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辈版
绩溪县生态环境分局(原环保局)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县生态环境分局> 重大决策预公开> 意见征集
索引号: 11341700MB1723593J/202212-00056 组配分类: 意见征集
发布机构: 绩溪县生态环境分局(原环保局) 主题分类: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名称: 《绩溪县践行“两山”理念 推进“两山”转化实施意见(送审稿)》书面审议说明 文号:
生成日期: 2022-12-27 发布日期: 2022-12-27
索引号: 11341700MB1723593J/202212-00056
组配分类: 意见征集
发布机构: 绩溪县生态环境分局(原环保局)
主题分类: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名称: 《绩溪县践行“两山”理念 推进“两山”转化实施意见(送审稿)》书面审议说明
文号:
生成日期: 2022-12-27
发布日期: 2022-12-27
《绩溪县践行“两山”理念 推进“两山”转化实施意见(送审稿)》书面审议说明
发布时间:2022-12-27 11:49 来源:绩溪县生态环境分局(原环保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绩溪县践行“两山”理念 推进“两山”转化实施意见(送审稿)》书面审议说明

 

根据县委、县政府要求,县环委办牵头起草了《绩溪县践行“两山”理念 推进“两山”转化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于2022年11月9日发至各乡镇和县直有关单位征求意见,并根据反馈情况进行了修改。

现提请县生态文明与环境保护委员会四季度专题会议书面审议,各单位如有修改意见和建议,请于2023年元月6日前反馈至县环委办。

 

 

 

2022年12月27日

 

 

 

 

 

 

 

 

 绩溪县践行“两山”理念 推进“两山”转化实施意见(送审稿)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通过大力推进绩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体制机制建设,突出抓好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产业绿色转型、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重点环节,加快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丽家园,努力打造美丽中国“绩溪样板”。现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意见。

一、总体目标

2025年,聚焦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等,形成多条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和地区生产总值(GDP)双增长,探索推行GDP与GEP双核算、双运行、双提升机制。

县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持良好,空气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不超过22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例达95%以上;水环境质量总体达省市要求。重大环境安全事件零发生。完成上级下达的节能减排年度任务。全县森林覆盖率稳定保持在78.26%以上;生态经济创新发展先行区形象初具,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比率达到65%以上,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两山”思想实践创新成果得到共享,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公众对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的满意率达80%以上。    

二、重点任务

(一)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动力

1.建立价值核算评估应用机制。以维系生态系统原真性和完整性为导向,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可操作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评估体系。围绕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生态产品政府采购、生态产品交易市场培育、生态产品质量认证、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等方面,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体系。完善绩溪生态产品目录清单,科学评估各类生态产品的潜在价值量。建立县域绿色GEP考核体系,基于绿色GEP核算,探索推行GDP与GEP双核算、双运行、双提升机制,实现绩溪发展质量变化情况的常态化跟踪评估,丰富和完善成果评价体系。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年度目标考核制度,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工作纳入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内容,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评价领导干部政绩、评优和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引导乡镇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关系。(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农水局、县文旅局、县审计局、县林业局、县生态环境分局)

2.完善绿水青山保护机制。统筹推进新安江——千岛湖国家生态补偿实验区建设,以加强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为基础,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探索市场化、多元化补偿为重点,以完善协调联动机制为保障,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取得显著成效,保障下游水环境和生态安全,协同建设试验区取得新突破。严格实施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执行联动机制,确保主体功能区政策精准落地。(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县农水局、县林业局、县生态环境分局)

(二)突出生态保护修复,夯实生态本底

3.实施绿水工程。抓好饮用水源地保护,实施饮用水水源地及周边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完成扬溪源饮用水源地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巩固提升河长制,建设美丽河湖。推进经开区工业污水处理厂二期建设工程,加快污水管网提升改造,实现园区企业纳管排污全覆盖。推进老城区雨污管网改造项目,进一步完善城区生活污水收集管网,提高污水收集率。推进非中心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完成所有乡镇政府驻地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治理农村黑臭水体。推进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巩固入河排污口整治成果。(责任单位:县经开区管委会、县住建局、县农水局、县生态环境分局、各乡镇)

4.实施青山工程。继续深化林长制工作体系建设,做活“绿文章”。加快林业碳汇和国家储备林建设进程,编制我县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规划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并在条件成熟的乡镇先行推动集体林权流转,高标准推进国家储备林建设。深化林业综合改革,持续推进林权抵押贷款与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增户扩面”。指导村集体开展竹林、山核桃等林地流转与托管,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推动林业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造林绿化攻坚工程、森林质量提升工程、绿色产业富民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生态公益林工程、长江防护林工程、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工程,开展人工造林,建设森林长廊示范段。推进林业产业以生态保护为导向的开发模式,创新林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真正把我县133万亩森林建设成为水库、粮库、碳库、钱库。继续开展“绿盾”专项行动,持续强化清凉峰自然保护区、龙川风景名胜区等各类自然保护地的执法监管,提高规范化建设水平。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提升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功能。(责任单位:县林业局、县农水局、龙川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清凉峰自然保护区管理站、县生态环境分局)

5.实施蓝天工程。大力推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和用地结构,努力推进从源头削减污染物排放量。强力推动化工、印刷、建材、表面涂装、机动车维修等行业的废气治理。严格执行重点行业特别排放限值制度,全面整治非道路移动机械,抓好各类扬尘等面源污染治理,健全落实餐饮油烟、道路扬尘管控长效机制,持续抓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城市建成区以及重点管控区域的烟花爆竹禁燃禁放等工作。加强区域联防联控,实施《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积极做好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责任单位:县经开区管委会、县发改委、县公安局、县住建局、县交运局、县农水局、县城管执法局、县生态环境分局)

6.实施净土工程。实施建设用地准入管理,防范人居环境风险,对涉及化工、制药或涉及重金属、永久性有机污染物排放的企业用地,拟收回土地使用权或拟变更为居住、商业、公共设施等敏感用途用地的,按照“谁污染、谁治理”原则,由土地使用权人实施环境调查、风险评估和土壤修复。强化环境执法监管,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严格土地开发利用规划管控,强化建设用地规划审查,改进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审查,防范人居环境风险。(责任单位:县民政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农水局、县生态环境分局

(三)聚焦“四大行动”,创新实现路径

7.聚焦开发区提质增效,发展生态工业优化园区布局,加快提升经开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园区服务配套设施和产业发展环境。聚力产业集群发展,深入开展高端金属新材料产业补链固链强链行动,推动富凯特材等企业实施研发生产项目,延伸产业链,引进下游精密加工企业,推动新能源汽车、链传动等高端机械零部件产业走向集群化;加快推进小山健康医疗产业园、长三角绿色农产品加工供应基地等小微企业园建设,做强医疗康养产业;全力打造省级电子商务产业集聚示范区,做优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形成高质量发展新增长点。培育壮大企业主体,深入实施龙头培育工程,全力支持推动富凯特材、小小科技等优质企业挂牌上市。打造赋能创新平台,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责任单位:县经开区管委会牵头,县发改委、县科技商务经信局、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招商合作服务中心按职责抓好落实

8.聚焦乡村振兴,发展生态农业全面推进示范工程,深入开展“百县千乡万村”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加快实施茶菊飘香·雕刻时光、登源河畔·徽州味·道、健康食品·绿色廊道3个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全面推进乡村产业提升,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抓好高标准农田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特色产业延链强链补链;因地制宜发展山核桃、茶叶、生猪等农业种养业,培育壮大特色优质农产品品牌;强化“双招双引”,加快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区和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深化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聚力打造绿色养生、徽菜原材料等特色项目;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引导开发徽菜、徽墨、徽雕等特色旅游商品。稳妥实施乡村建设,因地制宜编制好发展规划,分级分区分类保护利用传统古村落,全面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深入实施农村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及村庄清洁行动、绿化美化行动,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彰显徽风皖韵的美丽乡村。(责任单位:县农水局牵头,县乡村振兴局、县林业局、县发改委、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文旅局、县住建局、县城管执法局按职责抓好落实

9.聚焦文化兴县,发展生态旅游业。发挥绩溪“名人名村名城,美食美景美文”优势,用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金字招牌,打响中国徽菜之乡、中国厨师之乡、中国徽墨之乡品牌,创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加快传统景区提档升级,全面提升景区品质,大力实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绩溪糸巷等项目,打造良安路文旅融合示范片区;引入精品民宿群、红色研学旅游、乡村体验示范基地等项目,提升全域景区质量完善旅游配套设施,着力构建全域美丽公路和城乡旅游服务两个体系,提速推动杭临绩高铁、绩溪通用机场等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启动实施G233郎家溪至仁里段、S346荆州隧道工程、桥和线升级改造工程,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畅通乡村旅游“最后一公里”。 丰富产品供给营,销持续推进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引进休闲度假、研学旅游、健康养老、体育健身等新项目、服务,提升文旅产品供给能力,加快打造“文旅康养目的地”。搭好中国徽菜美食文化旅游节平台,加快“绩溪徽菜馆”战略布局和公共品牌注册;高质量承接全国性体育赛事,提升城市品牌形象。(责任单位:县文旅局牵头,县委宣传部、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县住建局、县农水局、县乡村振兴局、县交运局按职责抓好落实

10.聚焦新型城镇化建设,打造美丽城乡。深入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展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新风貌,提速推进绩溪县历史文化名城基础设施提升改造、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城市更新综合提升、老旧小区改造、生活垃圾转运配套设施等城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快推进城区公共服务设施补短板项目,完善城区市政路网,改善城区面貌,提升城市形象。全面推进城乡建设,完善城乡服务功能,加快实施绩溪县社会福利中心三期、健康驿站、暖民心快乐健身行动建设、数字绩溪建设等项目;科学规划,有序实施乡镇集镇区服务功能提升、吴家山学校新建、绩溪中学迁建、灵山体育运动公园、绩溪县公共卫生体系能力提升、绩溪县中心医院和城乡公益墓葬区建设等社会服务功能项目,建设生态宜居特色城市。支持乡镇以文旅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特色化、互补式发展,持续壮大镇域特色经济。强化个性设计,塑造各具风格、规范有序的“小镇印象”;提升雕刻时光小镇建设水平,加快推进摄影小镇和徽州味道、徽商故里小镇建设,打造特色城镇。(责任单位:县住建局牵头,县民政局、县卫健委、县数据资源局、县教体局、县国投公司、县城管执法局按职责抓好落实

(四)传承创新徽文化,弘扬“两山”思想

11.推进徽文化与“两山”思想融合。发挥徽文化核心区优势,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丰富拓展徽文化“天人合一”的时代内涵,推进徽文化和“两山”重要思想深度融合。重视乡土文化、原始风貌、民间艺术、农耕文化、民风民俗等文化资源的保护和传承,深挖方言、戏曲、民俗、家训、工匠等传统文化资源中的生态元素和生态思想,结合百村家风家训引领工程,修订现代家训,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零门槛”弘扬“两山”重要思想。(责任单位:县文旅局)

12.加强“两山”重要思想宣传教育。完善“两山”重要思想宣传载体。依托现有乡村文化长廊、农民文化乐园开展“两山”重要思想宣传,建设融入生态文化元素、特色鲜明、类型丰富的科普馆、体验中心等生态文化科普场所,设置科普步道、科普长廊、宣传亭、标识牌等生态文化宣教设施。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新媒体等媒介,强化“两山”思想的宣传教育,教育广大干部群众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感恩自然,切实转变发展观念和消费理念,大力倡导文明、节约、绿色的消费方式和生活习惯。将“两山”文化列入党校干部培训的主体班次、干部网络教育的必修课程以及全县中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牵头,县委组织部、县委党校、县教体局、县文旅局等配合)

13.开展“两山”实践创新横向交流。加强与安吉、丽水等“两山”重要思想实践创新基地市县的交流合作,深入学习“两山”重要思想并借鉴其实践成果,坚持推进污染治理与加强生态保护并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邀请专家学者和企业家来绩讲学讲座,推动“两山”重要思想研究成果在我县转化、产业化,强化领导干部的生态经济价值观。加强与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战略合作,引进相关团队,进行理论创新,建设一批“两山”重要思想成果转化项目。(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

三、保障措施

14.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绿色发展领导体系,发挥县生态文明与环境保护委员会统领作用,完善县环委办、河长办、林长办等有生态建设职能的协调机构,强化部门和乡镇协调配合,形成全县“一盘棋”的工作格局。各乡镇各部门聚焦“两山”创建重点工作,科学制订阶段性目标、工作任务和政策措施,让“两山”理论在绩溪形成更多生动实践。(责任单位:县环委办牵头,生态文明委员会成员单位配合)

15.突出规划引导以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生态、农业、城镇空间为对象,摸清生态家底,综合评价县域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现状,科学确定生态修复工作的战略目标、空间布局、重大工程、政策措施,按照保证生态安全功能、突出生态系统功能、兼顾生态景观功能的工作思路,系统推进生态保护修复,为“两山”转化提供生态支撑。(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牵头,县生态环境分局配合)

16.加大资金投入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生态建设资金,整合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资金等政策性补偿资金。建立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规划重点项目库,扩大融资渠道,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创建。(责任单位:县财局牵头,生态文明委员会成员单位配合

17.严格督查考核将两山转化工作纳入对乡镇、县直单位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加大工作调度,及时分析创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破解对策。加强工作督查调度和通报,确保工作有序推进,取得实效。责任单位:县政府办、环委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