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要闻 > 乡镇

伏岭镇:老有所学传非遗,绘就最美夕阳红

发布时间:2022-12-02 14:47 来源:伏岭镇 浏览:
【字体大小: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伏岭镇深入开展“老有所学”暖民心行动,结合伏岭特有的徽文化特色,开设舞犭回、板龙舞、祭社、秋千抬阁等非遗精品课程,最大限度激发老年人学习动力、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

    “锣鼓夜学”奏响老有所学最强音

    “这个鼓点要缓慢沉稳,这个鼓点则要急促有力……”夜晚的伏岭镇老年学校,灯火通明,鼓声阵阵,二楼的文化活动室内,老人们正在排练打锣鼓。“舞犭回”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锣鼓打得好,“犭回”才能舞得好。邵光雨是“舞犭回”的市级非遗传承人,每天晚上都会组织村里的老人们开展“锣鼓夜学”,为学员们示范动作、解说鼓点、教授口诀,传授“打锣鼓”的精髓要领。村里的老人们也乐此不疲,每日晚饭过后就到老年学校报到,连被鼓声吸引来的小孩也看得津津有味。“锣鼓夜学”,既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又让非遗传统文化绵延不息、活态传承。

    赓续非遗文脉,金色夕阳更生辉

    “大家一定不能急、不能赶,板龙很长,所以要有条不紊地走,把握好节奏。”原北村小学校长、退休教师胡维树正站在人群中央,指导村民们演好“板龙舞”。“板龙舞”是伏岭镇北村沿袭数百年的传统习俗、市级非遗项目。今年的板龙总共38段,其中龙身36段,龙头龙尾各一段,每段都至少需要一个人衔接支撑,所以格外需要表演者们团结协作、一鼓作气。胡维树虽已退休,但骨子里的人民教师信念不减,作为村老年教学点的负责人,他指导村民们进行板龙舞非遗项目传承、为村里编写家风家训,村里的各项事业都有他忙碌的身影,退休不褪色,夕阳更生辉。

    薪火共相传,为霞尚满天

    “秋千抬阁是我们徽州地区乃至全国都独有的传统游艺,我们这一辈的人都对它有着独特的感情,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精心守护了一辈子。”今年76岁章日如,是湖村“秋千抬阁”的省级非遗传承人,同时也是湖村老年教学点的特聘教师为了让这项传延200多年的民间绝技继续传承下去,章日如毫不吝啬地将自己掌握的技艺向大伙传授。从日常的道具、服装整理,到巡演时的脸谱装扮、扎架、开锣、抬行,章日如都悉心讲授,让更多的人领略到“秋千抬阁”独特的文化魅力,也让这份长久的传承不断接续。

    自“老有所学”行动开展以来,伏岭镇依托非遗传承人、退休教师、“五老人员”等群体,打造了一支符合老年学校办学需求、富有本土特色且相对稳定的老年教学队伍,全镇现有老年教学队伍13支67人,开展非遗精品课程20余班次,老年人参与各类线上线下非遗教学活动500余人次。

    老有所学传非遗,活态传承竞芳华。接下来,伏岭镇将继续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推进老有所学行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世界,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进一步拓展新时代“老有所学”的深刻内涵,绘就最美夕阳红。(章欢、陈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