发展需求等方面,在彰显个性、体现差异、打造特色上做足文章,不断打响“名人名村名城、美食美景美文”品牌。

(四)以结构调整为手段,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做精做强建筑业主业的基础上,不断延伸和拓展产业链,加大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等投入。2025年,绿色建筑竣工比例预期目标100%,装配式建筑开工比例预期目标大于35%,达到40%左右。积极培育龙头企业1个,将我县有条件的建筑业企业合并拓展集勘察、设计、咨询、施工管理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集团,形成具备工程总承包(EPC)、投建营一体化能力的“航母级”企业。推动企业跨区域合作,积极拓展县外市场。2025年选择2家具备技术、资金和管理优势的本地建筑业企业“走出去”的同时,引进2家具备技术优势、管理经验丰富的外地建筑业企业,促进本地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五)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按照“一城一策”要求制定实施细则,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大力推进“好房子”建设,完成老旧小区自主更新1个,老旧小区设施改造3个,支持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有力有序推行《绩溪县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推动现房销售,保障居民住房需求,促进我县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六)全面推进红色物业建设,加强住宅小区物业管理。配齐小区组织架构,以社区为平台大力推进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委员会组建,建立物管会岗前培训机制,优化住宅小区组织能力。加强行业队伍管理,推进物业管理企业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2025年开展行业培训15次以上,进行督查指导20次以上,不断提高物业管理行业服务水平。规范行业监督管理,完善物业管理考核评价结果运用,对物业企业开展履约质量季度评价4次,设立“红黑榜”,落实奖惩机制。

(七)完善城市安全运行体系,提升本质安全水平。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深化燃气安全专项整治,持续开展房屋市政工程安全生产治本攻坚行动、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专项整治与回头看,不断加强建筑施工、城镇燃气、城市供水、直管公房、住宅小区、户外广告和招牌设施、非机动车充电管理、电动自行车安全专项整治安全管理,及时消除隐患,坚决防范事故发生。

(八)推进便民利企新举措,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围绕“高效”和“办成”两个关键点,在‘减环节、减时间、减成本’方面持续发力,聚焦群众和企业诉求,把办理建筑许可指标及获得用水用气指标作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围绕服务多样化、便利化、智能化,协同多部门让企业切实享受到‘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改革红利,努力为企业和群众提供高效、及时、专业、便捷的服务,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高群众和企业的满意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