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要闻 > 乡镇

伏岭镇:当徽剧遇上油菜花,文化与生态的高颜值组合

发布时间:2022-04-11 16:50 来源:伏岭镇 浏览:
【字体大小:

远山眉黛,压畦花黄。伴随着和煦的春风,金灿灿的油菜花竞相绽放,错落有致地镶嵌在翠绿的群山田野之间。伏岭小学徽剧童子班的孩子们,身着靓丽的徽剧戏服,脸化鲜艳的徽剧脸谱,与粉墙黛瓦的秀美乡村交相辉映,形成天然的高颜值组合。小演员们步伐稳健,神采奕奕地行走在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徽剧经典《龙虎斗》在油菜花田生动上演。

早在明万历年间,苏州昆曲传入伏岭,当地艺人们创造性地融入本地剧种的演唱技巧风格,逐步发展成既具有昆曲的韵律美,又有弋阳诸腔通俗美的新剧种--徽剧。自光绪二年起,伏岭村上门、中门、下门都先后建办了徽戏班,陆续排演了《万花开台》《打金枝》《八阵图》等徽戏。徽剧传承有近200年的历史,表演艺术丰富多彩,技艺精湛,《贵妃醉酒》《龙虎斗》《水淹七军》等徽剧传统剧目让伏岭古村享誉四方,“四大徽班”进京的剧坛佳话至今传唱大江南北。伏岭镇是徽文化的核心区,徽剧的发源地,文化底蕴深厚,民间文化艺术活动精彩纷呈,拥有湖村、伏岭村、胡家村等7个中国传统村落和徽剧、秋千、抬阁等7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8年被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徽剧)。

“锣鼓响,脚板痒,这两句话是形容我们伏岭人对徽剧的热爱,我们老一辈的伏岭人个个会唱徽剧,有时候在田间地头劳作,口中也念念有词,徽剧已经慢慢成为我们伏岭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邵灶模是徽剧的非遗传承人,也是伏岭小学徽剧童子班的授课老师,对徽剧有着特殊的情感。

徽剧演出如火如荼,为接班传承,各班社从村中的孩童中挑选演员,组建徽剧童子班,聘请徽剧艺人进行授艺,致力培养一批徽剧新苗,传承和创新伏岭徽剧。“作为安徽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习基地,我们伏岭镇小学一直致力于徽剧的保护和传承。结合乡村学校少年宫活动,我们每周聘请徽剧非遗传承人来校开展徽剧童子班教学活动。2010年学校表演的徽剧在上海世博会安徽馆视频播出,向各国游客展示。2012年,学校徽剧童子班接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青年报》等中央七家主流媒体采访。2015年,合福高铁正式开通运营,伏岭中心小学徽剧童子班乘着高铁进京演出,再次上演徽班进京的剧坛佳话。”伏岭中心小学的党支部书记程根飞说道。

近年来,伏岭镇党委政府大力推进文化建设,重修徽剧万年台,成立伏岭复兴徽剧研习社,伏岭徽剧博物馆、绩溪氏族传统家风家训陈列馆、徽菜历史文化陈列馆、伏岭革命斗争纪念馆相继建成开馆,大力推进徽剧、徽菜等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徽剧,展示着一幕幕厚重浓郁的徽风古韵,寄托着一代代伏岭百姓的真挚情感,凝聚着一代代徽剧艺人的智慧和心血,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伏岭镇将持续加大非遗文化的保护力度,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通过徽剧的挖掘、复排、演出,“老树新花”,重铸辉煌,使国粹京剧的母与根在伏岭根深叶茂,薪火相传,生生不息。(陈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