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伏岭镇坚持农业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要求,不断壮大优势产业,以特色农业为方向,多措并施加快推进大棚蔬菜、山核桃产业等一批绿色产业发展,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巩固传统基础 加快培育特色农业
伏岭镇积极优化产业结构,鼓励发展大棚蔬菜、绩溪小黄牛生态养殖,积极培育老胡家生态专业合作社、恒旺黄牛养殖专业合作社、银岭芦笋种植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建设集采摘和休闲于一体的特色农业。巩固传统农业发展基础,加快培育优势特色农业,聚力打造高品质、发展大障“石斑鱼”、逍遥茶、大障笋等口碑品牌。鼓励以订单、合作、招商等多元化方式,最大程度将特色优质蔬菜、畜禽产业推向市场,实现产销正循环,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盘活闲置资源 助力农民就业增收
各村采取土地流转的方式整合土地资源,将农民的闲置土地进行流转包,鼓励种植养殖大户、农业龙头企业等承包农户土地,发展规模化种植、养殖等产业。伏岭玉光家庭农场先后从湖村流转了115亩土地,用于种植小香薯和蔬菜,绩溪上甘生态果园流转百余亩地,种植葡萄、水蜜桃等多种水果,吸收劳动力为果园种植、日常管理出力。既盘活了村里的闲置土地,又可以让更多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将资源优势有效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民富裕富足。
整治人居环境 加快美丽乡村建设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伏岭镇以“生态宜居”为导向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全力做好“绿色文章”,将改善村庄人居环境作为乡村建设发展的重要内容,全面推行人居环境整治“三大革命”和“五清”工作。发动农户在房前屋后栽花植树,发展“五小园”,依据村庄布局合理设置垃圾分类亭,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实施无害化卫生改厕,因地制宜、因村制宜编制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规划。统筹各部门资源,依托村自身的文化、产业等优势倡导绿色发展,形成美丽乡村亮点和品牌,绘就“绿色”蓝图。
基层党建赋能 加快集体经济发展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发展作用。在发展村集体经济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以集体经济发展为抓手,整合各村资源、资产等优势发展特色村级产业,稳定经营主体和农户的利益联结关系,引领群众共同发展,实现集体经济、群众收入双丰收。2020年伏岭、西川等村采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户”模式,通过充分利用优质自然环境资源,壮大了集体经济,2020年全镇村集体收入突破600万元。“十三五”以来累计培育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社1个,家庭农场79个,专业合作社19个,全力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建设步伐,带动镇域经济持续发展。
发展休闲农业 加快农旅融合步伐
伏岭镇以“徽州味·道”特色小镇和太极湖村、徽杭古道、障山大峡谷三大4A级景区为侧重点,把“百个景区村庄创建工程”作为促进农旅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加快打造华阳-伏岭休闲农业旅游精品路线,与农业转型升级相结合,全力打造生态采摘、农事体验、田园经济于一体的特色休闲农业,加快田园综合体建设。依托草莓、蓝莓、葡萄及蔬菜等设施农业大面积发展,积极引导设施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有机结合,鼓励开展民宿接待、农家乐、采摘园、土特产品加工等多种形式,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
农技指导添智 激发人才振兴活力
伏岭镇结合各村主导产业,落实技术指导包保,做好跟踪服务和技术指导,及时帮助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在全镇12个行政村遴选科技示范户48户,农技指导员6名,专业涵盖畜牧、水产、农机、种植等。结合农业生产实际,积极组织开展“线上+线下”农业技术指导,全面掌握各村蔬菜、油菜、茶叶等农作物苗情、墒情、病虫情等情况。同时,全镇也积极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步伐,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强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鼓励和引导各类社会人才投身乡村振兴,打造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引弓已满弦,蓄势正待发。下一步,伏岭镇将持续发力,加速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共建农村全面进步新局面,绘就“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壮丽图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