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417310032626634/202412-00056 组配分类: 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发布机构: 长安镇人民政府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 公民
名称: 【批前公示】《绩溪县长安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公示稿 文号:
生成日期: 2024-12-20 发布日期: 2024-12-20

【批前公示】《绩溪县长安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公示稿

发布时间:2024-12-20 11:50 来源:长安镇人民政府 浏览:0
【字体大小:

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918号),为优化长安镇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合理配置和提升资源利用效率规范开发秩序提升空间治理能力,编制《绩溪县长安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目前,《规划》草案已经编制完成。为使公众充分了解《规划》草案内容,并广泛征求公众意见、凝聚社会共识,现面向社会进行公开公示。

一、公示时间:20241220日至2025119

二、公示方式:网上公示、现场公示

三、意见反馈

公示期内,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可通过邮寄信件、传真及发送电子邮件等方式提出意见建议。

邮寄地址:安徽省绩溪县长安镇人民政府;

联系电话:0563-8510017

《绩溪县长安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一、规划范围和期限

规划范围即绩溪县长安镇行政管辖范围,包括其下辖的10个行政村(大谷村、大源村、高扬村、浩寨村、马道村、坦头村、梧川村、下五都村、镇头村、庄团村)和1镇头林场全部国土空间,总面积127.82平方公里

规划近期目标年为2025年,远期目标年为2035年。

二、规划定位和目标愿景

1、规划定位

绩溪县西部生态农贸型城镇,农业加工、休闲文旅综合发展的综合服务城镇。

2、规划目标

2025年,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耕地保护成效显著,农业现代化取得新进展;镇域山水林田湖草空间管控基本落实到位,生态修复治理体系逐步完善;镇村用地配置更加合理,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发展迈上新台阶

2035年,镇域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国土空间格局全面形成,生物多样性和粮食安全保护到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基本实现,抵御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的能力显著提升,将长安镇打造成为规模适度、功能完善、布局优化、绿色低碳、环境优美、安居乐业、城乡融合发展的现代化宜居城镇。

三、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1、落实三区三线

落实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到2035年,全镇划定永久基本农田1924.65公顷,严格实施耕地用途管制,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未经批准不得擅自调整。到2035年,全镇划定生态保护红线1277.95公顷,城镇开发边界15.72公顷。

 

1 镇域国土空间控制线规划图


2、全域总体格局

构建“一心、两轴、三区、多点”总体格局。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为基础,按照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基本原则,构建“一心、两轴、三区、多点”镇域总体格局

“一心引领”:长安镇中心镇区,以行政管理、商贸旅游服务、旅游集散为主的镇域核心。突出综合服务,辐射周边乡村。

“两轴联动”:沿省道S207的南北向空间发展轴,沿县道X514的东西向空间发展轴。

“分区发展”:农文旅融合发展区、现代农业发展区、生态康养发展区。

“多点”:多个村庄发展节点,并通过公路形成网络状的空间结构。

 

2 域国土空间总体格局图

3、国土空间规划分区

落实县级规划分区划定成果,以国土空间的保护与保留、开发与利用两大管控属性为基础合理配置空间资源,在镇域层面划分为生态保护区、生态控制区、农田保护区、城镇发展区、乡村发展区、矿产能源发展区六类一级规划分区,并将乡村发展区细化为村庄建设区、一般农业区和林业发展区

 

3 域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图

四、产业发展引导

构建““一心两带四区”的总体产业布局。做大菊花、油茶等特色种植产业,创新种植模式,推进与旅游、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着重徽菜预制菜加工及其他农产品深加工,建设加工园区形成集聚效应;以梧川村红色旅游为代表,结合各村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促进长安镇产业协同发展

“一心”:以长安镇政府驻地为核心,强化产业发展服务保障,全镇乡村的生产生活服务中心,菊花等农产品加工、交易的核心;

“两带”:X514人文旅游发展带、徽产业发展带和和S207人文旅游发展带、徽产业发展带;

“四区”:东部生态休闲发展区、南部生态农业发展区、西部人文旅游发展区和北部现代农业发展区。

 

4 域产业发展引导图

 

五、国土空间支撑体系

1区域交通

衔接上位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落实区域性道路建设。充分考虑区域、镇域、镇政府驻地三者之间的交通网络特点,加强城镇内外交通联系。构建以镇头村为核心的发射线的道路交通体系,东西向以省道346为主要交通廊道,纵向以S68旌德至绩溪高速、省道207、县道508、县道507、县道514、县道505、县道506为主要交通廊道。

2镇域交通

高速公路:规划预留S68旌德至绩溪高速交通廊道。

国省道:规划保留现状207省道。

农村道路:保留现状X508X507X514X505X506县道,有序推进乡道拓宽升级建设。深化“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工作,打造美丽农村路,即改造县乡公路升级、建制村通双车道、自然村通硬化路及联网路建设。

公共交通规划:完善公共交通建设,促进镇政府驻地与村庄的交通耦合,实现绿色出行。公交站点结合各个自然村分布情况系统安排,合理布局公交站点,公交停靠站站址宜设在区域主要道路两侧。

 

5 域综合交通规划图

3、公共服务设施

构建镇域三级镇村生活圈体系,优化镇政府驻地公共服务设施,完善中心村公共服务设施,健全自然村公共服务设施,健全殡葬服务设施体系,建设乡镇健身设施“三个一”即1个室内全民健身中心、1个全民健身广场、1个多功能运动场

镇级:镇级公共服务设施包括政务服务中心、中学、乡镇卫生院、养老服务中心、文化中心、健身中心、乡镇公园、农贸市场、商业中心等。

村级:村级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党群服务中心、养老服务站、文化活动室、文体活动广场、卫生室、金融电信服务点、农资站、邮政网点、图书室、公共厕所、宣传报刊栏等。

六、政府驻地空间布局

1、空间结构

统筹安排镇区各类用地,优化形成“一心两轴两区”的空间布局。其中,“一心”为长安镇行政、文化、公服等综合服务中心;“两轴”为S207X514公路发展轴;“两区”为综合配套服务区和综合管理服务区。打造产业融合创新发展、生态环境和谐优美、徽韵文化特色彰显、乡村治理精细高效的现代化魅力乡镇

2、交通组织

对外道路交通:规划建设“主--支”三级道路体系。主干路红线宽度为12-20米,次干路道路红线宽度为9-12米,支路道路红线宽度为6-9米。以现状路网为基础,完善次支路网建设,合理布局交通枢纽及停车空间。

主干路:规划形成Y型”道路体系,以207省道、县道505、县道514 为镇区主要道路,连接绩溪-旌德高速,突出镇区门户形象。

次干路:规划次干路形成环状闭合路网,东向、南向、北向与镇区路网相衔接。

支路:以现状支路网为基础,依托地形构建小尺度、分区差别化的支路网络。

道路横断面:镇政府驻地主、次干路机动车道采用一块板断面形式,根据不同道路的不同功能,采用适宜的断面组合。

静态交通规划:结合客运站、广场布局社会停车场,保留现状加油加气站。

 

6 政府驻地道路交通规划图

3、公共服务设施

镇政府驻地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旨在提升功能服务设施服务能力,提高文化设施水平、优化教育设施布局、促进医疗服务均等化。

机关团体设施:保留现状长安镇镇政府、相关部门等机关团体用地。

教育文化设施:留现状长安镇九年一贯制学校。

医疗卫生设施:保留现状长安镇中心卫生院。

养老服务设施:改建长安镇敬老院。

4、基础设施

公用设施配置以提供便利、满足需求和促进社区发展为目标,充分考虑未来发展的可持续性,综合考虑人口规模、社会经济状况、交通条件和环境保护等因素,鼓励社区居民参与和反馈。规划至2035年,完善污水管网,镇区污水统一送入污水处理厂处理。

七、规划传导与实施保障

落实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专项规划的规划体系,分层、分级落实《绩溪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和本规划确定的2035年目标和各项指标,推进重点地区的规划研究和编制。

建立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的规划定期评估制度。建立公开、透明、制度化的动态维护机制,根据规划实施评估结果进行动态维护。建设国土空间信息平台,形成全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