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辈版
绩溪县应急管理局(原安监局)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县应急局> 行政权力运行> 行政权力运行结果> 行政强制
索引号: 0000001070701201801001 组配分类: 行政强制
发布机构: 绩溪县应急管理局(原安监局) 主题分类: 市场监管、安全生产监管 / 企业
名称: 行政强制目录 文号:
生成日期: 2019-03-25 发布日期: 2019-03-25
索引号: 0000001070701201801001
组配分类: 行政强制
发布机构: 绩溪县应急管理局(原安监局)
主题分类: 市场监管、安全生产监管 / 企业
名称: 行政强制目录
文号:
生成日期: 2019-03-25
发布日期: 2019-03-25
行政强制目录
发布时间:2019-03-25 00:00 来源:绩溪县政府办公室 浏览次数: 字体:[ ]
             
行政强制 45 在重大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时责令撤出人员,暂时停产停业或停止使用   《安全生产法》第六十二条第一款第(三)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依法开展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工作,对生产经营单位执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行使以下职权:(三)对检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应当责令立即排除;重大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责令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责令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相关设施、设备;重大事故隐患排除后,经审查同意,方可恢复生产经营和使用;《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15号)第十六条生产经营单位被责令限期改正或者限期进行隐患排除治理的,应当在规定限期内完成。因不可抗力无法在规定限期内完成的,应当在进行整改或者治理的同时,于限期届满前10日内提出书面延期申请,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在收到申请之日起5日内书面答复是否准予延期。
生产经营单位提出复查申请或者整改、治理限期届满的,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自申请或者限期届满之日起10日内进行复查,填写复查意见书,由被复查单位和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复查人员签名后存档。逾期未整改、未治理或者整改、治理不合格的,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安全生产监管监察职责和行政执法责任追究的规定》第十一条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在监督检查中,发现生产经营单位存在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的,有权依法采取下列行政强制措施:(一)对有根据认为不符合安全生产的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在用设施、设备、器材,违法生产、储存、使用、经营、运输的危险物品,以及违法生产、储存、使用、经营危险物品的作业场所予以查封或者扣押,并依法作出处理决定;(二)扣押相关的证据材料和违法物品,临时查封有关场所;(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强制措施。 实施查封、扣押的,应当制作并当场交付查封、扣押决定书和清单。第十二条安全监管监察部门依法对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生产经营单位作出停产停业、停止施工、停止使用相关设施、设备的决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依法执行,及时消除事故隐患。生产经营单位拒不执行,有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现实危险的,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经本部门主要负责人批准,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可以采取通知有关单位停止供电、停止供应民用爆炸物品等措施,强制生产经营单位履行决定。通知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有关单位应当予以配合。安全监管监察部门依照前款规定采取停止供电措施,除有危及生产安全的紧急情形外,应当提前二十四小时通知生产经营单位。生产经营单位依法履行行政决定、采取相应措施消除事故隐患的,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及时解除前款规定的措施。
1、立案阶段责任:在检查中或者事故调查中发现、或者接到举报的,生产经营单位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违法案件,应予以审查,决定是否立案。
2、调查阶段责任:对已经立案的案件,进行调查时,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调查时应出示执法证件,收集相关证据,允许当事人辩解陈述,执法人员应保守有关秘密。
3、审查阶段责任:案件调查人员提出拟处理意见,报领导批准后决定是否予以强制措施。
4、告知阶段责任:在做出行政强制决定时,通知当事人到场,当场告知当事人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理由、依据以及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救济途径,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制作现场笔录。
5、执行阶段责任:制作并当场交付采取强制措施决定书和清单。重大事故隐患排除后,经审查同意,方可恢复生产经营和使用。
6、其他法律法规规章文件规定应履行的责任。
因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行政职责,有下列情形的,行政机关及相关工作人员应承担相应责任:
1、无法定依据或者超越法定权限实施行政强制的;
2、违反法定程序实施行政强制的;
3、非法定主体实施行政强制的;
4、发现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未按规定采取措施,导致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
5、重大事故隐患排除后,不及时批准恢复生产经营和使用;
6、利用行政强制权为单位或者个人谋取利益的;
7、未按照年度安全监管执法工作计划、现场检查方案履行法定职责的;
8、发生贪污腐败行为的;
9、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文件规定的行为。
行政强制 46 查封或者扣押不符合保障安全生产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设施、设备、器材   《安全生产法》第六十二条第四款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依法开展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工作,对生产经营单位执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行使以下职权:(四)对有根据认为不符合保障安全生产的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设施、设备、器材以及违法生产、储存、使用、经营、运输的危险物品予以查封或者扣押,对违法生产、储存、使用、经营危险物品的作业场所予以查封,并依法作出处理决定。

1、立案阶段责任:在检查中或者事故调查中发现、或者接到举报的,生产经营单位的设施、设备、器材不符合保障安全生产的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违法案件,应予以审查,决定是否立案。
2、调查阶段责任:对已经立案的案件,进行调查时,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调查时应出示执法证件,收集相关证据,允许当事人辩解陈述,执法人员应保守有关秘密。
3、审查阶段责任:案件调查人员提出拟处理意见,报领导批准后决定是否予以查封或者扣押。
4、告知阶段责任:在做出行政强制决定时,通知当事人到场,当场告知当事人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理由、依据以及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救济途径,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制作现场笔录。
5、执行阶段责任:制作并当场交付查封、扣押决定书和清单,查封、扣押清单一式二份,由当事人和行政机关分别保存。查封、扣押在15天内作出处理决定。
6、其他法律法规规章文件规定应履行的责任。
因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行政职责,有下列情形的,行政机关及相关工作人员应承担相应责任:
1、无法定依据或者超越法定权限实施行政强制的;
2、违反法定程序实施行政强制的;
3、非法定主体实施行政强制的;
4、使用、丢失或损毁扣押财物,给行政相对人造成损失的;
5、发现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未按规定采取措施,导致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
6、在查封、扣押法定期间不作出处理决定或者未依法及时解除查封、扣押的;
7、利用行政强制权为单位或者个人谋取利益的;
8、未按照年度安全监管执法工作计划、现场检查方案履行法定职责的;
9、发生贪污腐败行为的;
10、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文件规定的行为。
行政强制 47 在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或可能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时采取强制措施   《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8号)第六十五条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或者有证据证明危害状态可能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可以采取下列临时控制措施:(一)责令暂停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的作业;(二)封存造成职业病危害事故或者可能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的材料和设备;(三)组织控制职业病危害事故现场。
在职业病危害事故或者危害状态得到有效控制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及时解除控制措施。
1、立案阶段责任:在检查中或者事故调查中发现、或者接到举报的,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或者有证据证明危害状态可能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的或者可能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的材料和设备;组织控制职业病危害事故现场措施的违法案件,应予以审查,决定是否立案。
2、调查阶段责任:对已经立案的案件,进行调查时,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调查时应出示执法证件,收集相关证据,允许当事人辩解陈述,执法人员应保守有关秘密。
3、审查阶段责任:案件调查人员提出拟处理意见,报领导批准后决定是否予以查封或者扣押。
4、告知阶段责任:在做出行政强制决定时,通知当事人到场,当场告知当事人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理由、依据以及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救济途径,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制作现场笔录。
5、执行阶段责任:封存造成职业病危害事故或者可能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的材料和设备。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结束或者可能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的情形整改完成,解除封存。
6、其他法律法规规章文件规定应履行的责任。
因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行政职责,有下列情形的,行政机关及相关工作人员应承担相应责任:
1、无法定依据或者超越法定权限实施行政强制的;
2、违反法定程序实施行政强制的;
3、非法定主体实施行政强制的;
4、使用、丢失或损毁扣押财物,给行政相对人造成损失的;
5、发现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未按规定采取措施,导致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
6、在查封、扣押法定期间不作出处理决定或者未依法及时解除查封、扣押的;
7、利用行政强制权为单位或者个人谋取利益的;
8、未按照年度安全监管执法工作计划、现场检查方案履行法定职责的;
9、发生贪污腐败行为的;
10、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文件规定的行为。