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417310032626634/202412-00056 | 组配分类: | 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
发布机构: | 长安镇人民政府 | 主题分类: | 综合政务 / 公民 |
名称: | 【批前公示】《绩溪县长安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公示稿 | 文号: | 无 |
生成日期: | 2024-12-20 | 发布日期: | 2024-12-20 |
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9〕18号),为优化长安镇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合理配置和提升资源利用效率、规范开发秩序,提升空间治理能力,编制《绩溪县长安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目前,《规划》草案已经编制完成。为使公众充分了解《规划》草案内容,并广泛征求公众意见、凝聚社会共识,现面向社会进行公开公示。
一、公示时间:2024年12月20日至2025年1月19日
二、公示方式:网上公示、现场公示
三、意见反馈
公示期内,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可通过邮寄信件、传真及发送电子邮件等方式提出意见建议。
邮寄地址:安徽省绩溪县长安镇人民政府;
联系电话:0563-8510017。
《绩溪县长安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一、规划范围和期限
规划范围即绩溪县长安镇行政管辖范围,包括其下辖的10个行政村(大谷村、大源村、高扬村、浩寨村、马道村、坦头村、梧川村、下五都村、镇头村、庄团村)和1个镇头林场全部国土空间,总面积127.82平方公里。
规划近期目标年为2025年,远期目标年为2035年。
二、规划定位和目标愿景
1、规划定位
绩溪县西部生态农贸型城镇,农业加工、休闲文旅综合发展的综合服务城镇。
2、规划目标
到2025年,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耕地保护成效显著,农业现代化取得新进展;镇域山水林田湖草空间管控基本落实到位,生态修复治理体系逐步完善;镇村用地配置更加合理,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发展迈上新台阶。
到2035年,镇域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国土空间格局全面形成,生物多样性和粮食安全保护到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基本实现,抵御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的能力显著提升,将长安镇打造成为规模适度、功能完善、布局优化、绿色低碳、环境优美、安居乐业、城乡融合发展的现代化宜居城镇。
三、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1、落实三区三线
落实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到2035年,全镇划定永久基本农田1924.65公顷,严格实施耕地用途管制,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未经批准不得擅自调整。到2035年,全镇划定生态保护红线1277.95公顷,城镇开发边界15.72公顷。
图1 镇域国土空间控制线规划图
2、全域总体格局
构建“一心、两轴、三区、多点”总体格局。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为基础,按照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基本原则,构建“一心、两轴、三区、多点”镇域总体格局。
“一心引领”:长安镇中心镇区,以行政管理、商贸旅游服务、旅游集散为主的镇域核心。突出综合服务,辐射周边乡村。
“两轴联动”:沿省道S207的南北向空间发展轴,沿县道X514的东西向空间发展轴。
“分区发展”:农文旅融合发展区、现代农业发展区、生态康养发展区。
“多点”:多个村庄发展节点,并通过公路形成网络状的空间结构。
图2 镇域国土空间总体格局图
3、国土空间规划分区
落实县级规划分区划定成果,以国土空间的保护与保留、开发与利用两大管控属性为基础合理配置空间资源,在镇域层面划分为生态保护区、生态控制区、农田保护区、城镇发展区、乡村发展区、矿产能源发展区六类一级规划分区,并将乡村发展区细化为村庄建设区、一般农业区和林业发展区。
图3 镇域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图
四、产业发展引导
构建““一心两带四区”的总体产业布局。做大菊花、油茶等特色种植产业,创新种植模式,推进与旅游、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着重徽菜预制菜加工及其他农产品深加工,建设加工园区形成集聚效应;以梧川村红色旅游为代表,结合各村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促进长安镇产业协同发展。
“一心”:以长安镇政府驻地为核心,强化产业发展服务保障,全镇乡村的生产生活服务中心,菊花等农产品加工、交易的核心;
“两带”:X514人文旅游发展带、徽产业发展带和和S207人文旅游发展带、徽产业发展带;
“四区”:东部生态休闲发展区、南部生态农业发展区、西部人文旅游发展区和北部现代农业发展区。
图4 镇域产业发展引导图
五、国土空间支撑体系
1、区域交通
衔接上位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落实区域性道路建设。充分考虑区域、镇域、镇政府驻地三者之间的交通网络特点,加强城镇内外交通联系。构建以镇头村为核心的发射线的道路交通体系,东西向以省道346为主要交通廊道,纵向以S68旌德至绩溪高速、省道207、县道508、县道507、县道514、县道505、县道506为主要交通廊道。
2、镇域交通
高速公路:规划预留S68旌德至绩溪高速交通廊道。
国省道:规划保留现状207省道。
农村道路:保留现状X508、X507、X514、X505、X506县道,有序推进乡道拓宽升级建设。深化“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工作,打造美丽农村路,即改造县乡公路升级、建制村通双车道、自然村通硬化路及联网路建设。
公共交通规划:完善公共交通建设,促进镇政府驻地与村庄的交通耦合,实现绿色出行。公交站点结合各个自然村分布情况系统安排,合理布局公交站点,公交停靠站站址宜设在区域主要道路两侧。
图5 镇域综合交通规划图
3、公共服务设施
构建镇域三级镇村生活圈体系,优化镇政府驻地公共服务设施,完善中心村公共服务设施,健全自然村公共服务设施,健全殡葬服务设施体系,建设乡镇健身设施“三个一”即1个室内全民健身中心、1个全民健身广场、1个多功能运动场。
镇级:镇级公共服务设施包括政务服务中心、中小学、乡镇卫生院、养老服务中心、文化中心、健身中心、乡镇公园、农贸市场、商业中心等。
村级:村级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党群服务中心、养老服务站、文化活动室、文体活动广场、卫生室、金融电信服务点、农资站、邮政网点、图书室、公共厕所、宣传报刊栏等。
六、镇政府驻地空间布局
1、空间结构
统筹安排镇区各类用地,优化形成“一心两轴两区”的空间布局。其中,“一心”为长安镇行政、文化、公服等综合服务中心;“两轴”为S207和X514公路发展轴;“两区”为综合配套服务区和综合管理服务区。打造产业融合创新发展、生态环境和谐优美、徽韵文化特色彰显、乡村治理精细高效的现代化魅力乡镇。
2、交通组织
对外道路交通:规划建设“主-次-支”三级道路体系。主干路红线宽度为12-20米,次干路道路红线宽度为9-12米,支路道路红线宽度为6-9米。以现状路网为基础,完善次支路网建设,合理布局交通枢纽及停车空间。
主干路:规划形成“Y型”道路体系,以207省道、县道505、县道514 为镇区主要道路,连接绩溪-旌德高速,突出镇区门户形象。
次干路:规划次干路形成环状闭合路网,东向、南向、北向与镇区路网相衔接。
支路:以现状支路网为基础,依托地形构建小尺度、分区差别化的支路网络。
道路横断面:镇政府驻地主、次干路机动车道采用一块板断面形式,根据不同道路的不同功能,采用适宜的断面组合。
静态交通规划:结合客运站、广场布局社会停车场,保留现状加油加气站。
图6 镇政府驻地道路交通规划图
3、公共服务设施
镇政府驻地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旨在提升功能服务设施服务能力,提高文化设施水平、优化教育设施布局、促进医疗服务均等化。
机关团体设施:保留现状长安镇镇政府、相关部门等机关团体用地。
教育文化设施:留现状长安镇九年一贯制学校。
医疗卫生设施:保留现状长安镇中心卫生院。
养老服务设施:改建长安镇敬老院。
4、基础设施
公用设施配置以提供便利、满足需求和促进社区发展为目标,充分考虑未来发展的可持续性,综合考虑人口规模、社会经济状况、交通条件和环境保护等因素,鼓励社区居民参与和反馈。规划至2035年,完善污水管网,镇区污水统一送入污水处理厂处理。
七、规划传导与实施保障
落实“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专项规划”的规划体系,分层、分级落实《绩溪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和本规划确定的2035年目标和各项指标,推进重点地区的规划研究和编制。
建立“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的规划定期评估制度。建立公开、透明、制度化的动态维护机制,根据规划实施评估结果进行动态维护。建设国土空间信息平台,形成全镇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