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县情 > 发展规划

【规划评估情况】绩溪县“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期评估报告

发布时间:2019-11-19 17:22 来源:绩溪县 浏览:
【字体大小:

为全面评估《绩溪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实施情况,客观评价取得的成效,总结提炼经验做法,深入剖析问题及原因,结合发展环境变化,提出改进《纲要》实施的对策建议,县政府部署开展了“十三五”规划中期评估工作,由各乡镇和县直部门自评估,在此基础上,县发改委对《纲要》执行情况进行综合评估。现将评估情况报告如下:

一、规划纲要实施情况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见专栏1)

《纲要》主要指标分为预期性和约束性两类,共28项。17项预期性目标中,地区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8项指标进度正常,财政收入、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等6项指标高于预期,固定资产投资、研发经费占比、高新技术企业数等3项指标低于预期。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统计部门压减基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虽然增速进度正常,但总量低于预期并难以完成目标。11项约束性指标完成不平衡,耕地保有量等9项指标符合要求,空气质量指数(AQI)达到优良天数占比、森林覆盖率等2项指标完成有差距。

  1. 经济增长稳中有进。地区生产总值规划目标总量达到84亿元左右、年均增速8%左右。2016年、2017年、2018年上半年总量分别为60.8亿元、67.8亿元、30亿元,增长7.7%、8.0%、8.0%。财政收入规划目标总量为12亿元、增速力争与地区生产总值同步增长。2016年、2017年、2018年上半年总量分别为9.74亿元、10.64亿元、6亿元,增长7%、9.2%、18.5%。固定资产投资规划目标总量为175亿元、年均增长10%左右,2016年、2017年总量分别为116亿元、116.9亿元,分别增长5.2%、1.1%;2018年上半年不反馈公布总量、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规划目标总量为21亿元、年均增长7%左右,2016年、2017年总量分别为14.2亿元、12.6亿元,增长7.4%、8.9%;2018年上半年不反馈公布总量、增长9.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规划目标总量为40亿元、年均增长10%左右,2016年、2017年、2018年上半年总量分别为31.2亿元、34.8亿元、16.5亿元,增长12.5%、11.7%、7.6%。进出口总额规划目标总量为1亿美元、年均增长2%以上,2016年、2017年、2018年上半年总量分别为8211万美元、8258万美元、5296万美元,增速为下降8.1%、增长0.6%、增长50.2%。旅游接待人次规划目标总量为1000万人次、年均增长10.5%左右,2016年、2017年、2018年上半年总量分别为726万人次、871.2万人次、586.5万人次,增长20%、23.5%、20.55%。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规划目标为54%,2016年、2017年分别为46.7%、48.5%(估算)。
  2. 三产结构持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规划目标为10︰49︰41。2016年为15.1:45.8:39.1,2017年为13.1:46.5:40.4。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规划目标为41%,2016年、2017年分别为39.1%、40.4%。
  3. 创新驱动不断增强。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规划目标为2.0%以上,2016年为1.26%,2017年为1.47%,预计完成目标难度较大,主要原因:规上高技术企业数量减少,企业研发投入少,虽然县财政加大科技投入,但是仍不能满足科技进步与创新的需要。高新技术企业数规划目标为30家以上,2016年为21家,2017年为16家,预计完成目标难度较大,主要原因:近两年规上工业企业退出较多导致高新技术企业数减少,同时后备企业较少,上级认定要求趋严,申报难度加大,导致新增数量不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产值比重规划目标为40%以上,2016年为13.9%,2017年为33.9%,2018年上半年为46.9%。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规划目标为6.8件,2016年为3.58件,2017年为4.38件,2018年上半年为5.06件。
  4.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规划目标为高于经济发展水平,2016年城镇为27509元、增长7.7%,农村为11051元、增长9.0%。2017年城镇为29820元、增长8.4%,农村为12013元、增长8.7%。2018年上半年城镇为15478元、增长8.5%,农村为6866元、增长10.1%。两项指标增长均达到高于经济发展水平要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规划目标为5年累计1万人,2016年、2017年两年累计完成7544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规划目标为13万人,2016年完成10.4万人,2017年完成12.9万人。
  5. 生态环境保持优良。耕地保有量规划目标为不低于13000公顷,2016年为13104公顷,2017年为13119公顷。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规划目标为低于37立方米,2016年为32.2立方米,2017年为20.3立方米。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规划目标为完成市下达任务,2016年下降4.4%,2017年下降5.78%,均完成任务。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规划目标为完成市下达任务,由于我省市、县两级均未编制温室气体清单,因此无具体数据。根据市反馈,2016年、2017年均完成任务。森林覆盖率规划目标为80%,2016年为78.21%,2017年为78.26%,预计目标不能实现,主要原因:一是我县森林覆盖率已经很高,可供新增林地空间已经不多、增长有限。二是重大建设项目征占用林地需占一补一,抵消了部分增长。空气质量指数(AQI)达到优良天数占比规划目标为95%以上,2016年为94.8%,2017年为90.7%,2018年上半年为92.2%,预计目标很难实现,主要原因:一是制定目标时缺乏历史数据,导致研判预测不够精确。二是秋冬季北方污染团过境对我县空气质量造成严重不利影响,应对难度大。三是能源消费结构亟待进一步改善。水功能区水质优良比例规划目标为98%以上,2016年、2017年均全达标。化学需氧量排放量规划目标为完成市下达任务,2016年、2017年、2018年上半年较2015年削减1.53%、2.44%、3.92%,完成任务。氨氮排放量规划目标为完成市下达任务,2016年、2017年、2018年上半年较2015年削减1.61%、5.24%、8.06%,完成任务。二氧化硫排放量规划目标为完成市下达任务,2016年、2017年、2018年上半年较2015年削减1.04%、2.96%、6.94%,完成任务。氮氧化物排放量规划目标为完成市下达任务,2016年、2017年、2018年上半年较2015年削减2.99%、4.84%、8.01%,完成任务。

专栏1 规划纲要28项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指标名称

 

属性

 

规划目标

进展情况

完成情况评估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上半年

一、经济发展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预期性

总量84左右,年均增速8%左右

总量60.8,增速7.8%

总量67.8,增速8%

总量30,增速8%

进度正常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人)

预期性

40000以上

34506

38500

——

进度正常

财政收入(亿元)

预期性

总量12以上,年均增速与生产总值同步

总量9.74,

增速7%

总量10.64,增速9.2%

总量6,

增速18.5%

高于预期

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预期性

总量175,年均增速10%左右

总量116,

增速5.2%

总量116.9,增速1.1%

总量不再公布,增速16%

低于预期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亿元)

预期性

总量21,年均增速7左右

总量14.2,增速7.4%

总量12.6,增速8.9%

总量不再公布,增速9.7%

总量低于预期,增速正常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预期性

总量40,年均增速10%左右

总量31.2,增速12.6%

总量34.8,增速11.7%

总量16.5,增速7.6%

进度正常

旅游接待人次(万人次)

预期性

总量1000,年均增速10.5左右

总量726,增速20%

总量871.2,增速20%

总量586.5,增速20.55%

高于预期

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预期性

41

39.1

40.4

——

高于预期

进出口总额(万美元)

预期性

总量10000,年均增速2%左右

总量8211,增速下降8.1%

总量8258,增速0.6%

总量5296,增速50.2%

进度正常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预期性

54

46.7

48.5

——

进度正常

二、创新驱动

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预期性

2

1.26

1.47

——

低于预期

高新技术企业数(%)

预期性

30

21

16

——

低于预期

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产值比重(%)

预期性

40以上

13.9

33.9

46.9

高于预期

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预期性

6.8

3.58

4.38

5.06

进度正常

三、民生福祉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预期性

增幅高于经济发展水平

总量27509,增长7.7%

总量29820,增长8.4%

总量15478,增长8.5%

进度正常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预期性

增幅高于经济发展水平

总量11051,增长9%

总量12013,增长8.7%

总量6866,增长10.1%

进度正常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万人)

预期性

五年累计1万人

累计完成14.97万人

——

高于预期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万人)

预期性

13

10.4

12.9

——

高于预期

四、生态文明

耕地保有量(万公顷)

约束性

不低于1.3

1.3104

1.3119

——

符合要求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立方米)

约束性

不高于37

32.2

20.3

——

符合要求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

约束性

市下达

两年累计下降10.18%

——

符合要求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约束性

市下达

完成任务

——

符合要求

森林覆盖率(%)

约束性

80

78.21

78.26

——

有差距

空气质量指数(AQI)达到优良天数占比(%)

约束性

95以上

94.8

90.7

92.2

有差距

水功能区水质优良比例(%)

约束性

98以上

全部达标

符合要求

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减少(%)

约束性

省下达

1.53

2.44

3.92

符合要求

氨氮排放量减少(%)

约束性

省下达

1.61

5.24

8.06

符合要求

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

约束性

省下达

1.04

2.96

6.94

符合要求

氮氧化物排放量减少(%)

约束性

省下达

2.99

4.84

8.01

符合要求

(二)主要任务实施情况

  1. 生态文明成效显著。成功列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划定永久基本农田(105.06平方公里)、生态保护红线(286.89平方公里)、城镇开发边界(28.93平方公里),编制完成融发展与布局、开发与保护为一体的县域空间规划“一张蓝图”,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正式印发,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制度在我县精准落地。编制全县及各乡镇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成功创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中国天然氧吧,龙川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获批。全面推行河长制、林长制,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森林覆盖率稳步增长,主要河流水质和空气质量常年保持优良。采砂制砂、农村小水电、非煤矿山、粘土砖瓦窑等整治行动强力开展,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全部关闭搬迁,完成工业污水处理厂及管网、南郊垃圾处理场扩容、生活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实施林业增绿增效行动,完成人工造林1.17万亩、封山育林2.9万亩,全民义务植树50万人次、171万株。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持续深化,共实施项目106个。严格实行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强化重点用能单位能源消费监督,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积极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公众绿色出行率达72%,政府绿色采购比例达95.5%。严格环境监管,依法开展重点行业“双随机”检查、“散乱污”企业专项执法检查,立案查处78起,移送公安15起,罚款623.64万元。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委员会工作制度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机制,全面落实环保“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制度,生态文明考核权重提高到20%以上。

专栏2 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

蓝天保卫战

划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城区全面禁放烟花爆竹,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9%;完成精壮水泥、向阳纸业、富凯特材、立兴化工、龙川建材等7家企业大气污染防治设施升级改造;凯佳家居、燎原金属、博达化工、农华生物等企业完成挥发性有机物治理设施升级改造;现代化工、精壮水泥等5家企业完成清洁生产审核和清洁生产技术改造;3家在产矿山落实扬尘抑制措施;城区和开发区燃煤锅炉实现清零;淘汰黄标车辆606台;城市扬尘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建立联动响应机制和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应急体系。

碧水攻坚战

工业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营,生活污水处理厂完成提标改造,水质排放达到一级A标准。依法划定饮用水保护区,饮用水源地水质均满足国家标准要求。完成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村12个,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44处,整治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60%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70%以上、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70%以上、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90%以上;完成8座加油站双层罐或防渗池改造。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151.97平方公里,关闭搬迁养殖场39家,规模养殖场废弃物处理利用设施覆盖率达95%。

净土持久战

制定出台绩溪县土壤污染工作方案和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规划;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完成长安镇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整治,芷源垃圾填埋场封场开始建设;完成土壤污染详查调查点位核实工作。严格固体废物源头管控,对涉重金属排放项目,总量指标实行等量或减量置换。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综合处置固体废物。

  1. 服务业集聚水平提升。文化旅游方面,跻身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首批创建单位,荣获全省新一轮旅游强县,被评为中国最美生态文化旅游名县、中国最美休闲旅游目的地,入选长三角自驾游热门十强城市,争创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养生福地、美食天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推动旅游资源整合,县旅投公司与安徽出版集团合作成立徽文化旅游有限公司。上庄景区托管徽文化旅游公司经营,仁里景区经营权正依法收回,上海多利集团收购鄣山景区、上河国际酒店。积极培育实力型旅游企业,成功引进北京顺峰集团、香港爱家集团、安徽出版集团等企业来我县投资。推进旅游商品特色化、规模化、品牌化,培育市级以上旅游商品生产示范企业19家。加快培育徽墨、徽菜、徽雕等特色产业,良才墨业文化旅游园入选第六批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大力实施“旅游+”,推动旅游与农林、文化、体育、健康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休闲游、自驾游、研学游、乡村游、森林人家等旅游新业态不断涌现,徽杭古道木屋村、仁里99号、龙川烟雨江南等一批特色民宿投入运营,生态观光园、农业采摘园、民俗文化农事体验区等乡村休闲旅游加快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人次、综合收入分别比2015年增长28%、35%,县旅游集散中心投入使用,全县酒店(含农家乐)数超200家,床位数近2万张,旅游服务设施水平不断提升。瀛洲镇和上庄雕刻时光小镇入选省级旅游小镇,家朋油菜梯田获得中国美丽田园,仁里、尚村获得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深入开展旅游目的地整体营销,“中国徽菜美食文化节”的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举办油菜花节、安苗节、农耕节等乡村旅游系列活动,形成“月月有节、乡乡可游”的良好格局。电子商务方面,园区电子商务集聚区被认定为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成全市首个电商创业街,“上街去”被评为全国电子商务示范企业、“电商安徽”领军企业,各类电商经营主体达2000余户、其中电商企业户数达250户,网络交易额年均增长30%以上。电子商务进农村成果巩固提升,建成103个乡村电商服务网点,农村电商达118户,农产品网络交易额年均增长52%,我县获评省级电商进农村全覆盖先进县,华阳镇获评省级电商进农村全覆盖示范镇,上庄镇宅坦村获评省级电商进农村全覆盖示范村。健康养生方面,被第十届世界养生大会授予“养生宜居县”,贯彻养老服务业“放管服”改革的要求,制定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三年行动计划和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实施意见。新安健康产业园一期工程基本完工,规范提升上河养老中心等社会养老机构养老服务质量。
  2. 制造业转型速度加快。制定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意见和五个子方案,“三去一降一补”成效明显。出台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系列政策,设立并实质性运作1亿元的重点产业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含天使投资基金)和产业扶持基金,常态化开展“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向实体经济聚焦发力。坚持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集群化,着力培育健康食品医药、机械制造百亿产业。传统产业加速转型,不锈钢产业全行业完成环保综合整治,高山药业、立兴化工等企业转向大健康产业,五蜂园、松鼠云詹氏、宁清茶业、多利酱制品等一批食品加工企业入园集聚发展。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07.91亿元,其中技改投资完成49.84亿元。实施“五上”企业培育工程,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企业18户,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增加至19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长21.55%。实施全民创业创新年活动,企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40%,省级以上技术研发平台增加至14个,引进落户高层次科创团队1个、获省扶持团队1个,引进高层次人才15人,培养高技能紧缺性人才76人,黄山恒久链、立兴化工获批设立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富凯、徽山链、明雁、中友、高山药业等企业与安徽工业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江南大学等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用对接,签订3个合作项目。新上报认定省“专精特新”企业6户,新增著名商标7个、省级名牌产品4个。进一步完善开发区管理体制,制定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实施方案,出台扶持智能化改造企业和促进开发区主导产业发展支持政策。清理盘活闲置低效用地603亩,通过多种方式重组盘活企业11户,绿色食品产业园、电子商务集聚区等加快建设,“一区多园”空间格局正在形成,开发区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专栏3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去产能

不锈钢企业由37户整合为6户、产能压减3.9万吨。清理处置僵尸企业,正博钢构、庆丰天鹰、亿通纺织等企业完成重组。淘汰力达玻纤、志远玻纤、鸿运玻纤陶土坩埚落后生产工艺,拆除陶土坩埚400余台。争取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关闭小企业等项目资金1300余万元。

去库存

制定绩溪县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住房供需基本平衡。全县库存商品房面积比2015年底减少3.66万平方米,商品住宅去化周期缩短为12个月。完成城镇棚户区改造235套,整治改造老旧小区346户。

去杠杆

争取省债券置换存量债务资金7.9亿元,顺利完成全部存量债务提前置换,每年减少融资成本约1200万元。县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公司资本金增加到1.5亿元,为县域小微企业提供应急转贷194笔、转贷资金量达4.7亿元。10户企业成功上市挂牌,其中小小科技在“新三板”挂牌,9户企业在区域性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累计融资2.62亿元。县级产业投资基金累计向企业提供股权投资3275万元、兑现各类奖补资金19923万元。

降成本

27家企业参与直供电交易业务,共为企业节约电费683万元。实施工业用地弹性出让年期制、土地使用税奖返等政策,清理规范涉企收费20项,“营改增”全面推开,执行阶段性降低企业社保缴费率政策;“4321”担保费率不超过1.2%,税融通担保费率降至1%;全面落实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贴息政策,共为23家企业担保贷款4300万元,贴息93.77万元。

补短板

围绕科技创新、文旅发展、园区转型升级、现代农业、社会民生、基础设施等短板领域实施一批项目。

  1. 乡村振兴开局起步。出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开展乡村振兴“五百工程”(百亿现代农业产业培育、百个景区村庄创建、百村家风家训引领、百村善治示范、百名能人带动增收)。主要粮食种植面积、总产量基本保持稳定,特色农业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新增山核桃、笋竹两用林、徽菜原材料、茶叶、中药材料等特色农产品基地3.3万亩,创建国家级核桃基地2个。绿色食品产业园、龙川省级农业示范区和徽菜、蜂业、茶叶三个文化园等现代农业园区加快建设,农产品加工产值年均增长10%,徽菜生产加工企业达到42家,新增农业经济组织464家、省市农业龙头企业17家、市县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8个、农民专业合作社50家、家庭农场222家。新培育4个省级以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新注册农产品商标13个,“三品一标”产品认证23个,产地认证面积25.86万亩,产品认证覆盖率76.89%,成功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金山时雨荣获“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板”称号。创建省级以上“一村一品”产业特色村8个,市级产业特色村39个。整合资金4.15亿元投入美丽乡村建设,全面实施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建设乡镇垃圾中转处理设施3座、污水处理设施39个,改造卫生厕所1199个,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9%,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6.7%,荣获全市2016年农村清洁工作先进县。完成71个中心村建设,覆盖率达95%,制定2017-2020年自然村整治方案并有序推进,24个省级中心村建设、6个政府驻地建成区整治已完成建设任务,待省验收。完成29个省级中心村农民文化乐园,实施80处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受益人口6.8万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80%。
  2. 城镇面貌更显品位。创成省级卫生县城、省级文明示范县,争创国家卫生县城。县域“多规合一”空间规划、城市总体设计、县域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乡村建设规划和10个乡镇总规编制完成,土地利用总规调整完善。县城面积扩大到11.5平方公里,高铁新站新区在建面积4.9平方公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稳步推进,城区辐射带动能力持续增强。城市品质提升工程扎实推进,县城综合功能不断完善,共实施市政重点项目30个、投入建设资金约4亿元,新建城市道路5公里,徽派立面改造2.2万平方米,新增公共停车位620个,管线杆线下地6.9公里,新改建污水管网25公里、供水管网27.3公里、排水管网6.3公里,完成老城区雨污分流改造4.5公里,新增城市燃气管道2公里,新增绿地14.7公顷、绿道20公里,南郊生活垃圾填埋场增加库容27万立方米。城区公共供水普及率达到96.03%、污水处理率达到96.72%、生活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8.8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1平方米。智慧城管平台投入运行,建成九大标准系统和店招广告管理、环卫设施管理、渣土车运输监管、综合执法、微信公众号等七个拓展系统,开通12319城管热线,制定出台有关标准,保证智慧城管平台有效运作。“两治三改”专项行动全面开展,“三违”查处保持高压态势。坚持“四镇率先”,形成雕刻时光小镇为“排头兵”,徽州味·道小镇、徽商故里小镇、摄影小镇为“生力军”,其他小镇为“后备队”的三级创建梯队,其中雕刻时光小镇成功列入首批省级特色小镇,截至目前累计投入资金5.2亿元。
  3.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杭黄铁路即将通车运营,宣绩铁路、杭临绩铁路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公路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4.9亿元,完成国省干道新改建13.86公里、农村公路畅通工程534.96公里,公路总里程达1000公里以上,通乡镇和景区二级以上公路比例达55%,G233东迁、水村-障山-歙县公路、家朋-和阳-浙江仁里公路、瀛洲-半茶-歙县公路、县乡村公路畅通工程等10个项目建成通车,S456绩谭公路绩溪段、X093扬板路改建开工建设,“一横三纵三环六联八通道”的骨干公路网络体系初步形成。综合客运枢纽建成运营,城乡公交客运一体化启动实施。扬溪源水库全面建设。完成登源河、扬之河、大源河等主要河道治理工程14.5公里,城区防洪标准由20年提高到50年一遇标准,重要乡镇提高到20年一遇标准,防洪减灾能力大幅提升。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完成5座、正在实施3座,完成大宁渠、松木塘、大官塘3个城区引水输水工程,抗旱应急水源工程4处。建成扬溪110千伏变电站、板桥头35千伏变电站,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顺利推进,新增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容量1.08万千瓦。宁国-黄山天然气管道支线绩溪段建设稳步推进。
  4. 改革开放持续深化。全面推进经济和行政体制改革、民主法治领域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治理体制改革、社会事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重要领域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已完成306项,需持续推进的改革事项85项正在推进。全面学习对接沪苏浙,制定“学安吉赶遂昌”实施方案,加强与上海松江、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西湖区的合作交流,复制推广上海自贸区服务企业“只说yes不说no”,浙江“最多跑一次”等先进做法和机制,群众和企业满意度大幅提升。制定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绩溪行动方案,力争成为全省融入杭州都市圈的先行区、G60科创走廊重要的科技成果产业化示范区、长三角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和绿色发展样板区。坚持“五个不招、两个一律”,强化产业招商,亿元以上项目利用省外资金累计到位107.8亿元。

专栏4 全面深化改革

经济和行政体制改革

“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全面推进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容缺受理、最多跑一次、窗口无否决权等改革得到省市肯定,“多证合一”等商事登记制度全面实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三变”改革试点深入推进。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完成,出台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实施办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公共资源交易监管体制改革有效落实。

民主法制领域改革

完善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制度,建立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文化体制改革

健全意识形态问题应对处置机制,妥善处置网络舆情,网评员队伍管理持续加强。成立新媒体中心负责运营掌上绩溪客户端、绩溪广电传媒网站及微信公众平台等新媒体。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深入推进。

社会治理体制改革

推行以责任制为核心的司法体制改革。深化网格化管理,推行网格员“六全工作法”。构建多元化矛盾纠纷调节机制,推行“七大调解法”,推进基层综治中心国标化建设。

社会事业体制改革

出台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加快国家教育装备综合改革试验区试点建设等实施方案,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无校籍管理”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综合医改深入推进,县医院与弋矶山医院、县中医院与黄山市人民医院组建县域医联体。建立以“1+3”为主体的旅游综合执法体制,供销社综合改革稳步推进。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出台生态文明与环境保护委员会议事规则、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等制度,环境执法联动机制取得突破,完成国有林场改革,“河长制”、“林长制”全面推行,在全省率先推行民间河长、河警制。

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在全省率先出台干部积分制管理考核办法,出台党政干部鼓励激励办法、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实施办法。创新开展标准化建设“8+2”星级创评和“5S”管理。形成“双指数”考评管理、党员“四式”管理、非公党建“321”工作体系、党员认领微心愿、共产党员户挂牌等特色做法。

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

设立巡察“一办两组”,巡察办列为县委工作机构,建立巡察人员监督管理办法、巡察报告、巡察移交、档案管理、保密等制度,在全市率先出台《绩溪县支持党员干部履职担当干事创业容错免责机制的实施办法(试行)》。

  1. 民生社会更趋和谐。全面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出台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方案,强力推进脱贫攻坚八项行动,开展“重精准、补短板、促攻坚”专项整改,持续强化精准识别、精准退出、精准帮扶,努力提升脱贫质量,实施扶贫项目410个、投入扶贫资金9215.5万元,2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3188人实现脱贫。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86.5%,省定民生工程顺利推进,投入资金15.08亿元,其中争取上级补助资金6.66亿元,县财政投入2.58亿元,人均受益6000元。新增城镇就业1.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控制在3.2%以内,开展各类就业培训3429人次,技能鉴定共3565人。开发公益性岗位573个,安置263名困难人员就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8217万元,为415位创业者担保贷款3917万元,贴息353.15万元。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6720元/人、年,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4800元/人、年。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农村五保对象全县集中供养生活标准提高到7680元/人、年,分散供养生活标准提高到6960元/人、年,共计发放城市低保金1200万元、农村低保金1932万元、五保供养金1259.4万元。全县养老床位达到1726张、其中护理型床位545张,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45张。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2.9万人,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比“十二五”增加31372人次,征收各类保险基金7.52亿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110%,累计补偿58.26万人次、1.97亿元。完成2190户农村危房改造,发放补助资金2945.5万元。被认定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城乡一体,均衡发展”格局基本形成。第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启动,7个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5.07%,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100%,公办园在园幼儿数占全县在园幼儿总数的58%。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绩溪中学高考三年共计一本达线348人、本科达线944人。完成“全面改薄”项目27个,建成公共体育场,绩溪中学教学楼、城南小学开工建设。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设施建设覆盖率100%,人均体育健身场地达1.38平方米。医疗卫生体制综合改革不断深化,组建2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家庭医生总签约率30.7%,有偿签约率10.46%,重点人群签约率63.5%。县公共卫生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完成长安镇、伏岭镇卫生院改扩建和上庄镇卫生院异址新建。获省“健康脱贫工程示范县”称号,创成省级卫生县城。完成西关故里历史文化街区环境整治、绩溪博物馆和县文化馆改造提升工程,县图书馆完成易址新建、成功创建国家一级馆,龙川、尚村列入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建馆村落,新增市级以上非遗项目11个、非遗传承人66人,市级以上非遗项目总数达到81项。完成第二次地名普查、第三次农业普查。全力实施“七五”普法规划,建立健全落实普法责任制,组织开展系列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推进全民法治教育。推进平安绩溪建设,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专栏5 脱贫攻坚八项行动

农业产业

脱贫

推广“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利用新型经营主体57家,投入资金822万元,带动2455户贫困户、26个贫困村共同发展。通过“3+X”落实产业扶贫到户项目,自主发展产业2269户。组织117名农业技术骨干,帮扶234户贫困户掌握农业技能。26个贫困村通过发展山核桃、茶叶、笋竹两用林、食用菌、露地蔬菜、油茶等木本油料以及石斑鱼养殖等特色种养业,达到产业发展或“一村一品”标准。

光伏发电

脱贫

建成15个村级光伏电站,装机容量780千瓦,104个户用光伏电站,装机容量318千瓦,已全部并网发电,村级光伏电站累计收入107万元,户用电站户均收入5000元。

乡村旅游

脱贫

6家旅游企业与59名贫困人口开展结对帮扶,直接安排贫困户就业22人。实施乡村旅游扶贫项目8个,带动贫困人口330户,781人。

就业脱贫

建成市级就业扶贫基地8家,县级居家就业扶贫基地67家,扶贫驿站9家。发放劳动力转移一次性交通补贴1937人次、62.27万元。

教育助学

脱贫

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在校学生共2309人次、182.06万元,雨露计划共补助贫困学生317人次、69.7万元,实现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及幼儿资助学段全覆盖、对象无遗漏、标准最高档。

易地搬迁

脱贫

提前完成十三五期间的54户104人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建成板桥头、金沙、家朋三个集中安置点,搬迁17户、38人,37户、66人采取易地新建住房、购买空置房和投亲靠友等方式分散安置,并落实后续产业扶持。

生态补偿

脱贫

安排26个贫困村退耕还林项目资金、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森林抚育资金、现代农业发展油茶产业项目资金864.1万元。结合推进河湖长制、林长制工作,大力开发生态信息员等农村辅助性岗位,共有15名贫困劳动者正式上岗,人均月收入1250元;选聘86名贫困人口担任林长制生态信息员,人均年收入960元。

政府兜底

脱贫

全面推行扶贫线和低保线“两线合一”,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4800元,五保散居和集中供养标准分别提高到6960元/年、人和7680元/年、人,并落实动态调整,确保应保尽保、应供尽供。对贫困患者全面取消住院预付金,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窗口即时结算;发放健康脱贫医疗服务证,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面落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三保障一兜底一补充”健康脱贫综合医保政策,截至2018年6月,共补偿11829人次,1647户、2207人,补偿金额1033.73万元。其中新农合补偿812.88万元,大病保险补偿60.64万元;民政救助103.97万元,“351”政府兜底24.08万元、受益64户、65人;“180”补偿2076人次、受益351户、403人,补偿金额32.13万元;“5090”补偿1人次,0.03万元。完成348户贫困户危房改造。

(三)重大项目推进情况

把重点项目作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制定重点项目“四督四保”协调推进办法,建立五项工作机制,对项目建设全过程动态管控和精准调度,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保障。截至2018年6月,共实施重点项目95个,列入省、市重点项目83个,新开工重点项目30个,竣工投产重点项目20个,累计完成投资88.4亿元。新谋划亿元以上项目124个,总投资494.3亿元。争取上级项目补助资金31亿元。主要亮点有:一是招引实施一批文旅大项目。中国(绩溪)气象康养小镇、黄山岭下的明珠、登源河综合文化旅游、上庄景区4A提升、徽菜美食城等项目前期扎实推进,徽博园、新安健康产业园等项目加快建设。二是城市和交通建设力度大。杭黄铁路即将如期通车运营,宣绩铁路有望年内开工,杭临绩铁路列入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G233东迁、S456绩谭公路、X093扬板线等公路项目顺利实施。新改建徽山大道、中王路、清凉峰路、西环线等城市道路,灵山路、祥云路、站前路等断头路贯通,高铁新站综合体竣工。三是发展新动能加快培育。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开始蓄水,中路高空风能发电开工建设,小小科技高端零部件、富凯特材技改、多利食品等项目加快推进,谷瑞德胶囊、弘泰电子、中瀛刺绣、宁清茶业、松鼠云詹氏等项目竣工投产。四是生态文明和民生领域扎实推进。扬溪源水库开工建设,总投资13.62亿元的生态文明基础设施、城乡污水综合处理、生活垃圾综合处理等PPP项目即将开工,实施了县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城南小学等社会事业项目。

专栏6 重点项目建设

前期工作

宣绩铁路、杭临绩铁路、绩溪通用机场、荆州至岛石公路升级改造、G330绩溪段升级改造、大源河综合整治、城区水系连通、徽厨技师学院搬迁、吴家山安置区三期、农产品物流基地、中国气象康养小镇、黄山岭下的明珠、登源河综合文化旅游开发、上庄景区4A提升、徽菜美食城、云计算研发中心等

新开工

扬溪源水库、S456绩谭公路绩溪段、X093扬板线改造、宁国至黄山天然气管道绩溪段、生态文明提升基础设施PPP、生活垃圾综合处理PPP、城乡污水综合处理PPP、城南小学、城乡公交客运一体化、中路高空发电、抽水蓄能电站500千伏送出工程、小小科技汽车高端零部件、富凯特材合金钢技改、多利食品加工、新能源汽车行星架、麦克威链轮传动、雕刻时光小镇、徽商故里小镇、徽州味道小镇等

续建

抽水蓄能电站、杭黄铁路、徽博园、新安健康产业园、徽山大道改造、西环线、好第坊、主要河流整治、农网升级改造等

竣工投产

G233东迁改造、综合客运枢纽、工业污水处理厂、水村至里昌溪公路改建、胡开文徽墨文化园、良才墨业徽墨传承传习基地、皖南片驾驶培训基地及机动车检测站、宁清茶叶资源综合利用、松鼠云詹氏山核桃加工、弘泰电子、谷瑞德胶囊、徽菜产业化融合发展等

二、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

(一)外部发展环境发生了新变化。从国家层面看,党的十九大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理论成果,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政治判断,明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对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两步走”战略安排。中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军民融合等新发展战略,提出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提出“六个稳”、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扩大改革开放、建立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等重大举措。与此同时,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引发经济格局重塑,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科技、新材料等新兴领域的战略布局加速形成,新科技、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创新要素高度集聚,产业分工趋于细化,我国经济正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随着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城市群等诸多国家战略向纵深推进,杭州都市圈、G60科创走廊等重大平台不断升级,长三角区域迈入一体化发展的新阶段。从省市层面看,安徽省将五大发展行动计划作为新时代现代化建设的总抓手,全面提高五大发展美好安徽的现代化水平,为全省发展树立更高的坐标。宣城市提出打造“四个特色之城”、加快建设皖苏浙省际交汇区域中心城市、争当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安徽排头兵的战略目标,力争在新一轮发展中走在全省前列。这些都给我县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二)内部面临诸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绩溪迈进高铁发展、绿色发展、文化兴盛、乡村振兴新时代,站在了新的起点上,但是也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一是创新发展短板突出。县域经济发展动能不足,主导产业不强,传统产业支撑作用持续弱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快。企业创新能力不强,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人才支撑不足。受环保约束趋紧、原材料价格上涨、用工成本高位运行等因素影响,企业经营压力加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呈现逐年减少趋势。传统服务业比重大,现代服务业引领不明显,文化旅游、电子商务、健康养生等集聚发展成效不高,服务业企业规模较小、缺乏龙头企业,社会消费增速出现下降趋势。二是城乡发展不协调。随着“三区三线”划定,县域可供开发利用空间不断缩减,空间开发与保护矛盾进一步凸显,“一张蓝图”还需优化。县城综合功能不强,县城建设管理水平有待提升,教育、卫生、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与人民群众的需求有差距。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业经营效益不高,农民增收乏力,农村社会管理亟待加强,垃圾、污水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历史欠账较多。三是项目建设难度加大。部分规划项目质量不高,可行性不强,难以落地实施。项目管理建设水平不高,前期工作推进不快,要素保障不够有力,土地、拆迁、融资等制约因素未能有效缓解,协调难度增大。重点项目开工少,部分重点项目形象进度滞后,投资增速下降、有效投资不足。四是发展不确定因素增多。中美贸易冲突逐渐升温,负面效应逐步升级,部分重点企业和行业受其影响较大,下步形势难以预判。五是规划执行力需进一步提升。少数党员干部创新意识、担当意识、规划意识不强,工作理念、能力、作风与新时代要求不适应,《纲要》确定的部分重点任务和重大项目执行不够到位。

综合判断,“十三五”中后期,绩溪仍处于交通优势凸显期、新旧动能转换期、全面深化改革期、开放合作黄金期、共享发展提升期,是绩溪迈进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重要关口。面对新时代、新变化、新问题,只有坚定新发展理念,抓住国家政策叠加的重大机遇,选准发展着力点和发展路径,聚集科技、人才、资本等高端要素,努力化解经济社会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才能确保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顺利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

三、进一步推动《纲要》实施的建议

(一)调整《纲要》指导思想

建议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等有关内容充实进《纲要》指导思想,重新表述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深刻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2468”发展思路,以落实“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建设现代化“四个特色之城”、加快打造“两大目的地”为总抓手,争当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安徽排头兵,聚力实施“双百”工程,确保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调整《纲要》部分指标

总体上看,经过两年半的努力,“十三五”规划纲要大部分指标完成情况符合预期,预计《纲要》中提出的大部分指标都能如期完成,但也有少数指标低于预期或完成有差距,为提高《纲要》目标的科学性和引领性,建议对部分指标做出调整。

  1.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两项指标取消总量目标。由于统计部门压基数的原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两项指标的总量较2015年减少近一半,造成总量目标难以完成。考虑下一步可能会继续缩减基数,总量目标无法测算,且从2018年开始该两项指标均不对外公布总量,因此,建议该两项指标取消总量目标,增速目标不变。
  2. 调低森林覆盖率、空气质量指数(AQI)达到优良天数占比两项约束性指标。建议森林覆盖率由80%调整为78.35%左右,空气质量指数(AQI)达到优良天数占比由95%以上调整为92%以上,调整后两项指标均符合省、市的考核要求。

需要说明的是,预期性指标是预期性、导向性的,由于外部环境和自身条件发生变化,部分指标完成进度与预期目标不吻合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和客观实际的,也是正常的。因此,针对研发经费占比、高新技术企业数两项低于预期的指标,建议加大工作力度争取在后两年完成,本次不进行调整。

(三)推进《纲要》实施的对策措施

为贯彻落实上级提出的新目标、新部署、新要求,有效解决《纲要》实施以来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确保后两年《纲要》顺利实施,建议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措施:

  1. 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一是着力补齐创新发展短板。持续推进全民创业创新,构建多层次创业创新平台,培育壮大创业创新主体,提升创业创新服务水平。加大高技术企业培育力度,增加研发经费投入,加快发展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积极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用对接,建成一批省级以上研发平台,引入一批科创成果产业化项目。鼓励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加大关键技术、核心工艺的研发力度。实施“绩溪聚才行动”,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激励机制,吸引聚集各类人才来绩溪创业创新。二是强化新型工业支柱地位。明确以开发区为主的工业空间布局,建立以空间准入、行业准入和项目准入“三位一体”项目投资准入制度,新建工业项目原则上一律进入开发区,推动符合入园条件的乡镇工业企业入驻开发区。完善“4+1”产业政策体系,推动招引、兼并、重组上下游企业,培育壮大产业发展规模,努力打造机械、健康食品医药等制造业百亿产业集群。更加注重融合发展,引导机械链条等传统产业向先进制造业升级、化工医药和食品加工产业向大健康产业延伸,鼓励中小微企业通过专业分工、服务外包、订单生产等方式参与大企业的产业链配套。大力发展智能型制造、服务型制造,将新技术、新产品融入并应用于传统制造,更新应用智能化生产设备,建设一批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助推制造业迈向中高端。三是扶持壮大实体企业。持续开展“四送一服”双千工程,进一步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社保、用能成本,拓宽实体经济融资渠道,组织开展审批服务进园区、进企业活动,努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建立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引导机制,持续深化“个转企、小升规”,培育更多富有活力的中小微企业,推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加强“五上”企业培育,建立并动态调整培育名单,分类指导、精准扶持。争创安徽省质量强县,支持企业争创中国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安徽名牌产品,支持企业主导或参与制订相关标准。弘扬激励企业家精神,实施优秀企业家培养工程,评选年度优秀企业家。四是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实施传统景区提升、历史文化生态走廊与“皖浙天路”、古城旅游综合开发及乡村旅游等工程,推进旅游景观全覆盖、旅游设施全覆盖、旅游服务全时段,确保创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培育文化旅游百亿产业,加快“旅游+”、“+旅游”,推动文化旅游与教育体育、健康养生深度融合,积极培育休闲采摘、生态观光、森林康养、高端民宿、森林人家等乡村旅游新业态。加快补齐旅游发展短板,解决好部分景区连接道路和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乡村民宿和农家乐服务水平不高、旅游特色商品不多等问题。五是积极发展数字经济。推进互联网与工业、农林、文旅、康养、商贸等融合发展,大力培育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数字创意、移动传播等相关产业,积极加入长三角商用5G网络规模布局和先试先用。巩固提升电子商务进农村全覆盖成果,完善农村电商服务体系,培育电子商务百亿产业,做强电商产业集聚区。六是坚决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规范新增政府债务,坚持适度举债,量力而行的原则,做到债务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财力相适应。遏制和化解隐性债务,防范政府性债务风险。常态化加强全口径政府举债管理,落实政府举债终身问责制和债务问题倒查机制,强化财政预算硬约束。健全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和联合处置机制,开展非法违规金融活动打击行动、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行动、地方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压降行动,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2. 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新格局。一是着力提升城区辐射带动和承载能力。深入推进“四创一建”,抓好安居、畅通、生态、光彩四大工程,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功能更加完备,打造宜居宜游特色城市。实施市容提升行动、环境洁净行动、违法建设治理行动、城建“清零”行动、主街道乱搭建清理行动,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创成国家卫生县城。加快促进有条件在县城稳定就业生活的农村人口市民化,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基本公共服务同城同待遇。二是实施乡村振兴“五百”工程。编制乡村振兴规划,坚持要素、资源、公共服务等向乡村倾斜,吸引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更多向乡村流动,在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创造“绩溪特色”。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各种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农业科技推广运用。持续推进垃圾和污水治理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入推进农村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巩固提升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常态化水平,全面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处理。编制全县农村公路网规划,全面建立县、乡、村三级路长制,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并争创示范县,加快实施城乡公交客运一体化。三是加快推进特色小镇建设。提升雕刻时光小镇建设水平,加快推进摄影小镇和徽州味·道、徽商故里小镇建设。把特色小镇作为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重要结合点,以严格遵循发展规律、严控房地产化倾向、严防政府债务风险为底线,促进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
  3. 加快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绩溪样板。一是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推进巩固城区燃煤锅炉清零、施工工地扬尘整治、机动车污染控制等成果,持续推进餐饮油烟治理和烟花爆竹禁燃禁放,深入推进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打赢蓝天保卫战。全面治理“散乱污”企业,加强固定污染源排放和分散式面源污染管理,大力整治城区黑臭水体,实施农业面源污染整治行动,打赢碧水攻坚战。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有序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严格管控土壤环境风险,打赢净土持久战。二是落实美丽长江经济带建设。推动河长制从全面建立到全面见效,开展河流“清四乱”专项行动,加强扬之河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的保护,推进水生态环境质量保持优良。守好境内主要河流岸线保护范围,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岸线资源,严控水资源开发利用强度,严厉打击涉河违法违规行为,确保实现水更清、岸更绿、产业优的目标。三是实施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修复工程。持续推进林长制,大力推行生态复绿补绿增绿,抓好主要河流两岸沿线、乡镇建成区、村庄居民区的绿化美化,对宜林荒地荒滩、村旁路旁等绿化空白区域,通过推广乡土树种造林。加强森林抚育经营,开展退化林修复,改善林相和林分结构,精准提升林分质量。加强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绩溪)建设和管理,深入推进并巩固采砂制砂、农村小水电、非煤矿山、殡葬管理、粘土砖瓦窑等整治行动成果。四是推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两山”理念,巩固提升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成果。加快构建主体功能区空间治理体系,进一步优化空间开发布局,严格实施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建立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和生态责任离任审计制度。完善县乡村“三位一体”环境监管体系,进一步落实各乡镇水环境、空气质量管理职责,强化水环境和空气质量目标管理,建成涵盖大气、水、土壤的环境质量监测网络。五是建立健全多元生态补偿机制。扩大应用新安江生态补偿试点经验,推动实施县域间、乡镇间地表水断面生态补偿和污染赔偿机制,探索建立湿地和空气质量生态补偿机制,扩大森林生态补偿范围,实现空气、森林、湿地、河流等重点领域生态保护补偿全覆盖,力争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推进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常态化、长效化建设,参与打造新安江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制示范区。积极争取新安江生态补偿资金份额,在现有工作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在流域环境综合治理、水污染防治、生态保护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等方面谋划实施一批重大项目。
  4. 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是深度融入杭州都市圈和参与大湾区建设。发挥区位优势,以杭州都市圈新一轮规划编制为契机,进一步找准我县在杭州都市圈的区域定位和产业发展方向,推进各类规划充分与其衔接。加快构建立体、便捷、通达的融杭交通网。依托杭黄铁路的串联作用,加快融入“名城-名湖-名山”黄金旅游线路,深化全域旅游共建合作。二是积极融入G60科创走廊战略布局。努力提升我县优势产业在长三角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紧抓上海、杭州、合肥等地科创成果外溢转移的新机遇,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推动科技成果在我县转化、产业化。积极对接G60科创走廊、杭州城西科创和城东智造大走廊等高能级平台,深度参与G60科创走廊产业分工和开展园区合作。三是推进开发区改革创新发展。加快健康制造和文化产业两大基地建设,力争将其打造成全省领先的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加大闲置用地清理盘活和低效企业嫁接重组力度,形成“腾笼换鸟”良性机制。建立以“亩产论英雄”为核心的企业分类管理制度,综合考虑亩均产出、亩均税收、单位能耗、污染排放等指标,构建“亩产效益”综合评价体系,实行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促进各种资源要素向主导产业、优质企业流动。编制开发区相关专项规划,加强供气供热、污水处理、物流服务等方面保障和配套。实施开发区循环化改造,提升清洁生产水平,实现能源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废物交换利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四是扎实推进精准招商。围绕文化旅游、机械制造、健康食品医药、电子商务等主导产业推进产业链招商,参与区域一体化招商和项目一体化布局,培育引进标志性引领性的重大产业项目。完善招商引资政策,加强产业政策与长三角区域兄弟城市的衔接,促进科创要素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五是打造“四最”营商环境。学习借鉴福建晋江“四到”“四办”服务理念,当好企业发展“推车手”和“服务员”。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优化政府权责清单和涉企收费清单,完善公共服务清单和中介服务清单,强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依法平等保护各类产权,全面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
  5. 加快建成更加平安幸福的美好家园。一是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继续坚持现行扶贫标准和脱贫目标,更加注重脱贫质量,更加注重精准帮扶稳定脱贫,更加注重外部帮扶与激发内生动力并重,更加注重开发式与保障性扶贫并重。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完善精准脱贫、监测评估、防范返贫、责任落实“四项”工作机制,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八大行动”,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二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基层基本公共服务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重点围绕教育体育、医疗卫生、就业创业、社会保障、养老服务、住房保障、公共文化、残疾人服务等八大领域,着力提升公共服务配置水平,下大力气解决城区学前及义务教育基础设施不足、贫困村公共服务设施落后等问题。推动更高质量就业,加强创业培训和创业扶持、创业指导服务。巩固扩大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创建成果,促进各类教育均衡发展。实施全民健康生活方式促进计划,举办能固定、有特色、有影响力的体育品牌赛事。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提升县域医疗水平和卫生计生服务能力,确保国家卫生县城和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成功。推进市民素质和公民道德建设、文化惠民提档升级、文化产业发展、文化“四名”工程。三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深入推进全民参保登记,实现法定人群应保尽保。推进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制度整合。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加大住房保障力度,稳步扩大保障范围,租售并举、多渠道满足居民不同层次住房需求。健全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四是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完善社会矛盾预防化解机制,加快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建设,深化社会服务管理平台建设,推进平安细胞、守护平安、阳光信访、安全生产“铸安”工程,加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和应急体系建设。推进信用绩溪建设,打通采集渠道,实现信用数据归集全覆盖,构建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
  6. 坚持以高质量项目建设作为支撑。制定稳投资政策措施,扩大合理有效投资,充分发挥投资在稳增长中的关键作用。找准新发展理念引领下谋划项目的重点,加大基础设施补短板力度,聚焦基础设施、农村农业、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储备一批补短板重点项目。做实项目前期工作,进一步整合、简化投资项目报建手续,优化投资项目评估审批流程,推动土地、资金等要素优先向好项目、大项目配置,推动更多项目尽快开工。对进展较慢的项目要分析原因,找准并解决阻点问题,加快推进。落实“四督四保”要求,坚持重点项目“五项机制”,做好分层分级调度。确保抽水蓄能电站按期投产发电,力争宣绩铁路、杭临绩铁路尽早开工,开展绩溪通用机场前期工作,推进黄山岭下的明珠、中国气象康养小镇、登源河综合文化旅游、上庄景区提升工程、徽菜美食城、徽博园、新安养老院等文旅大项目,加快生态文明基础设施提升PPP、城乡污水处理PPP、城乡垃圾处理PPP等生态环保项目,推进扬溪源水库、大源河综合治理,扬之河综合治理等水利工程建设,实施城南小学、吴家山安置区三期等基层基本公共服务功能建设项目,推动小小科技汽车高端零部件智能化生产、黄山恒久链年产70万米欧标输送用平顶链等产业项目按计划建成投产。进一步落实促进民间投资政策措施,加快放开民间投资市场准入,强化PPP项目谋划推进,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参与建设。密切关注投资导向,精心包装项目,积极争取上级补助资金。
  7. 进一步强化规划实施保障。一是加强规划纲要各项指标的落实。各部门、各乡镇要按照《关于建立健全绩溪县“十三五”规划纲要实施机制的意见》(绩办〔2017〕50号)要求,切实维护《纲要》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对承担的主要指标进一步细化分解,在年度计划中予以落实。二是推动主要任务和重大项目加快实施。围绕规划确定的主导产业、重点领域,制定实施方案予以落实,同时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坚持规划引领项目、项目落实规划,按照有关规定,简化《纲要》中重大工程项目审批程序并优先保障规划选址、土地供应和资金安排。三是加强动态监测和调度。加强对《纲要》实施情况监测分析,及时发现苗头性、趋势性问题,提高监测分析的及时性、全面性和准确性。针对低于预期的指标,要认真分析原因,及时提出有效措施,确保各项目标如期完成。四是加大督查力度。县委督查室、县政府政务督查室将《纲要》实施情况列入督查计划,适时组织开展专项督查。依法向县人大报告《纲要》实施情况,自觉接受人大监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0条评论

*正文:
验证码: captcha

网友评论列表

    暂无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